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西方建筑发展史

西方建筑发展史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建筑以庙宇和剧院为代表,注重比例、对称和几何形状。
古罗马建筑则更加实用,以大型公共建筑和水利工程为主。
这两个古代文明的建筑风格对西方建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是西方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
教堂是当时建筑的主要类型,表现出浓厚的宗教氛围。
哥特式建筑成为中世纪西方建筑的代表,以它的尖拱形式、细长的飞扶、彩色玻璃窗和繁复的雕刻而闻名。
这种风格在整个欧洲得到广泛传播,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文艺复兴是西方建筑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重塑了西方建筑的面貌,以人文主义的思想为指导。
文艺复兴建筑注重比例、对称和永恒的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性的文艺复兴建筑包括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殿,它们成为了意大利建筑的典范。
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以复杂的装饰和丰富的细节为特点,常常带有宏伟的尺度和整体感。
这种风格在欧洲各地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教堂和贵族宅邸。
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有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美泉宫。
19世纪是建筑史上的现代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师试图通过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创造新的建筑形式。
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如钢铁和玻璃,这为建筑师们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
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埃菲尔铁塔和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
20世纪后期以来,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兴起。
这种风格强调对历史和传统的否定,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志是各种形状和尺度的结合,常常与周围环境产生对话。
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悉尼歌剧院和美国坎普劳文艺术中心。
总体而言,西方建筑发展史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和技术的进步。
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主义,到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再到文艺复兴、巴洛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风格的兴起,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在贡献了建筑史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审美观念。
西方住宅建筑风格 分类

西方住宅建筑风格分类
西方住宅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其中一些主要风格包括:
1. 古典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强调对称、比例和几何图形的规律性,常常采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元素,如柱式、山花、拱门等。
古典主义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
2.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强调动态和复杂的形态,常常使用曲线、曲面和不规则形状的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装饰豪华,细节处理精致,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
3. 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强调高耸、尖峭的建筑特点,常常使用尖拱、肋拱等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神秘、崇高的感觉。
4. 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强调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模仿,常常使用对称的构图、柱式、山花等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优雅、和谐的感觉。
5. 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常常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和线条,很少使用装饰性元素。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清新、简洁的感觉。
6. 乡村风格:乡村风格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常常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模仿当地的建筑形式。
这种风格的住宅通常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
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

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这些古代文明的建筑风格对后来的西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兴盛和衰落。
本文将探讨西方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其中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1. 古希腊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比例和典雅的设计而闻名。
典型的古希腊建筑包括神庙和剧场。
古希腊建筑以合理的对称性和简洁的线条为特点,采用石柱和三角形前庭的形式。
这种风格运用在城邦的建筑中,展示了古希腊对美的追求和民主价值观。
2. 古罗马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风格在古希腊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并吸收了其他地中海文明的元素。
古罗马建筑具有宏伟和实用的特点,如斗兽场和浴场。
它采用拱门、穹顶和圆顶等工程技术,结合了宏伟的比例和丰富的装饰。
古罗马建筑的遗产仍然在现代城市中广泛存在,例如罗马的斗兽场和巴黎的凯旋门。
3.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兴起于12世纪,以其高大的尖顶、拱形和飞扶壁而闻名。
哥特式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如教堂和大教堂。
它表达了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和荣耀,同时展示了独特的建筑技术和工艺。
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
4.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这对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建筑追求对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的复兴,并加入了当时的科学和艺术元素。
它具有对称性和比例的重要性,以及经典的柱式和拱门设计。
著名的文艺复兴建筑包括佛罗伦萨的圣十字圣殿和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5. 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盛行于欧洲。
它以其壮丽、奢华和装饰繁复而闻名。
巴洛克建筑注重动态和戏剧化的效果,运用曲线、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这种风格在教堂、宫殿和庭院等建筑中尤为常见。
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包括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的梵蒂冈。
6.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主导风格。
西方设计流派知识点

西方设计流派知识点西方设计流派是指西方国家在设计领域中的各种风格和流派。
这些设计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方设计流派的知识点,展示其独特的特点和对设计界的贡献。
一、巴洛克风格(Baroque Style)巴洛克风格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并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其特点是装饰华丽、线条优美、造型复杂。
巴洛克风格的设计充满了壮丽、优雅和夸张的元素,常被用于宫殿、教堂、宗教画等领域。
巴洛克风格的色彩鲜明、光影变化多端,给人以华丽、浮夸的感觉。
二、新古典主义风格(Neoclassical Style)新古典主义风格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对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一种回归。
新古典主义风格注重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模仿和借鉴,强调对称、简洁、平衡的设计原则。
这种风格的设计作品常见于政府建筑、公共场所和一些重要纪念碑。
三、艺术装饰风格(Art Nouveau Style)艺术装饰风格兴起于19世纪末的法国,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国和美国。
这种风格的设计追求自然形态和线条的流动感,强调曲线、花朵和植物的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和装饰性。
艺术装饰风格的设计作品经常出现在建筑、家具、珠宝和平面设计领域。
四、现代主义风格(Modernism Style)现代主义风格在20世纪初兴起,并对当代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主义追求简洁、功能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原则,反对过度的装饰和复杂性。
这种风格的设计作品注重形式的纯粹、材料的实用和结构的合理。
现代主义风格在建筑、家具、平面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五、后现代主义风格(Postmodernism Style)后现代主义风格是20世纪后期的一种设计思潮,对现代主义风格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各种元素的混合和碰撞,追求个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包容。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作品常以戏剧性的形式表达,突破传统的设计限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纪元法分类)以及各个阶段主要的建筑现象与理论0.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总平面、帕提农神庙、三种柱式(注意与古罗马柱式的区别)特点:一、: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二:柱式的定型。
共有四种柱式:1.陶立克柱式,2.爱奥尼克柱式,3.科林斯式柱式,4.女郎雕像柱式。
三: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四: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五: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
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1、4-15世纪:古罗马时期(拜占庭)特点,一、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二、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三、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四、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圣索非亚大教堂、罗马万神庙(巴西利卡形式、柱式、帆拱技术、拜占庭建筑特点)2、10-12世纪:罗马式建筑为代表(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罗马式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
西方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历程

西方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历程
西方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史前艺术。
包括阿尔塔米拉岩画和肖维岩画等,这些岩画是人类早期艺术的代表。
•古代艺术。
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多样,为后来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艺术。
主要特点是宗教艺术的盛行,如哥特式建筑和壁画等。
•文艺复兴艺术。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
•17-18世纪欧洲艺术。
主要特点是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盛行,这些风格强调华丽的装饰和细腻的表现手法。
•19世纪艺术。
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等流派的出现和发展,这些流派在艺术表现上各有特色,推动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现代主义艺术。
主要特点是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原创性和自我性,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
•后现代艺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出现了抨击现代艺术的后现代艺术形式,如大地艺术、装置艺术、概念艺术等。
•当代艺术。
以美国为中心,多种艺术形式和观念并存,艺术形式的不断变化也是观念更新和技术转化的结果。
1。
外国建筑史复习要点

折中主义: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亦称“集仿主义”。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以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浪漫主义建筑: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拜占庭建筑:平面中央是穹窿顶为主要构造,外观厚墙与不大的窗子,无柱无廊,内部装饰华丽,外表装饰朴实公共浴场建筑:古罗马的公共浴场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交谊室、商店等组合在一起,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建筑群。
是古罗马贵族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
巴西利卡:用做法庭、商业贸易场所会议厅大厅,平面长方形,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龛。
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
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
中央较宽的中厅侧廊窄,中厅高出其他部分,入口通常在长边,容量大,结构简单。
后来成为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
希腊三柱式:1、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代表着男性的阳刚之美2、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代表着女性的阴柔之美3、科林斯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代表着生命的华贵之美帕拉弟奥母题:是一种券柱式。
西方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建筑的风格特色

西⽅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建筑的风格特⾊罗马式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亚⼈的建筑技术,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古代建筑的⾼峰。
罗马式建筑主要特⾊:拱券结构,⼤柱⼦。
特征是厚实的砖⽯墙、窄⼩的窗⼝、半圆形拱卷、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的塔楼。
罗马式教堂给⼈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耸、尖形拱门、⼤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玻璃尖塔⾼耸、尖形拱门、⼤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玻璃。
在设计中利⽤⼗字拱、飞券、修长的⽴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撑顶部的⼒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种浓厚的宗教⽓氛。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于欧洲的⼀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
熟悉的哥特式教堂拜占庭式建筑:普遍使⽤“穹窿顶”。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第⼀个⽅⾯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第⼆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突出。
在⼀般的拜占庭建筑中,那体量既⾼⼜⼤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承在独⽴⽅柱上的结构⽅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
第四个特点是在⾊彩的使⽤上,既注意变化,⼜注意统⼀,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显得灿烂夺⽬。
拜占庭式建筑⼀般都有穹窿顶标志。
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艺术最早产⽣于意⼤利,巴洛克⼀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它⽆疑与反宗教改⾰有关,古典主义者⽤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时代代表了17世纪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彩,多浮雕,常⽤穿插的曲⾯和椭圆形空间。
它重于内部的装饰.其全体多取曲线,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们的视觉,并⽤夸张的纹样形式.其代表⼈物是意⼤利雕刻家贝尼尼.他最终完成了圣彼得⼤教堂. 这⼀时期的重要建筑有巴黎凡尔塞宫,路易⼗四⼴场,胜利⼴场.都集中体现了巴洛克风格,也体现拥有雄厚财⼒的统治者好⼤喜功,唯我独尊的浮夸作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02
学生姓名:陈建夫
学号:2015210039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方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和发展趋势
纵观整个西方建筑的历史,在人类文明的建筑史上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是人类建筑桂冠的一颗明珠。
在西方建筑的历史上由于文化差异,历史差异,地域差异产生了多种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
下面本论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建筑风格并从这几种建筑风格中分析并讨论西方建筑的发展趋势。
(一)、古希腊建筑的风格
古希腊文明在人类历史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建筑文明也同样不可小觑,现存的古希腊建筑的遗迹一般都是公共设施、民生设施、坟墓或者是供他人休憩之所。
古希腊的人文艺术使得古希腊建筑艺术蓬勃发展,古希腊的建筑的最大特点是柱式结构的运用。
柱式结构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恢弘大气磅礴有气势。
同时古希腊建筑还很注重切割比例和视觉效果的运用如雅典的帕提农神庙就运用到了黄金切割比和视觉效果。
它的柱子并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有一定倾斜这样就有了更佳好的视觉观感避免了柱子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尴尬局面,比例的运用也加大了建筑艺术的美感通常古希腊建筑是一个1:1.618或者是1:2的矩形这样的建筑模式可以产生更好的光影效果。
古希腊建筑文明在西方建筑历史的价值都是举足轻重的,对之后的各种艺术风格的建筑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都可以看到希腊建筑艺术的影子。
基于对整个西欧历史的深远影响古希腊建筑当之无愧为西方建筑的开拓者。
(二)、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1)
古罗马建筑艺术和古希腊建筑艺术相辅相成,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比如他们的建筑主要不是通过墙来承重的而是使用柱子来承重的还有他们的建筑都是经过严密的几何测绘,设计,并有着一定的视觉观感;不同点在于相比较于古希腊建筑而言古罗马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实际用途,并且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大跨度建筑。
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古罗马的万神庙,万神庙大跨度建筑的表现在它的穹顶万神殿的穹顶达43.3m这个记录在人类历史上直到20世纪才被打破堪称古代建筑史上的穹顶之最。
(2)
还有能体现古罗马建筑的就莫过于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三层全部由混凝土建成,罗马斗兽场是罗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体现。
罗马斗兽场的席位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等级大体分为三级一级贵族席,二级公民席,三级贫民席。
这种席位设置从建筑的角度诠释了古代罗马对于等级制度的严格划分,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
从建筑上
来讲古罗马斗兽场气势恢宏,巨大并设计精巧可容纳五万人,并具有八十多个出口,可使建筑中的人在20分钟内全部撤离,避免了踩踏事故的发生。
不仅仅是席位和出口的设计其中更为精巧的设计就是可以由引水渠注水在斗兽场形成一个池子并模拟海战的发生。
地下还被用来存放牲畜和角斗士。
它是整个欧洲最古老最伟大的斗兽场,堪称斗兽场艺术的楷模。
古罗马建筑在欧洲建筑的地位不可磨灭虽然在公元4世纪下半叶衰落了但是在其身后涌现的古典主义思潮文艺复兴思潮,都在学习
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三)、哥特式建筑
(1)
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1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于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哥特建筑的特点是尖顶式的结构,色彩斑斓的百叶窗,束柱。
哥特建筑艺术风格多用于教堂。
用于教堂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更能体现出宗教的神圣不可侵犯使人们更加感受到宗教的庄严与威慑之感。
(2)
其中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就是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就是一栋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整个建筑高大宏伟,其中间的部分要接近狭长。
中间的部分还有百叶窗,整个的教堂比例接近黄金分割比。
雨果写的《巴黎圣母院》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巴黎圣母院的景象,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建筑史上的桂冠也是文学史上的桂冠。
它改变了,人们对于以往教堂的形象,设计更为精巧。
在欧洲建筑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3)
16世纪哥特式建筑最终被文艺复兴风格所取代,但之后的时期一直有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复兴。
(四)、巴洛克建筑
(1)
巴洛克建筑的时间是17-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的特点是自由奔放的外形,喜好富丽堂皇的装饰,追求灵动之美。
巴洛克建筑有着向古典建筑发出挑战的决心与魄力在文艺复兴后期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
巴洛克建筑风格应用广泛,在很多建筑都有巴洛克风格的影子。
(2)
巴洛克建筑在中国的影响不得不提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街。
哈尔滨作为被开放的商埠,外国文化大量涌入。
一度被称为东方小巴黎。
位于哈尔滨靖宇街334号的亨得利钟表眼镜店是Ⅲ类保护建筑,属中华巴洛克风格。
位于哈尔滨南头道街113号的纯化医院是Ⅲ类保护建筑,属中华巴洛克风格。
这些建筑无不体现着中西合璧的艺术思想。
其主要体现在西洋的建筑结构与中国国情的完美结合,其中不难看见各种中国元素比如蝙蝠牡丹的图形。
还有斗拱结构的运用都是中国的特色是西方建筑所没有的。
另外西方的越层结构加上中国的四合院模式,也是中华巴洛克风情街所独创的。
不仅仅是中华巴洛克的建筑风格,巴洛克一条街体现的是一种对老字号的传承比如老鼎峰,还有亨德利钟表行都是这条百年老街所蕴藏的文化。
(五)、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时期资本力得到空前发展,使得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建筑风格也开始变得多样。
文艺复兴建筑出现的时间多在
于文艺复兴时期,在哥特式建筑出现之后。
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为一种复古倾向建筑师们认为古希腊和古罗马具有的美感是人体美。
符合文艺复兴的气质所以文艺复兴建筑主要仿古希腊罗马建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