《流浪地球》读后感1500字

合集下载

流浪地球读后感(精选3篇)

流浪地球读后感(精选3篇)

流浪地球读后感流浪地球读后感(精选3篇)流浪地球读后感1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这本书讲的是在几个世纪前银河系因太阳的继续扩大而被慢慢吞噬。

人类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地球上安装了几百个推进装置,为地球前进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存。

“流浪地球”这个计划就开始实施了。

书中还有一位爸爸宁愿放弃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也要去守护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为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终于安全的找到了栖息地。

尽管这部书是想象的,但是当我了解到因为那位爸爸的执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后代的繁衍生息,我内心还是非常感动。

书中内容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守护我们的家园,避免书中的那种情况发生。

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想起了今年的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的爆发,对我们来说不就是一场灾难吗?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宁静的生活,居家隔离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旋律。

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非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许多无数逆行者的携手并行,并肩作战。

不曾忘,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奋斗于疫情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不曾忘,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华服,剪断青丝,坚守岗位,一身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红装;不曾忘,那些说出铿锵有力誓言的白衣天使们,一个个在请愿书上留下自己的指印……病毒无情,人间却有情。

这些无数个逆行者不就和《流浪地球》中的那个男人一样吗?岁月从不静好,但因为有了他们——中国无数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使我们抬起头看见了清静与美好。

流浪地球读后感2“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选择希望,人生就有坚持的理由。

《流浪地球》的情景设定在太阳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为了存活,带着地球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

也揭示了当灾难来临时,生活中人性光辉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气去做,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希望,如果他们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着灭亡,那结果截然不同,就算前过程艰难,但是未来是美好的,后者就算过程安逸,结果注定灭亡,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流浪地球的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流浪地球的读后感1说实话,我是学渣。

评论里面各种物理学霸的科普其实我都不是很懂,虽然有些是高中物理知识。

小说很精彩,但我更喜欢电影的版本。

作为一个物理白痴,我只有以下这些感想:1、如果我们当下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但这种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建立在后代子孙痛苦之上的,我想我们这一代人也不会觉得高兴。

本书的男主提到,当他听到那首赞颂太阳的歌时,想到将来他的第一百代子孙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星球,感动到流眼泪,即便第一百代子孙的福祉是建立在前九十九代子孙的痛苦之上的。

2、在看到电影里莫斯向全球宣布“流浪地球”计划宣告失败时,里面有的人用枪自杀;有的人则稍微幸福一些,能跟家人相拥,度过最后的时光。

我则握着我的爱人,试图记住他脸庞上的每一根毛发,每一条皱纹。

虽然这只是电影,虽然还没有到世界末日,但影片结束时我由衷地感到幸福,能握着自己爱人的手,而且大家都还活着。

真是太好了。

因为我是又感性,又矫情,物理又不好的人,所以在我看来,整部戏的内核就是在表达家人的重要性。

如果问我死前我最想做什么事?我想应该就是这件了――再好好看你一眼。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2我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读书,大概理由有三:消遣,寻找共鸣,了解异域文化。

消遣可以说是最大的诉求,或许说很遗憾就算已经是成年人,阅读小说还是停留在读情节,于是就有了第二个理由的支撑,寻找共鸣。

这本小说的人物,哪个我最喜欢?哪个更像我?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格缺陷,我要怎么变更好?当然对于读异域文学,了解他们的文化也是一个大的出发点。

大致相当于行万里路,这对于一个囿于繁琐生活,房贷,工作压力的人,是一个很好的解脱。

那读科幻小说是为了什么呢?我不太确定。

之前看过刘老师的三体,看得太快有一些趋于表面,看这本流浪地球虽然跟最近的口碑有关,但也是让我沉浸其中。

恢宏,想象力,学术词汇,人类的未来,最重要的希望。

我觉得这本书传递的最大的价值观是人要有希望,或者理想。

流浪地球读后感(通用6篇)

流浪地球读后感(通用6篇)

流浪地球读后感(通用6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读后感1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比钻石更珍贵的东西。

的确!当你身处绝境时,你最需要的不是水与食物,而是希望。

因为当你失去了希望,那边代表着你失去了一切。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帮你走出那漫无边际的沙漠的动力。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让你存活在滴水成冰的荒野的火焰。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帮你生存在荒无人烟的小岛的指南。

在《流浪地球》这本书中,由于太阳发生氦闪的原因,是人类陷入了生存危机,但由于记忆遗传技术的出现,使人类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光,于是造就了一份人类的逃亡计划__流浪地球计划。

在这个逃亡之中需要分为五步施行__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1(加速)流时代2(减速),新太阳时代。

这份计划对于当时人类的科技来说这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但是上帝却低估了人类垂死挣扎的力量__人类花费了整整42年的时间使这份计划看起来不那么遥远。

在这42年的挣扎历史中人类由浅入深,有多到少,最终凭借我们自己的力量建立了十万多个衡心级别推动器,完成了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这也许便是希望的力量吧!如果说希望是枚救人性命的仙丹,那绝望便是多人生命的毒药。

在那漫长的时间里人类时时刻刻的处于逃亡的阴影中,流浪地球计划在开始时候可以在人类的心里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但是我们却忽视了一个致命的隐素,这份流浪地球计划需要实行的时间太久太久了久到会使种植在人类心中的那颗种子闷死在胚胎里,在这遥遥无期的逃亡之旅中有人始终坚守那份希望而顽强的生存着,却也有人服用了失望的毒药而化为一具枯骨。

有人精神失常而是在恶劣的环境里,有人厌倦了遥遥无期的逃亡之旅而死在自己的枪口之下,也有人认为联合政府欺骗了他,而死在联军对抗里。

因此希望的力量更强大但也不要轻视了失望的毒性。

流浪地球观后感1500字

流浪地球观后感1500字

流浪地球观后感1500字流浪地球观后感1500字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1 希望,是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观的人不计其数。

电影院里观众满满当当,为这样一部超越现实的作品“助阵”,宏大的场景、动人的情节、压抑的悲剧……从津津乐道转向沉默无声,电影带给观众非同寻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园,北京、上海、济南、杭州……一个个地标在电影里出现,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那极寒天气里,我们已经找不到丝毫的温暖。

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个个地球人送给了灾难,仅存的转移到地下空间,再也无法享受蓝天与空气,再也无法感受四季的美好。

失去的,正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拥有的,正是我们明天要失去的。

整个地球都是命运共同体,想尽千方百计,让地球可以安全的去流浪。

赖以生存的地球,成为人类命运的一叶扁舟,何去何从?这样的开头,实在让观众揪心。

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黄色的校车、熟悉的大厦……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只能往远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园。

可,家园在哪里呢?感情是作品的纽带。

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爷孙之情、同事之情、战友之情……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唯有这些感情值得让人落泪。

看完这部电影,灾难我们可以咬紧牙关,情感却无法控制。

人类的眼泪是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

从大海边的陪伴开始,父子之间有了某种默契,语言传递着关心,行动诠释着大爱。

当吴京扮演的父亲为拯救地球而毅然飞蛾扑火的时候,情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此处无声胜有声,多少观众已经无法按捺自己的情绪……那最耀眼的光芒,一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人的伟大,父亲的伟大,也看到了人性的义无反顾——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为因为他(她)把每一次行动当成诠释生命的意义的最好机会。

《流浪地球》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流浪地球》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流浪地球》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流浪地球》读后感1《流浪地球》是刘欣慈即《三体》后的又一科幻题材小说集中的一本,我是通过有声阅读的方式读完这本书的(过春节了,其实最后还剩余少小几页没看完,等几天后把他看完,但不影响对整书的一些感想与感悟),感受着中国式下的科技幻想魅力,在他构建的世界里遨游,或是上天或是遁地,剥开无比奇妙下的幻想,对未来世界发展的设想、期盼、向往与担忧,或许你刚开始会认为是一篇篇独立分体的小短文,各有各的精彩,其实早已在各段内容中埋下了伏笔,以点创面的手法,让人耳目一新。

它需要通读完一整个篇幅后才能明白故事的脉络,我认为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文章描述着前太阳时代人类对地球过度的窥探和资源的消耗,而使得后太阳时代的人类去渐变、适应、承受前者所带来的灾难环境。

印象深刻的片段:1、虽说科技技术在人类看来非常的牛B,但为探究跟弄明白自己无法理解和跨越的科学鸿沟,愿意为未来科学献身的一批走上神堂的科学家。

2、当最后一个人类开着宇宙飞船回来地球的时候,以为自己是最后一个人类的时候,地球已经由宏纪元进入了袖珍的细菌微纪元。

3、一位从西北农村出来的奋斗青年史,他并不知道有朝一日自己会登上中国太阳,还能与霍金一起太空散步,我想也只有作者能想的出来,应现在的一句流行话语,“人生达到了高潮”,也不过如此吧。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并不知道前行和远航的路已经有意无意的在下一个路口等着我们去开展与探索。

与流浪地球光年时间的宽度和纬度相比较,缩短到现今的时间点人类的想法与认知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游走在流浪地球的心路旅程是拓开对想象的颠覆前行中的一个有力支点,让人有这个幸运和机会对科技科幻小说的一次畅享。

本小说电影版已上线,特别期待通过电影的编排和视野呈现出小说中的中国科幻场景会是怎样一番电影下的现实场景。

《流浪地球》观后感1500字

《流浪地球》观后感1500字

《流浪地球》观后感1500字【第1篇】《流浪地球》是中篇小说我读过的成名作刘慈欣小说。

十好几年后前在网上读的,当时大徐还不怎么出名——至少我不知道此人。

结果我一读就被他迷住了。

从此,我成了他的fans,追读了我大多数能找到的他的大部分作品。

《三体》等小说还读了、听了不止一遍。

前在几年就听说他的《三体》等将会被拍成电影成电影。

我十分期待。

没想到第一部成为电影的大刘剧作没想到是《流浪地球》。

没话说,当然要去电影院支持或许一下我的idol。

毕竟已读过原著了,我以为自己要看的主要是特效,就像一个话剧发烧友,所欣赏剧目的不是折子戏的内容,而只是演员的现场表演一样。

没有想到的是,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几乎全新的故事。

我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完全不知道故事的走向。

说“几乎全新”,是因为,电影还是使用了小说的大框架——太阳将出现能抽走闪地球的氦闪,为应对此危机,人类成立联合政府,制造行星发动机,把地球开出了公转轨道,走向了星舰流浪之旅——尽管讲的是完全不同的小故事。

我记得小说以科学化解方法为背景(重核聚变技术、地球发动机),写的主要是哲学的爱情故事(如做出预测的科学家因为氦预估闪没有如期发生而遭到处决)、伦理的故事(有望成为宇宙流浪者后,地球人婚恋观的改变),而我所看到的电影,展示的基本是一个灾难故事。

苦痛改变地球走向和人类命运的全球人类联合行动,怎能没有争议,怎能无阻碍地需要进行?这其中当然会发生太多太多的故事。

作为不同的媒介,电影发挥自己触觉在视觉冲击力方面的特长,再说几个与小说不同的故事,当然也是可以的。

爱情的故事、亲情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人类勇气智慧和能力的故事这些统统可以讲。

本片选择的是讲一个灾难的故事——因没有充分考虑到木星引力导致的地震对星系发动机发动机的冲击,失去40%以上动力合计的月球将被木星吞没,只是因为几个小人物的偶发事件而于最后一刻得救。

应当承认,电影的画面是令人震撼的。

作为灾难片,它虽然还难及好莱坞大片《20××》、《后天》等,但它还是拍出了亚洲科幻电影的新高度。

流浪地球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

流浪地球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

流浪地球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流浪地球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流浪地球读后感1这周,我读完了刘慈欣的一本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早在三周前,我便在鲍仙的几次推荐下,去到电影院看完了同名电影《流浪地球》,其中的一句话“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令我印象颇为深刻,也提醒了广大司机们要规范行车才能安全回家过年。

小说的背景,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

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电影中的结尾,是刘培强中校引爆空间站点燃木星,牺牲自己成功利用木星引力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向4。

2光年之外的比邻星进发。

而小说中的结尾则是截然不同,地球人分成了两派,“地球派”与“飞船派”,“地球派”主张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而“飞船派”则主张放弃地球,利用飞船将人类移居到别的星球。

两派打得不可开交,但最后“飞船派”却是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地球派”,关闭了所有的行星发动机,就在处死最后的5000名“地球派”的时候,太阳终于发生了氦闪,这时,已经晚了……“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这是影片中人工智能莫斯的最后一句话,也体现了人类是一种理性与不理性并存的矛盾体。

这也侧面写出了这时的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能独立思考的地步了。

记得我是在一本科学类的报刊上第一次看到了《流浪地球》的文章,当时就引燃了我对科学幻想的兴趣,而报刊上只有短短的几篇,而刚好从下一期开始我就没有订了,我恨不得将作者刘慈欣给“抓”到我的面前,给我当面讲后续的故事。

慢慢的,我都忘记了这一本书,直到今年,同名电影《流浪地球》一上映,我便想去看看,当拿出鲍仙发的那条推荐的消息,父母才答应。

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1500字

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1500字

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1500字•相关推荐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1500字(通用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1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1500字篇1“韩子昂高级驾驶员,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这是春节档电影,目前中国电影史票房排名第二的《流浪地球》上映后被带“红”的一句话,之后被深圳交警、江苏交警运用,开启了新一轮的“中华造句大赛”。

李平老师在开学升旗礼上也化用过:道路千万条,诚信第一条;做人不老实,亲人两行泪。

《流浪地球》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硬核科幻电影。

在国外上映也是座无虚席,上座率极高。

《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

故事讲述的是,2100年科学家发现太阳急速老化膨胀,短时间内会把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吞没。

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了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倾全地球之力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花2500年,25代人的努力,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前往另外一个栖息地。

突然全球发动机停止运行。

为了修好发动机,防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营救,刘启等人的车被征用,无数人士,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前仆后继,呕心沥血,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然而,电影上映后,却遭到了韩国网友的吐槽:“凭啥中国人才能拯救地球?”以下就是我答复的理由。

一、中国人具有永不放弃、不畏牺牲有精神。

剧中在莫斯宣布等死后,刘启,韩朵朵等人在其他各国救援队放弃的情况下“最美逆行”,回去拯救地球。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攻克了困难。

但是,在脱离危险的期间,无数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首先,韩子昂在拯救火种中被砸到面罩后因缺氧冰冻而死。

俄罗斯飞行员在“叛逃”过程中被撞死,奋力推了一把刘启,使刘培强抓住了总控室的把手,刘培强活了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为了生存想要在四百年的时间内逃出太阳系去最近的恒星,但是如何去又成了一个问题。有人说应该抛弃地球建造宇宙飞船过去,但是问题是最近的恒星周围没有行星,有行星的恒星又太远以人类的技术无法建造足够支撑其到达的生态系统。
因此人类选择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在地球上建造发动机,人类搬进地下城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加速,地下城市遭受岩浆的不断侵袭,跨越小行星带时无数小行星的撞击,地球终于到达逃逸速度,脱离了太阳系。
最后还想分享一下我自己胡思乱想强行带入的一点想法。
我觉得这本书描述的可以转化成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人成长到某个阶段总会意识到自己无法在父母跟前过一辈子,必须要出去闯荡,去流浪,去打拼,就像太阳系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那人类只能迈向宇宙。
出发前必须想明白的一个问题就是究竟是带着父母给予我们的资源、人生经验、做人道理之类的上路还是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在社会上自己闯荡?读后感但是即使你选择了后者,父辈对我们的影响却早已深入骨髓,难以磨灭,我们只有接受父母给予的一切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就像人类逃离太阳系也必须带上祖祖辈辈生活的地球。
文中科幻仅仅是作为背景,人类的感情才是重点。当地球第五次加速接近近日点时,社会上人心惶惶,很多人都觉得地球马上就要被太阳吞噬了,甚至有人自暴自弃,爬上地面,想着现在被蒸发也比忍受着毫无希望毫无未来的黑暗生活要好。
但是男主的父亲却告诉自己的家人: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说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以前一个高贵的人需要有金钱、权利等等,但是现在,他只需要抱有希望。
但是太阳却没有如期发生爆炸。不少人开始重新观测太阳,发现太阳的数据同四百年前并没有什么区别,愤怒的人民感觉被政府骗了。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地球却已七零八碎满目疮痍,人民开始质疑政府以至于叛变夺取发动机的控制权,想要重新回归太阳的怀抱。
当人们处死流浪地球计划的政府人员的时候,太阳却爆炸了,随太阳粉碎的还有人类回归的希望。愤怒的人民变得沉默,带着地球开始继续流浪。故事梗概大致如此,但是令我震撼的却不仅仅是刘慈欣的想象力,也不仅仅是作者硬科幻的水平如何之高,而是在科幻背后所展现出来的人文情怀。
这是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越是在绝境中,越要抱有希望,这才是人类高贵之所在。
当男主参加运动会雪橇项目,一个人开车在冰封的太平洋上奔驰时,放眼望去一片黑暗,连星星的光芒都不复存在,他甚至无法感受到自己正在移动,感觉自己就像一颗粘在黑暗这块幕布上的小颗粒,无依无靠,动弹不得,孤独就像一个大手将他紧紧攥住,他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园,未来一片灰暗,强撑的希望在这孤独的黑暗中也一点点熄灭,这种绝望令人难以忍受。
当我们终于踏上社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可能会在某个深深地夜晚,在遭受社会的打击之后,回想起父母,回想起家,想到父母的怀抱,家的温暖。于是,回家便像一颗种子深深的扎入我们的思想当中,经历的磨难越多,受的委屈越大,这颗种子越是破土发芽茁壮成长,就像逃离太阳系之后的人类遥望仍然安静祥和的太阳一样。
终于有一天我们鼓起勇气想要放下社会上的一切回家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真的已经回不去了。我们终将一个人孤独的流浪在这大千世界,就像地球流浪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一样,出发了,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当然,纵使宇宙无边、社会黑暗,还是要抱有希望,万一就碰到新的太阳(另一半)了呢?
唉,扯完这一大段,真的觉得刘慈欣都要打人了,感觉就像那些红学家,简直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红楼梦,红楼梦生万物一样,啥事都能扯到红楼梦,所以我也就是给大家安利下这本书,据说同名电影都在拍了,大家就是看个乐呵就好。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流浪地球》读后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流浪地球》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流浪地球》读后感1500字:
熬夜看完了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心里很是触动,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故事背景设定太阳四百年后会发生一次大爆炸从而走向毁灭,爆炸产生的能量会在瞬间将地球蒸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