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及特点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自20世纪初以来,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像一股清新的风潮,席卷了西方世界的城市景观,其在美国、欧洲等地区的建筑风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以其纯净的线条和简洁的设计,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前卫的感受,缔造了前所未有的建筑风格。
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城市风貌,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了全世界的建筑设计,也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史上的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以最小的线条和造型传达最大信息的风格。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主义成为当今最主流的建筑风格之一。
在建筑界,它被描述成“材料明显、机理简单、构成清晰、符合功能需求、不修饰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把建筑物简化到最基础的结构,只保留它所必需的部分。
建筑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而不是艺术性。
因此,它剔除了所有多余的细节和装饰,并强调了简洁、清晰和均衡的设计,使建筑物具有更多的力量和气息。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建筑设计中强调空间的使用和形式的功能性,而不是华丽的装饰。
这种新的风格表达了对于材料的正确使用和对于设计的精确的执行,该风格的目的在于消除形式与空间的矛盾。
它强调实用与功能,建筑各部分都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这种建筑风格的特点是一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例如,使用竹子、玻璃钢等材料,他们可塑性较强,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运用价值,被广泛应用。
可见,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不仅是意味着一种外观的改变,而且也代表了一种设计的思考方式的转变,建筑师从此开始思考如何在设计中考虑到使用者的所需,如何保留建筑的纯粹功能等。
总之,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出现是建筑领域的一次进步,不仅揭示了建筑设计中的原则和潜在的美学价值,也为全世界的设计师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和方式。
西方住宅建筑风格 分类

西方住宅建筑风格分类
西方住宅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其中一些主要风格包括:
1. 古典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强调对称、比例和几何图形的规律性,常常采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元素,如柱式、山花、拱门等。
古典主义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
2.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强调动态和复杂的形态,常常使用曲线、曲面和不规则形状的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装饰豪华,细节处理精致,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
3. 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强调高耸、尖峭的建筑特点,常常使用尖拱、肋拱等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神秘、崇高的感觉。
4. 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强调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模仿,常常使用对称的构图、柱式、山花等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优雅、和谐的感觉。
5. 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常常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线条,很少使用装饰性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清新、简洁的感觉。
6. 乡村风格:乡村风格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常常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模仿当地的建筑形式。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
西方设计流派知识点

西方设计流派知识点西方设计流派是指西方国家在设计领域中的各种风格和流派。
这些设计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方设计流派的知识点,展示其独特的特点和对设计界的贡献。
一、巴洛克风格(Baroque Style)巴洛克风格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并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其特点是装饰华丽、线条优美、造型复杂。
巴洛克风格的设计充满了壮丽、优雅和夸张的元素,常被用于宫殿、教堂、宗教画等领域。
巴洛克风格的色彩鲜明、光影变化多端,给人以华丽、浮夸的感觉。
二、新古典主义风格(Neoclassical Style)新古典主义风格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对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一种回归。
新古典主义风格注重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模仿和借鉴,强调对称、简洁、平衡的设计原则。
这种风格的设计作品常见于政府建筑、公共场所和一些重要纪念碑。
三、艺术装饰风格(Art Nouveau Style)艺术装饰风格兴起于19世纪末的法国,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国和美国。
这种风格的设计追求自然形态和线条的流动感,强调曲线、花朵和植物的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和装饰性。
艺术装饰风格的设计作品经常出现在建筑、家具、珠宝和平面设计领域。
四、现代主义风格(Modernism Style)现代主义风格在20世纪初兴起,并对当代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主义追求简洁、功能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原则,反对过度的装饰和复杂性。
这种风格的设计作品注重形式的纯粹、材料的实用和结构的合理。
现代主义风格在建筑、家具、平面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五、后现代主义风格(Postmodernism Style)后现代主义风格是20世纪后期的一种设计思潮,对现代主义风格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各种元素的混合和碰撞,追求个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包容。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常以戏剧性的形式表达,突破传统的设计限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引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和工程结合体,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特点。
中外建筑在风格、材料和构造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点。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构造三个方面,对中外建筑进行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
建筑风格中式建筑风格1.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例如,寺庙、园林等建筑常常采用曲水流觞、假山水池等布局,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
2.中式建筑讲究整体性和封闭性,常常以门楼或者围墙作为形式进入,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
另外,飞檐翘角的特点也是中式建筑的显著特征。
西式建筑风格1.西方建筑风格强调对称、均衡和几何形状的使用。
例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采用了柱廊和圆顶等元素,营造庄严、宏伟的氛围。
2.西式建筑追求开放性和透明性,常常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和室外空间进行了无缝连接。
此外,标志性的塔楼和摩天大楼也是西式建筑的典型特点。
建筑材料中式建筑材料1.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木材、砖石和陶瓷等材料。
例如,传统的建筑结构常使用木构架和榫卯连接,墙体则常采用青砖黑瓦的形式。
2.中式建筑还常使用竹子和纸等天然材料,如阳明堂的纸板墙体和江南水乡的竹编屋舍。
西式建筑材料1.西方建筑常使用混凝土、钢筋和钢铁等现代化材料,以及玻璃和铝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耐久性和强度,能够支撑起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的结构。
2.西方建筑也更加注重建筑外观的表现,例如使用大理石和花岗岩等高贵材料作为立面装饰。
建筑构造中式建筑构造1.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木结构和榫卯连接的方式进行构造。
例如,传统的屋架结构采用悬山顶、斗拱和彩画梁等装饰,形式独特。
2.中式建筑注重构造的平衡和稳定,例如使用斗拱和叠拱的结构来分担重力,使建筑更加牢固。
西式建筑构造1.西方建筑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例如使用纵横向的柱、梁和楼板等构件进行组装。
这种结构方式可以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2.西式建筑的结构设计注重力学原理和工程技术,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西方现代设计知识点归纳

西方现代设计知识点归纳西方现代设计是指从20世纪初起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设计风格,以其简洁、实用、注重功能性以及形式美感而著称。
本文将对西方现代设计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探讨其特点以及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一、功能主义设计理念西方现代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功能主义。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将产品的功能性置于首位,追求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
设计师们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追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他们试图摒弃繁琐的装饰元素,追求简约、经济、高效的设计风格。
二、线条与几何形状的运用西方现代设计注重线条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强调简洁明了的造型。
设计师们倾向于使用直线、曲线和简单的几何形状,以创造出清晰的美感。
他们通过运用对称、重复和比例等原则,使设计作品呈现出平衡和谐的感觉。
三、材料与结构的合理运用西方现代设计追求材料的真实性和本质美。
设计师们善于运用各种材料,从金属到塑料,从木材到玻璃,以及各种组合材料,来创造出形式美感和实用性兼具的作品。
此外,他们注重结构的合理性,通过优化设计,使产品的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四、色彩的运用和表达西方现代设计着重于色彩的运用和表达,追求明亮、清爽的色彩搭配。
设计师们常常运用大片的中性色调,如黑、白、灰,结合亮丽的原色或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以营造出清新、活力的氛围。
色彩的运用使得设计作品更加鲜明、富有吸引力。
五、人性化设计的关注西方现代设计非常注重人性化设计,追求产品与人的身体结构和心理特点的匹配。
西方设计师们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们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他们关注用户的体验,注重产品的易用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西方现代设计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领域,还深入到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时尚设计等各个领域。
它为当代设计注入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实用主义精神,激发了设计界的创新和突破。
正是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西方现代设计成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流派之一。
总结起来,西方现代设计以功能主义设计理念为核心,注重线条与几何形状的运用,追求材料与结构的合理运用,关注色彩的运用和表达,以及人性化设计的关注。
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及特点

2008年第8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8,2008第24卷J O URNAL OF E D UCAT I O NAL I NST I TUTE O F JI L I N PR O V I NCE Vol 124(总176期)Tot a l No 1176收稿日期:2007—09—13作者简介:纪社强(1972—),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讲师,吉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空间形态。
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及特点纪社强(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本文以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为面,以西方建筑的时间发展为线,以西方建筑各时期的代表建筑为点,分析论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及其风格演变的社会文化动因。
关键词:西方建筑;建筑风格;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8)08—0108—02 风格是时代的特征,是民族的特征,是文化的特征。
建筑是人为且为人的居住环境。
各时代、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凝聚着当时当地几乎全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灵魂。
透过西方建筑风格的流变历程,我们可以追溯和领略西方民族的表征于建筑之上的生活情趣、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
古埃及和古西亚建筑是西方建筑史的引子。
无论是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还是古西亚人的萨艮王宫,它们都以极其宏大的规模来,企图在理想上达到强化帝国统治的目的,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古代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盛之时。
其美学思想突出表现在讲究度量及秩序的和谐,神人合一的喜悦和热情,推崇人体美以及“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意境。
这种时代理性和美学精神深深地烙印于合称为“古典建筑”的古希腊罗马建筑之上。
雅典卫城的显阔繁华,图拉真广场的庄严高贵,虽然没有摆脱神庙的主题,但又似在宣示时人战胜自然的喜悦和向天神靠近以至和合的热情和期盼。
如果说这仅是建筑外观的气氛和建筑整体的意境,那么,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结构形式则更形象直观地表达了时人的审美情趣。
建筑风格和代表作.

洛可可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
罗曼建筑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功能建筑19世纪后期出现于欧美。
1、巴洛克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600-1760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其代表作:意大利的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的圣卡罗教堂、罗马波罗广场、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时期,在法国出现。
其特点: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其代表作: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巴黎伤兵院新教堂、和谐广场(又译协和广场)和南锡市的市中心广场。
3、哥特式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其特点: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代表作: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
4、古典复兴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
其特点: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其代表作: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巴黎的万神庙、巴黎的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英国爱丁堡中学、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和阿尔塔斯博物馆5、古罗马建筑产生时间与地点: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生于古罗马。
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和认识

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和认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简洁、几何化的线条和材料为特征。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在欧洲和美国的城市中广泛应用,也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发展。
对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和认识,我认为它体现了一种对于建筑的新的理解。
传统的建筑风格通常会注重建筑物的装饰和细节,而现代主义建筑则更关注功能和形式。
它强调建筑的简洁明了,追求极致的几何化和抽象化,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暴露在外。
以勒·柯布西耶创造的国际风格建筑为例,它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物作为一种机器,注重功能性和材料的真实性。
这种风格的建筑物常常采用混凝土、钢和玻璃等工业材料,体现出一种简单而现实的美感。
它们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对比,也让人们更加注重建筑本身的特点。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像是一种反对过去建筑风格的革命,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和限制。
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想主义者们相信,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可以重塑现代城市,并创造一个更为先进和严谨的空间。
当然,西方现代主义建筑也有它的缺陷。
建筑物的过度几何化和抽象化,有时会让人们感到无生命、无情感。
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这种建筑风格的单调和重复,甚至会形成社会的冷漠和孤立感。
综上所述,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试图推翻传统建筑体系的革命性风格。
它的简单明了、理清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对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需要我们在欣赏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美感时,反思它所带来的社会文化问题和人类情感的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8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 18,2008
第24卷J O URNAL OF E D UCAT I O NAL I NST I TUTE O F JI L I N PR O V I NCE Vol 124(总176期)
Tot a l No 1176
收稿日期:2007—09—13
作者简介:纪社强(1972—),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讲师,吉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空间形态。
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及特点
纪社强
(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本文以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为面,以西方建筑的时间发展为线,以西方建筑各时期的代表建筑为点,分析论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及其风格演变的社会文化动因。
关键词:西方建筑;建筑风格;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8)08—0108—02
风格是时代的特征,是民族的特征,是文化的特征。
建筑是人为且为人的居住环境。
各时代、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凝聚着当时当地几乎全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灵魂。
透过西方建筑风格的流变历程,我们可以追溯和领略西方民族的表征于建筑之上的生活情趣、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
古埃及和古西亚建筑是西方建筑史的引子。
无论是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还是古西亚人的萨艮王宫,它们都以极其宏大的规模来反映王族的威武和显赫,企图在理想上达到强化帝国统治的目的,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古代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盛之时。
其美学思想突出表现在讲究度量及秩序的和谐,神人合一的喜悦和热情,推崇人体美以及“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意境。
这种时代理性和美学精神深深地烙印于合称为“古典建筑”的古希腊罗马建筑之上。
雅典卫城的显阔繁华,图拉真广场的庄严高贵,虽然没有摆脱神庙的主题,但又似在宣示时人战胜自然的喜悦和向天神靠近以至和合的热情和期盼。
如果说这仅是建筑外观的气氛和建筑整体的意境,那么,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结构形式则更形象直观地表达了时人的审美情趣。
希腊柱式有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三种。
希腊人以多立克石柱模仿男性,象征魁梧与雄壮;以爱奥尼石柱模仿女性,象征温文与典雅。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柱式又加上了塔斯干和混合式两种,统称为古典五柱式。
古希腊
罗马的建筑柱式严谨地模仿了人体的度量关系,形象地体现出一丝不苟的理性精神,充满了对现世人体的热情讴歌,反映了时人人本主义世界观和对理性美的崇拜,表达了欲将理想美和现实美统一于艺术构图法则之中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理想。
古希腊罗马建筑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此后近千余年历史,称之为中世纪时期。
这是一个宗教社会,神的时代,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
由于教会大力宣扬禁欲主义以及对世俗文化的仇视,这一时期里科学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无不具有神学的性质。
建筑亦不例外。
反映神的威严和天的高远成了中世纪建筑的主题。
缘此,教堂便成为中世纪建筑的最主要形式,从而汇成了中世纪建筑的独特风格。
近千年历史跨度的西欧封建建筑通常按其历史特点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基督教建筑、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式建筑。
其中最能体现中世纪建筑风格的是哥特式建筑。
而所谓罗马风建筑,即其“建筑风格既像罗马又非罗马”,是当时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真实写照,反映出教会神权和封建王权走向结合的过渡心理。
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可谓代表之作。
它们采用了柱式,但不严谨。
“它们既不追求神秘的宗教气氛,也不追求威严的镇摄力量,作为城市战胜强敌的历史纪念物,它们是端庄的,和谐的、宁静的”。
此后,哥特式建筑兴盛。
其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
世
8
01
俗建筑中,建筑的布局灵活,体态自由,流露出很大的自发性和主体的宗教情感性。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哥特式教堂以高耸的尖塔为基本形式表现出一种向上飞腾的气势美和威严神秘的宗教意蕴。
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曙光终于划破了中世纪的夜空,宣告宗教时代的亡结。
文艺复兴时代是高呼“自由、平等、博爱”,反对神权、尊重人权的又一个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时代。
尊重现实世界、尊重个人力量、尊重理性和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是这个时代的指导思想和文化取向。
正是这样,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在实践和理论上对哥特式风格进行大胆突破。
在形式上,以罗马柱式、穹窿顶为特征,表现出对古希腊罗马建筑典范的推崇,对亲切、新颖风格的追求。
它舍弃哥特式的尖塔而采用穹窿顶,表现出对神权的不恭和反叛,对现世人生的讴歌和热爱。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代表,是体现上述风格特征的典型实例。
但是,文艺复兴时代并不是一个思想成熟的时代,而是一个情感解放、思想酝酿的时代,充满着矛盾和斗争。
作为新事物,文艺复兴建筑是在中世纪统治势力的禁锢之中去求得自己的生成和发展的,从一开始就受到宫廷、教会和贵族的干预。
有些建筑过分讲究古典规范,表现出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倾向,进而成为古典主义建筑之滥觞,影响到后来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有些因玩弄技巧、追求新奇而发展为豪华浮夸的巴洛克风格。
然而,古典主义也罢,巴洛克式也罢,它们二者正好表现了文艺复兴以来那种动荡不安、充满矛盾、追求内心的奔放和感宫刺激的积郁难抒的社会心理的两个侧面。
复古主义最早出现的是古典复兴,又称为新古典主义。
法国是古典复兴的权威,其中巴黎市中心的改建是新古典主义思想主张的直观形象的表现,其次是以哥特式复兴为实质的浪漫主义。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是当时社会阶级变化的建筑表征流露出没落的封建贵族对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的反感和绝望,以及对往日生活的追忆和眷恋。
在英国则表现为,主张建筑应当返回到中世纪田园牧歌式的创作中去,认为哥特式风格最具诗情画意,最具神秘气氛。
其代表建筑是英国的国会大厦。
它采用亨利第五时期的哥特垂直式,以象征曾一度征服法国而内心深藏的民族自豪感。
随着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的流行,一方面,人们逐渐忘却了原先为什么要借用古典和哥特形式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面对旧形式和新要求的矛盾,人们不得不另觅他径。
于是折衷主义应运而生了,且比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更为普遍。
巴黎歌剧院是折衷主义的代表建筑。
其立面是意大利的晚期巴洛克风格,同时又揉杂了繁琐的罗可可雕饰。
通过折衷主义建筑,我们可以窥视时人面对新技术和旧形式的矛盾而表现出来的“纯形式”拼凑的窘迫心态和审美趣味。
在19世纪里,与学院派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齐头并进的是人们探讨新技术的各种尝试和不懈努力。
在19世纪的新技术中,有划时代意义的可以说是“水晶宫”、巴黎铁塔以及与它们同时建造的机械馆。
它们是现代建筑的典范。
学界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建筑的美学风格可概括为“功能主义”的技术美。
因为它们的审美特征突出表现在,形式服从功能,认定功能是建筑美的基础甚至全部,直接利用新材料的表现力,不求过多装饰,而是通过一定基本形式的部件的重复组合,通过建筑群的简洁明朗的配置,以形成生动的韵律变化的“乐章”。
现代主义建筑共同的特点是反对装饰,而以基本几何形体为构图元素。
墙面平滑光洁,钢与钢结构的轻巧特点及金属制品和大片玻璃的晶莹反光特征暴露无遗,建筑形象简洁明快且风格显明,其样式和历史上的建筑没有联系,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现代建筑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至今已步入一个新的时期,人们已从工业化产生的那种机械、纯净、冷漠的理念中走出来,转入后工业化时代,向往自然、丰富、热烈的情感需要,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以及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等。
在全世界的建筑设计领域里,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从而造成建筑设计的多元化。
中西方的文化从古至今有着极大的差异性,从肤色、语言、图形、信念到生活方式,而各自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的趣味也如同十字架和太极图的区别,从这两种图形及其背后的信仰,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脉络:十字架有力、明确、具体;太极图却若有似无,含蓄,体现中华民族模糊的思绪、游走的审美情趣。
正如吴焕加教授指出:“赖特虽身处于工业发达的美国,但是他的思想情趣的主导方面并不在20世纪美国工业社会,相反,对于工业和现代城市文明还相当反感”。
现代建筑的美学特征曾获得广泛的赞誉,但自20世纪60年代始,受到了美国后现代派的强劲挑战。
或许,人们从此可以目睹当代西方建筑风格的晨曦。
[参考文献]
[1]吴焕加1现代建筑20讲[M]1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年3月1
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