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艾科菲,基于命题需要有删节)
4. 下面关于“疼痛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脚趾受伤后的疼痛感觉是源自大脑对外界发出刺激信号的反应。
B. 脚趾受伤疼痛感更强烈,是因为脚趾比臀部的神经密度占比大。
C. 挤压胰腺比切除胰腺感觉更疼,这是是因为胰腺中有特别神经。
D. 如果同一部位受相同刺激,不同的人产生的疼痛感是不相同的。
A.独立 失意 喜悦 不安
B.漫长 火花 喜悦 悲凉
C.独立 火花 温馨 悲凉
D.漫长 失意 温馨 不安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由“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分析,“独立”复合语境;“碰撞”与“火花”搭配恰当;喜悦:意思是非常愉快、高兴。温馨:意思是温暖,馨香,客气,体贴。“沁”指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由此分析“温馨”与“沁人”搭配恰当;不安:表示一种忐忑,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情绪,多用于表示一个人干了错事后害怕被人发现的心理。悲凉:悲哀凄凉。结合“失败”分析,“悲凉”复合语境,故选C。
③说到大脑,可以用“矮人”的形象来形容大脑感知整个身体的情况。人体的每个部分在大脑中都有相应的指挥和处理感觉的区域,但这个区域的大小并不是与身体的对应部分大小成正比的,而是与身体每个部分神经的密度相对应。这样,在大脑皮层里,手、嘴唇、舌头和脚所占的比例要比身躯或臀部等部位大得多。如果按照大脑区域所对应的情况来重新绘制人的身体形状,那么人将变成一个大手大脚、厚嘴唇、长舌头的“矮人”。
2.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健康有序的规范体系,营造积极向善的网络文化。
B.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 水平。

武昌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武昌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沉着(chén)沉香(chēng)B. 搬迁(qiān)搬运(bān)搬弄(nòng)C. 紧张(zhāng)紧迫(pò)紧固(gù)D. 招聘(pìn)招呼(hū)招致(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一些课外活动。

B. 他不仅学习好,还热心帮助同学,是我们班级的榜样。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在图书馆里阅读了一整天,收获颇丰。

B.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C. 这个城市的交通拥堵,导致了很多交通事故。

D. 她的舞姿优雅,仿佛在空中翩翩起舞。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他皱着眉头说,“但我一定会尽力。

”B.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C. 在古代,人们常用“琴棋书画”来表示文人的高雅情趣。

D. “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很好看,推荐给你。

”二、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崛起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无人驾驶、智能医疗,AI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的崛起,离不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

从最早的计算机诞生,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学习、推理、感知、决策等能力,能够在很多领域替代人类完成工作。

然而,人工智能的崛起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就业岗位,导致失业率上升。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

二手时间①朋友阿朱热爱旅行,近几年却似乎少了兴致。

事前攻略准备得越充分,游玩就越顺畅。

然而,到了旅行地,阿朱突然发现失去了最重要的体验——新鲜感。

②不仅是旅行,信息时代,模仿成为新的生活状态。

人也好,物也好,前面都有一面鲜红的旗帜,逗引着人们热切地追随。

短视频层出不穷,网络上各种体验笔记,稍微有点创意的,大家马上就跟风。

我们正在进行的,其实都是别人的“二手时间”。

③流行田园美学时,一到风和日丽的周末,朋友圈全是格子布、竹编提篮、莫兰迪色的气球,渲染出相同风格的郊外野餐。

新开发的古镇都标配统一的牛轧糖、手工酸奶、东北大板、煎饼果子、糖葫芦、银器、背景音乐,南北千里时尚的潮汐一线牵。

④张爱玲曾经感慨,生活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

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

阿列克谢耶维奇也说:“今天的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全都来自别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过的衣服。

”⑤信息时代,我们更容易把追随当成特立独行,在模仿中人云亦云。

看电影之前先去查看网络评分;外出吃饭,先打开点评App;旅行更不用说,要么跟着微信朋友圈的九宫格一拥而上,要么下载一份详细的攻略按图索骥。

年轻父母痴迷育儿专家的科学理念,老年人跟着各种偏方去养生。

海拔8848米的珠峰人潮汹涌,大家都在拥堵中获得征服的虚荣心和成就感。

中产阶级的“广场舞”是跑过不同城市的马拉松,不用牙齿咬住奖牌,就觉得不是积极上进的人生。

⑥微博和朋友圈成为人们卖力摇旗的舞台,名牌、潮流、热点是这条路上醒目的路牌。

短视频的火爆使得人们的某些行为呈病毒式扩散,不论是话语、食物,还是行为、姿势。

潮流借助科技的力量,正在呼啸而来,它席卷过普通人的生命,把他们变成空无的海滩。

我们以为的新鲜与奇特,不过是别人走过的风景,流利畅达中失去的恰是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Ⅰ现代文阅读(55分)一、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共10分)杜甫的生平与创作萧涤非①为了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比较清楚地看出杜甫创作的发展过程,以及他的创作和他的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把杜甫的诗,大体上分成了四个时期。

②第一时期,是读书游历时期,包括他三十四岁以前的作品。

尽管这期作品遗留的是这样少,但我们认为仍然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来处理。

因为在这一时期,杜甫写过好几百首诗,毕竟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容抹杀;同时,即从这些诗来看,由于时代和生活的不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也都自成一个段落,如果和第二期混淆起来,合并起来,便不易看清杜甫创作的转变和发展的迹象。

③第二时期,包括杜甫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的十年间的作品。

这十年,杜甫差不多一直是住在长安,这些作品也差不多全是在长安作的。

④杜甫来到长安,在他的生活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这对于他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们可以这样说:他的来到长安,一方面固然结束了他的游历生活,但另一方面却又正是一个新的富有社会内容和政治内容的游历生活的开始。

尽管这种游历生活是痛苦的,是违反他的主观愿望的,然而对于诗人的成长却是必要的。

⑤第三时期,包括杜甫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的四年间的作品。

我们称这一期为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只是一个大体上的说法。

这一期,虽只四年,但在杜甫的创作史上却是一个最重要的四年。

从作品数量来看,这一期比之长安十年,要多到一倍以上,他一共写了二百四十九首诗。

从作品的质量来看,内容也非常充实,并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他全部创作中形成一个顶峰。

⑥不仅如此,由于“负恩殊禽兽”的安禄山的倒行逆施,激化了当时的民族矛盾,而杜甫,因为陷身叛军中的关系,又曾亲自尝到国破家亡的痛苦,亲眼看到胡兵的屠杀,所以,这一时期作品中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的,便是杜甫的爱国精神。

他的一喜一忧,是那样敏感地和当时一战的一胜一败、一地的一得一失相适应着。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____,你给我的感情带来____,你给我的思想带来____。

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____!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A.滋润活跃流动艰难B.活跃滋润流动稀少C.活跃流动滋润稀少D.流动滋润活跃艰难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B.半夜里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C.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D.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小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3.不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B.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装黄色的花须。

C.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4.下列选项中关于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宏儿。

”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

B.“思想包袱”中的“包袱”和“满面春风”中的“春风”都用的是比喻义。

C.“家父”“家严”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D.“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七校联考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祷.告(dǎo)
匿.笑(nì)
翻来覆.去(fù)
D.秕.谷(bǐ)
粗旷.(kuàng) 一霎.(chà)
花团锦簇.(cù)
2.(3 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水藻真绿,把终年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
,紫红色
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中国人皆爱饮茶,茶对人体诸多器官均有益处,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举国之饮。
C.探究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必须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来进行。
D.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文章作者认为大体上“茶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食经》为伪书,《尔雅》不是周公时作品,二者有关饮茶起始之证,都不足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第3页(共7页)
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第5页(共7页)
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回到老家,屋檐还在, 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 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 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1)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三件童年往事?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①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武昌区语文初一期中考试卷

武昌区语文初一期中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漫步(màn)池塘(táng)梧桐(tóng)B. 倾盆(qīng)装饰(shì)恬静(tián)C. 瞬间(shùn)琴瑟(sè)漫不经心(màn)D. 沉默(mò)狂风暴雨(kuáng)轻盈(yí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每天都会坚持锻炼身体,以便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学校里举行了一场关于节约用电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D.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航天、航空、高铁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步(màn)桥梁(qiáo)梧桐(tóng)B. 装饰(shì)恬静(tián)琴瑟(sè)C. 瞬间(shùn)漫不经心(màn)轻盈(yíng)D. 沉默(mò)狂风暴雨(kuáng)轻盈(yíng)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明媚,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B. 他看着窗外的风景,心情舒畅,仿佛置身于画中。

C.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D. 她温柔地说:“你不用担心,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5.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每天早上都去跑步。

变换后:每天早上他都去跑步。

B. 原句:这本书很厚,有几百页。

变换后:这本书几百页,很厚。

C. 原句:他长得真高,比我高出一头。

变换后:他比我高出一头,长得真高。

D. 原句:我们的祖国很美丽,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武昌七年级期中试卷语文

武昌七年级期中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悠然自得(yōu)B. 喜笑颜开(yán)C. 气喘吁吁(xū)D. 一望无际(b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因为学习努力,所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我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风景画。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3.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他的讲话深入浅出,使人受益匪浅。

B. 那个季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C. 他的行为令人费解,让人摸不着头脑。

D. 她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4.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句是:A. 原句:我们一定要把学习搞好。

改为:我们要把学习搞得好。

B.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改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很难。

C. 原句:他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

改为:他是个好学不倦的学生。

D. 原句:我们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改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 下列名著中,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的是:A. 《西游记》B. 《红楼梦》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7. 下列词语中,与“坚持不懈”意思相近的是:A. 一蹴而就B. 锲而不舍C. 半途而废D. 一蹴而败8.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句是:A.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B. 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C. 他的书法刚劲有力,令人赞叹。

D. 他考试不及格,心情沮丧。

9.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准确的一句是:A.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受益终生。

B. 他的歌声优美动听,让人陶醉。

C. 他的画技高超,作品备受好评。

D. 他为人正直,值得信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 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
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 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
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
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
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
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 的神人也!”
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 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
和二十地四下节蛰气虫为的中复国苏大,众来所预普示遍春接天受的,回日归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 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
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
,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 拜求 -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
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
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
兄子胡儿曰:“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6. 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
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
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
第 1 页,共 11 页
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① ______ ;② ______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
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师徒四人中,你喜欢的是谁?
请结合小说中的情节,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要求不少于 200 字。
请把文言文语段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8. 写出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未 若柳絮因风起( 2)与人 期行 相 委而去( 4) 俄 而雪骤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7.0 分) 9.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
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
犬出门, 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元怪之
怪:责怪
B.莫不重其性命
莫:没有
C.叔父感其言
感:被感动
D.遂许焉
许:答应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
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
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
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 们祖先把 5 天叫一候,3 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 72 候 24 节气,以后不断地 改进和完善。公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4 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
A. 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B.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C. 由于长期未被纳入公积金激交范围,社区工作者对此意见较大。
D.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4. 下列各句标点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题号 得分
期中语文试卷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2.0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错误的一组是( )
A. 酝酿(yùn) 絮叨 匿笑(nì) 咄咄逼人 B. 仿膳(shàn)祷告 吝啬(lìn) 波光粼粼 C. 憔悴(cuì) 静谧 攲斜(qī ) 翻来覆去 D. 莅临(lì) 决别 黄晕(yūn)各得其所
第 3 页,共 11 页
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 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 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因为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 文化的研究价值。所以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B.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C.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D.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
,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5. 古诗文填空。
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 。 ______ ,江春入旧年
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
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第 2 页,共 11 页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 360 度,共经历 24 个节气,每月 2 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 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 12 个节 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 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 15 天,现 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 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水珠子从花苞里 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
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 ,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
的果子,在 着鼻子和嘴唇。
A. 流 快速 诱惑
B. 滴 畅快 诱惑
C. 流 畅快 诱惑
D. 滴 快速 迷惑
3. 下列各句中有句病的一句是( )
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 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
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
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A.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B.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C.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D.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下面对此文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元收养被人遗弃的狗,表现了他的仁慈之心。 B.叔父对张元收养弃狗的事一直都持赞同的意见,所以他遇险时得到了弃狗的帮助。 C.从被收养的狗救助叔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这条狗通人性,知恩图报。 D.叔父被蛇咬后,性命攸关,得到救治后,很快就痊愈了。
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 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
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 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 5 天叫一候,3 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 72 候 24 节气,这种用农历 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 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 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 24 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 104 年,邓平等人在《太 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 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 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有些节气和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