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糖的检测实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2)学会使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进行实验操作;(3)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还原糖的检测(1)介绍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2)讲解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区别;(3)演示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2. 脂肪的检测(1)介绍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2)讲解脂肪的鉴定原理;(3)演示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2)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2.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技巧;(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苹果、花生、鸡蛋等。

2. 实验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等。

3. 实验仪器:试管、滴定管、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组成成分;(2)提问: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 讲解与演示:(1)讲解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及实验现象;(2)演示脂肪的检测方法及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3. 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生物组织进行检测;(2)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2)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生物组织中其他有机物的检测方法,如淀粉、核酸等;2. 介绍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检测在科研和医学领域的应用;3. 思考如何优化实验方案,提高检测准确性。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堂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内容分析:1.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原糖、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此为根据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这三类有机物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需要识记确认。

学生要识记化学试剂的名称(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和相应的组成成分以及产生的相应的颜色,容易混淆。

2实验的操作技能的训练:滴加溶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不要接触管壁等,,化学里面已经讲过。

本实验操作的试剂多,容易混乱,需要训练学生用过的器材及时送回原处的实验习惯。

本实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需要进行显微镜的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在初三时已经训练过,但是到高二已经事隔一年。

在本实验之前有一个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应该对显微镜的使用重新复习讲解,对高倍的物镜的使用进行训练,这样就为本实验扫清了显微镜使用的障碍。

3.探究的过程:先假设、预期待测的组织样液可能发生的颜色反应,实验操作后观察结果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发生颜色反应。

待测样液的选择,要考虑组织样液本身的颜色遮盖特定的颜色反应的情况,表格的设计提前做好,对学生实验操作有一个预设实验方案,指导操作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还原糖、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实际上类似的知识在初中遇见过,那就是淀粉遇碘变蓝色,由此引出,学生对全新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认同。

先用一个课时来讲解实验原理,引导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再用一课时来进行实验操作。

三、实验目标:1.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知道实验原理。

2.养成有序取用器材,用过的器材及时送回原处,有条理的实验操作习惯。

3. 熟练使用高倍物镜。

练习徒手切片的制作。

4.在探究实验中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设计实验的方法。

四、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检测的组织样液由实验老师准备,用榨汁机或豆浆机加水研磨,梨匀浆比苹果匀浆效果好一些,大约十分钟之内不会氧化变色。

还原糖果、脂肪和鸡蛋白鉴定说课教案

还原糖果、脂肪和鸡蛋白鉴定说课教案

还原糖果、脂肪和鸡蛋白鉴定说课教案
背景
本教案旨在介绍如何进行还原糖果、脂肪和鸡蛋白的鉴定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食品成分的认识和理解。

目标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
- 了解还原糖果、脂肪和鸡蛋白的特点和鉴定方法。

- 研究使用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鉴定。

- 掌握记录实验结果和总结实验的能力。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
- 一些还原糖果(如巧克力、薄荷糖等)
- 一些含有脂肪的食品(如黄油、花生酱等)
- 鸡蛋白液
- 相应的实验器材(如试管、移液管等)
2. 进行还原糖果鉴定:
- 将还原糖果样本放置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还原剂(如硫酸铜溶液)。

- 观察是否产生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3. 进行脂肪鉴定:
- 将脂肪样本放置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并加热至沸腾。

- 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记录结果。

4. 进行鸡蛋白鉴定:
- 将鸡蛋白液滴加于试管中,加入氯仿溶液。

- 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总结
根据实验观察记录,学生可以总结还原糖果、脂肪和鸡蛋白的
鉴定特点以及每种鉴定的步骤和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
够了解这些食品成分的特点,也能够培养实验操作和记录的能力。

拓展练
1. 尝试对其他食品成分进行鉴定,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2. 探索不同的实验条件对鉴定结果的影响,进行多组实验比较。

参考资料
- 还原糖果、脂肪和鸡蛋白的鉴定方法综述,XXX,XXXX年。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一、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L的NaOH溶液+ /mL的CuSO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4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演示教学课件)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水浴加热)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PART 03
教学目标、重难点
3.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2、能力目标: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初步掌握评价和报 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3.2教学重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材料进行实验;

PART 04
实验材料和器具
4 实验材料和器具
梨组织匀桨、斐林试剂、清水、葡萄糖溶液、 试管、试管架、量筒、烧杯、温度计等
PART 05
实验教学过程
5 实验教学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 2、完成实验过程 加待测样液→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感谢观看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 还原糖
《高中生物实验》
01
目录
02 03
04 C O N T E N T S
05
指导思想 实验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重难点 实验材料和器具 实验教学过程
PART 01
指导思想
1.1指导思想
生物实验教学课程要求学生重视实验在生物学学习 中的作用;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提 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 度。
PART 02
实验教学分析
2 实验教学分析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是人教版必修一教材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的实验之一。 这个实验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 质、脂肪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结 果的预测、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的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 探究精神。

还原糖测定教学设计(精)

还原糖测定教学设计(精)
归纳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原理
引导
总结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中预测定与测定的关系
讲授
听讲、思考
作业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具体操作;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时,为什么要趁沸滴定,为何要进行预测?
考核与评价
课堂表现、作业
了解还原糖的分类
了解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理解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注意事项
态度素质目标
积极进取,勤于思考
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教学重点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
教学条件要求
教材、图片、视频、技术标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引入、讨论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参考资料
食品分析技术王晓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设计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告知(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
引入(任务)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案例引入、讨论交流
课件、视频
听讲、思考、讨论
实施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具体操作
引导、启发、讨论
图片、视频、动画
听讲、思考、讨论
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
食品中一般成分的检验
学时
学时
任务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学时
学时
知识点(技能点)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
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还原糖分类、测定方法、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操作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会正确运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教学设计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教学设计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教学设计引言:还原糖是一类具有还原性的糖分子,其能够被一些化学试剂还原为相应的醇。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是学习糖化学的关键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还原糖的性质以及其在食物中的存在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高中生的还原糖鉴定实验的教学设计。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技能:1. 学习还原糖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使用化学试剂对还原糖进行鉴定;3. 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材料:1. 葡萄糖溶液;2. 蔗糖溶液;3. 淀粉溶液;4. 碘液;5. 贝克试剂(铜硫脊试剂);6. 高锰酸钾溶液;7. 称量盘;8. 试管;9. 镊子;10. 温水槽。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工作:a) 预先准备好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浓度适当;b) 配制好碘液、贝克试剂和高锰酸钾溶液;c) 准备好试管,标记清晰。

2. 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步骤:a)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b) 加入几滴贝克试剂,观察颜色变化;c) 将试管放入温水槽中加热片刻,再观察颜色变化。

3. 鉴定非还原糖的实验步骤:a)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b) 加入几滴贝克试剂,观察颜色变化;c) 将试管放入温水槽中加热片刻,再观察颜色变化。

4. 另外,还可以进行淀粉的鉴定:a) 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b) 加入几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观察葡萄糖溶液的实验结果:a) 初始状态下,贝克试剂呈蓝色;b) 加入葡萄糖溶液后,贝克试剂由蓝色转为红色;c) 在加热后,溶液变为黄绿色。

2. 观察蔗糖溶液的实验结果:a) 初始状态下,贝克试剂呈蓝色;b) 加入蔗糖溶液后,贝克试剂保持蓝色不变;c) 在加热后,溶液仍保持蓝色不变。

3. 观察淀粉溶液的实验结果:a) 初始状态下,加入碘液的淀粉溶液呈蓝黑色;b) 加热后,溶液仍保持蓝黑色不变。

通过对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葡萄糖是一种还原糖,其具有还原性,能够将贝克试剂的蓝色还原为红色,并能够在加热后将溶液颜色还原为黄绿色。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3.掌握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进行实验的方法;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试管架、试管夹、显微镜、平衡仪等;2.化学试剂:尿糖试剂、苏丹III染液、生物碱试剂、碘液等;3.实验材料:新鲜水果、牛奶、食物样品等;4.教师准备:制作教学PPT、实验操作视频和实验报告模板。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各类食物和化学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并了解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2.理论讲解(20分钟)通过使用教学PPT,讲解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概念、结构和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重点强调这些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介绍相应的检测方法。

3.检测方法演示(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使用实验操作视频进行演示。

首先演示如何检测还原糖的方法,然后依次演示检测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方法。

同时,解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实验结果的判断。

4.学生实验操作(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提供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让学生按照实验操作视频的步骤进行实验。

每组至少进行还原糖和脂肪的检测,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进行蛋白质和淀粉的检测。

5.结果分析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模板,并分析不同食物样品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含量的差异对生物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6.总结(10分钟)总结学生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实验结果,梳理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检测方法。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实验、验证结果
小结
(1′)
1.同学们,有同学做出其他实验结果的吗?回去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实验不成功的。
2.同学们记得清理自己的实验桌。
四、教学板书
还原糖的检测实验教学设计
还原糖的检测实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方法;
(2)说出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
尝试应用斐林试剂鉴别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认同糖类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之一,认识细胞里面有物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原理;
(2)斐林试剂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1′)
理论课知识导入,我们在理论课上已经学习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相关理论知识,也知道梨和苹果等含有还原糖,那要检测生物组织中是不是含有还原糖,应该怎么做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倾听
实验原理和材料
(2′)
简单重复介绍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原理;即“还原糖和斐林试剂在50℃—65℃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本实验是显色反应,因此选用材料有两个要求,同学们知道是哪两个条件吗(糖分是还原糖、浅色系)。本节课我们使用的实验材料是梨匀浆。
倾听


(1′)
本实验要检测还原糖,用到的试剂是斐林试剂(甲液0.1 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是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现配现用。
倾听
实验步骤
(5′)
1.选材→制备组织样液→呈色反应
2.A实验组:2ml组织样液+1ml的斐林试剂
3.B对照组:2ml清水+1ml斐林试剂
4.滴加完药品,一起放入准备好的50℃—65℃的热水中加热1~2min。并观察实验现象。
倾听

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及结果
(30′)
还原糖+斐林试剂在50℃—65℃的条件下→砖红色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