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文学风格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PPT课件

《文学概论》PPT课件
文学概论
主讲:阎 嘉 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绪论 文学概论及其研究对象
一、“文学概论”的含义
“文学概论”在中国文艺理论界通常 被称为“文艺学”或“文艺学基础理 论”。“文艺学”是从苏联引进的一个概 念,其含义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理论 学科。这种用法在中国延续了几十 年,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h
8
文学理论是对各种文学实践活动和 文学现象进行的理论反思和概括。它 通过理论上的反思、概括和研究,为 理解和评价文学实践活动与文学现象 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尺度。
h
9
三、文学理论的理论资源
h
Hale Waihona Puke 10任何理论,除了同特定文学实践 活动(文学史,文学批评)、文 学理论家的思想观念有关外,还 同古往今来的各种理论传统有着 十分密切的关系。
h
71
“宗教方式”是凭借信仰和虚构的世 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h
72
“实践—精神方式”是凭借道德理 性、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把握世界的方 式。
h
73
2. 从人类思惟的角度看,一般认 为,人们把握世界的思惟方式有两 种:抽象思惟和形象思惟。
h
74
3. 抽象思惟与形象思惟的关系
h
75
(二)艺术思惟的基本特征
h
11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主要资源
h
12
第一,中国古代的文论和诗论。
h
13
第二,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理 论。
h
14
第三,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学的论 著。
h
15
第一讲 文学本质论
h
16
一、文学的本质
h
17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ppt课件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ppt课件
亚里士多德认 为,修辞的高明 就是风格。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扬雄《法言·问神》: “心画心声” 曹丕《典论· 论文》:“文以气为主”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 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正确理解“文如其人” 、“风格即人”(法 国 布封)(人:创作个性)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 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独特的言 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的载体。
(一)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风格特色也总会通
过语言呈现出来。在形式的各要素中,语言对于表 现作家的风格有着突出的意义,它体现着作家的思 维特点和精神个性,也最直接地作用于读者的阅读 活动。成熟的作家都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所构成的 语言风格,如鲁迅的凝重精深、郭沫若的华丽奔放、 老舍的幽默灵活等。(如王蒙)
——(明)谢榛:《四溟诗话》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 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 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内在根据——创作个性 基本条件——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外部特征——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
一、创作个性是内在根据(P281)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是外部特征
(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体裁
①体裁是风格的基础,不同的体裁要求与之相应的风格。体裁与风格的关 系也十分密切。(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早就有对文体风格的探讨,例如,曹 丕《典论·论文》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 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如诗歌的抒情风格、小说的叙事风 格。悲剧表现崇高的风格、喜剧表现幽默的风格、正剧表现严肃庄重的风 格等等 )

文学概论第7章文学风格PPT课件

文学概论第7章文学风格PPT课件
一是将文章的“体”大致分为“八体”(教材260页): 典雅、远奥、精鹜、显附、繁丰、壮丽、新奇、轻靡。
2
二是将作家的“性”,大致分为“四性”: 才、气、习、学,据此形成每个作家的不同 个性:“才有庸俊,气有刚柔,习有雅郑, 学有浅深”。
三是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次探讨了作 品的体貌与作者个性的关系,提出了“各师 其心,其异如面”的个性说。意思是说:各 人按各人的心性进行创作,作品便产生了各 种不同的风格。这和各人的面貌彼此不同是 一样的道理。
李白的诗,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给 人的感受是豪放而又飘逸,旷达而又自然;
杜甫的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给 人的感受是沉郁而又顿挫,悲壮而又苍凉;
白居易的诗,意深词浅,思苦甘。给人的感受是, 平易而又近人,妇孺能诵而又引人深思。
读鲁迅的杂文,就如同面对一座正在沸腾而尚未爆 发的火山,冷峻的表象下深藏着枳烈的岩浆;
创作个性定义(P246)
作家创作个性是作家表现在作品中的个人性格特 征。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虽与先天的秉赋气 质有关,但更要受到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我们可以这样说,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 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形成作家 创作个性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有:世界观、 艺术观、审美理想及艺术才能等。 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的成熟标志。
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 拜路尘!” 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 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钱锺书:《谈艺录》四八
所言之物,可以饰伪:臣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 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 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 能尽变为谨严。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阮 圆海欲作山水清音,而其诗格矜涩纤仄,望可知为 深心密虑,非真闲适人,寄意于诗者。

文学概论13.4 课件

文学概论13.4 课件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1]对文学风格本质的几种不同认识
A文学风格就是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特征或 作家高明的创作技巧;西方的认识。
B文学风格就是作者本人的个性,即“风格= 文格=人格”,中国古代的扬雄提出的“言为 心声,书为心画”的观点。
人品与文品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人格 与文格的关系,这是个老话题,又是个值 得思考的问题。

在文学创作中,虽然每个作家都有自
己的个性,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有自己的
风格,即使某些作品已经有了某些角色,
也还不一定就有就形成了风格,只有在长
期艰巨的艺术实践中,一系列作品达到内
容和形式,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并显示出
最优化的稳态效果的作家,才能称为有了
风格。因此,对于作家来说,风格是其创
作成熟并获得较高艺术成就的标志。比如
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所作也”。这在说明李清照的词作高于其夫赵
明诚的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是与众不同,不容相混的。姜夔说得不错:“一家之
语,自有一家之风味。这也清楚地说明了作家各有自
己的独特风格,而风格是模仿不来的。
优秀的作家,即使是写同时代的同样的题材,甚 至是用同样的体裁,由于精神个性、创作个性不同, 作品的风格,也有显著的差异。例如下面两首绝句:
容是否吻合这个方面,因为作品的内容是可
以作伪的,它可以是和作家本人性格人格很
不一样的东西。



钱钟书的“心声心画,本为成事之说,实鲜
先见之明。……”意思是说,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
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生活中既有言行
一致、人如其文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

文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文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 两种不同的作者 ➢ “跨话语的作者” ➢ “作为话语实践拓荒者的作者”
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 3、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 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
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
❖ 作品与现实的差异
➢ 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 层的意蕴
——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384—公元前 322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 各部分连接紧密,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 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局限;另一 个(《圣经》)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 离破碎,未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 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的要求、历史观念的 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活或社会现实。
❖ 世界的含义
➢ 主观世界 ➢ 客观世界 ➢ 社会世界 ➢ 超验世界
❖ 艺术模仿论
➢ 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 ➢ 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 中西模仿论传统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尔巴赫 ➢ 《周易》、司马迁、刘勰、荆浩、叶燮、白居易、
梁启超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 该书基本主题是嘲讽 时政。作者自称该书 是“使世人烦恼而不 是供他们消遣”
➢ 今天,人们把它作为 儿童文学作品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PPT演示课件

文学概论(姚文放版)PPT演示课件
12
我们将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分为十章,即:
第一章 文学本质论;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第四章 文学发展论; 第五章 文学创作论;第六章 文学风格论; 第七章 文学作品论;第八章 文学语言论; 第九章 文学鉴赏论;第十章 文学批评论。
从第一章到第四章涉及“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第五章、第六章涉及“作品”与“作家”的关系;第 七章、第八章涉及“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第九 章、第十章涉及“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5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 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 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 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 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4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都是由它的研究对象 决定的,文学理论也不例外,它以文学作为研究对 象。
2、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 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 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 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简洁 地表述为: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 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7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
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
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
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


世界
↑↓
作品
↑↓
↑↓
作家 →

文学概论 第十一章 文学风格

文学概论 第十一章  文学风格

马克思是以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个性与创作 的关系的。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用客观事物 本身的语言表达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的同时,表现自己精神个性的形式和方式。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风格的本质和规律。 文学风格的定义: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 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 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 创性。它是一个作家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风格的表现 (一)风格与语词运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风格特点,往往通 过语言表现的特点呈现出来。一般来说读者对作品 风格的认识和感受,也首先是从语言的格调、色彩、 气势和节奏的特点中获得的。 语言格调是作家通过其作品的全部语言材料显 示出来的别具一格的基调。如鲁迅的语言格调是文 白贯通\严峻犀利\幽默含蓄、凝炼精警\洒脱自 如。老舍善于提炼和运用北京口语,凝炼隽永而又 温婉多讽。赵树理的语言象农民一样淳朴,明白如 话,诙谐生动。
三、风格的地域性 在同一时代和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中,由于环 境条件的不同,民俗风情的不同,反映在文学风格 上,可能形成不同地域的特点。 在中国文学史的地域划分上,最明显的表现是南 方和北方的不同。《北史· 文苑传》:“江左宫商发 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南北 朝时代,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的风格也很不同。 北朝民歌风格豪放爽朗,慷慨激昂。 如《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 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他说: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 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 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 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 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 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刘勰从"情"与"言"、"理"与"文"的关系人手,论 证了作家个性对作品风格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分析了 作家个性形成的原因。

文学风格PPT

文学风格PPT
• 创作个性并非人人皆有,是在创作实践中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审美性。
日常个性转化、升化为创作个性。创作个性 转化为文学风格
创作实践
外化
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
(人格结构) 审美升华 (艺术人格) 形式化 (艺术独创性)
2、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 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 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言语组 织是风格的载体。
语体
• 语体即语言体式(语言运用体式),具体指由于 交际的目的、内容、范围不同,在运用民族语言 时形成的不同风格类型。
• 不同语体体现不同的修辞特点,如专门科技语体 中,陈述句用得最多,疑问句用得极少,祈使句、 感叹句则基本不用。
规范语体
• 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的语言体式,构成其规定
➢ 曹丕《典论·论文》:夫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 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一)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它一旦 施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 的有机组成部分。
• 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 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 在根据。
日常个性不能等同于创作个性。
•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 习性,常为俗世功利困扰,而创作个性是 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具有 审美的超功利性。(结合“真实作者”与 “隐含作者”理解)
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 呈现的特色。
• 从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 合时所呈现出来的特色来理解风格。
• 个性与外在形式
➢ 刘勰“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 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
——丹纳
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行文学风格 论的探讨也正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艺 术鉴赏力,培养纯正的审美趣味。 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的标志在 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内在特性。
• 曹丕“文以气为主”。
•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气以实志,志以定 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 李贽:“性格清澈者音调自然宣畅,性格舒 徐者音调自然舒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 者自然壮烈,沉郁者悲酸,古怪者自然奇 绝。”
• “我就写不出斗争比较强烈的戏, 因为天性不是爱打架的人,又没有参 加革命斗争,所以写起逗笑、凑趣的 东西就比较方便一些。我喜欢笑,写 悲剧就不合适。” ——老舍
• 平明的风格,庄严的风格、精练的风 格、力的风格。
——狄米椎耶斯
• “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表达思想的语言,
总是密切相联的”,“我们确实可以完全
正确地说,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
辉。”
——朗吉努斯《论崇高》
二、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 扬雄 “心画心声”“言为心声”。“言,心 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 矣。”
——谢榛:《四溟诗话》
• “风格——这乃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
的一切隔阂的能力,风格的最后胜利乃是确
立精神上的接近。”
——高尔斯
华绥
• “……只要拿一个相当优秀的艺术家的一件
没有签名的作品给内行去看,他差不多一定
能说出作家来;如果他经验相当丰富,感觉
相当灵敏,还能说出作品属于那位作家的哪
一个时期,属于作家的哪一个发展阶
• 马克思:“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 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 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 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
人本身。”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 米为料,酿成则醇味如一。善饮者历 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苏州酒 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其 美虽同,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 不同故尔。”
建筑
风格
不同民族的衣着风格
文学风格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 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
格等内容,但其核心主要指 作家和作品风格。
单纯的模仿以宁静的存在和物我交 融作为基础,作风是用灵巧而精力 充沛的气质去摄取现象,风格则奠 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 在事物的本性上面,而这种事物的 本性应该是我们可以在看得见触得 到的形体中认识到的。
——歌德《文学风格论》
一:独特的言语形式
• “style”最初属修辞学的概念,强调作品中 语言的修辞特色。“知道我们应该说什么 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把它说得好象是我们 应当说的。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的演说, 产生一种良好的印象”——《修辞学》第 三卷
• 风格是思想的外衣。
• “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亚里士多德
三、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相契合时呈 现的特色 • 刘勰“因情立体,即体成势”说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 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 黑格尔:真正的风格应该是适应“主 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
• 布封提出“风格即人”
“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 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 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 和内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