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四章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4章第2节 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4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掌握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时,用控制变量法实现。
2、指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计实验。
3、帮助学生会分析数据表格,利用图象寻求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使学生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过程】【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刻度尺、砝码、薄木块。
【实验步骤】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小盘的质量m0和小车的质量M0。
2.安装器材: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无小车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反复移动薄木块的位置,直至小车在不挂小盘和砝码的情况下能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
4.测量加速度:(1)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挂上小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
计算小盘和砝码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力,由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并把力和对应的加速度填入表(一)中。
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并多做几次。
(2)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
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二)中。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二节 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滑块(包含遮光条与砝
码)的质量M/kg
Δt1/s v1/(m·s-1) Δt2/s v2/(m·s-1) s/m a/(m·s-2)
作出 a-M1 图像(如图所示) 结论:a∝M1 .
3.注意事项 (1)气垫导轨的气源不能长时间供气(不要超过3分钟),做完一组实验应 立即 关闭 气垫导轨气源. (2)实验之前应调节地脚螺丝,使不挂小桶时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 间相同 ,说明气垫导轨已被调平. (3)为了保证滑块所受的拉力近似地等于小桶的重力,实验过程中应使 小桶的总质量 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4)作图时应使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 均匀 分布在线的两 侧,偏离太远的点应舍去.
滑块质量M=________kg
橡皮泥及小桶的
质量m/kg
F/N Δt1/s v1/(m·s-1) Δt2/s v2/(m·s-1) s/m a/(m·s-2)
作出a-F图像(如图所示) 结论:a∝F.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定量关系 保持合外力(橡皮泥及小桶m的重力)不变,改变滑块M质量,重复实验, 记录数据.
二、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1.实验思路 通过定滑轮悬挂小桶,释放小桶,滑块在细绳拉力的牵引下,沿水平导 轨加速运动.通过测量滑块的质量、滑块所受的合外力与滑块的加速度, 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1)质量的测量:用 天平 测量. (2)加速度的测量: 利用光电门求瞬时速度v1和v2,然后由运动学公式 v22-v12=2as 求加速 度,其中v1=ΔΔts1,v2=ΔΔts2 .
结论:
①同一滑块受到的外力越小,滑块
运动得越慢,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 间就越长,由 s=12at2,可得 a=2t2s . s一定,t越长,a越小;反之t越短,a越大.即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__外__力__F_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4.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如何判断小车是否平衡了摩擦力。 判断的方法:不挂钩码时,轻推小车,使小车恰能
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注:平衡摩擦时,小车后面必须拉着纸带运动。
5、细线的拉力等于砝码与砝码盘的总重力吗?两者 谁大?
不等。因重物加速下降,重力大于绳子的拉力。
6、满足什么条件,拉力等于砝码与砝码盘的总重力?
乙 甲
(1)图乙中纸带的哪端与滑块相连___________.
(2)图乙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 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根据图乙求
出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3)不计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阻力,滑块的质量M= ________.(g取9.8 m/s2)
⑶实验方案一:装置如图,实验对象是小车,探究的 是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的关系。
问题思考: 1、细线要不要与木板平行?为什么? 细绳必须与木板平行,绳的拉力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2、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吗? 木板水平放置时,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为绳子的拉力减
小车所受的摩擦阻力。
3、如何使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细线的拉力? 将木板向滑轮一端倾斜,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
。
a
a
0
F
0
1/M
例题1:某些同学实验时由于没有按要求操作,得到 下列三种图像,请分析他们各自产生的原因。
甲:平衡摩擦过量,即倾角过的。 乙:未平衡摩擦或平衡摩擦不足。 丙:随着砝码质量的增大,小车的质量未能远大于 砝码的质量。 丁:平衡摩擦不足。
例题2 甲图是探究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
t t2 t1
③视频:牛顿第二定律(二)
五、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对本节课进行了详细教学前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实验仪器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八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
教材分析探究性实验是高中物理新课程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课正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安排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对于学生来说,比验证性的实验难度要大,所以对本节教材主要做以下两点分析:1、从教材前后联系来看,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学习了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认知过程的必然,这一节又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实验能否成功对于下一节的学习非常关键。
2、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节课涉及到控制变量法、图象法,是高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所以更要好好把握。
学情分析1、具备的学科知识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及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但学生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理解只是简单的定性关系。
2、学生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本实验中,老师只要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都能完成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但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方面能力有限,应加强引导。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探究过程与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法,使学生充分体会探究问题,与小组成员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借助多媒体辅助,利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讨论分析与交流,最后总结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

3.实验结论 (1)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 a 与所受拉力 F 成正比。 (2)保持拉力 F 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 a 与质量 m 成反比。
五、误差分析
偶然 误差
系统 误差
产生原因
减小方法
质量测量不准、计数点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间距测量不准
①准确平衡摩擦力 小车所受拉力测量不准
②使细绳和纸带平行于木板
表 2 小车所受的拉力一定
四、数据分析 1.分析加速度 a 与力 F 的定量关系 由表 1 中记录的数据,以加速度 a 为纵坐标,力 F 为横坐标, 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 a-F 图像,如图甲所示,若图像是一 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说明 a 与 F 成正比。
甲
乙
2.分析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定量关系 由表 2 中记录的数据,以 a 为纵坐标,以m1 为横坐标,根据测量 数据描点,然后作出 a-m1 图像,如图乙所示。若 a-m1 图像是一条过原 点的直线,说明 a 与m1 成正比,即 a 与 m 成反比。
二、实验器材 小车、槽码、砝码、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 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
三、进行实验(以参考案例 1 为例) 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 m,并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先不系细绳)。
3.补偿阻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 移动垫木位置,启动打点计时器,直到轻推小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 动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此时小车重 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等于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和长木板的摩擦 阻力及其他阻力之和。
4.用细绳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另一端挂上槽码,保持小车 质量不变,改变槽码的个数,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处理纸带, 测出加速度,将结果填入表 1 中。
高中物理_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必修一物理第四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课前案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全面正确地认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二、实验原理1.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根据事实经验,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还与物体受力的大小有关,物体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越大.2.控制变量法:加速度a和质量m、受力F都有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关系,再控制另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三、实验器材砝码,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纸带,导线,夹子,小盘,天平,小车,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复写纸,刻度尺.课中案探究一、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0、m0,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图1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图13.平衡摩擦力,在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到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不挂重物的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m 0g.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重物的重力,重复步骤4,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小车从同一位置释放,并记录好重物的重力m 1g 、m 2g…以及计算出相应纸带的加速度填入表格1. 表格1 物体的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实验次数加速度a/(m·s -2)小车受力F/N1 2 3 4 5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 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次实验,在每次得到的纸带上标上号码. 8.计算出每次实验所得纸带的加速度值及小车与砝码的总质量填入表格2.表格2 物体受到的外力一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次数加速度a/(m·s -2)小车与砝码总质量M/kg小车与砝码总质量的倒数1M/kg -11 2 3 4 51.分析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依据表格1,以加速度a 为纵坐标,以外力F 为横坐标,作出a -F 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图22.分析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依据表格2,以加速度a 为纵坐标,以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 或1M 为横坐标作出a -M 或a -1M 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据图象可以得出结论.3.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探究三、误差分析1.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系统误差本实验中用所挂重物的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所挂重物的重力,存在系统误差.所挂重物的质量比小车的质量越小,误差越小;反之误差越大. 2.因操作不够准确造成的偶然误差 (1)质量的测量误差.(2)测量纸带上各点间的距离的误差(读数误差). (3)绳或纸带与木板不平行造成的误差.(4)平衡摩擦力不准确造成的误差.平衡过度使小车合外力偏大,平衡不够使小车的合外力偏小,此时要注意匀速运动是恰好平衡摩擦力的标志. 四、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只有如此,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3.各纸带上的加速度a ,都应是该纸带上的平均加速度.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 5.释放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图3探究四、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的理解典例1:如图4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已接通电源正要释放纸带时的情况,请你指出该同学的五个差错;图4(1)电源________;(2)电磁打点计时器位置________;(3)滑轮位置________;(4)小车位置________;(5)长木板__________________.典例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 5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图5(1)由刻度尺读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x,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d.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中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和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________,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________,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_______.(均用上述字母表示)(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的质量总共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后.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m/g a/m·s-2250 2.02300 1.65350 1.33 400 1.25 500 1.00 8000.63(3) 课后案达标检测1.(多选)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a 与力F 、质量M 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连接沙桶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B .将电火花计时器接在6 V 的交流电源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C .在探究a 与质量M 的关系时,作出a -1M 图象能更直观地判断二者间的关系D .轻绳对小车的拉力一定等于砝码和沙桶的总重力2.(多选)如图2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形成图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B .形成图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C .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D .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3.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 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 与小车质量M 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图1图2A .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B .按图示装好实验器材C .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D .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 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的质量E .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 值,重复上述实验F .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G .作a -M 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 与M 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步实验之后.(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应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 ______改为__ ______.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如图4所示的两个实验图象a 、b ,描述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线是________,描述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图线是________.5.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调整轨道的倾角正好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图5中未画出).图3图4图5(1)该实验中小车所受的合力_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2)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挡光板的宽度L,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为S.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实验要验证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上学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具备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和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共38张PPT)

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 运动状态(通过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是否均匀来判断),这时小 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 向上的分力平衡。
请同学们自己确定探究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进行分析、 形成结论.
体的受力,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实验数据分析:设计表格,做a—F图像。
实验
数 据 处 理 : 加 速 0.75 a/m·s -2 度 与 0.60 力 0.45 的 0.30 关 0.15 系
0 0.1 0.2 0.3 0.4
次数 F/N a/m ·s -2 当小 1 车质 2 量不 3 变时 4
实
验
结
论 :
实验结论:物体所受合力不变时,
加 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速
度 与
a 1
质
m
量
的
关
系
三、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其实,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实验中的F应为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处理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 速度会发生改变,但它无法解释速度会怎样改变。速度改变的 快慢由加速度来描述。因此探寻物体力与运动之间规律的出发 点,是应考虑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列车起动时,速度 是缓慢增加的,加速度 较小。影响加速度的原 因是列车牵引力不够大 还是列车质量太大呢?
得多时,小车所受拉力才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 力。
案例二:
实验器材: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

(2)丙同学提出,不需测出两小车加速度的数值,只量出两条纸 带上从第一个打印点到最后一个打印点间的距离 x1、x2,也能 完成实验探究,若 x1∶x2 近似等于________,也可说明质量一 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理由是_____________.
[解析] (1)每隔 4 个打印点选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
3.平衡摩擦力:把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反复移 动其位置,使小车在不挂小盘和砝码的情况下,能沿木板做匀 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相邻点的间距相等).
4.测 a、F (1)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挂上小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 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纸带 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 所挂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m1g. (2)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1), 多做几次实验,并记录好相应纸带的编号及所挂小盘和砝码的 总重力 m2g,m3g,…
车 B 受到拉力的12,两车的质量 m 相等,两车的加速度之比:aa12
=FFmAB=FFAB=12FFBB=12; m
(2)两小车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时间 t 相等,它们的位移之比:xx21=1212aa12tt22=aa21=12,如果xx21=12也可以 说明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
[解析] (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从纸带上可得到四段位 移的大小,可以选用公式法计算加速度. 由题图乙可知 x1=6.19 cm,x2=6.70 cm,x3=7.21 cm,x4= 7.72 cm, 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 T=1f =0.02 s, a=(x4+x3()4-T)(2x2+x1)= (7.72+7(.214)×-0.0(2)6.720+6.19)×10-2 m/s2≈3.2 m/s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1.认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2.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3.能根据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预习案】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____________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2)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就____________;物体的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____________.(3)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_____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____________下的加速度.2.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1)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___,并用秒表测量____________,由公式____________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____________来测量加速度.(2)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关系.3.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本探究实验中,我们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________,与质量成____________,然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____________图象和____________图象,都应是过原点的直线.自主探究:1.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参量之间的关系时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这个力应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3.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描绘a -m 1图象,而不是a -m 图象?【探究案】1.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控制m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外力F的关系;控制F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2.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这个力应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故探究时应设法使你测出的力就是该物体的合力.采用案例中的设计方案时,近似认为砝码和托盘的重力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力,这就必须平衡掉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具体方法是: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使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使得连有纸带的小车在上面轻轻一推恰能匀速下滑为止.(2)利用所测得的数据在a-F坐标上描点并连线,所连的直线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则,这样所描的直线可能不过原点,如图4-2-1所示.图(a)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小,未完全平衡摩擦力所致;图(b)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大,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特别提醒:平衡摩擦力时要使小车拖着纸带,使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并且使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通过打下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判断是否已经平衡了摩擦力.3.实验中需注意的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应用点一:数据处理例1:若测得某一物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F图象.(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____.例2: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 一定时,a 与M 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 -m 图象.(2)由a -m 1关系可知,当F 一定时,a 与M 成__________关系.拓展练习2-1:某学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资料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4-2-5坐标系中作a -F 图线.(2)图线在F 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总结:1.控制变量法:2.实验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Q1和-Q2是两个可自由移动的电荷,Q1=4Q2.现再取一个可自由移动的点电荷Q3放在Q1与Q2连接的直线上,欲使整个系统平衡,那么()A.Q3应为正电荷,放在Q2的右边B.Q3应为负电荷,放在Q1的左边C.Q3应为正电荷,放在Q1的左边D.Q3应为负电荷,放在Q2的右边2.2018年6月14日11时06分,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顺利进入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运行的轨道,为地月信息联通搭建“天桥”。
如图所示,该L2点位于地球与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鹊桥”位于该点,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已知地球、月球和“鹊桥”的质量分别为M e、M m、m,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R,L2点到月球中心的距离为x,则x满足A.B.C.D.3.如图所示的圆形线圈共n匝,电阻为R,过线圈中心O垂直于线圈平面的直线上有A、B两点,A、B两点的距离为L,A、B关于O点对称.一条形磁铁开始放在A点,中心与O点重合,轴线与A、B所在直线重合,此时线圈中的磁通量为Φ1,将条形磁铁以速度v匀速向右移动,轴线始终与直线重合,磁铁中心到O点时线圈中的磁通量为Φ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铁在A点时,通过一匝线圈的磁通量为B.磁铁从A到O的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E=C.磁铁从A到B的过程中,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为2Φ1D.磁铁从A到B的过程中,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量不为零4.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通过电流为I.已经知道铜的密度为ρ,铜的摩尔质量为M,电子电荷量为e,阿佛加德罗常数为N A,设每个铜原子只提供一个自由电子,则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速率为()A.B.C.D.5.关于物体的受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不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合力作用下,速度大小可能一直不变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某点的加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C.物体受到变化的合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大小一定改变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外力作用6.如图所示直线A为某电源的U﹣I图线,曲线B为某小灯泡L1的U﹣I图线的一部分,用该电源和小灯泡L1串联起来组成闭合回路时灯泡L1恰能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电源的内电阻为0.67ΩB.灯泡L1的额定电压为3V,额定功率为6WC.把灯泡L1换成阻值恒为1Ω的纯电阻,电源的输出功率将变小,效率将变低D.由于小灯泡L1的U﹣I 图线是一条曲线,所以灯泡发光过程中欧姆定律不适用二、多项选择题7.A.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内能可以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内能不可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故二者是相互矛盾的C.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际上就是内能与其他能量发生转化时的能量守恒定律D.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持续性作用形成气体的压强E.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气体的体积一定减小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气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B.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大C.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提高,绝对零度一定可以达到D.液体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因为饱和汽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E.自然界中进行的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9.一束含两种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到底面有涂层的平行均匀玻璃砖上表面后,经下表面反射从玻璃砖上表面射出后,光线分为a、b两束,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a、b一定是平行光线B.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条纹间距C.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D.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小E.增大从空气到玻璃的入射角(90°之内),a、b光可能在玻璃内发生全反射10.下列关于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液晶与多晶体一样具有各向同性B.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越接近该温度下的饱和汽压C.雨水不能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D.—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都有关E. 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三、实验题11.如图所示,平台上的小球从A点水平抛出,恰能无碰撞地进入光滑的BC斜面,经C点进入粗糙平面CD时速率不变,最后进入悬挂在O点并与水平面等高的弧形轻质筐内。
已知小球质量为=0.2kg,A、B两点高度差h=0.2m,BC斜面高2h,倾角,悬挂弧筐的轻绳长为3h,CD段动摩擦因数为0.2,CD段长为1m,小球看成质点,轻质筐的质量忽略不计,弧形轻质筐的大小远小于悬线长度,重力加速度为g=10m/s2,试求:(1)B点与抛出点A的水平距离x;(2)小球运动至C点的速度大小;(3)小球进入轻质筐后瞬间,绳子的拉力的大小。
12.如图所示,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为C,极板间的距离为d,上板正中有一小孔。
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速度恰为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极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2)极板间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3)小球从开始下落运动到下极板处的时间。
四、解答题13.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以O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水平,y轴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