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网络

研究生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网络
研究生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网络

212博士研究生《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入学测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说明

一、测试性质

《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入学测试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相关专业所设置的一个测试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学科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的博士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及软件开发能力,以利于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各导师择优选拔。

测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生入学测试的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二、测试的学科范围

操作系统的外特性,包括: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特性、类型以及现代操作系统的

用户界面和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功能和实现技术,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

理和文件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重要论题:死锁概念。

并发处理的概念及实现技术,包括:进程概念,进程状态及变迁、进程控制、进程同

步互斥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了解进程通信的概念。

实例操作系统,如UNIX系统和Windows系统的类型、结构、用户界面,进程管理、

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的有关问题。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网络使用及安全等。

三、评价目标

“现代操作系统”科目测试是要考核学生对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及实现技术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融会贯通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科目的测试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

现技术,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测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3. 考查内容及考查比例

操作系统测试内容占70%,计算机网络内容占30%。

考查内容分为较易、较难、难三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配比例是3 :

4 :3 。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约占30%,需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试题约

占40%,需要综合几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的试题约占30%。

题目的形式可以有多样,如: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改错题、问答题、计

算题、图解题、分析论述题、编程题。题型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和实现技术的真正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为,针对任一个知识点都可以产生多个

不同类型的试题。

五、参考书目

1.《操作系统原理》第三版庞丽萍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坦尼伯姆电子工业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第三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操作系统

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1)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关系,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特性,操作系统的类型;

(2)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和分时技术;

(3) 操作系统虚拟机概念,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4) 基本硬件结构:处理机的状态和特权指令;

(5) 中断和俘获。

2.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了解运行一个用户程序的过程,理解用户界面的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的类型及实现技术。

3. 进程及进程管理

(1) 进程的概念:进程的定义、进程的描述、进程的状态及变迁;

(2) 进程控制:进程控制的概念、常用的进程控制原语及实现。

(3) 进程的互斥和同步:临界资源、临界区、进程互斥定义;进程同步的例、进程同步的定义;信号灯及P、V操作的概念,用信号灯的P、V操作实现进程互斥和同步。

4. 操作系统资源管理

(1)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概述

资源分配机制、资源分配策略。

(2)死锁

死锁的概念、产生死锁的原因、必要条件、死锁的预防、死锁的避免。

(3)处理机管理

处理机的多及调度、作业调度、进程调度算法、调度方式。

(4)主存管理

存储管理功能;分区分配机构、方法及放置策略;分页存贮管理的基本概念、页地址变换;请求分页概念和实现方法;段式系统的二维地址结构、段地址变换;段页式存贮管理概念和实现方法。

(5)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功能、设备独立性概念;缓冲技术的概念和常用的缓冲技术;设备分配技术;输入输出控制的基本功能。

(6)文件系统

文件和文件系统的定义;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的物理结构(连续结构、串联结构、索引结构);文件目录的定义、文件目录项内容、文件目录结构、文件路径名和当前目录;常用的文件操作命令;文件共享的概念和方法;文件安全的概念和方法。

5. 实例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

实例操作系统类型、特点和结构;实例操作系统用户界面;UNIX系统的进程结构、进程状态和状态的变迁、进程调度功能和算法;UNIX缓冲管理技术;理解UNIX文件系

统中主要数据结构及功能实现、文件的索引结构及文件目录结构。

二、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b.互连网络

c.协议和体系结构

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a.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b.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c.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d.停止等待协议

e.连续ARQ协议

f.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

g.I 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

3.计算机局域网

a.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b.I EEE802.3标准:CSMA/CD

c.IEEE802.5标准:令牌环

d.高速以太网

e.局域网络操作系统

4.广域网和网络互连

a.广域网的概念

b.广域网中的路由选择机制

c.路由选择的一般原理

d.互连网的概念

e.Internet的网际协议IP

f.Internet的路由选择协议

5.运输层协议概述

a.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

b.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c.传输控制协议:TCP

6.网络使用及安全

a.网络使用的概念

b.域名系统DNS

c.文件传输协议FTP

d.电子邮件E-MAIL

e.万维网WWW

f.远程登录TELNET

g.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252博士研究生《计算机系统结构》测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说明

一、测试性质

本测试大纲用于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入学测试。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学科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以利于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各导师择优选拔。二、评价目标

在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要考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试有一定的深度,还要求考生有较宽的知识面。

三、测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测试类型: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分析题等

四、参考书

1.J. L. Hennessy, D.A. Patterson, 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hird Edition.

即:《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第三版(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郑纬民,汤志忠,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测试要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基础

1.1计算机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1.2技术趋势

1.3价格和成本对设计的影响

1.4性能描述及其测量方法

1.5计算机设计的量化理论

2.指令集的设计原理

2.1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2.2寻址方式

2.3信号处理的地址模式

2.4操作类型和长度

2.5控制流的指令

2.6指令集的编码

3.指令级并行及其使用

3.1指令级并行概念和挑战

3.2动态调度中避免数据冒险

3.3使用硬件动态预测减小分支代价

3.4使用多发射提高指令级并行

3.5基于硬件的推断执行

3.6指令级并行的限制

4.使用软件方法实现指令级并行

4.1实现指令级并行的编译方法

4.2静态分支预测

4.3静态多发射

4.4实现指令级并行的高级编译方法

4.5在编译时提高指令级并行的硬件设计

5.层次型内存结构设计

5.1 cache概念

5.2cache的性能

5.3减少cache失效代价

5.4减少失效率

5.5减少命中时间

5.6主内存结构

5.7内存技术

5.8虚拟内存

6.多处理器和线程级并行

6.1使用程序的特点

6.2对称式共享内存多处理器结构

6.3分布式共享内存多处理器结构

6.4同步问题

6.5内存一致性

7.存储系统

7.1存储设备类型

7.2总线

7.3可靠性、可用性和依赖性

7.4磁盘阵列

7.5I/O性能测量

7.6排队论基础

7.7存储性能和可用性的指标

8.互连网络和集群

8.1简单网络

8.2互连网络媒介

8.3网络拓朴

8.4互连网络

8.5集群技术

253 博士研究生《现代操作系统》入学测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说明

一.测试性质

《现代操作系统》入学测试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相关专业所设置的一个测试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学科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的博士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及软件开发能力,以利于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各导师择优选拔。

测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生入学测试的应届或非应届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二.测试的学科范围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特性、类型以及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和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策略、功能和实现技术,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重要论题:死锁概念。

并发处理的概念及实现技术。包括:进程概念、进程状态及变迁、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的概念及实现技术。

实例操作系统,如:UNIX系统和Windows系统的类型、结构、用户界面、进程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的有关问题。

三.评价目标

《现代操作系统》科目测试是考核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现技术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融会贯通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科目的测试要求学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技术,不要死记硬背;要求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实例操作系统的主要的概念及实现技术。

四.测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考查内容及考查比例

考查内容的难度分为较易、较难、难三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配比例是3:4:3。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约占30%,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试题约占40%,需要综合几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的试题约占30%。

题目的形式可以有多样。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计算题、图解题、实现同步互斥的编程题等。题型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对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掌握的程度,知识就是每章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针对任一个知识点都可以产生多个不同类型的试题,只有真正的理解、掌握了知识点,才能自如的运用所学知识。

五.参考书目

《操作系统原理》第三版,庞丽萍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1.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关系,操作系统定义、功能、特性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2.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和分时技术。

3.操作系统虚拟机概念。

4.操作系统的结构。

5.基本硬件结构:处理机的态和特权指令。

6.中断和俘获。

二.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1.运行一个用户程序的过程。

2.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用户界面的定义、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的类型及使用场合、不同类型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系统调用的定义及实现方法。

三.进程及进程管理

1.进程的概念:进程的定义、进程的描述、进程的状态及变迁。

2.进程控制:进程控制的概念、常用的进程控制原语的功能及实现。

3.进程互斥和同步:临界资源、临界区、进程互斥的定义;进程同步的例、进程同步的定义;信号灯及P、V操作的概念,用信号灯的P、V操作实现进程互斥,用信号灯的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

四.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

1.操作系统资源分配机制、资源分配策略。

2.死锁:死锁的概念、产生死锁的原因、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死锁的预防、死锁的避免。

3.处理机管理:处理机的多级调度、作业调度、进程调度算法、调度用的状态变迁图、调度方式。

4.存储管理:存储管理功能、分区分配机构、分配方法及三种放置策略;分页存贮管理的基本概念、页式地址变换;请求分页概念和实现方法;段式系统和二维地址结构、

段地址变换;段页式存贮管理概念和实现方法。

5.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功能、设备独立性概念、缓冲技术的概念和常用的缓冲技术、设备分配技术、输入输出控制的基本功能。

6.文件系统:文件和文件系统的定义、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的物理结构(连续结构、串联结构、索引结构);文件目录的定义、文件目录项内容、文件目录结构、文件路径名和当前目录;常用的文件操作命令;文件共享的概念和方法;文件安全的概念和方法。

五.实例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类型、特点、用户界面及结构;UNIX系统的进程结构、进程状态及变迁、UNIX进程调度的功能和算法;UNIX缓冲管理技术;UNIX 文件系统中主要的数据结构及功能实现、UNIX系统文件索引结构及文件目录结构。

254 博士研究生《数据库系统》测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说明

一、测试性质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测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数据库系统》实行全国统一测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测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测试的硕士毕业生,及其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二、评价目标

1.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掌握经典数据模型及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函数依赖、关系规范化、公理系统等关系理论。

3.掌握基本的DB设计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能熟练完成特定背景的DB设计。

4.具有较高的数据库使用开发,尤其是SQL使用的技术。

5.熟悉DBMS实现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机制。

6.清楚DBS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三、测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测试形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试卷题型:多项选择题、问答题、论述题、证明题、计算题、设计和综合使用题。每年在上述题型中选用3~5种。

四、参考书目

1.《Database System Concepts》,Abraham Silberschats,机械工业出版社。

2.《数据库系统概论》,萨斯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和理论考查范围涉及参考书中的各个章节,主要是指关键名词和术语的定义和理解,这类问题可在上列各种题型中以不同形式表现。如实体、属性、关键字、三级模式、数据独立性、数据完整性、事物及其特征、可串形化等。

2.DBS结构和组成

DB的三级模式抽象结构,DBS的体系结构,其主要组部件及其功能。

3.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主要是层次、网状、关系、E-R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的构造形式及特点。重点是关系及E-R模型,要求熟练掌握其概念、技术及建模方法。

4.数据库存储组织

主要的存储数据组织方法及其特点,尤其是树形、Hash式组织及其实现技术。

5.关系数据库系统

①关系代数理论

②关系演算理论

③SQL语言:各类SQL语句的语法构成、语义和功能,特别是Select语句的不同使用方法。

④关系规范化

函数依赖中的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关系范式中的1NF,2NF,3NF,BCNF。

⑤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

公理的概念、正确性、完备性,公理的推论,闭包的计算,函数依赖的等价和复盖,最小函数依赖集。

⑥关系模式分解

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性、保持函数依赖性及相关分解算法。

6.事物及其处理

事务的概念、特征;可串行化调度的基本理论和正确性,并发控制协议和实现技术,尤其是封锁技术;故障恢复技术和机制。

7.查询处理及其优化技术;数据操纵及其存取(安全性)控制技术。

8.数据库设计

DB设计的步骤,局部E-R图设计,局部E-R图到全局E-R图的合并,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给定环境的数据库建模及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综合使用。

9.数据库研究的现状、主要及热点领域、前沿及发展趋势,尤其是象OODB、分布式DB、Internet和DB等领域。

368 博士研究生“矩阵论和随机过程”测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说明

一、测试性质

博士生入学测试是为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矩阵论和随机过程”主要是针对报考计算机类的考生而设置的。该课程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招收单位和导师择优选拔。

测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生入学测试的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

二、评价目标

1.掌握矩阵论和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运用矩阵论和随机过程的算法和结论计算或证明相关的命题。

三、测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测试形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试卷题型:计算题、证明题

4.各部分内容的测试比例:矩阵论60%,随机过程40%

四、参考书目

1.《高等工程数学》,于寅,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随机过程》,刘次华,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矩阵论部分

1.基础知识:

矩阵的乘法、矩阵的初等变换、线性空间和线性子空间、线性变换、向量的相关和无关、向量的正交化

2.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线性变换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Jordan标准型

3.矩阵分析和矩阵函数

矩阵函数的微分和积分、向量和矩阵的范数、矩阵函数及计算、矩阵的幂级数

二、随机过程部分

1.基础知识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随机过程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分布律和数字特征、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

3.泊松过程

泊松过程的定义、泊松过程的基本性质、非齐次泊松过程、复合泊松过程

4.马尔可夫链

定义、转移概率、状态分类、状态空间的分解、转移概率的渐进性质、平稳分布

5.平稳随机过程

定义、联合平稳过程及相关函数的性质、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6.平稳过程的谱分析

平稳过程的谱密度、谱密度的性质

369 博士研究生《计算机网络(二)》入学测试大纲

第一部分

一、测试性质

《现代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本测试大纲是专门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及其相关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测试标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学科优秀硕士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继续深造所必需的网络基础,并有利于各有关专业作为挑选入学博士生的依据之一。

二、测试范围

重点考查网络基本结构、直接链路网络、包交换、网络互连和路由、端到端协议和数据、拥塞控制和资源分配、协议描述和验证、网络安全及网络性能分析等内容。

三、评价标准

在考查有关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

?正确理解并解释当前网络技术和研究前沿的新概念和新技术。

?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协议、算法、机制及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质及他们之间

的联系和区别。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未知的问题进行解释、分析、计算、设计和作图。

四、测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试卷结构

?术语简释,检验当前网络发展最前沿的学术名字或基本概念掌握程度。范围广大,但

只要求简单解释,有些英文缩写仅用中文说明即可。占10%

?单项选择,考查网络领域特别重要而又容易混淆的技术和概念。要求从3-5个可选答

案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空。占20%。

?计算求解,考核网络领域中很重要的技术或概念,计算本身并不复杂,但以计算求结

果的形式出现。占30%。

?图解设计,深入考查运用网络重点知识和技术解决未知问题的综合分析、设计能力,

大多以设计并作图显示其答题结果。占40%

五、参考书目

1.Larry L. 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 Approach

计算机网络(英文版,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A 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 ,Third Edition

或熊桂喜等中译本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

3.《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坦尼伯姆,电子工业出版社。

4.《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第三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

1.网络基本结构

?组建网络的基本需求

?网络体系结构

?实现网络的基本软件

2.直接链路网络

?编码、成帧、错码检测、可靠传输

?802.3以太网、无线网802.11

3.包交换

?交换和转发

?桥和LAN交换

?信元交换ATM

?交换机硬件结构

4.网络互连

?简单网络互连(IP)

?路由(RIP、OSPF)

?全球互连(CIDR、BGP、IPV6)

?组播

5.端到端协议和数据

?简单多路器(UDP)

?可靠字节流(TCP)

?远程过程调用(RPC)

?数据表示规范(ASN.1、XDR、NDR)

?数据压缩(JPEG、MPEG、MP3)

6.拥塞控制和资源分配

?资源分配中的问题、排队原则

?TCP拥塞控制、拥塞避免机制

?服务质量

7. 协议描述和验证

?有限状态机模型

?Petri网模型

8.网络安全

?加密算法(DES、RSA、MD5)

?安全机制(认证协议、消息完整性协议、公钥分发及Diffie-Hellman交换)?加密实例(PEM、PGP、SSL、TLS、HTTPS、IPsec)

?防火墙及VPN等

9.网络性能分析

?局域网(Ethernet)

?网络流量分析

370 博士研究生《计算机数学》测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大纲

一、测试性质

计算机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博士研究生《计算机数学》测试是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及其相关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学科优秀硕士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继续深造的必要的数学基础和素质,并有利于各相关专业在招生工作上的择优选拔。

二、测试范围

集合论,包括集合、关系、函数;代数系统的一般概念、群、格和布尔代数;图论;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形式语言和自动机。

三、评价目标

在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

1.正确理解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性质;

3.深入理解各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4.熟练掌握计算机数学中的几种典型的论证方法;

5.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而加以解决。

四、测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考查内容及其考查比例:

①基本概念:30%

②论证推理:70%

五、参考书目

1.洪帆主编,《离散数学基础》第二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

2.洪帆、付小青编,《离散数学习题题解》,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3.陈崇昕,形式语言和自动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前三章)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集合论

1.集合,幂集,分划等概念

2.集合间的各种关系和运算,运算定律

3.笛卡尔积,关系,复合关系,逆关系等概念

4.关系的集合表示,矩阵表示和关系图表示

5.关系的复合运算,闭包运算

6.关系的性质,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7.函数,复合函数,逆函数

8.内射,满射和双射

二、代数系统

1.集合A上运算的概念,二元运算的一些特殊元素

2.运算的封闭性和代数系统的概念

3.同态,满同态以及同构的概念和性质

4.群的定义和性质

5.子群及其判别

6.陪集和正规子群

7.格的定义和性质

8.有补格,分配格和布尔代数的定义及有关性质

三、图论

1.图的定义及有关的各个概念,完全图、连通图、子图、分图等。欧拉图,哈米尔顿图,图的连通性

2.树的定义及性质,有向树的定义,二元树及二元树的周游,有向树中的一些数量关系,有向树的使用

3.二部图的定义及其判别

4.平面图的定义及其判别

四、数理逻辑

1.命题逻辑

命题,命题联结词,命题变元,命题公式,永真公式,永假公式及可满足公式,命题公式的等值关系和蕴含关系,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

2.谓词逻辑

谓词、个体词和量词,谓词演算公式,谓词演算的永真公式,永假公式和可满足公式,谓词演算公式的等值和蕴含,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五、形式语言和自动机

1、语言及文法

语言的定义和运算、文法、文法的分类。

2、有限自动机和右线性文法

有限自动机、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DFA和NFA的等效、有ε转换的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正则集和正则式、右线性文法和正则集、右线性语言和有限自动机、右线性语言的性质。

371 博士研究生《数据结构及算法分析》入学测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说明

一、测试性质

《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和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测试的一个综合测试科目。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学科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以利于计算机软件和理论专业各导师择优选拔。

测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测试的应届或非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二、测试的学科范围

1.数据结构

各种基本类型的数据结构的概念、特征、操作、存储表示和基本使用;各类查找表的查找方法,基本的内排序和外排序方法;文件在外存储器中的表示方法;相关算法的C/C++描述和分析。

2.算法分析

算法的基本概念,分治策略,贪心策略,动态规划,基本检索和周游方法。

三、评价目标

1.数据结构

在考察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相关算法的基础上,注重考察综合使用的能力,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算法分析

掌握一定的算法分析能力, 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能正确地选用常用的非数值计算算法, 能站在算法设计策略的高度上设计算法。

具体要求见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四、测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考查内容及其考查比例

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约占40%~50%;综合使用、算法设计(程序设计)和分析约占60%~50%。

4.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约20%

(2)填空题,简答题,使用题: 约35%

(3)算法设计题, 算法分析题: 约35%

(4)其它题型: 约10%

五、参考书目

1.严蔚敏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余祥宣崔国华邹海明,计算机算法基础(前五章),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Horowitz,S Sahni,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lgorithms.New York: Computer Science Press,1978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数据结构(约60%)

1.数据结构和算法C/C++描述。

数据结构、存储结构的概念;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和算法C++描述。

2.线性表: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使用举例;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使用举例。

3.栈:栈的定义和基本操作;栈的抽象数据类型;顺序栈,链式栈;栈和递归,算术表达式求值,其它使用。

4.队列:队列的定义和基本操作;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顺序队列,链式队列;双端队列;使用举例。

5.数组和广义表

(1)数组:数组的定义和基本操作;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数组使用举例;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矩阵的压缩存储。

(2)广义表:广义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广义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广义表运算的实现举例。

6.字符串:字符串的定义和基本操作,字符串的存储结构,字符串操作的实

现举例,字符串和模式匹配。

7.树和二叉树

(1)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树的抽象数据类型。

(2)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几种特殊二叉树,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遍历二叉树, 线索二叉树,树和森林。

(3)遍历二叉树:前序遍历, 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 层次遍历。

(4)二叉树其它操作实现举例。

(5)线索二叉树的概念和存储结构, 二叉树的线索化, 线索二叉树的遍历。

(6)树的存储结构,树和二叉树之间的转换, 森林和二叉树之间的转换,树和森林的遍历。

(7)带权路径长度, 哈夫曼树(Huffman)和哈夫曼算法, 哈夫曼编码树。

(8)二叉排序树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二叉排序树的建立,二叉排序树其它操作实现举例。

8.图

(1)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图的抽象数据类型。

(2)图的存储结构:数组表示法(邻接矩阵);邻接表,逆邻接表;邻接多重表。

(3)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法, 宽度优先搜索法, 求图的连通分量。

(4)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的概念;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普里姆(Prim)算法。

(5)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9.查找

(1)查找的概念。

(2)顺序表的查找:顺序查找, 折半查找, 分块查找。

(3)树表的查找: 二叉排序树, 平衡二叉树。

(4)哈希(Hash)表的查找: 哈希表的概念, 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哈希表的建立和查找, 冲突的处理方法。

10.排序

(1)排序的概念

(2)交换排序: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

(3)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2路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4)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 锦标赛排序,堆排序。

(5)归并排序,(6)基数排序

11.文件:文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文件的物理结构: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 直接存取文件,链接文件和多重链表文件,倒排文件。

12.外排序:外排序的基本过程,初始归并段的生成,多路平衡归并排序, 最佳归并树。

二、算法分析(约40%)

1.基础知识

算法的定义,它所涉及的内容及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及其数学工具;基本的数据结构,用SPARKS语言写算法;集合的基本运算----查找和合并;递归程序和消去递归的十三条规则。

2.分治法

分治法的一般方法, 二分检索, 找最大和最小元素, 归并分类, 快速分类, 选择问题, 斯特拉森矩阵乘法。

3.贪心方法

一般方法及背包问题, 带有限期的作业排序, 最优归并模式, 最小生成树, 单源点最短路径。

4.动态规划

一般方法, 多段图, 每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最优二分检索树, 0/1背包问题, 可靠性设计, 货郎担问题, 流水线调度问题。

5.周游和检索

基本概念和一般方法, 代码优化, 双连通分图和深度优先检索。

372 博士研究生《图形图象处理》入学测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说明

一、测试性质

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测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图形图象处理》是计算机使用技术专业考生测试科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图形图象处理的基础和能力,并有利于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测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测试的硕士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二、测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2.答题时间:180分钟。

3.各部分内容的测试比例:计算机图形学80%,图象处理20%。

4.题型比例:选择填空约20%,简答题约30%,计算题约20%,论述题约30%。

三、性质和要求

《图形图象处理》是研究计算机处理图形图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和使用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中的数学原理,基本方法和软件设计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尽量反映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图象方面最新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为掌握这些最新成果准备条件。

四、参考书目

孙家广,杨长贵.计算机图形学(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基本知识

1.计算机图形学和图象处理

2.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使用

3.图形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图形设备

5.图形软件标准

6.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方向

二、基本图形生成技

1.直线,圆,椭圆的生成算法

2.抛物线参数样条曲线,Bezier曲线,B样条曲线的生成

3.区域填充算法

4.线宽和线型的处理

5.字符的存储和显示

6.线段和多边形的裁剪

7.反走样技术

三、图形变换

1.齐次坐标

2.窗口视图变换

3.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

5.形体的投影变换

四、交互技术和用户接口

1.基本交互任务和技术

2.组合交互任务和技术

3.用户接口的设计

4.用户接口软件

五、几何造型

1.形体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边界表示的数据结构和欧拉操作

3.求交算法

4.集合运算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一、选择题 题目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选择一项: A. 用户管理 B. 病毒管理 C. 资源共享正确 D. 站点管理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1)资源共享;(2)数据通信;(3)集中管理;(4)增加可靠性;(5)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安全功能。其中,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 正确答案是:资源共享 题目2 网络资源子网负责()。 选择一项: A. 信息处理 B. 数据通信 C. 数字认证机制

D. 路由 题目分析: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1)全网的信息处理;(2)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3)资源共享功能。 正确答案是:信息处理 题目3 通常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三种。 选择一项: A. 星型网络 B. 有线网 C. 城域网 D. 无线网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可以分为:(1)局域网;(2)城域网;(3)广域网。 正确答案是:城域网 题目4 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网络的()。 选择一项: A. 无线网 B. 通信子网 C. 有线网 D. 资源子网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资源子网: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

实验7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九IPv6实验 1. 3.5节步骤2中,请思考下面问题: 主机加入到组播组中的过程是什么? 答:1. 主机通过地址自动配置,获得多播组地址; 2.主机发送MLD多播侦听报文给本地链路的路由器; 3.路由器根据报文中的信息,向多播转发表中添加表项,以记录多播组的成员身份。 4. 3.5节步骤3中,仔细观察PC1与RT1之间的交互报文,回答下述问题: 1)为什么报文中的“next header”采用hop-by-hop的选项? 答:因为hop-by-hop选项规定该报文的传送路径上每台中间节点都要读取并处理该拓展报头,起到提醒路由器对MLD报文进行深入检查的作用。 2)为什么跳数被限制为1? 答:为了将此报文限制在链路本地上。 3)在“Hop-by-Hop”选项中,有一个“Padn”,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了使字段符合对齐要求。 5. 3.5节步骤4中,仔细观察Router Solicitation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 1)在前面的multicast listener report报文中,报文的跳数限制为1,而在这里, 同样是主机发给路由器的报文,为什么跳数却采用255? 答:因为节点只接受跳数限制为Cur Hop Limit字段的RA报文,所以主机无须担心接收到链路外的RA报文,所以主机在发送RS报文时无须担心RS报文传递到本地链路外。 2)报文中的ICMP选项中的“source link-layer address”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示发送该RS报文的接口的链路层地址,这样路由器在接收到RS报文后无须进行地址解析就可以返回单播的RA报文。

6. 3.5节步骤6中,仔细观察Router Advertisement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 1)“Cur hop limit”的含义是什么? 答:主机发送普通报文时使用的默认跳数限制。 2)报文中“lifetime”的含义是什么? 答:发送该RA报文的路由器作为缺省路由器的生命周期。 3)“reachable time”的含义是什么? 答:本链路上所有节点的“可达”状态保持时间。 4)“retransmit time”的含义是什么? 答:重传NS报文的时间间隔,用于邻居不可达检测和地址解析。 5)这里为什么会有“source link-layer”地址呢? 答:为了表示路由器发送RA报文的接口的链路层地址。

最全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所谓计算机网络,会议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数据通讯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如果按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3.网络协议通常采用分层思想进行设计,OSI RM中的协议分为7层,而TCP/IP RM中协议分为4层。 4.在TCP/IP RM中,用于互联层的协议主要有:ARP、IP、RARP、ICMP和IGMP 协议。 5.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体有两类:有导线媒体和无导线媒体;光纤可分为两种: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MMF)。 6.构成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通常有星形、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7.CSMA/CD技术是一种随机接入(所有的用户根据自已的意愿随机地发送数据),冲突不可避免;令牌技术是一种受控接入(各个用户不能任意接入信道而必须服从一定的控制),冲突避免。 8.10BASE-T局域网的数据速率是10mbps,100BASE-TX局域网的数据速率是100mbps。 9.在用双绞线时行组网时,连接计算机和计算机应采用交叉UTP电缆,连接计算机和集线器用直通UTP电缆。 10.在将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100米。 11.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长于100米。 12.以太网交换机和数据交换和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 13.VLAN的组网方式有两种:静态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端口进行划分VLAN,动态根据MAC地址、逻辑地址或数据包的协议类型进行划分VLAN。 14.在Internet中,运行IP的互联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的服务有三个特点: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和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15.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号表示互联网中的一个特定网络,主机号表示该网络中主机的一个特定连接。 16.主机的IP地址为202.93.120.77,主机B的IP地址为150.23.55.200。若主机A要向主机B所在的网络进行广播,则直播广播地址为150.23.255.255;若主机A要在本网络中进行广播,则有限广播地址为255.255.255.255。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B A) 网络技术 B) 通信技术 C) 人工智能技术 D) 管理技术

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用通信技术”试题

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要求: 1.开卷考试; 2.试题纸和试卷纸分开;选择题注清题号即可答题; 3.须手写答题,不能使用打印和复印稿,否则不予评阅给分;4.试卷每页纸上端注明:姓名,班级,学号。 5.6月23日下午18:00前交西馆5楼值班室; 6.实验课上机详细时间安排待定, 请留意西工大主页《校园公告》栏目通知。

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试题 一、名词解释: 1、SMTP 2、ARP/RARP 3、HTTP 4、ETHERNET 5、DNS 6、FIREWALL 7、HOP 8、LAN/W AN 9、NGI 10、TCP 二、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______技术和______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2.国内的互联网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大网组成。 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 4.局域网的英文缩写为______,城域网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广域网的英文缩写为______。 5.两个最重要的网络协议参考模型是OSI参考模型和________。 三、选择题(四选一。若无合适的选项,则用N表示): 1.OSI模型的那一层完成差错报告、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控制的功能?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2.下面哪项正确描述了网络中的冲突? A.网络上的两个节点独自的传输的结果 B.网络上的两个节点同时的传输的结果 C.网络上的两个节点重复的传输的结果 D.网络上的两个节点不传输的结果 3.当网桥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携带的目的地址与源地址属于同一个网段时,网桥会怎样处理? A.把数据转发到网络的其他网段 B.不再把数据转发到网络的其他网段 C.在两个网段间传送数据 D.在工作在不同协议的网络间传送数据 4. 下面哪一个不是LAN的主要特性? A.运行在一个宽广的地域范围内 B.提供多用户高带宽介质访问 C.提供本地服务的全部时间连接 D.连接物理上接近的设备 5.10BaseT使用哪种类型的电缆介质? A.光缆或者无屏蔽双绞线 B.光缆或者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同轴电缆 6.下面关于CSMA/CD网络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并且每一个节点都接收并检验该数据B.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是直接送往目的地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为(语法)、(语义)和(同步)。 2、TCP/IP 体系的电子邮件系统规定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为(收件人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3、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4、用于在主机IP地址与MAC地址进行解析的协议称为(地址解析协议ARP )协议。 5、自治系统内部使用最多的路由协议是(RIP)和(OSPF 协议)。BGP协议外部 6、已知IP地址是141.14.72.26,子网掩码是255.255.192.0,其网络地址为( 141.14.64.0 )。 7、传输层是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主要包括面向连接的( TCP )和无连接的(UDP )两个协议。 8、负责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系统叫做()。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

( B ) A、报文交换技术 B、分组交换技术 C、文件交换技术 D、电路交换技术 2、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C ) A、信息 B、分组 C、帧 D、比特流 3、关于TCP/IP的IP层协议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点到点的协议 B、不能保证IP报文的可靠传送 C、是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 D、每一个IP数据包都需要对方应答 4、以下哪项不是IP路由器应具备的主要功能(C ) A、转发所收到的IP数据报 B、为需要转发的IP数据报选择最佳路径 C、分析IP数据报所携带的TCP内容 D、维护路由表信息 5、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 A ) A、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B、不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一个广播域 C、不属一个冲突域,也不属一个广播域 D、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属一个广播域 6、标准TCP不支持的功能是( D )。 A、可靠数据传输 B、全双工通信 C、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D、组播通信

北航计算机考研大纲 2005-2008

北航2008年961计算机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组成 961计算机专业综合共包括四门课程的内容: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理逻辑,分别占40分、40分、40分、30分。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参考书:《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唐朔飞编著 1.存储系统 ① 主存储器:存储单元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存储芯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DRAM的刷新原理和刷新 方式、存储器的扩展方法。 ②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Cache的地址映射方式、Cache的替换策略。 ③ 辅助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的结构、访问特征和性能参数计算。 2.指令系统 ① 指令格式:机器指令的一般格式以及指令字中各字段的作用和特点。 ② 寻址方式:常见寻址方式的有效地址计算方法、寻址范围、作用和特点。 ③ 指令系统的设计:指令格式设计的相关因素及基本方法、扩展操作码技术。 3.CPU ① CPU的功能和结构:CPU的基本功能、内部结构、数据通路、控制信号。 ② 控制单元的功能:指令周期、多级时序系统、控制方式、指令执行过程的微操作流程分析。 ③ 控制单元的设计: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微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微程序设计。 4.输入输出技术 ① 总线:总线的分类、总线的判优(仲裁)控制方式、总线的通信控制方式。 ② I/O控制方式:中断响应与中断处理、DMA方式的工作原理。 三、数据结构 参考书:《数据结构教程》(第二版),唐发根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3次印刷) 1.线性表 ① 线性关系,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②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的构造原理; ③ 在以上两种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对线性表实施的基本操作对应的算法设计。 2.堆栈与队列 ① 堆栈与队列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 ② 堆栈与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的构造原理; ③ 在以上两种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对堆栈与队列实施插入与删除等基本操作的算法设计。

实验3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三网络层实验 2. 分析2.6.1步骤6中截获的报文,统计“Protocol”字段填空:有2个ARP报文,有8个ICMP 报文。在所有报文中,ARP报文中ARP协议树的“Opcode”字段有两个取值1,2,两个取值分别表达什么信息? 答:1表示request,即请求报文,2表示reply,即回复报文。 3.根据2.6.1步骤6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 4.(1)比较ping1-学号中截获的报文信息,少了什么报文?简述ARP Cache的作用。 答:少了ARP报文。主机的ARP Cache存放最近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一但收到ARP应答,主机将获得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到ARP Cache中,当发送报文时,首先去ARP Cache中查找相应的项,如果找到相应的项则将报文直接发送。 (2)按照图-4重新进行组网,并确保连线正确。修改计算机的IP地址,并将PC A的默认网关修改为192.168.1.10,PC B的默认网关修改为192.168.2.10。考虑如果不设置默认网关会有什么后果? 答:如果不设置默认网关则无法访问不同网段的主机。

5.根据2. 6.2步骤12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与上表进行对比。与ARP协议在相同网段内解析的过程相比较,有何异同点? 答:请求报文中,相同网段网络层中的Target IP address为PCB的IP192.168.1.21,而不同网段网络层中的Target IP address为PCA的默认网关的IP 192.168.1.10;应答报文中,相同网段链路层的Source和网络层的Sender MAC address都是PCB的MAC地址00:0c:29:99:cb:04,而不同网段链路层的Source和网络层的Sender MAC address都是PCA默认网关S1 e0/1的MAC地址3c:e5:a6:45:6b:bc,相同网段网络层的Sender IP address为PCB的IP192.168.1.21,而不同网段网络层的Sender IP address为PCA的默认网关的IP 192.168.1.10。 6.根据3.6.1步骤2——在PC A 和PC B上启动Wireshark软件进行报文截获,然后PC A ping PC B,分析截获的ICMP报文:共有8个ICMP报文,分别属于哪些种类?对应的种类和代码字段分别是什么?请分析报文中的哪些字段保证了回送请求报文和回送应答报文的一一对应? 答:这些报文都是询问报文。具体来分,第1,3,5,7属于request类型,对应的字段为Type: 8 (Echo(ping) request);第2,4,6,8属于reply类型,对应的字段为Type: 0 (Echo(ping) reply)。 网络层的Source和Destination字段保证了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一一对应。 7.根据3.6.1步骤3——在PC A 和PC B上启动Wireshark软件进行报文截获,运行pingtest程序,设置地址掩码请求报文参数,分析截获报文填写下表: 8.根据3.6.1步骤4——在PC A 和PC B上启动Wireshark软件进行报文截获,运行pingtest程序,设置时间戳请求报文参数,分析截获报文填写下表: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及答案(精华版)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第一章概述 一、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协议组成要素的是()。 A. 语法 B. 语义 C. 时序(同步) D. 字符 2.局域网的简称为()。 A. LAN B. WAN C. CAN D. MAN 3. 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功能划分()个层次 (A)1 (B)3 (C)5 (D)7 5. 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是()。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6. 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 A. 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B. 网络层服务和传输层服务 C. 传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 D. 传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7. 用于网络互连的设备一般采用()。 A. 中继器 B. 交换机 C. 路由器 D. 网关 8. IP协议提供的服务是( )。 A. 可靠服务 B.有确认的服务 C. 不可靠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D. 以上都不对 9.把两个报文发往同一目的地时,先发的报文() (A)先到(B)后到(C)不一定先到(D)同时到达 10.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称为()。 A.比特 B.字节 C.帧 D.分组 11. 在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12. 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在一次交互作用中传输的信息单位称为(),它包括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两部分。 A. 接口数据单元 B. 服务数据单元 C. 协议数据单元 D. 交互数据单元 13.()是各层向其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 (A)网络(B)服务(C)协议(D)实体 14.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

计算机考研-统考计算机网络(2009-2012)试题及精心解析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资料 计算机专业考研 统考真题——计算机网络部分 (2009-2012年) 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2) 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4) 2010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7) 2010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9) 2011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11) 2011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13) 2012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15) 2012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17) 王道论坛友情分享,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it/s B.24kbit/s C.48kbit/s D.96kbit/s 35.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A.2 B.3 C.4 D.5 36.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地址是。 A.目的物理地址B.目的IP地址 C.源物理地址D.源IP地址 37.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it/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为200 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bit,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A.增加160m B.增加80m C.减少160m D.减少80m 38.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 段,分别包含3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A.500 B.700 C.800 D.1000 39.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长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 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 A.7KB B.8KB C.9KB D.16KB 40.FTP客户和服务器间传递FTP命令时,使用的连接是。 A.建立在TCP之上的控制连接B.建立在TCP之上的数据连接 C.建立在UDP之上的控制连接D.建立在UDP之上的数据连接 二、综合应用题 47.(9分)某网络拓扑如图A-3所示,路由器R1通过接口E1、E2分别连接局域网1、局域网2,通过接口L0连接路由器R2,并通过路由器R2连接域名服务器与互联网。R1的L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2.1,R2的L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2.2,L1接口的IP地址是130.11.120.1,E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3.1,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是202.118.3.2。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1 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 实验内容: 1 熟悉Visio绘图软件; 2 使用Visio绘图软件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 3 体会Visio中绘图与Word中绘图的不同。 Visio中绘图与Word中绘图的不同: Visio比word中的更清晰,专业,标准。“对系统、资源、流程及其幕后隐藏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和交流,使图表外观更专业。通过 Visio连接形状和模板快速创建图表,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图表交流并与多人共享图表。” 业务流程图,项目管理图,灵感激发图,统计、营销图表,因

果图,组织结构图等等都可以画。 实验2 指令ping和tracert的使用实验内容: 1 查看自己计算机设置的TCP/IP网络参数 2 ping指令的选项及其含义; 3 tracert指令的选项及其含义; 4 ping 3个网址(青岛、国内和国外各1个):https://www.360docs.net/doc/2d18805074.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8805074.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8805074.html, 5 tracert 3个网址(青岛、国内和国外各1个):https://www.360docs.net/doc/2d18805074.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8805074.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8805074.html, 1.计算机设置的TCP/IP网络参数: 本地连接2: 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具体连接的DNS后缀): IP Adress( IP地址):192.168.1.2 Subnet Mask(子网掩码):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默认网关):192.168.1.1 无线网连接: 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具体连接的DNS后缀): IP Adress( IP地址):192.168.1.8 Subnet Mask(子网掩码):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默认网关):192.168.1.1 2. ping指令的选项及其含义: Ping是测试网络联接状况以及信息包发送和接收状况非常有用的工具,是网络测试最常用的命令。Ping向目标主机(地址)发送一个回送请求数据包,要求目标主机收到请求后给予答复,从而判断网络的响应时间和本机是否与目标主机(地址)联通。 命令格式:

计算机网络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2009-11-12 23:13 阅读269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_自主____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_通信协议______;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__资源共享_______。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_总线型结构_、___星型结构_______、环型结构____和_、树型结构和混合型结构___。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_双绞线_______、_同轴电缆___、__光纤__。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局域网__、_城域网__。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_4__层,其中3、4层是_传输层_、_运用层_。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_存储转发式_服务,WWW服务模式为__B/S____。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____128.0.0.0----191.255.255.255__。 8、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主要有__点对点式_、_多点式_______、__中继式__。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__信息交换方式____。 10、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同步传输____和异步传输。 11、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采用_交叉线______线。586B的标准线序是_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__。 12、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__频分多路复用__、_波分多路复用_、__时分多路复用___和码分多路复用。 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__逻辑上划分网段,而不是从__物理上划分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30 分) 1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B_______。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实验4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四OSPF协议分析 1.查看R2的OSPF的邻接信息,写出其命令和显示的结果: 答:display ip routing-table 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 Cost NextHop 1.1.1.1./32 OSPF 10 1 168.1.1.1 2.2.2.2/32 Direct 0 0 127.0.0.1 127.0.0.0/8 Direct 0 0 127.0.0.1 127.0.0.1/32 Direct 0 0 127.0.0.1 168.1.1.0/24 Direct 0 0 168.1.1.2 168.1.1.2/32 Direct 0 0 127.0.0.1 2.将R1的router id 更改为3.3.3.3,写出其命令。显示OSPF的概要信息,查看此更改是否生效。如果没有生效,如何使其生效? 答:[R1] undo router id [R1] router id 3.3.3.3 没有生效,需重启ospf进程: reset ospf process 3.6.1 OSPF协议报文格式 3.分析截获的报文,可以看到OSPF的五种协议报文,请写出这五种协议报文的名称。 并选择一条Hello报文,写出整个报文的结构(OSPF首部及Hello报文体)。 答: HELLO报文、DB Description报文、LS Request报文、LS Update报文和LS Acknowledge报文。 OSPF Header Version: 2 Message Type: Hello Packet (1) Packet Length: 48 Source OSPF Router: 1.1.1.1 Area ID: 0.0.0.0 (Backbone) Checksum: 0x4d92 [correct] Auth Type: Null (0) Auth Data (none): 0000000000000000 OSPF Hello Packet Network Mask: 255.255.255.0 Hello Interval [sec]: 10 Options: 0x02 ((E) External Routing) Router Priority: 1 Router Dead Interval [sec]: 40 Designated Router: 168.1.1.1 Backup Designated Router: 0.0.0.0

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2009年考研试题 一、选择题: 33.在 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33.B 分析:在OSI 参考模型中,在传输层提供了端口号,实现了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了端到端的逻辑通信,故选【B】。虽然选项中没有网络层,但是还是要提示一下,网络层仅仅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网络要通信,必须建立连接,不管有多远,中间有多少机器,都必须在两头(源和目的)间建立连接,一旦连接建立起来,就说已经是端到端连接了,即端到端是逻辑链路,这条路可能经过了很复杂的物理路线,但两端主机不管,只认为是有两端的连接 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 3kHz,采用 4 个相位,每个相 位具有 4 种振幅的 QAM 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ps B.24 kbps C.48 kbps D.96 kbps 34.B 分析:假设原始信号中的最大频率为f,那么采样频率f 采样必须大于等于f 的 的 4 4 种振幅, 24=16)的信息,所以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Cmax =f 采样×log216=24 kbps,故选【B】。 35.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后退 N 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 0~7 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 0、2、3 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A.2 B.3 C.4 D.5 35.C (1)就认为前 面(2)后退N 帧重发思想: 3 号确认帧(尽管没有收到1 号确认帧),就可以认为0,1, 2,3 号帧接收方都已经收到,而 4 号帧的确认没有收到,发送方就应该发送4 号帧以及后续所有的帧,即重传4,5,6,7 号帧,即帧数为4,故选【C】。 其实这道题目如果将选项D 改为7,这样就更具有迷惑性,相信会有不少考生认为应该 从1 号帧开始重传,即需要重传1,2,3,4,5,6,7 共计7 帧,这样就会误选D,但是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二、交换机组网实验1

实验二:交换机组网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IP寻址和子网划分 2.生成树路由配置实验 3.配置VLAN实验 二、实验内容: 1.IP寻址和子网划分 1)理解网络上的一些术语,例如网络、IP地址、主机地址、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子网、子网掩码、IP地址的分类等等 2)了解IP地址对网络中的计算机的相互连通的影响 3)解答IP寻址和子网划分问题 2.生成树路由配置实验 1)配置交换机观察生成树路由的情况 2)改变交换机、端口的优先级观察生成树路由的变化情况 3)禁止某些端口或者转发成本对于生成树路由的影响 3.配置VLAN实验 1)在一台交换机上配置VLAN,理解VLAN对物理网络的分割作用 2)在多台交换机上配置VLAN,理解VLAN跨越交换机的工作方式 3)修改主机的IP地址,进一步理解网络中机器互通的条件 三、预备知识: 1.IP寻址和子网划分:

表2-1 IP寻址术语 1)IP地址分组的概念 网络中的计算机往往是分组的,而如果其地址也能相应分组,也就是说某一类地址都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则无疑将能更好地进行路由选择(只要发现是这类地址那么路由就一样,这点将在后面的路由器实验中讲到)。这就象我们在信封上写地址时往往先写城市,再写具体地址是一样的道理,这样发信的邮局可以不管具体地址先将信送到适当的城市的邮局,然后再由该城市的邮局去处理具体地址。当然现在往往邮政编码起到了代替城市名称的作用。 IP地址是分配计算机接口的,而不是整个计算机,所以一台计算机(或者更普遍地说一个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可以拥有多个IP,这样IP地址分组的概念可以理解为: 在同一个组中的IP地址不能被路由器分隔开,路由器分隔开的IP地址必须在不同的组中。而同一台计算机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拥有多个IP,甚至可以以不同接口连接到不同网络中。正是因为这种连接,才使得许多独立的网络可以互相通信,从而组合成一个最大的网络——Internet。 2)分类网址 RFC 790定义了IP协议,其中包括三种不同类别的网络。详细规定如下: IP地址是32位二进制数。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一部分是网络部分,相当于城市,而后面的一部分是主机部分,相当于具体地址。例如11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1就是一个IP地址(用逗号分隔只是为了清晰),我们方便,我们也常常将IP地址写成如下形式的十进制数:192.168.1.1。大家可以自行验证它正好是将每八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结果,其中的.也仅仅是分隔符。 在同一网络中,不同的主机拥有相同的网络部分和不同的主机部分。例如A的IP地址为8.1.0.3,B的IP地址为8.2.0.5,其中网络部分为8,主机部分分别为1.0.3和2.0.5,所以两台机器属于同一个网络。 但如果网络部分是16位,则显然上述两台机器就不属于同一网络了,那么如何确定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大小呢?

2018北航计算机考研经验分享

2018北航计算机考研经验分享 如今尘埃落定,终于有时间来给各位学弟学妹做一些简单的分享,也算是自己的一些回馈吧,毕竟也从考研前辈的经验贴里获益良多。下面我会从几个方面回答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1.学硕和专硕的招录情况? 首先北航计算机学院的学硕招生分为3种,计科(考研名额每年20~50人左右,需要由当年保研人数和当年招生指标决定)、软工(这几年貌似每年差不多10个名额左右),网安(对网安没什么印象,不关注北航信安,不打算学信息安全)。 真的,这个问题只能你自己决定。北航对于专硕和学硕的培养可以说是没有差异的,专硕也是可以直博的,专硕据说毕业不强制要求发小论文。每年决定专硕和学硕分数线的关键因素是当年选择报考学硕、专硕过线人数决定的。 有以下几点需要强调以下。 第一:专硕没有资格向学硕调剂,无论分数多高; 第二:专硕即使没招满,接受学硕调剂,也是得等第一志愿报考专硕的同学录完之后,才会录调剂,这意味着调剂的话,即使你初试比别

人高,复试比别人高,也可能不如别人第一志愿报考专硕的(这个从17年的录取可以看出来,学硕340的线,专硕过300就有录的)。 第三:从今年的导师指标来看,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可以招专硕。任何直接劝你报学硕或者专硕的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谁也不知道下一年的报考情况,今年是专硕炸了,去年是学硕炸了。 2.初试如何准备? 政治:一定要提前定时写政治大题,不要考试时是你第一次正式作答政治大题。50分大题,你没针对性训练的话,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自己算一门数学10分的大题要刷多少道题,政治才写10道大题而已),反正我实际作答时很多问题。政治刷了挺多选择题的,市面上的模拟卷基本上都买了,强烈推荐刘源泉的五套卷,市面上答案解析最详细,没有之一。 英语:时间多背单词,时间少直接刷题。我单词背了7~8遍吧,百词斩背的,不斩熟词,真题也刷了2~3遍,听唐迟讲了一遍近10年阅读,考前一个月没做题,作文没刻意准备,按潘赟的九宫格作文来的(我个人认为市面上最用心的作文书了,打10颗星)。 英语多提一句吧,重视下那个英语翻译,复试英语翻译占分的,在你自我介绍后,你翻译的文献通顺与否直接决定老师对你的印象啊!!!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传输延迟时间最小的交换方法是( ) 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 2、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OSI将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4、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 A、报文(Message)、比特(Bit) B、分组(Packet)、报文(Message) C、帧(Frame)、比特(Bit) D、数据报(Datagram)、比特(Bit)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OSI参考模型分层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接口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 6、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7、若信道的复用是以信息在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时隙)来区分,不需要另外的信息头来标志信息的身分,则这种复用方式为( ) A、异步时分复用 B、频分多路复用 C、同步时分复用 D、以上均不对 8、()是下列传输介质中性能最好的。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C.光纤 D.以上都好。 9、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则采用( )比较合适。 (A)光缆(B)同轴电缆(C)非屏蔽双绞线(D)屏蔽双绞线 10、局域网体系结构中()被划分成MAC和LLC两个子层。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1、以下各项中,不是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 ) 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虚电路 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 D、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 12、Hub是( )。 A、网卡 B、交换机 C、集线器 D、路由器

实验3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三网络层实验 2.分析261步骤6中截获的报文,统计“ Protocol”字段填空:有_2—个ARP报文,有__8 个ICMP报文。在所有报文中,ARP报文中ARP协议树的“ Opcode”字段有两个取值1,2,两个取值分别表达什么信息? 答:1表示request,即请求报文,2表示reply,即回复报文。 3?根据2.6.1步骤6分析ARP报文结构:选中第一条ARP请求报文和第一条ARP应答报文,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填入下表: 答:少了ARP报文。主机的ARP Cache存放最近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一但收到ARP应答,主机将获得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存到ARP Cache中,当发送报文时,首先去ARP Cache中查找相应的项,如果找到相应的项则将报文直接发送。 (2)按照图-4重新进行组网,并确保连线正确。修改计算机的修 IP地址,并将PC A的默认网关 改为,PC B的默认网关修改为 答:如果不设置默认网关则无法访问不同网段的主机。 5?根据,将ARP请求报文和ARP应答报文中的字段信息与上表进行对比。与ARP协议在相同 网段内解析的过程相比较,有何异同点?

答:请求报文中,相同网段网络层中的Target IP address为PCB的,而不同网段网络层中的Target IP address为PCA的默认网关的IP ;应答报文中,相同网段链路层的Source和网络层的Sender MAC address都是PCB的MAC地址00:0c:29:99:cb:04,而不同网段链路层的Source和网络层的Sender MAC address都是PCA默认网关S1 eO/1的MAC地址3c:e5:a6:45:6b:bc,相同网段网络层的Sender IP address为PCB的,而不同网段网络层的Sender IP address为PCA的默认网关的IP 6?根据A和PC B上启动Wireshark软件进行报文截获,然后PC A ping PC B,分析截获的ICMP 报文:共有 _8_个ICMP报文,分别属于哪些种类?对应的种类和代码字段分别是什么?请 分析报文中的哪些字段保证了回送请求报文和回送应答报文的一一对应? 答:这些报文都是询问报文。具体来分,第1,3,5,7属于request类型,对应的字段为Type: 8 (Echo(ping) request);第2,4,6,8 属于reply 类型,对应的字段为Type: 0 (Echo(ping) reply)。 网络层的Source和Destination字段保证了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一一对应。 7?根据A和PC B上启动Wireshark软件进行报文截获,运行pingtest程序,设置地址掩码请求 8?根据A和PC B上启动Wireshark软件进行报文截获,运行pingtest程序,设置时间戳请求报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20年《806计算机网络B卷》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第 1 页 共 3 页 姓名: 报考专业: 准考 证号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计算机网络 (□A 卷 B 卷)科目代码:806 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150分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对于以下信道复用技术: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码分多址,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而不会互相干扰。 2、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在IP 协议中,用来进行组播的IP 地址是________________类地址。 4、计算机IP 地址为208.37.62.23,如果该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则该网络最多能够连接________________台主机。 5、虚拟专用网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___。 6、TCP 使用________________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 7、在TCP/IP 协议簇中,________________协议提供域名到IP 地址的转换。 8、公钥算法数字签名:发送者使用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签名;接收者使用发送者的________________验证发送者的签名。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为什么电路交换不适合传送计算机数据? 2、为什么需要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列出三种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3、给出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在以下方面的不同:可靠通信由谁保证,分组转发过程。 4、简述路由器尾部丢弃策略的缺点。 5、域名系统DNS 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权限域名服务器的作用是什么? 三、填图题(共2小题,共20分) 1、下图是IP 数据报的格式。请将以下内容填在相应的空格处:源地址、生存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