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过程检规程
装配过程自检互检专检检验规范

德信诚培训网
装配过程检验规范
1 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产品装配过程质量控制,打造精品制造,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尽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落实“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产品等常规产品的过程检验。
3 术语和定义
3.1、自检:操作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或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3.2、互检: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的检验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检验等。
3.3、专检:就是由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
3.4、巡检:由质量管理部过程检验人员对装配过程定期巡回检验,目的是监视过程质量状况,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以便于工作及时予以纠正。
4 职责
4.1、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并记录检验结果,以及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标识、隔离、返工/返修工作。
4.2、质量管理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巡检和专检并记录检验结果,以及不合格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过程检验规范

过程检验规范1.目的:1.1阻止不良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1.2预防不合格品产生;1.3发现不合格品时,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进行处理;1.4对制成管制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导入持续改善,进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2.适用范围:适用于冲压、精加工、部装、总装配的过程监视和控制。
3.职责:3.1品质部:3.1.1检验产品(包括外协),合格进仓,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进行标识和隔离;3.1.2制成考核;3.1.3提供工样样品;3.1.4进行全尺寸监视;3.1.5评估关键尺寸的制成能力;3.1.6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改善;3.2技术部:3.2.1编制各岗位检验作业指导书;3.2.2协助不合格事件的原因调查与改善对策。
3.3生产部:3.3.1依照标准组织生产活动;3.3.2对在制品进行质量监控,包括首末件检查,定期自主检查,主管不定期的检查;3.3.3主管制成考核3.3.4不合格事件的改正和预防措施4.检验内容4.1首、末件检验:4.1.1每道工序均要求首、末件检验,当设备维修后,及夹具调试维修后均要求首检;4.1.2操作工在加工产品前首先确定机械设备的加工能力、设备的状况、条件设定、模具制定状况,适合产品型号、规格的要求,对照图纸的尺寸要求及样件,对开始加工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进行首检,反复检验,做到认真、仔细、负责。
符合质量要求后,经检验员确认后方可继续生产。
并填写好制成检验记录,其目的是及早发现质量问题。
4.1.3每天上班前操作工应检查最后一个工件,并将结果记录在制成检查记录单。
4.1.4每个生产批的最后一件产品检查后,连同模具一起保存,以便下次模具重新使用时与生产首件进行对比,比对完成后,新的末件取代该末件,该末件做适当处理。
4.2自主检查/巡回检查/全尺寸检查4.2.1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对自己加工的每一件产品的尺寸,按图纸标出的尺寸项目进行测量,检验员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产品的各道工序进行抽检,检验结果要记录在巡检记录上。
09-装配过程检验标准 (3)

GW/Qd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1
导板安装螺钉旋入部分长度 及安装面螺钉孔倒角
导板安装螺钉旋入部位长度≥2d,安装面螺钉孔倒角C1~C3。
2
导滑面及导入圆角粗糙度, 导板安装面粗糙度
导滑面及导入圆角粗糙度要求Ra=0.8um,导板安装面边角倒钝,油石粗推导板安装面,保证粗糙度为Ra=1.6um。
3 导板与安装面及挡墙间隙 导板与安装面及挡墙间隙<0.02mm,若需加垫片,加硅钢片,数量≤2片,并用螺钉固定。
4 导板、导滑面的滑动部位 擦伤面积占全面积≤5%,深度 ≤0.1mm。滑动终端倒圆角R5~R7,保证均匀美观。
5 导向间隙
导板导向:模具长度L<1500mm时,单边≤0.05mm;1500≤L<2500mm时,单边≤0.07mm;L≥2500mm时,单边≤0.08mm,导柱导向: 单边<0.02mm。
数量要求符合图纸;安装面必须是加工面,安装面周边倒角C2,不能有压痕划伤,刻印标记要求清晰;位置是否偏移(上下不对 中);刷漆颜色:红色;若需加垫片,要求:硅钢片数量≤2片。
9 安全螺钉合件及限位板 St+10~15mm、压边圈与安全螺钉合件或限位板无干涉。压边圈过孔与安全螺钉合件的单边间隙0.4~0.6mm。
镶块间的间隙(在有效的面积和高度范围内)<0.05mm、镶块底面与安装面间隙、镶块与挡墙间隙<0.02mm,若需加垫片,垫片数 量≤2片,并用螺钉固定。
22 模具长×宽×高、闭合高度 模具长×宽×高、闭合高度符合图纸尺寸要求,模具四角最大距离闭合高度尺寸差≤0.5mm。
23
模具快夹部位、模具快速定 位、模具定位用键槽
备注
修改人
装配过程检验规范

所属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现行版本:A/0 文件编号:XX-ZL-2013-004 发放编号:装配过程检验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2013-04-03发布 2013-04-03实施X X X X X X 公司装配过程检验规范1 目的为了加强公司XXXX产品装配过程质量控制,打造精品制造,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尽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落实“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XXXX产品等常规产品的过程检验。
3 术语和定义3.1、自检:操作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或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3.2、互检: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的检验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检验等。
3.3、专检:就是由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
3.4、巡检:由质量管理部过程检验人员对装配过程定期巡回检验,目的是监视过程质量状况,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以便于工作及时予以纠正。
4 职责4.1、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并记录检验结果,以及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标识、隔离、返工/返修工作。
4.2、质量管理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巡检和专检并记录检验结果,以及不合格的复检和跟踪验证。
4.3、技术部、工艺部:负责提供生产使用的图纸、工艺技术标准、工艺卡片等文件以及相应的技术、工艺支持。
5 工作程序5.1 检验依据5.1.1 生产人员以及质检人员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要求实施检验:a)国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b)公司企业标准;c)产品图样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和工艺文件要求;d)检验规程要求。
5.2 关键报检点5.2.1装配前报检:对于部分需要进行酸洗、探伤、试压、试漏的产品,应在装配前进行检验确认,以避免可能造成的返工、返修。
装配前进行检验的项目有:a)探伤:由相应的焊接班组焊接完成进行报检;b)试漏:由相应的生产班组生产完成后进行报检,并配合检验人员进行试漏;c)管路试漏:由相应的生产班组在膜组组装完成后进行报检,并配合检验人员按照试漏方案的要求进行试漏;d)酸洗:由相应的生产班组在酸洗完成后进行报检。
成品装配检验规程

1.目的:规定成品检验的方式、标准.2.范围:装配,包装过程的检验、成品完工后的完工检验及出货检验3.职责:出库检验员(PQC): 按本指示要求对成品装配前的零部件在出库前再次复检.装配检验员(FQC): 按本指示要求对成品装配过程进行检验.完工检验员(LQC): 按本指示要求对装配完工的成品批进行完工检验.出货检验员(OQC): 按本指示要求对需出货的订单批进行出货复验.4.运行程序:4.1装配检验:4.1.1对出库的装配零部件,装配车间按计划单上装配数量核对后,暂存在装配暂存区域4.1.2图纸、【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及表单分发及悬挂:4.1.2.1车间班组长:将“日期、顾客代号、计划单号、计划数量、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填写于【装配检验记录表】中后交检验员填写技术要求,同时将图纸和【产品装配作业指导书】分发给操作工。
4.1.2.2检验员在【装配检验记录表】中填写完技术要求后将交操作工。
4.1.2.3操作工将图纸或【产品装配作业指导书】和【装配检验记录表】挂在机床适当位置。
4.2操作工首检:4.2.1首次加工按图纸或【产品装配作业指导书】要求自检合格。
4.2.2将首件自检结果如实填写于【装配检验记录表】中。
4.2.3向过程检验员(IPQC)报首检,提交样件最少2件。
4.2.4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
4.3检验员首检:4.3.1过程检验员对首次加工样件,按5.7《工序检验标准》要求作首件检验。
4.3.2首件判定后,过程检验员应对首件合格件打上确认标识,以便作业参照,并保留到该批产品完工.4.3.3首检记录:首检过程如实记录于【装配检验记录表】中.4.4操作工自检:4.4.1首检合格,过程加工可正式量产作业,操作工应在量产中保持一定频次的自检(每0.5小时一次自检),以保证质量的稳定。
4.5个别装配难度大的零件或测量难度大的零件,首检按操作工→车间管理人员→IPQC,三方确认原则执行4.6巡检:4.6.1 FQC应对量产过程进行巡检作业,检验频次为至少每2小时巡检1趟,每个装配工位抽样3件,检验标准参见4.8《装配检验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多的薄弱环节加强巡检频次。
装配过程检验规程

装配过程检验规程编制:质检科 校对: 审核:批准:所属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制度文件编号:现行版本 发放编号:装配过程检验规程一、目的为加强丰泽公司机罩总成产品装配过程质量控制,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尽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落实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应范围本规程适应于本公司生产的等常规产品的过程检验。
三、术语和定义(一)自检操作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判断。
(二)互检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检验。
(三)专检就是有质量科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
(四)巡检由质检科过程检验人员对装配过程定期巡回检验,目的是监视过程质量状况,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以便于及时予以纠正。
四、职责(一)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并记录检验结果,以及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进行标识、隔离、返工/返修工作。
(二)质检科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巡检和专检并记录检验结果,以及不合格的复检和跟踪验证。
(三)技术部负责提供生产使用的图纸、工艺技术标准、工艺卡片等文件以及相应的技术、工艺支持。
五、工作程序(一)检验依据1、国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公司企业标准;3、产品图样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和工艺文件要求;4、检验规程要求。
(二)关键检验点装配前检验:对装配零部件应在装配前进行检验确认,以避免可能造成的返工、返修。
装配前进行检验的项目有:1、钣金件检验。
2、涂装件面漆质量检验。
3、嵌件检验。
(三)实施要求1、在装配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件应对不合格件下线隔离,贴上不合格品标识,注明原因。
找保管员做退库处理。
2、生产车间装配人员在装配完成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在检验卡自检栏里签字。
3、生产班组长负责组织本班组人员进行互检,确认合格在互检栏里签字。
4、检验员对装配好的产品进行专检,并填写检验卡。
检验合格的在检验栏打“J”,不合格打“X”,不合格问题项由本工序(发生问题的工序)人员负责返工维修,维修后由检验人员复检,直至复检合格后,在复检栏打“V”并签字。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全面的、具体的、详细的技术规程,以便于工程师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参考和操作。
二、检测前准备1. 检测设备的准备(1) 电子万能试验机:用于进行混凝土强度测试。
(2) 声波检测仪:用于检测混凝土内部的缺陷、裂缝等情况。
(3) 金属探伤仪:用于检测混凝土内部的钢筋等金属材料。
(4) 压力计:用于测量混凝土的压力和应力。
(5) 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混凝土中的微观结构和组织。
(6) 温度计:用于测量混凝土的温度。
(7) 湿度计:用于测量混凝土的湿度。
2. 样品的准备(1) 样品的准备要求符合相关标准,比如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
(2) 样品要求制作精确,要求表面平整光滑,没有明显的裂缝、气孔等缺陷。
(3) 样品要求标准尺寸,用于进行标准化的测试。
三、检测内容1. 强度检测(1) 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强度测试。
(2) 样品的尺寸应符合相关标准,比如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
(3) 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试验,记录试验数据。
(4) 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比如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
2. 声波检测(1) 采用声波检测仪进行检测。
(2)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探头的放置位置,要求探头与混凝土表面平行。
(3) 检测时应注意环境的噪声情况,避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4) 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比如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
3. 金属探伤(1) 采用金属探伤仪进行检测。
(2)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探头的放置位置,要求探头与混凝土表面平行。
(3) 检测时应注意环境的噪声情况,避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4) 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比如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
部装检验规程

********有限公司
部装检验规程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
********有限公司技术部
1、文件产生目的
为了全面检查部装装配工作,完善和规范部装检验工作,特制定本规程2、文件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生产旅游观光车部装现场的全面检查。
3、文件执行者
质检部现场检验员负责部装检验
4、文件正文
4.1部装检验内容及程序
4.2把检验结果记录在《旅游观光车部装过程质量检验卡》中
5.未注明的项目按各车型的<<装配作业指导书>>中的装配要求进行检查. 附表一:
1、根据各零部件在车上的装配部位,将其划分为A、B、C三个质量检验区域,如下表:
旅游观光车部装过程质量检验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XX-ZP-JY-01
现行版本: A/0 装配过程检验规程
编制:
审核:
标准化:
批准:
X X X X X X X 公司
质量管理部
编制说明
1 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XX产品装配过程质量控制,打造精品制造,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为装配过程检验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XX产品等常规产品的过程检验。
3 关键报检点说明:
3.1 装配前报检:
对于部分需要进行探伤、试压、试漏的产品,应在装配前进行检验确认,以避免可能造成的返工、返修。
装配前进行检验的项目有:
a)探伤:由相应的焊接班组焊接完成进行报检;
b)试漏:由相应的生产班组生产完成后进行报检,并配合检验人员进行试漏;
c)管路试漏:由相应的生产班组在膜组组装完成后进行报检,并配合检验人员按照试漏方案的要求进行试漏;
d)酸洗:由相应的生产班组在酸洗完成后进行报检。
3.2 装配过程报检:
除以上装配前的检验点外,在装配过程中设立以下四个强制报检点,以加强产品的过程控制,避免可能造成的返工、返修。
装配过程中四个强制报检点为:
a)大件安装:所有的大件安装完成后进行报检;
b)管路布局和安装:管路布局安装完成后进行报检;
c)电气布局和安装:在电气布局和安装完成后报检;
d)上车固定以及外罩安装:在所有装配工序完成后,试机前进行报检。
3.3以上报检点,须经相应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并进行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4、记录填写和保存
按照XX-ZL-2013-004《装配过程检验规范》要求执行。
5、附加说明
本规程由XXXXXXX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解释和后续的补充修订,自文件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