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重要知识点:大气的组成以及作用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大气知识点地球的大气层是指环绕地球的气体层,由不同密度、温度和气候特征的气体构成。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球相互作用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球的大气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氩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比最大,约为78%,氧气占约21%。
其他微量气体如氩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相对较小。
二、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地球表面往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跃层、热层和外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1. 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至约10-15公里的高度,是地球上的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这里的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约为10-50公里。
这一层中的空气极少发生垂直运动,风向主要是水平方向流动。
平流层的温度由于臭氧层的存在而逐渐上升。
3. 跃层:跃层位于平流层和热层之间,高度约为50-80公里。
这一层中的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4. 热层:热层位于80公里以上,空气稀薄且温度急剧上升。
这一层中的气体离开地球表面并散布到太空中。
5. 外层:外层位于热层之上,它是指大气层与太空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一层中的气体可以随着太阳风的影响而受到剥离。
三、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上一系列持续的气流运动,包括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和局地尺度的局地风系。
大气环流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由于太阳辐射热量较大,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而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由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极地低压带位于极地附近,由于较低的温度和较弱的太阳辐射,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气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气大气是地球上一层重要的外部环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大气的基本知识点,对于高一地理学科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分布以及大气的功能三个方面,来介绍高一地理学科中关于大气的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组成。
其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最高,分别约占气体体积的21%和78%。
氩气约占气体体积的0.93%。
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比例虽然很少,但对于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大气层的分布大气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五个层次。
对流层是离地面最近的一层,高度约为0-10千米,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50千米,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增。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80千米,气温又开始递减。
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为80-500千米,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递增。
外层是大气的最外层,高度约为500-1000千米以上,气温逐渐增加。
三、大气的功能1.保护功能大气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大气层能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生物的生存。
同时,大气层还能吸收地球表面的一部分辐射,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地球的温度相对稳定。
2.气候调节功能大气通过循环运动和传导作用,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运输到极地地区,使地球各地区的温度得以调节。
通过水循环,大气还能造成降水,调节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对地球的气候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传播和传导功能大气作为介质,能够传播声音和光线。
声音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播,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而光线经过大气的折射和散射,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够看到世界。
4.吸收有害辐射功能大气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并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
紫外线对人类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大气的吸收作用对于保护生物和环境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气组成成分及作用

大气组成成分及作用
大气组成是指地球大气层中各物质的比例组成,多以公分格式表示,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和其它气体组成。
1.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1%,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气体,具有生物不可或缺的功能,是植物成长的重要营养物质来源,也是合成蛋白质的物质基础,是水结构的主要成分;
2.氧气:占大气总量的20.9%,是呼吸的主要支持和氧气的裁判,是整个生物链的重要元素;
3.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占0.03%。
二氧化碳是气候的重要调控要素,它可以阻隔部分紫外线,冷却气候;
4.水蒸汽:水蒸汽有助于空气运动和降低空气温度,在湿润空气中可以缓解气候,在干燥空气中可以缓解高温。
此外,它也是形成风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5.其它气体:包括酸性气体(SO2,H2S等)、有机气体(甲烷,乙烷等)以及其它特殊成分(硫化氢,氟气等),它们可以影响气候,延缓全球变暖,也是全球变暖危机解决之道之一。
地球大气层的组成丰富多样,每一种成分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氮气和氧气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气体,在植物生长及人类呼吸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可以抑制紫外线,阻抑热量流失,使空气温度稳定,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蒸汽在湿润空气中抑制热量传递,在干燥空气中抑制高温,也可以影响降水;其它气体如硫化物、甲烷等,其成分较少,但却可以部分抵消二氧化碳的升温效应,减弱温室效应,是解决全球变暖危机的重要一环。
高考地理大气问题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气问题知识点在高考地理科目中,大气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大气是地球上最外层的空气层,它包括了各种气体、水蒸气和微粒。
正是大气的存在,地球才能维持生命的存在。
本文将从大气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来介绍高考地理中的大气问题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组成。
其中,氮气占据了大气的78%,氧气占据了大气的21%,而其他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只占据了1%。
这些气体通过不同的过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人类和动物的呼吸,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二、大气的结构大气可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地球上最低的一层大气,其中包含了地球的表面和我们生活的环境。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跳跃层是平流层和外层之间的过渡层,温度在该层中逐渐升高。
外层位于地球大气层的最外层,温度在该层中又开始下降。
三、大气的功能大气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保持地球温暖、吸收太阳辐射、调节气温、保护地球表面等。
首先,大气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的辐射来保持地球温暖。
通过这种温室效应,大气能够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散发到太空中。
其次,大气层对于吸收太阳辐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紫外线的吸收。
这是因为紫外线对于地球上的生命体来说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此外,大气通过气象条件的变化来调节气温。
通过水循环、风、气压的变化等,大气可以调节地球的气温,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最后,大气还作为地球的屏障,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外部的辐射和撞击。
四、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大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如今的全球变暖问题上。
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增加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恶化。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能够吸收地球辐射的能量,从而导致地球温暖。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焦点,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总结起来,大气是地球上最外层的空气层,由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等组成。
高一地理大气部分知识点

高一地理大气部分知识点大气部分知识点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的大气部分是我们了解地球气候、天气和环境变化的关键知识点之一。
在高一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大气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地球与外层空间相接触的部分,由氧气、氮气、水汽和其他气体组成。
根据气体的分子质量不同,大气垂直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外层。
1. 对流层:这是最靠近地球的一层,高度约为0-12公里。
这一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气压也随之减小。
大部分天气现象和空气活动都发生在对流层中。
2. 平流层:对流层上方的一层,高度约为12-50公里。
在平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上升,气压也随之减小。
这一层的空气非常稳定,几乎没有天气活动。
3. 跳跃层:平流层上方的一层,高度约为50-85公里。
在跳跃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再次下降,同时气压也再次减小。
这一层的主要特征是光线的折射现象。
4. 外层:跳跃层上方,直到外层空间的区域。
在这一层中,温度逐渐上升,气压非常低,接近于真空状态。
二、大气的运动大气中的运动是地球上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动力。
其中,有三种基本的大气运动:热对流、地转流和垂直循环。
1. 热对流: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的不均匀加热,地球表面的空气会产生温度差异,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当地面上的空气被加热后变得热胀,会上升形成气流,而高空的冷空气则下沉填补空缺。
这种热对流运动在对流层中非常常见,形成了气象现象如云、风、降水等。
2. 地转流: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大气会形成水平运动,即地转流。
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周围空气的流向从赤道向两极趋势,形成了东风带、赤道低压带和西风带;而在两极附近,地球上的空气流向相反,形成了南北极低压带和南北极高压带。
3. 垂直循环:在跳跃层和平流层之间,存在着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垂直循环。
简单来说,太阳辐射引起平流层中空气的上升和跳跃层中空气的下沉,形成了垂直的环流系统。
高三地理知识点大气

高三地理知识点大气高三地理知识点: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指地球围绕在地球表面上的一层气体包围层,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大气按照密度、温度的变化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跳转层和外层。
1. 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最底部的大气层,其厚度约为10-15公里。
对流层中气体的密度逐渐减小,温度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最高。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厚度约为15-50公里。
平流层中气体的密度相对较低,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处于平衡状态。
3. 跳转层跳转层位于平流层上方,厚度约为50-80公里。
跳转层中气体的密度逐渐减小,温度逐渐升高,其中臭氧层就位于此层。
4. 外层外层是大气的最外层,位于跳转层的上方。
外层中气体稀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
二、大气的运动形式大气以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进行运动,主要包括风、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变化。
1. 风风是大气中水平流动的空气,其主要由于气压差引起。
风的方向可以分为主导风和地方风,主导风又分为经验风、季风和地转风等。
2. 气压气压是大气所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主要由于大气的重力引起。
气压按照地球表面高度的不同而变化,常见的气压有高气压和低气压。
3. 温度温度是大气分子的运动状态的一种体现,主要取决于空气和地表的热交换。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密度和稳定性。
4. 湿度湿度主要描述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通常通过相对湿度来表示。
湿度的变化与空气的饱和程度和气温有关。
三、大气的影响作用大气的存在和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天气、生命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1. 气候大气通过调节热量的分布和流动,影响地球的气候形成和变化。
气候的变化通常由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降水、风等因素共同决定。
2. 天气大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天气变化。
天气通常指的是短时的、局部的大气变化,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等。
3. 生命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
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大气环境一、重点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高一新生学习地理应该知道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
高一地理大气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大气知识点归纳大气是地球表面上空的气体层,由地球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大气在地球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保持气候稳定、调节温度等。
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和其相关的知识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的大气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层是按海拔高度分成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
其中,对流层最接近地面,同时也是大气中的大部分气体存在的地方。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和中间层之间,起到过滤紫外线和保护地球表面生命的作用。
二、大气运动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主要有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上升运动导致气温下降和云的形成,而下沉运动则相反。
水平运动包括风、暖锋和冷锋等。
三、大气压力和气压变化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即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逐渐减小。
气压变化会引起风的产生,而风则进一步形成气候和天气的变化。
四、大气湿度和降水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通过相对湿度来表示,即大气中实际含湿量与饱和湿度的比值。
当气温下降到饱和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形成降水现象,包括雨、雪、雾等。
五、气候和季风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等方面的变化模式。
季风是指经过特定季节变化的大尺度气候系统,包括夏季风和冬季风。
季风现象在亚洲尤其明显,对当地的农业、交通等产生重要影响。
六、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洪水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对其了解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七、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地球大气和海洋中平均温度的上升。
这种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全球变暖引发了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地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理中的大气知识点是高一学习地理的基础,涉及到大气的组成、运动、压力、湿度、降水、气候、季风、气象灾害以及全球变暖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重要知识点:大气的组成以及作用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19-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
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