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电气设计手册43页PPT

合集下载

KX变频多联机工程设计培训教材PPT课件

KX变频多联机工程设计培训教材PPT课件

连接容量超过100%时,
•室外机的运行率与同时负 •必须考虑日照负荷、内部发热 荷率的平衡性
必须对室内机能力进 行容量修正后选择机 型,否则可能能力不
•制冷与制热的平衡
足。
4
室内机连接台数、容量是 如超出限制范围,则会发生问题 •容量超标:导致能
否在限制范围内
力不足
•台数超标:导致异 常(E43)
5
图2: 暖房过程
4
►2.各房间负荷计算(二)
工程上一般选用简易估算的方式进行负荷计算: 简易计算公式:
热负荷(W)
=
单位热负荷 (W/M2)
X
房间地面面积 (M2)
X
修正系数
例如:
一般根据当地气 候条件经验选取 (下页附表格仅
供参考)
房间内地面的 有效面积(即 空调面积)
前面图中卧室:Q=120W/m2×10.8m×1.0= 1296W
DN=80mm Q=1056~1512kW DN=1462kW
DN=150mm
沿水流方向,冷凝水排水干管不小于1/100的坡度,支管不小于3/1000的坡度; 且不允许有积水部位;
冷凝水管表面必须做保温处理,保温层厚度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一般情况下,每1kW冷负荷每1h约产生0.4kg左右冷凝水 ;
留意点
高级感、低噪音,需要考虑浴室负荷 装饰性 装饰性
热负荷大(人、饮食、照明) 换气次数多
换气量大、低噪音 低噪音 低风速 低噪音
低噪音、低风速 热负荷大
低噪音、通风的房间要主义温度分布
推荐机型
超薄风管机RFTS RFT、RFU、RFTS RFT、RFU、RFTS RFT、RFU、RFTS RFT、RFU、RFTS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ppt解析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ppt解析

V2
V3
冷热 转换器
室内机组
3管式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机组
室外机
室内机组
EV0 EV1 EV2 EV3
前言 — 多联机的特点
容量自由组合 8~56 HP 系统简单 设计灵活
室外机位置任意、作用半径大
精确控制室内温度 节能 室内机独立控制、室外机变频 安装简便 可靠性高
前言 — 多联机的现状
良好的中小型中央空调系统方案
28 20.34 (28~36/12.7~16.3)
35 37.31 (45~54/12.7~15.2)
42 61.84
作用域 — 能耗问题
配管长度影响—系统能力

吸气管阻力
冷 量

室外机
Qe
••
Q0
••
室内机(总和, tn)
t0 te t‘
蒸发温度
作用域 — 能耗问题
配管长度影响—系统能力
吸气管阻力压缩机吸气压力降低,制冷 能力下降,每℃约3%的容量修正率:
30.0
Test: Start hour: Stop hour:
TEST_12_011217 17-12-2001 15:35:05
17-12-2001 17:11:16
Temperature (°C)
25.0
20.0
15.0 1.4
室温波动严重
1.6
1.8
Test time (Hour)
实验:同上
t_ret_mean_0 t_ret_mean_1 t_ret_mean_2 t_ret_mean_3 t_ret_mean_4 t_ret_mean_outdoor
2.0
实验机组
•5个室内机

多联机培训课件

多联机培训课件

• 4室外机选择:
• (1)对于使用功能相同的同一区域,不允许超配,比如会议室、食 堂等为一个独立的空调系统,一般按100%配比。 • (2)如果室内外机配比在合理范围内,要考虑室内机同时开启时, 实际制冷量(Q内/超配系数)大于房间设计冷负荷。 • (3)室内外机容量配比系数不允许超过厂家的规定值,一般系统不 允许超配130%,负责将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 (4)室内外机容量配比系数可参考下述选择:
• 3系统划分:
• (1)空调系统的划分要合理,系统的经常 性同时使用率或满负荷率宜控制在50%-80%。 • (2)功能不同的区域宜组合在一个空调系 统中,例如办公室和会议室。 • (3)经常使用的房间和不经常使用的房间 宜组合在一个空调系统中。 • (4)室内机集中的区域宜设为一个系统, 使配管长度尽可能短,减少冷量衰减。
多联机设计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 (VRV空调)设计
一,多联机概述
• 1定义:一台室外机配置多台室内机,通过改变制冷剂流量能适应各 房间负荷变化的直接膨胀式空气调节系统。 • 2,由于其系统小且灵活,适合于房间数量多、区域划分细致的建筑: • (1)空调房间或区域数量多、同时使用率较低的建筑。 • (2)学校、办公楼、饭店等有舒适性要求的中小建筑。 • (3)有就近安置室外机和新风处理机位置的上述大型建筑。 • (4)高档住宅。 • 3系统特点:多联机主要优点是部分负荷时能效比高、运行成本低。 • (1)设计简单,深受设计院欢迎。 • (2)安装管路简单,布置灵活,施工方便。
三,多联机系统设计
1,制冷设计流程: • (1)设计条件和冷负荷计算。 • (2)室内机制冷容量选择。 • (3)系统组成和室外机制冷容量选择。 • (4)室外机实际制冷容量计算。 • (5)室内机最终实际制冷容量计算。 • 2,制热能力校核: • (1)设计条件和热负荷计算。 • (2)室外机实际制热容量计算。 • (3)室内机最终实际制热容量计算。 • (4)校核是否需要加辅助电加热,电加热量计算。

多联机空调设计交流ppt课件

多联机空调设计交流ppt课件



5
5
商用分体N系
RAS-50HNQ

20


RAS-50HNQ

20


5
5

10
10
RAS-125HNQ

50


20
15
RAS-112-160FSVN2Q
120
30
VAM mini
300
RAS-224-335FSVN2Q
125
40

30
30

50
40
注:*1为室外机特殊设计时的值,标准室外机为300m。 *2为室外机特殊设计时的值,标准室外机为40m。 *3*4*5为模块机连接的室内机台数小于推荐连接室内机台数的值,当其大于推荐值时*3*4*5的值分别为300m,40m,30m.
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取决于室外机的冷量、室内机的总 冷量这两者的较小者,对多联机可配到50%~130%要有 正确的理解; 多联机可以配到130%,并不是说整个系统 可以达到130%的制冷量,整个系统基本上还是按照100% 或多一点在出力。
虽然家用中央空调同时使用率一般不会太高,但考虑 到最不利天气情况以及机器回油,压缩机使用寿命的原因, 配比率一定不要过大,100%- 110%为宜,不能超过 115%。
注:3,4,5HP的机器,一定要不要超配,最好100%。
(二)冷媒管道的设计
1 当室内、外机之间的冷媒管道较长时,阻力损失加大,吸气管压降增大, 导致系统出力及性能系数的下降,因此应精心考虑室外机的位置及管道 井的位置,尽量缩短管道长度。
2 冷媒管道采用难燃B1级橡塑保温材料保温,其导热系数不大于 0.035W/(m.K),保温厚度为:铜管直径d≤φ12.7时,δ=15mm; d≥φ15.88时,δ=20mm。室外冷媒管道保温厚度增加10mm,外缠稀松 布,外涂3层防晒漆。

电气设计交流PPT课件

电气设计交流PPT课件
1、机械式交流电流表 2、电子式交流电流表 3、机械式直流电流表 4、电子式直流电流表
电压表:
用来测量交、直流电路中电压的仪表。 在电路图中,电压表的符号为“圈V”。电压值 以“伏”或“V”为标准单位。
1、机械式交流电压表。 2、电子式交流电压表 3、机械式直流电压表。 4、电子式直流电压表
交流表和互感器配套使用 直流表和分流器配套使用 电子式需提供交直流电源
测,控制输出电极变化的电气元件。
烟感开关: 根据烟雾粒子直接或间接改变某些物理量的性
质或强弱,从而改变电流电压的变化,控制输出电 极变化的电气元件。
行程开关: 利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碰撞使其触头动作来
实现接通或分断控制电路,达到一定的控制目的。
电流表、电压表
电流表:
用来测量交、直流电路中电流的仪表。 在电路图中,电流表的符号为"圈A"。电流值 以“安”或“A"为标准单位。
隔离开关和负荷开关的区别是什 么呢?
低压断路器的分类
• 具有限流作用的微型断路器 (MCB) – 符合 GB10963 (idt IEC 60898) 例如:C120, C65 – 电流范围 1A 至 125A , – Icu = Ics, 25 kA 以下, – 断路器适用于级联,可以实现电流和能量的选择性
工业中利用线圈中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 器由电磁系统(铁心,静铁心,电磁线圈)、触头系统(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和灭弧装 置组成。
工作原理
接触器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吸动铁心 并带动常闭
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失电则反之,遵循先断后 合的原则。
主要参数 继电器异同
接触器额定铭牌电压、额定工作电压、额 定绝缘电压、接触器额定铭牌电流、主触 头额定工作电流、辅触头额定工作电流

TCL多联机方案设计PPT课件

TCL多联机方案设计PPT课件

第14页/共55页
如何进行产品选型
系列选型原则 适用: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工艺和用户使用 要求、室外气象条件等内容,确定空调设计 方案。 经济:在可行的空调设计方案中,应选择最 经济的,不必一味追求高端产品,避免铺张 浪费。更具竞争力。 节能:a.能源问题 b.产品能效比、季节能效 比有待提高。
第15页/共55页
第22页/共55页
如何进行方案设计 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二、确定新风方案
三种新风引入方式
2.单独的新风系统 方式:新风经机组处理后直接引入室内,再和室内空气 混合。 优点:由于新风经过机组的处理,引入室内可有效避免 凝露发生,并可单独控制新风引入。
第23页/共55页
如何进行方案设计 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二、确定新风方案
TCL多联机方案设计
TCL中央空调2005年巡回培训专题
第1页/共55页
多联机产品选型与方案设计
内容提要: ➢ 多联机产品介绍 ➢ 如何进行系统选型 ➢ 如何进行方案设计 ➢ 多联机设计方案实例
第2页/共55页
多联机产品介绍
多联机的系统设计有别于传统中央空调,要 想将系统设计得更符合建筑的结构特点,满足客 户的使用要求,我们就必须详细地了解并掌握机 器的各项性能特点。
第19页/共55页
如何进行方案设计 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一、明确建筑概况 • 地点 • 建筑高度 • 室外机摆放位置
第20页/共55页
如何进行方案设计 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二、确定新风方案
采用直接蒸发式新风机组 将空气处理成室内状态(温湿度,焓)? 将新风温度处理至室内状态? 开窗? …… 这些方案直接影响多联机组容量的大小
第17页/共55页

讲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ppt课件

讲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ppt课件
吸气饱和温度约0oC 排气饱和温度约40oC
1.6
1.8
Test time (Hour)
实验:同上
Test: Start hour: Stop hour:
TEST_12_011217 17-12-2001 15:35:05
17-12-2001 17:11:16
p_H_gaz p_L_gaz p_gaz_iu p_liq p_liq_iu
2.0
32
系统控制问题
Relative pressure (Bar)
30.0 28.0 26.0 24.0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1.4
VRF test bench Evolution of the relative pressures.
φ 38.10 101~136.0 /73.5~136.0 17.28~23.18/12.5~
49
漫谈多联机
结束语
50
•• 多联机目前缺少现场实测数据 •• 提高系统能效比和系统调控性
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 多联机是多末端制冷系统
系统设计是机组设计的延续 需要提高技术支持水平 •• 积极研究热回收型多联机


Q Q
1.8
22 10.31 (14~21/11.7~16.1)
28 20.34 (28~36/12.7~16.3)
35 37.31 (45~54/12.7~15.2)
42 61.84
16
作用域 — 能耗问题
配管长度影响—系统能力

吸气管阻力



室外机
Qe

多联机电气设计手册

多联机电气设计手册

• 2.2 控制线(控制线)的连接
注意: 1. 室外机之间、室内外机之间、室内机之间的信号连接线是有极性 的,在连接时务必细心,切勿接错。 2. 控制线必须用≥0.75平方的屏蔽三芯线。 3. 禁止将控制线与铜管用扎带捆绑在一起。
• 1、控制线正确的连接
•2、控制线错误的连接 •1)、控制线环状连接
多联机电气扒量培训资料
• 多联机电气扒量培训:
• 1.室内机-室外机:信号线 RVVP2*0.75
• 2.室内机-温控器:控制线 RVVP2*0.75

(或 RVVP3*0.75)
• 3.电源线:室外机:一般用电缆

室内机:一般用BV3*2.5导线
• 层高-箱距地高度+箱半周长+水平长度+0.8 米(软管)

200
351
3*240+1*120
3*185+1*95

220
389
3*240+1*120
3*185+1*95

280
489
2*(3*185+1*95) 2*(3*185+1*95)

315
556
2*(3*185+1*95) 2*(3*185+1*95)
• 1.2 室外机配线 • 1.2.1. 室外机电源配线
• 管:层高-箱距地高度+水平长度
• 温控器、接线盒、开关盒(数量=室内机个 数)
• 1.电气 • 负荷计算:设备容量(功率)—计算电流—断路器型号—导线型号
三相电: Pjs = Kx • Pe Kx - 利用系数(查表) Ijs Pjs
cos U N 3 cos 功率因数,UN - 380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