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 06 RBC
全套教学课件《高级宏观经济学》

全套教学课件《高级宏观经济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的测量、国民收入的决定、消费与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货币与利率、通货膨胀与失业等。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国民收入的测量和决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民收入的测量方法,包括GDP和GNP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包括消费、储蓄、投资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国民收入的测量方法,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难点:GDP和GNP的计算方法,投资与资本形成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国民收入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国民收入的测量方法,包括GDP和GNP的计算公式,并通过PPT课件展示实例。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国民收入测量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国民收入测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5. 知识拓展:讲解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包括消费、储蓄、投资等,并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9. 板书设计:板书国民收入的测量方法和决定因素。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我国2019年的GDP和GNP。
答案:2019年我国GDP为99.1万亿元,GNP为100.6万亿元。
2. 作业题目:请分析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决定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决定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储蓄、投资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知识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国民收入的测量方法和决定因素。
全套教学课件《高级宏观经济学》-2024鲜版

货币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政策协调的方式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 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效果。为了 实现更好的政策效果,需要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政策 合力。
政策协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 政策目标的协调、政策工具的协调和 政策时机的协调等。同时,还需要加 强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和协 作,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金融市场结构
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 等,各市场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金融机构
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 者。
24
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
2024/3/27
金融风险类型
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需要针对 不同风险类型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024/3/27
2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将 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更 准确地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
。
气候变化、环境经济学等跨学 科领域将与宏观经济学更紧密 地结合,形成新的研究热点。
2024/3/27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宏观经济 问题将持续受到关注,如国际 经济政策协调、全球金融市场 稳定等。
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 据。在失业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或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而在通货膨 胀率较高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 策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然而,需要注意 的是,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可能不成立,因为预期通 货膨胀率的变化会影响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
引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等因素,对索洛模型进行
高级宏观总复习RBC模型笔记知识讲解

高级宏观总复习RBC模型笔记知识讲解高级宏观总复习R B C模型笔记一、引言1、波动理论分为两脉:一脉着眼于对真实经济产生的冲击,即瓦尔拉斯波动理论;另一脉着眼于名义变量的冲击。
即非瓦尔拉斯波动理论。
真实的经济体是非瓦尔拉斯特征的。
2、宏观经济的增长问题,从这里拉开了新的篇章。
从第一章到第三章,整个宏观经济学考虑的是在均衡的道路上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
考虑的是均衡的长期化和动态化。
但是从这一章开始,宏观经济理论开始考虑波动的问题了。
3、判断学说的好坏,主要是看其解释特征事实的能力。
Prescott ,最优政策具有时间不一致性,即在制定政策时最优的政策,在真正实施时就不一定是最优的了。
二、一个基本的宏观经济学模型:1、假定A 生产函数是道格兰斯生产函数。
1()t t T T Y K A L αα-=此时设定总投资=净投资+折旧1t T T T I K K K δ+=-+其中t T T T I Y C G =--带入得:1T T T T T T K K Y C G K δ+=+---此时假定李嘉图等价成立劳动和资本的报酬都是其边际产品/(1)()t t t t T T t w y l K A L A ααα-=??=-11/()t t T t T t r y K K A L ααδαδ--=??-=-RBC的模型建构思路是从家庭的最优化行为开始的,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其决策的变量不过只是劳闲暇时间和消费而已,这一点在其效用函数中充分反映了出来。
本书中对家庭的最优化决策是分以下几个步骤一步一步推进的。
1、确定条件,只活一期,此时家庭的决策变量是劳动供给(其反面就是闲暇啦)和消费。
从这里就可以推导出决定劳动供给的重要方程式。
必须指出的是,劳动供给是在当期进行选择。
也就是说,在当期的消费和闲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所以第一个关于当期劳动力供给和消费之间的均衡方程,在最简单的情形下就可以推导而出了。
2、确定性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跨期平衡方程,在这个方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利率和相对工资对于劳动力跨期配置的影响。
高级宏观经济学[2]
![高级宏观经济学[2]](https://img.taocdn.com/s3/m/84a318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d.png)
金融市场结构与功能
金融市场结构
金融市场是由多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组成的复杂系统。按照交易期限的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 资本市场;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等。
金融市场功能
金融市场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包括资金融通、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等。金融市场通 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主体的投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 目标。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和公众的预期,进而调节总 需求和物价水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微观主体的行 为反应。
中间汇率制度
分析中间汇率制度如管理浮动、目标区等的特点、运作机制及政 策效果。
06
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 经济政策分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管理政策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效果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可以刺激 总需求增长,反之则抑制总需求。然而,财政政策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乘数效应、挤出效 应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等。
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
分析消费者需求如何影响企业决策, 以及企业决策如何反过来影响消费者 行为。
企业决策理论
探讨企业在面临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和 市场需求的约束下,如何制定生产、 定价、投资等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
市场均衡与总需求曲线
市场均衡
01
描述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与企业愿意供
高级宏观经济学

知识创造未来
高级宏观经济学
高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现象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应用。
与基础宏观经济学相比,高级宏观经济学更加深入和细致地研究宏观经济领域的问题,并且采用更复杂和先进的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高级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增长、商业周期、货币与金融、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在这些领域,高级宏观经济学关注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高级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此外,高级宏观经济学也可以应用于宏观经济预测和评估,以及研究国际经济和全球经济问题。
总之,高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深入研究宏观经济现象和政策,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宏观经济挑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1。
高级宏观经济学 教学大纲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高级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Advanced Macroeconomic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学科(大类)基础课必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4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经济学院经济学实验班以及启明学院经济学创新班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介绍主流宏观经济学领域关于经济增长、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相关研究的文献和数理模型;培养学生使用数理经济学解释、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提高经济实验班和经济创新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将来的研究生项目以及成为杰出的经济学家打好基础。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长期经济增长理论与短期经济波动理论。
课程难点:课程中的数理经济模型较抽象,且个别部分需要用到研究生水平的数学工具。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辅以中国经济热点问题专题讨论的环节。
教学手段:主要课程内容采用幻灯片演示的方法。
理论推导部分采用板书推导以及计算机仿真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附带的论文复制任务,则在学院机房通过上机课的方式教授学生相应的软件知识。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1(教师课堂教学8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8学时)教学内容:索罗增长模型课后文献阅读:“The Solow Model with CES Technology: Nonlinearities and Parameter Heterogeneity”, Masanjala and Papageorgiou.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19: 171-201 (2004).课后作业和讨论:课本第一章习题2,4,5,6。
(二)教学内容2(教师课堂教学8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8学时)教学内容:无限期限和重叠世代交替模型课后文献阅读:“Debts, Deficits, and Finite Horizons”, Blanchard, O.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3: 223-247 (1985)课后作业和讨论:课本第二章习题2,4,8,14,18 (三)教学内容3(教师课堂教学12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12学时)教学内容:内生增长模型课后文献阅读:“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Romer, P.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 1002-1037 (1986)课后作业和讨论:课本第三章习题1,6,11,14 四)教学内容4(教师课堂教学4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4学时)教学内容:跨国收入差距课后文献阅读:“Political Losers as a Barrier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cemoglu, D., Robinson, J.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0: 126-130 (2000)课后作业和讨论:课本第四章习题3,5,11五)教学内容5(教师课堂教学12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12学时)教学内容:真实商业周期理论课后文献阅读:“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Friedman, M., Schwartz, A.J., 1963,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课后作业和讨论:课本第五章习题2,5,8,12六)教学内容6(教师课堂教学8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8学时)教学内容:名义刚性课后文献阅读:“Expectations and the Neutrality of Money”, Lucas, R.E.,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4: 103-124 (1972)课后作业和讨论:课本第六章习题2,4,7,11七)教学内容7(教师课堂教学8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8学时)教学内容: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课后文献阅读:“Limited Rationality and Strategic Complements: The Implications for Macroeconomics”, Haltiwanger, J., Waldman, 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4: 463-483 (1989)课后作业和讨论:课本第七章习题1,4,8,10八)教学内容8(教师课堂教学4学时+ 学生课后学习4学时)教学内容:消费与投资理论专题课后文献阅读:无课后作业和讨论:课本第八章习题3,5,10;课本第九章习题1,3,5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教学参考书:1、Advanced Macroeconomics (Fourth Edition),McGraw-Hill Irwin 出版,David Romer主编。
RBC理论:批评与质疑

RBC理论:批评与质疑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简称RBC理论。
2004年美国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普雷期科特正是国为在这个理论方面有突出贡献而荣获该年度诺贝儿经济学奖。
但该理论自诞生以来,也屡爱批评和质疑,本文试力图通过总结经济学家对RBC理论的批评和质疑的方式来介绍RBC理论,以期对大家深入了解RBC理论有所帮助。
一、RBC理论简介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简称RBC理论,是20世纪70、80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理论,代表人物是Kydland、Prescott、Long和Plosser。
该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由随机性变化的技术冲击所造成,是理性人面对技术冲击做出的最优选择的结果,因而是帕累托最优的,政府无需干预。
自诞生以来,RBC理论以其自身的特征及颇有说服力的解释,得到经济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及应用,因而发展迅猛。
目前已经成为正统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周期理论,被西方一流大学列为研究生高级宏观经济学必修课程,美国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正是因为在真实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上的突出贡献而荣获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任何理论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时时有批评和质疑的声音相伴,RBC理论自然也不例外,一些经济学家针对RBC理论的假设前提、传导机制、对现实的解释力甚至使用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揭露了模型的缺陷和不足。
然而正是这些批评和质疑,有效地推动了理论的发展。
因此要深入了解RBC理论,必须对这些批评和质疑有所了解!二、对理论假设前提的批评标准RBC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的瓦尔拉斯均衡模型。
它假定市场完全竞争、信息完全,不存在外部性,人们都能够进行理性预期,因此,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影响名义变量,不会导致实际经济波动,所以经济波动是由实际冲击而非货币冲击所造成。
但有经济学家提出:实际经济状况与此假定相差甚远!几乎所有的市场竞争都是不完全的,存在着垄断竞争、信息不完全等各种因素,同时人们的理性预期也是非常有限的。
高级宏观经济学概览

高级宏观经济学概览1. 引言对任何一个初次接触高级宏观经济学的人而言,他的脑子里都充满了问号与感叹号。
在中级宏观经济学中,我们学到了简洁而又精炼的凯恩斯理论。
IS-LM模型与AD-AS 模型赋予了我们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坐标。
在学过中级宏观经济学之后,我们充满了学习宏观经济学的信心——高级宏观经济学(Advanced Macroeconomics),应该就是在中级宏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基础上的加深与推广,就像高级微观经济学那样只不过是再运用更高深的数学工具把中级微观讲过的东西重述一遍而已。
然而,当我们真正接触到高级宏观经济学之后,你会发现一切似乎都与预想的不同。
高级宏观与中级宏观之间似乎没有任何的联系,甚至分析问题的风格都大不相同。
中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凯恩斯理论在高级中几乎难以找到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似乎没有什么关联的宏观经济学模型。
整个高级宏观经济学似乎更像一本散文集,而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学科。
难道高级宏观经济学真的是这般模样吗?是由一个个联系不大的模型组成的“故事集”吗?对于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应该为:“是!却又不是!”宏观经济学(以下提及宏观经济学时都指高级宏观经济学)确实是由一个个为解释特定宏观经济现象而写的模型组成的。
这些模型解释的对象可能差别很大,不同模型的设定也可能相差甚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宏观经济学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故事集”。
但是,这些“故事”背后的思想是一致的,讲“故事”的方法也类似。
一个受过训练的经济学者完全可以很容易地从这些看似不同的模型背后追踪到诸模型间的联系。
如果能够看到这些模型间的联系,在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2. 现代主流宏观经济模型的共同特征强调“微观基础”与“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模型的两大主要特点,也是隐含在这些宏观模型背后的共同思想。
为什么要强调这两点?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理论、IS-LM模型、AS-AD模型有什么不好?2.1 为什么宏观模型需要微观基础?所谓宏观模型要有微观基础,指的是在进行宏观分析时必须从经济个体的最优化问题出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wt , b
wt
=
(1 − α ) Yt
lt Nt
⇒
ln
⎢⎡(1
⎣
−
st
)
Yt Nt
⎤ ⎥ ⎦
−
ln(1
−
lt
)
=
ln
⎢⎡(1
⎣
−
α
)
Yt lt Nt
⎤ ⎥ ⎦
−
ln
b
( ) ⇒ ln lt − ln(1− lt ) = ln(1−α )− ln 1− s∗ − ln b
( ) l∗
=
1−α
(1−α )+ b 1−
consumption in next period will not change the expected utility.
The cost of this change:
e−ρt ⎜⎜⎝⎛
1 ct
⎟⎟⎠⎞ ×
∆c
3
The benefit of this change:
Et
⎨⎧e− ⎩
ρ
(t
+1)
U
=
∞
∑e
t =0
−
ρtu(ct
,1
−
lt
)
Nt H
ln Nt = N + nt, where N = ln N0
ut = ln ct + b ln(1− lt ) b > 0
z Shocks: First autoregressive process with white-noise disturbances ε 1) ln At = A + gt + A~t A~t = ρ A A~t−1 + ε A,t −1 < ρ A < 1
2. Theories of Fluctuations
z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amsey model z Two extensions:
i) Including a source of disturbances: real shock. ii) Including variations in employment
2.4 The General Case
z Log-linearizing the model around the balanced growth path
C~t = aCK K~t + aCA A~t + aCGG~t
L~t
=
aLK K~t
+
aLA
~ At
+
aLG
~ Gt
z The intratemporal first-order condition
wt = (1−α )Ktα (At Lt )−α At rt = αKtα −1(At Lt )1−α − δ
z Utility function:
U
=
∞
∑ (1 +
t=0
ρ )−t u(ct ,1− lt
)
Nt H
Nt = N0 (1+ n)t n < ρ
Other expression by using the fact ln(1+ x) ≈ x :
period and has no initial wealth.
L = ln c + b ln(1− l)+ λ(wl − c)
FOC: Budget constraint:
1−λ =0 c − b + λw = 0 1−l c = wl
⇒ l* = 1 1+ b
Intuition:
z
Two period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aCK K~t
+
aCA A~t
+
aCGG~t
+
⎜⎜⎝⎛
1
l∗ − l∗
+α
⎟⎟⎠⎞
aLK K~t
+
aLA A~t
+
aLGG~t
= (1−α )A~t + αK~t
Because it must hold for all values of K~t , A~t ,G~t , we have:
⎜⎜⎝⎛
1 ct +1
⎟⎟⎠⎞
×
(1
+
rt
+1
)⎬⎫∆c
⎭
Optimization requires:
e − ρt
⎜⎜⎝⎛
1 ct
⎟⎟⎠⎞∆c
=
Et
⎨⎧e− ⎩
ρ
(t
+1)
⎜⎜⎝⎛
1 ct +1
⎟⎟⎠⎞(1 +
rt +1 )⎬⎫∆c
⎭
⇔
1 ct
=
e−
ρ
Et
⎜⎜⎝⎛
1
+ ct
rt +1
+1
⎟⎟⎠⎞
i.e.
s∗
Intuition: here fluctuations don’t reflect any market failures, RBC models imply that observed aggregate output movements represent the time-varying Pareto optimum.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1. Introduction: some facts about economic fluctuations
z 我们关注两个重要的指标:
why?
产出(GDP)和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z 我们关注经济的短期波动
why?
z 有哪些波动特质我们可以观测到? 1) 这些波动没有简单的规律可循 – modern macroeconomics has turned away from attempts to interpret fluctuations as combinations of deterministic cycles of different lengths, e.g., Kitchin(3 years), Juglar(10 years), Kuznets(20 years), and Kondratiev(50 years). 2) 产 出 的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的 波 动 相 当 不 同 – inventories vs. nondurable consumption 3) 波动常常是”牛长熊短” 4) 产业升级和政府干预经济并没有改变波动本身 5) Okun’s law: 3 percent shortfall in GDP relates to 1 percent rise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z The evolution function of capital:
Kt +1 = Kt + It − δKt = Kt + Yt − Ct − Gt − δKt
z The lump-sum taxation z Competitive markets for labor, capital, and output
c1
+1 1+ r
c2
=
w1l1
+1 1+ r
w2l2
L
=
ln
c1
+
b
ln(1 −
l1 ) +
e−ρ
[ln
c2
+
b
ln(1 −
l2
)]+
λ⎜⎛ ⎝
w1l1
+
1 1+
r
w2l2
−
c1
−
1
1 +
r
c2
⎟⎞ ⎠
FOC:
1 − λ = 0 e−ρ − λ = 0
c1
c2 1+ r
−
b 1− l1
+
λw1
=
0
2) ln Gt = G + (n + g )t + G~t
G~t = ρGG~t−1 + εG,t −1 < ρG < 1
2
2.2 HH Behavior z For simplicity: the household has only one member and he lives only for one
rt
= α ⎜⎜⎝⎛
At Lt Kt
⎟⎟⎠⎞1−α
−1
Solution: (s,l)
ct
=
(1
−
st
)
Yt Nt
1+ rt
=α
Yt Kt
z
1 ct
=
e−
ρ
Et
⎜⎜⎝⎛
1
+ ct
rt +1
+1
⎟⎟⎠⎞
⇒
−
ln
⎢⎡(1
⎣
−
st
)
Yt Nt
⎤ ⎥ ⎦
=
−ρ
+
ln
Et
⎡ ⎢ ⎣
(1
αYt +1 /
− st +1)Yt
ρ
Et
⎜⎜⎝⎛
1
+ ct
rt +1
+1
⎟⎟⎠⎞
( ) rt+1 = αKtα+−11 At+1Lt+1 1−α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