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基础—Python实现》—教学大纲

第 16 周 复习
内容框架和学习
2
和学习要点。
要点
结束
期末考试:闭卷 期末考试
笔试。
注:1. 教学进度和时数可根据教学情况做适当调整。 2. 学生学习要求包括教材阅读、参考书目阅读、课程作业、课后练习等;
课程负责人(签字):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 学院(系)、部(盖章)
Python 练习。 课后习题作业。
第 12 周 第 13 周 第 14 周 第 15 周
第6章 思政要点
回归分析是根据变量间关系建模的统计方法。利用宏观经济和社会 数据说明回归分析的具体应用,阐述回归分析在国家经济和社会政 策制定的作用。
散点图的绘制及其
应用。相关系数的
变量间关系的分
相关与回 析。一元线性回 归分析 归建模。Python
相结合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内容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正确 统计理念塑造,这就需要将思政建设的内容与课程内容和知识传授的理念相结 合,其中的关键是授课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正确理念的提升,通过知 识传授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应用统计解决实际问 题。 ⚫ 树立正确的统计理念,将统计方法与实事求是的理念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内容涵盖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并得出结论。要树立正确的统 计理念,就应始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避免弄虚作假。 在数据分析中应科学合理地使用统计方法,避免主观臆断。在对数据分析结果的
意事项。
类别数据的可视化
图形。用 Python 绘
Python 练习。 课后习题作业。
图。
数值数据的可视化 图形。用 Python 绘
Python 练习。 课后习题作业。
《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教学大纲

《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学分:2、3、4课时:32、48、64二、课程目标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Python语法基础、numpy数据处理、matplotlib数据可视化技术、pandas数据预处理与分析技术、sklearn机器学习等内容,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掌握机器学习的基本流程,并能够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挖掘数据中的有用价值,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与学习。
三、先修课程无四、教材杨年华,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五、课程内容1、Python语言与开发环境概述(2课时)(1)Python语言的特点、下载与安装、交互与文件两种使用方式。
(1课时)(2)代码的风格、模块的概念及其导入方式、帮助的使用、Anaconda 环境的安装与使用(1课时)2、Python语言基础(8课时)(1)控制台的输入与输出、标识符、变量、赋值语句(1课时)(2)常用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1课时)(3)分支结构(2课时)(4)循环结构(1课时)(5)常用组合类型(列表、元组、字符串、字典、集合)(2课时)(6)推导式、用于组合类型的常用内置函数、正则表达式(1课时)3、函数(5课时)(1)函数的定义、调用、函数的返回值、位置参数与关键参数(2课时)(2)默认参数、个数可变的参数、参数与返回值类型注解(2课时)(3) lambda表达式、函数式编程的常用类与函数(1课时)4、自定义类与对象(3课时)(1) Python中的对象与方法、类的定义与对象的创建(1课时)(2)类的继承(2课时)5、numpy数据处理基础(6课时)(1)numpy数据结构、数据的准备、数组的索引与切片(2课时)(2)改变数组的形状、对角线上元素的替换、插入维度、数组的基本运算、数组的排序、数组的组合、数组的分割(2课时)(3)随机打乱数组中的元素顺序、多维数组的展开、其他适用于数组的函数与对象、利用numpy进行统计分析、数组在其他文件中的存取(2课时)6、matplotlib数据可视化基础(6课时)(1)绘制基本图形、绘制多轴图(2课时)(2)坐标轴的刻度标签、主次刻度、网格设置、移动坐标轴、文字说明和注释、显示图片、日期作为横坐标(2课时)(3)绘制横线与竖线、绘制其他二维图表、绘制三维图表(2课时)7、pandas数据处理与分析(6课时)(1)数据结构与基本操作、文件与数据库中存取DataFrame对象(2 课时)(2)常用函数与方法(1课时)(3) DataFrame数据清洗与处理、时间处理(2课时)(4)移动数据与时间索引、统计分析、pandas中的绘图方法(1课时)8、机器学习方法概述与数据加载(5课时)(1)机器学习概述、sklearn简介与安装(1课时)(2)加载数据、划分训练集与测试集(2课时)(3)sklearn中机器学习的基本步骤示例、sklearn编程接口风格(2课时)9、数据预处理(3课时)(1)特征的离散化(1课时)(2)识别与处理异常值、特征的Min-Max缩放(1课时)(3)特征值的标准化、特征值的鲁棒缩放、无序分类数据的热编码、有序分类数据的编码、每个样本特征值的正则化(1课时)10、模型评估与轨道(4课时)(1)泛华、过拟合、欠拟合的概念;模型评估指标(2课时)(2)交叉验证(1课时)(3)轨道的创建与使用(1课时)11、有监督学习之分类与回归(6课时)(1)分类与回归概述、线性回归(2课时)(2)逻辑回归与岭回归实现线性分类、支持向量机用于分类和回归(2课时)(3)朴素贝叶斯分类、决策树用于分类和回归(2课时)12、集成学习(4课时)(1)投票法集成、bagging/pasting集成(2课时)(2)提升法集成、堆叠法集成(2课时)13、无监督学习之聚类与降维(4课时)(1)用k-均值基于相似性聚类、层次聚类、基于密度的聚类(2课时)(2)聚类性能评估、无监督的降维(2课时)14、超参数调优与模型选择(4课时)(1)基于循环语句的网格搜索、划分验证集避免过拟合、带交叉验证的网格搜索、带交叉验证的随机搜索(2课时)(2)搜索多个不同特征的空间、对轨道中的超参数进行搜索、搜索算法和超参数(2课时)六、不同学分的课时与教学内容安排建议。
《Python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Python数据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XXXXX课程名称:Python数据分析与实践英文名称:Python Data analysis and Practice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学时/学分:48/3 (讲课学时:32 上机学时:16)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Python是信管、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所需要掌握基础性语言和分析工具,是未来学生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学习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以Python语言讲解及Python语言数据分析工具包应用为主。
通过一系列的Python语言数据分析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Python语言数据分析理解和应用实践能力。
02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Java语言,后续课程为大数据技术导论和Hadoop在大数据中应用。
Java语言是Python语言学习的基础,Python数据分析知识为后续的大数据技术导论和Hadoop在大数据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03课程教学目标1.学习Python基本编程语言知识,了解Python在互联网和智能商务分析中的应用。
2.掌握Python机器学习基础库,具有应用Python语言解决数据分析中实际问题能力。
3.掌握网络数据抓取技术,Python数据库应用开发,实现Python数据可视化操作,提高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能力。
4.掌握Python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能力,具有应用Python解决地理信息问题能力。
5.应用Python编程技术进行电子商务企业运营、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提供技能准备。
05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1.案例分析针对教学内容,本课程选取具体商业数据作为案例,完成相应的Python 语言编程操作,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2.上机实验针对教学中Python基本语句练习、面向对象编程、网络数据抓取、文本文件操作、数据库操作、数据可视化操作、Python机器学习—有监督学习算法与无监督学习算法、Python地理空间分析进行上机实验,分次计算上机成绩。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大数据技术类相关专业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28学时)总学分:4.0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基于数据和分析去发现问题并做出科学、客观的决策越来越重要。
数据分析技术将帮助企业用户在合理时间内获取、管理、处理以及整理海量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积极的帮助。
数据分析作为一门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
有实践经验的数据分析人才已经成为了各企业争夺的热门。
为了推动我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分析人才需求,特开设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Python进行科学计算、可视化绘图、数据处理,分析与建模,并详细拆解学习聚类、回归、分类三个企业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从事数据分析挖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理论教学2.实验教学五、考核方式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过程性考核。
课程考核的成绩构成= 平时作业(10%)+ 课堂参与(20%)+ 期末考核(70%),期末考试建议采用开卷形式,试题应包括基本概念、绘图、分组聚合、数据合并、数据清洗、数据变换、模型构建等部分,题型可采用判断题、选择、简答、应用题等方式。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黄红梅,张良均.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2.参考资料[1]张良均.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张良均.Python与数据挖掘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 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与挖掘》课程名称:数据分析与挖掘建议课时数: 80(其中实践课时数:40 )适用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一、前言(一)课程的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功能:本课程通过对数据中所蕴含的价值进行挖掘,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提升经营水平和生产运作效率,具体来说,培养学生数据导入、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能力。
3.相关课程: 本课程是《数据采集和存储》课程的为后置课程,同时也是大数据实训课程的前置课程。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数据的过程控制与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对数据导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方面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
项目设计以餐饮数据项目的数据为线索,以数据流的运行为主线,设计数据导入、数据去空去重、数据合并、时间序列处理、常用指标分析、交叉表分析、相关分析项目案例,通过项目分解和任内练习,学生能理解数据分析中各类数据格式的作用,理解数据清洗的含义,理解适用于数据分析各种图形的画法。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80课时,5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各类数据文件的格式特点;●掌握各类数据格式的意义和特点;●理解数据去空去重的含义及处理方法;●理解时间序列处理方法;●理解数据的各种统计指标的作用;●理解适用于数据的相关性及其使用方法。
●理解各种图形的画法。
(二)技能目标●能够利用pandas导入数据、筛选数据;●能够利用pandas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比如去除空值和重复值、时间序列处理;●能够利用统计指标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能够运用一些合适的图形挖掘出数据的规律。
Python数据分析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Python数据分析基础教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分:8学分学时:128学时(最佳上课方式:理实一体化上课)适用专业:大数据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其计算机相关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ython数据分析基础教程》是面向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数据分析及应用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分析的概念、数据分析的流程、Python语言基础以及Python数据分析常用库,如NumPy、Matplotlib、pandas和scikit-learn库的运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Python数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还可以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技术,完成相关的数据分析项目的实践。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通过数据分析的案例,介绍数据分析的概念、数据分析的流程以及Python数据分析常用库的应用。
同时,为便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Python的数据分析,介绍了Python 的基础语法。
最后,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技术,完成相关的数据分析项目的实践。
本书各个章节中都有许多示例代码,通过示例代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Python数据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为提高读者对数据分析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各个章节中还设置了项目实践的综合训练和思考练习等内容。
三、教学条件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 7开发工具:Python3.6.3,PyCharm、Jupyter notebook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数据分析概述第二章Python与数据分析第三章Python语言基础第四章NumPy数组与矢量计算第五章用Numpy进行简单统计分析第六章数据可视化—Matplotlib库第七章 pandas数据分析基础第八章用pandas进行数据预处理第九章机器学习库scikit-learn入门第十章电影数据分析项目五、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百分制的闭卷考试模式。
《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附录A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总学时:66学时授课学时:3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2学时一、课程简介本课程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也可作为其它本科专业的选修课,或者其它专业低年级研究生的选修课。
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研究如何从数据中获得信息,通过学习人类识别事物的基本规律,让“机器”能够自动进行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
本书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与Python语言相关的数据分析内容,包括Numpy、Pandas、Matplotlib、Scipy、Seaborn和Sklearn等。
第二部分与Python语言相关的机器学习内容,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指标评价、K近邻算法、决策树、线性模型、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Kmeans算法和文本分析示例。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1章 Python与数据分析(2学时)主要内容:1. python特点2. 数据分析流程3. 数据分析库4. Python编辑器基本要求: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分析流程、数据分析库、python编辑器的安装和使用。
重点:数据分析流程、数据分析库、掌握Anaconda的安装、配置方法。
难点:数据分析流程、数据分析库、python编辑器。
第2章Numpy-数据分析基础工具(4学时)主要内容:1.ndarray对象2.创建ndarray对象3.数组变换4.索引和切片5.线性代数基本要求:掌握Numpy数值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数组和矩阵运算。
重点:掌握ndarray对象、创建数组变换、索引和切片、线性代数难点:掌握ndarray对象、创建数组变换、索引和切片、线性代数第3章Matplotlib-数据可视化工具(4学时)主要内容:1.绘图步骤2. 子图基本操作3.各类图4. 概率分布基本要求:掌握Matplotlib数据可视化绘图基础,参数设置及常用绘图。
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数据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核心技能和理论知识,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数据分析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数据收集、清洗、分析和可视化的基本方法;3. 学习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编程语言,如Python、R等;4.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数据分析概述- 数据分析的定义;- 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数据分析的步骤和流程。
2.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及采集方法;- 数据质量评估与清洗;- 数据转换和整合。
3.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统计分析;- 探索性数据分析;- 假设检验和推断统计。
4. 数据分析工具- Python数据分析库(NumPy、Pandas、Matplotlib等)使用;- R语言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基础。
5.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 Matplotlib、Seaborn等数据可视化工具的使用;- 制作数据报表和图表。
6. 实践案例分析- 利用所学知识和工具对真实数据案例进行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3. 编写和分享数据分析报告,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4. 作业和实践项目,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应用领域。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和作业情况)占比30%;2. 期中考试占比30%;3. 期末项目(数据分析报告)占比4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 《Python数据分析》2. 《R语言实战》3. 相关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
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数据分析领域的专业教师授课,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以上为数据分析教学大纲内容,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ython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XXXXXXXX
课程名称:Python数据分析与实践
英文名称:Python Data analysis and Practice
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要求:
学时/学分:48/3 (讲课学时:32 上机学时:16)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Python是信管、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所需要掌握基础性语言和分析工具,是未来学生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学习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以Python语言讲解及Python语言数据分析工具包应用为主。
通过一系列的Python语言数据分析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Python语言数据分析理解和应用实践能力。
02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Java语言,后续课程为大数据技术导论和Hadoop在大数据中应用。
Java语言是Python语言学习的基础,Python数据分析知识为后续的大数据技术导论和Hadoop在大数据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03课程教学目标
1.学习Python基本编程语言知识,了解Python在互联网和智能商务分析中的应用。
2.掌握Python机器学习基础库,具有应用Python语言解决数据分析中实际问题能力。
3.掌握网络数据抓取技术,Python数据库应用开发,实现Python数据可视化操作,提高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能力。
4.掌握Python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能力,具有应用Python解决地理信息问题能力。
5.应用Python编程技术进行电子商务企业运营、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提供技能准备。
05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
1.案例分析
针对教学内容,本课程选取具体商业数据作为案例,完成相应的Python 语言编程操作,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2.上机实验
针对教学中Python基本语句练习、面向对象编程、网络数据抓取、文本文件操作、数据库操作、数据可视化操作、Python机器学习—有监督学习算法与无监督学习算法、Python地理空间分析进行上机实验,分次计算上机成绩。
06教学方法
1.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学生PPT展示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 加强互动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7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平时测验成绩、期末成绩和小论文成绩等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绩:10%。
出勤以及课堂情况,主要考核对每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上机成绩:30%。
主要考核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平时作业成绩:10%。
主要考核对核心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小组作业或个人作业为考核依据。
期末考试成绩:50%。
主要考核Python数据分析基本理论,Python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算法、Python数据库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
书面考试形式。
题型为1、概念题,2、选择题,3、填空题,4、判断题,5、简答题, 6、程序设计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