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税率表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最新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最新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5000元。
个税税率为: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税率为0%;2.在5000-8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3.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4.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税率为25%;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0%;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税率为35%;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税率为45%。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如果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规定费用扣除额,应纳税额=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果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规定费用扣除额,应纳税额=(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可以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
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则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税款:将居民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依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自2023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属于。
现实中,劳动关系双方对年终奖的确定大致有三类形式:劳动合同约定;规章制度规定;由企业老板决定的“红包”这三种不同形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2024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新个税的起征点是5000元/月。
根据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按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36000元的3%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35%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注1: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根据本法第六条规定,居民个人在每个纳税年度中的收入总额减去六万元的费用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法定扣除后的余额。
注2:非居民个人获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月换算后根据本表计算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30000元的5%2,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10%3,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4,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30%5,超过500000元的部分35%(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新个税的起征点是5000元/月。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月度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月度税率表一、税率适用对象个人所得税月度税率表适用于中国境内个人在每个纳税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内获得的各类收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个人所得税适用对象主要包括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经营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等其他所得。
二、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个人所得税相关规定,个人所得税月度税率表如下:1. 工薪所得税率月税所得额(元)适用税率(%)不超过36000元3%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10%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20%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2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30%超过660000元35%2. 劳务报酬所得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以下税率:月税所得额(元)适用税率(%)不超过16000元20%超过16000元到30000元30%超过30000元到50000元40%超过50000元45%3. 经营所得税率经营所得税率种类较多,如下所示:营业额、销售额或接受承包工程、承接修理、承租或出租设备、租赁财产等收入超过5000元时,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12%征收个人所得税。
营业额、销售额或其他收入低于5000元的,按照总收入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
4. 财产租赁所得税率个人财产租赁所得以每月实际租金收入的20%作为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5. 利息、股息所得税率个人通过投资获得的利息、股息所得,按照收入金额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税前扣除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是指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根据一定标准可减免部分收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主要包括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1. 基本减除费用基本减除费用是指每月享受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
按照目前的标准,基本减除费用为5000元。
2. 专项扣除专项扣除是指根据个人支出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减免个人所得税。
专项扣除主要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相关支出。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劳务报酬只对80%的部分征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三险一金)-35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扣除标准:2022年9月份起,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税费)*20%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2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执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问题的公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以下简称税法)将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税法修改的相应条款,现就贯彻执行的有关具体问题公告如下:一、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的适用问题(一)纳税人2022年9月1日(含)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见附件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纳税人2022年9月1日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无论税款是否在2022年9月1日以后入库,均应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新个税起征点3500税率表)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表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注:1。
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
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企业等适用税率表二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注:1。
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2。
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延伸阅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执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问题的公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以下简称税法)将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税法修改的相应条款,现就贯彻执行的有关具体问题公告如下:一、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的适用问题(一)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见附件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无论税款是否在2011年9月1日以后入库,均应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问题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合伙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见附件二)。
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先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全年应纳税额。
其2011年度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如下:前8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8/12后4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4/12全年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纳税人应在年度终了后的3个月内,按照上述方法计算2011年度应纳税额,进行汇算清缴。
速收藏个税扣除标准2023税率表

速收藏个税扣除标准2023税率表个税扣除标准2023税率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2023年的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和税率表如下: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率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1 不超过36000元 3 0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率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1 不超过36000元 3 0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3 超过144000元的部分 20 7120三、经营所得税率表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5 0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5 135053 超过14400元至3675万元的部分 35 4788.75 5455 8875 3.67 ÷(1+5%)=148.75 =÷(1+1%)=199.75 =÷(1+1%)=299.75 =÷(1+1%)=399.75 =÷(1+1%)=499.75 =÷(1+1%)=899.75 =(2-99)÷(1+1%)=899.75 =(2-99)÷(1+1%)=899.75 =(2-99)÷(1+1%)=899.75 =(2-99)÷(1+1%)=899.75 =(2-99)÷(1+1%)=899.75 =(2-99)÷(1+1%)=899.75 =(2-99)÷(1+1%)=899.75 =(2-99)÷(1+1%)=899.75 =(2-99)÷(1+1%)=899.75 =(2-99)÷(1+1%)=899.752023年的个税扣除标准及税率表可以在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网站或APP上查询并下载。
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下所示: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哪些收入需要交个人所得税需要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包括:一、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三)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四)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书、报纸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2023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最新)

2023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最新)2023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1、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税率:3%;速算扣除数(元):02、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税率:10%;速算扣除数(元):25203、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税率:20%;速算扣除数(元):169204、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税率:25%;速算扣除数(元):319205、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税率:30%;速算扣除数(元):529206、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税率:35%;速算扣除数(元):859207、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0000元:税率:45%;速算扣除数(元):181920年度汇算的内容年度汇算的内容2022年度终了后,居民个人需要汇总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后,适用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减去速算扣除数,计算年度汇算最终应纳税额,再减去纳税年度已预缴税额,得出应退或应补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并办理退税或补税。
具体计算公式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缴税额年度汇算不涉及财产租赁等分类所得,以及纳税人按规定选择不并入综合所得计算纳税的所得。
个税APP显示的收入跟实际情况不一致怎么处理?1.如果当您发现自己的“任职受雇信息”出现了不认识的扣缴单位,可在个人所得税APP“个人中心”——任职受雇信息——选择该扣缴单位,在右上角点击“申诉”,申诉类型选择“从未任职”,填写补充说明点击“提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税税率表
第一篇: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自2019年起,我国个人所得税逐级
累进税率表作出了调整。
以下是最新的逐级累进税率表:
月应纳税所得额(元)
税率(%)
0 - 3,000 3
3,000 - 12,000 10
12,000 - 25,000 20
25,000 - 35,000 25
35,000 - 55,000 30
55,000 - 80,000 35
80,000 及以上
45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月收入减去月扣除数(目前的
月扣除数为5000元),因此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个人所得税 = (月收入 - 月扣除数)×税率 - 速算扣
除数
其中,速算扣除数是按照月应纳税所得额的级别分别设
立的。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来以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某位个人的月收入为15000元,则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元(15000 - 5000)。
根据逐级累进税率表,其应缴纳2000元的个人所得税,具体计算方法为:
个人所得税= 10000 × 20% - 555
其中,20%是指月应纳税所得额在12000元至25000元之
间的税率,555是指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在12000元至
25000元之间的速算扣除数。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是按月缴纳的,每个月的个
人所得税应在当月的最后一天前缴纳至税务机关。
如果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出现了问题,可以到当地税务局咨询相关政策和要求。
第二篇: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按照个人收入水平征税的税种。
个人
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按照逐级累进的原则进行计算。
具体而言,根据每个人的每月应纳税所得额,采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计算出相应的税费,并相加得到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个人所得税 = (月应纳税所得额 - 月扣除数)×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其中,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月收入减去月扣除数。
月扣
除数是指国家的税务部门规定的每月的免征额度,目前的月扣除数为5000元。
速算扣除数是指按照月应纳税所得额的级别分别设立的
一个标准数额。
通过速算扣除数的使用,可以减少计算的难度以及节省纳税人的时间。
例如,在2019年,某位个人的月收入为20000元,则其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0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的逐级累进税率表,其应缴纳3120元的个人所得税。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个人所得税= 15000 × 20% - 555
其中,20%是指月应纳税所得额在12,000元至25,000元之间的税率,555是指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在12,000元至25,000元之间的速算扣除数。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是按月缴纳的,每个月的个人所得税应在当月的最后一天前缴纳至税务机关。
如果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出现了问题,可以到当地税务局咨询相关政策和要求。
第三篇: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口也越来越多。
为了更好地调控社会经济,国家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提供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在这个政策下,个人所得税可以享受更多的扣除项目,减少个人的纳税负担。
根据目前的规定,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个人可以享受多个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项目。
每个项目的具体扣除标准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人
继续教育:每年3600元
大病医疗:实际支出不超过8万元
住房租金:每月1500元
赡养老人:每月2000元
如果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符合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每
个项目的扣除标准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申报,并在个人所得税计算税款时进行抵扣。
在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同时,纳税人需要对自己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准备,以便在申报时能够尽可能地获得更大的扣除金额。
总之,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税收领域的重要一环,其税率的调整和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制定,不仅可以调节税负、激发经济活力,而且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