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
基督教建筑文化

六、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罗马帝国的分裂 The split of the Rome Empire
六、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六、基督教第二次分裂
六、基督教第二次分裂
六、基督教各教派分布
六、基督教各教派信教比例
西什库教堂和广东湛江维多尔天主教堂。
一、基督教建筑艺术-发展进程
(一)地下墓窟和宅邸 教堂 基督教成立初期,罗马 皇帝对基督徒进行宗教 迫害,大批基督徒因此 丧生。为逃避杀戮,教 徒们的集会都是在墓窟 中秘密举行的。 (三)罗马式教堂 5世纪以后教堂建筑出现 了新的形式,即中心穹 窿形式。它仿造古罗马长 方形会堂建筑风格,参照 早期“巴西里卡”教堂形 式,体现出一种宏伟的观 念和高超的技艺,风格多 以抽象含混为主。 (二)巴西里卡式教堂 基督教被拥立为国教后, 教会随之由地下转移至地 上,最初的祈祷场所,是 对原来异教神庙或宽敞的 建筑物加以改建,由长方 形会堂改建而成的,在古 代被称为巴西里卡式。
二、基督教建筑艺术-罗马式特点总结
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
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随着罗马建筑的发展,中厅愈来愈高。为减少和平衡 高耸的中厅上拱脚的坠力,并使拱顶适应于不同尺寸和形 式的平面。罗马式建筑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 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更在于它
乌尔姆大教堂 Ulm Cathedral
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
沙特尔主教堂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
沙特尔大教堂 Chartres cathedral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特点总结
一、尖塔高耸、尖形拱门
二、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及演变

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及演变艺术设计07-2班李慧15075759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罗马式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1) 建筑结构:罗马式建筑风格继承了古罗马建筑券拱结构,构成筒形或隧道性的拱顶和肋状拱顶.(2) 外部造型:教堂墙壁厚实坚固,只开很小的窗,而且离地面很高,门与窗采用半圆的券拱结构.高耸的塔楼(塔是罗马式建筑的标志)平面布局为拉丁十字,两厅交叉处一般还有高大的穹隆顶.(3) 内部装饰:有大量的浮雕(宗教内容)作装饰.罗马式教堂具有浓厚的宗教肃穆感和压迫感.教堂内部光线幽暗,门廊和柱头装饰雕刻的宗教内容更加强了阴郁和神秘的气氛公元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国罗马式的;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早出现的一种叫“罗马式”,它是由更早的“巴西里卡式”演变而来,其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其坚固、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如意大利的比萨教堂。
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
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
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
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
巴黎圣心大教堂追溯

巴黎圣心大教堂追溯巴黎圣心大教堂,又称巴黎圣心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蒙马特山顶,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座宗教建筑。
巴黎圣心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它不仅是巴黎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法国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遗产之一。
巴黎圣心大教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风格的元素。
它坐落在蒙马特山顶,可以俯瞰巴黎市区的美丽景色,因此也成为了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展现了巴黎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巴黎圣心大教堂的建设始于1875年,但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完工。
这座教堂代表了法国人民对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们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因此,巴黎圣心大教堂除了是一个宗教场所,也是一个带有纪念意义的地方。
巴黎圣心大教堂的建设过程并不顺利。
在建造初期,人们争议不断,有些人认为这座教堂过于华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不符,而有些人则认为这座教堂是对过去几个世纪中背叛宗教价值观的一种弥补。
尽管遇到各种困难和争议,但巴黎圣心大教堂仍然坚持建设,最终在世界大战之后迎来了它的竣工。
巴黎圣心大教堂的外观是它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教堂由白色石材建造,这使得它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
在教堂的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圆顶,上面有十字架。
正面的大门上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展现着宗教场景和历史人物。
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使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进入巴黎圣心大教堂,可以欣赏到华丽的内部装饰。
教堂内部装饰豪华,墙壁和天花板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窗户上镶嵌着彩色玻璃,散发出丰富的色彩。
巴黎圣心大教堂的中央祭坛十分宏伟,镶嵌着宝石和金箔。
游客可以在教堂内漫步,欣赏到各种艺术作品和宗教文化的精华。
除了它的建筑美,巴黎圣心大教堂还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圣地。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和教徒会来到这里,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
教堂的管风琴和钟楼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部分。
教堂的钟楼可以上到顶楼,可以鸟瞰整个巴黎市区的美景,而管风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之一。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欧洲建筑风格分类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也是建筑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在欧洲,有着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对欧洲常见的建筑风格进行分类介绍。
一、古典主义风格1. 古希腊式建筑古希腊式建筑是指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在柱子、凹槽和三角形等元素上表现出来。
典型的古希腊式建筑包括雅典卫城和巴塞罗那神庙。
2. 古罗马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是指起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并在罗马帝国时期达到鼎盛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并采用了许多创新性技术,如拱门、穹顶和圆形剧场等。
典型的古罗马式建筑包括斗兽场和万神殿。
二、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是指起源于12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注重尖拱形和尖顶,在构造上采用了许多复杂的技术,如飞扶壁、扶壁拱和玫瑰窗等。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和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三、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是指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并采用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如柱子、凹槽和穹顶等。
典型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包括佛罗伦萨大教堂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四、巴洛克式风格巴洛克式风格是指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装饰性和华丽感,并采用了许多曲线形状、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包括凡尔赛宫和圣彼得广场。
五、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是指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并采用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如柱子、凹槽和穹顶等。
与文艺复兴式不同的是,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加简洁明快。
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包括白宫和卢浮宫。
六、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是指起源于20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并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技术,如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等。
现代主义建筑通常具有简单明快的线条和大胆创新的设计。
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悉尼歌剧院和纽约联合国总部。
《世界建筑史》课后答案

首页一、远古巨构1.1构木为庐1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中国房屋建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我的答案:A2. 摩天楼出现的两个前提包括钢结构和()A、剪力墙B、电梯C、圈梁D、后浇带我的答案:B3. 人类早期在修筑木构建筑时,第三个环节是()。
A、插桩B、安梁C、造墙D、建顶我的答案:C4. 东北的房屋一般室内面积很小,主要是为了节能。
()我的答案:√1.2巨石列阵1. 英国巨石阵的建筑结构是()A、三石塔B、四石塔C、五石塔D、六石塔我的答案:A2.在氏族社会,人们按照()聚居。
A、性别区分B、年龄区别C、血缘关系D、等级关系我的答案:C3. 丽江经历地震而伤亡人少的原因是其建筑材料主要为()。
A、石头B、木头C、水泥D、砖块我的答案:B4. 爱尔兰的玛查女神表现了人们对丰产的崇拜。
()我的答案:√1.3巍峨金字塔1.三大金字塔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
A、孟考拉金字塔B、美杜姆金字塔C、哈瓦拉金字塔D、利斯特金字塔我的答案:A2.埃及人造金字塔源于他们()。
A、对国王的崇拜B、相信人死后灵魂存在C、对神的畏惧D、对死的畏惧我的答案:B3.埃及第一个建造金字塔的法老是左塞王。
()我的答案:√4. 埃及的象形文字之神是伊蒙霍特普。
()我的答案:√1.4阿蒙神庙1. 在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时出了一位叛逆法老,他信奉()。
A、阿蒙神B、泰芙努特神C、阿顿神D、伊西斯神我的答案:C2. 埃及最有名的阿蒙神庙是卢克索神庙和()。
A、得尔拜赫里神庙B、拉美西斯一世庙C、卡尔纳克神庙D、阿布辛贝尔大神庙我的答案:C3. 埃及神庙中的“公羊大道”,“公羊”是阿蒙神的变身。
()我的答案:√4. 埃及法老中,拉美西斯三世与中国秦始皇的成就类似。
()我的答案:X二、西亚神所2.1巴比通天塔1.乌尔塔庙中供奉的是()。
A、大地神B、太阳神C、月神D、海洋神我的答案:C2.在中国,是()在广东和福建建立了推广普通话的书院。
基督教知识-天主教教堂的建筑风格

天主教教堂的建筑风格在西方建筑史中,天主教的教堂建筑始终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和思想。
天主教建筑文化构成了西方历史上艺术创作的主体。
许多世纪以来,它以独特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基督宗教的教堂建筑文化。
东正教教堂的建筑样式多为拜占廷式或斯拉夫式。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廷式)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斯拉夫式)天主教教堂多为罗马式或哥特式。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罗马式)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罗马式)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哥特式)德国科隆大教堂(哥特式)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拉丁十字。
它的特点是,轮廓富有变化,而且墩柱以圆柱形为特征,把教堂平面建构为十字架格局,主堂与廊的交叉部分为穹窿覆顶,支撑着整个建筑,与辅助勒拱结合,使内部空间显得很宽广。
成为后来天主教教堂建筑严格遵守的建筑形式。
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
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
教堂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
哥特式教堂为天主教建筑文化提供了建筑艺术所呈现出的高超技术,突出表现了坚韧的宗教信念。
它具备三个特点:以肋架为拱顶承重构件,重力传递明确;采用独立的飞扶壁,支撑承重墙中的侧向水平推力结构;使用尖券调节起券角度,达到同一高度,减少侧推力,有向上的态势。
从外部就可看出它高而尖的顶。
哥特式以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
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
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
哥特式教堂的庄严与堂皇,能激起心灵的伟大思想和情感,把人们投向赞叹与神往之中。
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
西方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建筑的风格特色

西⽅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建筑的风格特⾊罗马式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亚⼈的建筑技术,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古代建筑的⾼峰。
罗马式建筑主要特⾊:拱券结构,⼤柱⼦。
特征是厚实的砖⽯墙、窄⼩的窗⼝、半圆形拱卷、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的塔楼。
罗马式教堂给⼈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耸、尖形拱门、⼤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玻璃尖塔⾼耸、尖形拱门、⼤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玻璃。
在设计中利⽤⼗字拱、飞券、修长的⽴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撑顶部的⼒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种浓厚的宗教⽓氛。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于欧洲的⼀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
熟悉的哥特式教堂拜占庭式建筑:普遍使⽤“穹窿顶”。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第⼀个⽅⾯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第⼆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突出。
在⼀般的拜占庭建筑中,那体量既⾼⼜⼤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承在独⽴⽅柱上的结构⽅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
第四个特点是在⾊彩的使⽤上,既注意变化,⼜注意统⼀,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显得灿烂夺⽬。
拜占庭式建筑⼀般都有穹窿顶标志。
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艺术最早产⽣于意⼤利,巴洛克⼀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它⽆疑与反宗教改⾰有关,古典主义者⽤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时代代表了17世纪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彩,多浮雕,常⽤穿插的曲⾯和椭圆形空间。
它重于内部的装饰.其全体多取曲线,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们的视觉,并⽤夸张的纹样形式.其代表⼈物是意⼤利雕刻家贝尼尼.他最终完成了圣彼得⼤教堂. 这⼀时期的重要建筑有巴黎凡尔塞宫,路易⼗四⼴场,胜利⼴场.都集中体现了巴洛克风格,也体现拥有雄厚财⼒的统治者好⼤喜功,唯我独尊的浮夸作风。
编导艺考文艺常识考题

文艺常识考题一、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是()A《爵士歌王》B《一个国家的诞生》C《火车大劫案》D《火车到站》2、在展示情节、作为过场和人物对话时一般使用()A远景镜头B中景镜头C近景镜头D特写镜头3、《公民凯恩》的导演是()A小罗伯特·唐尼B奥逊·威尔斯C伍迪·艾伦D蒂姆·波顿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是()A《广岛之恋》B《筋疲力尽》C《偷自行车的人》D《铁皮鼓》5、下列不属于访谈类电视节目的是()A《鲁豫有约》B《杨澜访谈录》C《中国新说唱》D《非常静距离》6、下列不属于鲁迅作品的是()A《华盖集》B《呐喊》C《花边文学》D《尝试集》7、下列剧目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A《李尔王》B《第十二夜》C《仲夏夜之梦》D《威尼斯商人》8、“现代戏剧之父”是挪威戏剧家()、A易卜生B安徒生C卡夫卡D杰克·伦敦9、被誉为“现代美术之父”的艺术家是A塞尚B高更C梵高D康定斯基10、基督教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式和哥特式三种。
A巴洛克B洛可可C北欧D拜占庭11、戏剧的本质是()A冲突B动作C情节D结构1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 D 七夕节13、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4、中国戏剧史上成功塑造“繁漪”这一人物的作品是()A《日出》B《上海屋檐下》C《雷雨》D《茶馆》15、画面构图中最主要的是()A主体B近景C中景D背景16、下列艺术形式属于视听艺术的是()A影视B戏剧C绘画D文学17、“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发明者是()A普多夫金B格里菲斯C爱森斯坦D爱因汉姆18、小津安二郎的“低机位”实际上一种()A俯视镜头B仰视镜头C平视镜头D斜视镜头19、下列电影作品中,不是卓别林主演的是()A《美人计》B《大独裁者》C《镀金时代》D《大独裁者》20、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21、我国笫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B《战国策》C《史记》 D《资治通鉴》22、“电影”这个名称来自()A 爱迪生 B牛顿C 伽利略 D毕加索23、世界上三大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和()A 道教 B伊斯兰教C 天主教 D东正教24、电影《十面埋伏》的导演是()A 张艺谋B陈凯歌C 冯小刚D田壮壮2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建筑演讲稿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
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
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
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
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
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
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
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
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
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位于意大利比萨。
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1092年主教堂竣工,1153年增加了洗礼堂,1174年修建了钟楼即后来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
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
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
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
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
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
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于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建成,但在532年被一场大火焚毁,现在看到的教堂是由查士丁尼大帝于同年重建的。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征服该地,把教堂改为清真寺。
其特点是方形平台上覆盖着圆形穹顶,有两个半圆球形拱门支撑,别具风采。
这种典型样式成为后来许多清真寺设计的模板。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
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
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加深了解。
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异,觅其共性是比较困难的,可是下述各项是较为明显的。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中必须建立的建筑。
清真寺建筑必须遵守伊斯兰教的通行规则,如礼拜殿的朝向必须面东,使朝拜者可以朝向圣地麦加的方向做礼拜,就是面向西方;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的圣龛为礼拜的对象;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图形。
蓝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建于1609年。
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
巨大的原顶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建造蓝色清真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而且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坍。
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地毯和阿拉伯书法艺术是该寺的重要看点。
苏丹阿梅特一世(1603~1617年在位)一心想和查士丁尼大帝别苗头,作为自己的竞争目标,遂于1606~1616年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六支传音筒(回教的传音尖塔),其造型典雅在白云蓝天的衬托下,益发显得庄严巍峨。
在这面积广达四千六百平方公尺的殿堂里,可同时容纳五千名回教徒做祈祷,整个殿堂四壁则有两百六十个大小不同的窗子,窗子上有五颜六色的玻璃镶嵌图案。
殿堂全部用大理石建造,内壁镶有蓝色磁砖,使整个内殿蓝光熠熠687年到691年,由第9任哈里发阿布杜勒·马里克建造。
穆斯林相信圆顶清真寺中间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见到真主的地方。
清真寺的拱顶全部用24K黄金镀成。
麦加大清真寺[1]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规模宏伟,经几个世纪以来的扩建和修葺,特别是沙特时代的扩建,总面积已扩大到18万平方米,可容纳50万穆斯林同时作礼拜。
禁寺有精雕细刻的25 道大门和7 座高92米的尖塔,还有6道小门,24米高的围墙将门和尖塔连接起来,6座塔分别耸立在3座主要大门的两侧,另一座塔则与直径为35 米的圆顶毗邻。
这7 座塔环绕着圣寺,象征着一周的天数,巍峨高耸,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全寺围墙西北长166米,东南长近170 米,东北近110米,西南约111 米。
禁寺的整个建筑、墙壁、圆顶、台阶、通道都是用洁白大理石铺砌,骄阳之下光彩夺目,气势磅礴。
入夜,千百盏水银灯把禁寺照耀得如同白昼,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占麦加,控制了守护克尔白圣殿之权,并废弃多神教,把圣殿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麦加城中心的这座大清真寺(又称禁寺)是穆斯林最神圣的地方,总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30万穆斯林同时做礼拜。
伊斯兰教规规定信徒的“五功”(念、礼、斋、课、朝)之一是到麦加去朝觐,《古兰经》也载有到麦加天房去履行朝觐的义务。
麦加城之所以名震环宇,是因为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就诞生在这里。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
被誉为“完美建筑”。
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
2007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这里出发向北从海上直达黑海沿岸各国;向南接着地中海,从海上可通欧、亚、非三个大陆;站在伊斯坦布尔的高处向西望去,欧洲大陆近在咫尺;向东虽有帕米尔高原阻隔,但2000年间丝绸之路上商贾不断往来。
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悠久的古国名都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廷,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
从那时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国的首都。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迁都安卡拉,但伊斯坦布尔仍然是土耳其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
伊斯坦布尔不仅地理上横跨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
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
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遗迹西墙,仍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
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
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个对比强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会不同阶层,同处一城;城市的东西两部分更是截然不同,发展水平悬殊。
老城雅法门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现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带(如果再继续向西数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维夫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区),而老城及其东、北、南三面的东耶路撒冷则以巴勒斯坦人为主。
耶路撒冷与伊斯坦布尔这两座举世闻名的宗教城市之所以有激烈的宗教,军事文化的碰撞与对抗,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它们都是连接欧亚的交通要道。
无论是欧洲人去亚洲掠夺财富还是亚洲人想要向欧洲内陆扩张,这两座城市都是必争之地。
所谓的为宗教而战,为父而战不过是幌子罢了,发生战争的真正根源是对财富和土地的渴望。
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就要清净的多。
它在东亚这块净土上不断发芽壮大。
佛的传播更多的是一种教育。
把它列为宗教是一种牵强的说法。
最初的佛教并不承认佛的神性,它是在人们迫切渴望救世主的思想和君权神授的思想压力下才不断的神化和宗教化。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权宜方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上的很多人。
但同时,佛教对人文社会也有着优良的影响。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我国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塔庙里,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
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建筑。
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佛塔被移于寺外,多建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
寺院坐北朝南,主要殿堂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布局严谨。
西藏的佛寺建筑,一般有庞大的建筑群,体现出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是这种建筑的典型。
佛教建筑的主要传播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发展地区也是中国。
尽管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印度人对佛教的关注却很少。
在印度更多的人是信印度教的,其次是伊斯兰教,佛教徒只占少数。
那么佛教的建筑进入中国后就开始了其中国化的过程。
少林寺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中岳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
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是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圣山——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
其间,又有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从水路航海至中国南境,然后北渡长江进入中原,在少林寺后山一带坐禅传法,首倡“以心印心”的禅宗教法。
达摩所传禅法为“大乘壁观”,得法者有慧可、僧副、道育等,并由此确立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