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全站仪在道路施工放样中的应用开题报告1

全站仪在道路施工放样中的应用开题报告1

全站仪在道路施工放样中的应用开题报告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全站仪在道路施工放样中的应用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开题日期2015.03.27《全站仪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开题报告原文已完。

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本着“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期、科学管理”来进行编制的。

编制时,我公司技术发展部、质检科以及项目部经过精心研究、合理组织、充分利用先进工艺,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西夏建材城生活区27#、30#住宅楼位于银川市新市区,橡胶厂对面。

本工程由宁夏燕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

本工程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三级,地震防烈度为8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本工程建筑面积:27#楼3824.75m2;30#楼3824.75 m2。

室内地坪±0.00以绝对标高1110.5 m为准,总长27#楼47.28m;30#楼47.28 m。

总宽27#楼14.26m;30#楼14.26 m。

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18.6 00m,呈长方形布置,东西向,三个单元。

本工程设计屋面为坡屋面防水采用防水涂料。

外墙水泥砂浆抹面,外刷浅灰色墙漆。

内墙面除卫生间200×300瓷砖,高到顶外,其余均水泥砂桨罩面,刮二遍腻子;楼梯间内墙采用50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

地面除卫生间200×200防滑地砖,楼梯间50厚细石砼1:1水泥砂浆压光外,其余均采用50厚豆石砼毛地面。

楼梯间单元门采用楼宇对讲门,卧室门、卫生间门采用木门,进户门采用保温防盗门。

本工程窗均采用塑钢单框双玻窗,开启窗均加纱扇。

本工程设计为节能型住宅,外墙均贴保温板。

本工程设计为砖混结构,共六层。

基础采用C30钢筋砼条形基础,上砌MU30毛石基础,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

一、二、三、四层墙体采用M10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五层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

开题报告--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及其精度分析

开题报告--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及其精度分析

开题报告--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及其精度分析河北联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利用GPS(rtk)进行工程放样及其精度分析学院: 矿业学院专业: 测绘工程班级: 08测绘2班姓名: 王超学号: 200813020228 指导教师: 田桂娥2012年 3 月 1 日一、题目来源背景(现状、前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由美国国防部联合美国海、陆、空三军为满足其军事导航定位而建立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其系统从1973年开始研究,到1993年完成全部工作卫星组网工作。

该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卫星分布在相隔60?的6个轨道面上,轨道倾角55?卫星高度20200km,卫星运行周期11h58m,这样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接收至少4颗卫星运行定位。

由于GPS具有实时提供三维坐标的能力,因此在民用、商业、科学研究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不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从静态定位到快速定位、动态定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测绘工作中。

对于我们所熟知GPS,可以说它是测量史上的一次变革,它为我们提供了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方法。

但是GPS也有它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说作业时间长、数据要进行内业处理等。

RTK(Real Time kinematic)是GPS发展的最新成果,它弥补GPS原有的不足之处,它不仅具有GPS原有的全天候、高精度、无须光学通视的特点,而且还可以为测量提供实时的定位结果,可以说RTK的产生是GPS应用的拓展,是测量方法的又一次突破,是测量史上的又一次变革。

由于RTK能够实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结果,所以有人又称它为“GPS全站仪”。

二、主要研究内容、应用价值、改进及创新RTK的技术特点1、工作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一次即可测完4km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设站次数,移动站一人操作即可,劳动强度低,作业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实验报告

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实验报告

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实验报告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全站仪的基本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操作,熟悉全站仪在测量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设备实验所使用的全站仪为市面上广泛使用的智能全站仪,具有自动目标识别和测量功能。

设备包含全站仪主体、三脚架、反射棱镜、测距仪、储存卡等组成部分。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1、全站仪的基本结构认知:了解全站仪的各部分名称和功能,如望远镜、水平仪、操作面板、显示屏等。

2、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按照设备说明书的步骤,进行全站仪的开机、关机、瞄准、测量等基本操作。

3、实验场地准备:选择一处室外实验场地,选取合适的测量点,并设置反射棱镜。

4、测量实验:利用全站仪进行实际测量,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等。

将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实验结果,对比理论值,评估测量精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测量数据,整理成表格,并绘制相应的图形。

2、结果分析:对比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分析测量误差,评估测量精度。

了解全站仪测量的误差来源,如大气折射、仪器精度误差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全站仪的基本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了全站仪的测量操作。

我们也认识到测量误差的存在和影响,了解了提高测量精度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全站仪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次实验让我们对全站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今后从事测量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今后我们应继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测量技能和专业知识。

全站仪开题报告--全站仪配合RTK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研究

全站仪开题报告--全站仪配合RTK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研究
在传统的工程放样方法中,必须求出设计图中的放样点或线相对于控制网或原有建筑的相互关系,即求出其间的角度及间距和高程,这些数据称为放样数据。然后按照放样数据利用传统光学经纬仪、皮尺、钢尺、水准仪等工具测设出点位和高程。通常,测设点和高程是分开进行的。测设点位的常用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等。高程放样最常用的是几何水准测量,对于工程精度要求稍低的,可用钢卷尺直接丈量或用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
目前常用的放样方法很简单,并成功的解决了很多工程问题,完成了数不清的工程项目,但随着测绘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对建设工程高质量的要求,他们的缺点也越来越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阶段的工程施工放样,由于要用到钢尺丈量水平距离,对于距离较长或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放样工作则显得困难重重。对于有圆曲线或缓和曲线的工程施工放样则更加复杂,其测设大多采用偏角法或切线支距法,这些方法不仅有很多的内业计算,而且很容易产生累计误差,放样的精度不高,放样速度较慢。
RTK技术克服了传统放样法和坐标放样法的缺点,并且具有观测时间短,精度高、无须通视、现场给出精确坐标等优点,特别适合道路等大批量设计点位的放样工作,尤其是道路边桩、征地范围线等放样。不需沿途布设图根控制点,从而减少了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密度,节约经费,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在对天通视困难的特殊地区,RTK失锁较严重,放样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作业时一般用RTK施测较为宽阔地带的放样点,而在RTK失锁较严重和放样精度效果不理想区,用全站仪施测放样点。这样既避免了RTK测量所发生的特殊地区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又避免了常规的全站仪放样的低效,使得两种仪器在实际测量中相得益彰,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龚振文结合昆明市丰源路道路整治工程的道路测量中GPS定位技术和全站仪相配合使用的应用实践,论述两者的优化组合能够快速、准确和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站仪的认识实验报告

全站仪的认识实验报告

全站仪的认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全站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全站仪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步骤。

3、能够运用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坐标测量等基本测量工作。

4、熟悉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全站仪为_____型号全站仪,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测角精度:_____。

2、测距精度:_____。

3、望远镜放大倍数:_____。

三、全站仪的基本结构全站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望远镜:用于瞄准目标,可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转动。

2、操作键盘:用于输入指令和参数,控制全站仪的各种功能。

3、显示屏:显示测量数据、操作提示和仪器状态等信息。

4、电池:为全站仪提供电源。

5、基座:用于支撑和固定全站仪。

四、全站仪的工作原理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精度测量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测角技术和光电测距技术,同时测量目标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并通过内置的计算机程序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

在测角方面,全站仪采用编码度盘或光栅度盘,通过光电扫描获取角度信息。

在测距方面,全站仪发射调制的红外光或激光,经反射后被接收,根据光的传播时间计算出距离。

五、全站仪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步骤1、安置仪器将全站仪安置在测站点上,对中、整平,使仪器的中心与测站点的标志中心重合,仪器的竖轴垂直。

连接好电源和通讯电缆。

2、开机按下电源开关,仪器开机,进行自检。

3、设置参数输入测站点的坐标、后视点的坐标、仪器高、棱镜高等参数。

设置测量模式,如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等。

4、瞄准目标用望远镜瞄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定向。

转动望远镜,瞄准目标点。

5、测量进行角度测量,读取水平角和垂直角。

进行距离测量,读取距离值。

重复测量,以提高测量精度。

6、记录数据将测量数据记录在测量手簿或仪器内存中。

7、关机测量完成后,关闭仪器电源,拆卸仪器。

六、实验数据及处理1、角度测量数据测量了多个目标点的水平角和垂直角,记录如下表:|目标点|水平角|垂直角||||||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2、距离测量数据测量了测站点到各目标点的距离,记录如下表:|目标点|距离|||||1|_____||2|_____||3|_____|3、坐标测量数据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数据,计算出各目标点的坐标,记录如下表:|目标点|X 坐标|Y 坐标||||||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剔除错误数据。

全站仪实训报告

全站仪实训报告

全站仪实训报告在大学生活中,实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探索,都离不开实训。

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我最近进行了一次有关全站仪的实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对全站仪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

它可以在测量中提供三维空间中向上和向下的两个直角坐标系,并且还可以测量出测量点的高程。

在现代大型建筑、桥梁工程以及铁路工程等领域中,全站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

在我们的实训中,我们首先进行了仪器的灵敏度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全站仪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并测试其是否能响应不同距离、角度的改变。

这对于正确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如果仪器的灵敏度不足,那么所得到的数据可能会被误解。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全站仪的使用程序。

这一部分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菜单和菜单功能。

在实践中,为了正确测量出某个目标点的位置和高度,我们需要在仪器上选择一系列菜单。

确保我们在实践中能够熟练使用这些菜单,关键是理解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在全站仪的使用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仪器的校准。

通过在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它也有一定的误差。

在仪器的使用前,需要将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在未来的测量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是准确的。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了解仪器的校准程序,这对于我们在实践中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践中,全站仪的使用不仅需要技术技能,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现代大型建筑工程中,全站仪往往由多人使用,因此,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配合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意见上的不同,以及如何及时解决问题。

总结来说,全站仪作为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的一种测量工具,对于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我的实践经验,我发现通过学习使用全站仪,不仅需要技术和理论知识,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综合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全站仪,确保我们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从而助力我们更好地发展建筑技术。

基于ARM技术的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技术的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技术的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全站仪在建筑、地质、公路、铁路、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定位、距离测量、方位测量、高程测量等任务。

但是,在外业测量中,需要使用电脑进行数据处理,而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无法满足实时在线的需要,测量数据需要导出到电脑进行处理,这样测量效率就大大降低。

同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也难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研究开发一款基于ARM技术的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一体化系统对于提高外业测量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计划: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础理论研究: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智能全站仪的基础原理及其应用领域,深入研究ARM技术在外业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2.硬件设计与实现:基于ARM技术,设计一体化的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系统,包括硬件设计与实现。

3.软件开发与实现:开发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系统的软件,实现数据的实时在线处理与可视化。

4.实验和测试:对实现的系统进行实验与测试,检验其性能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研究计划:第一年:完成相关文献研究,深入了解智能全站仪和ARM技术在测量领域中的应用;完成智能全站仪硬件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初步测试和调试。

第二年:完成软件的开发与实现,实现数据的在线处理与可视化;进行系统性能测试,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处理。

第三年:对系统进行探究和研究,提高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完成系统使用说明书和技术报告,撰写毕业论文。

三、技术路线和方法:本文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ARM技术,设计一体化的智能全站仪外业测量系统。

2.软件开发,实现数据的实时在线处理和可视化,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3.选择适当的算法和分析方法,解决外业测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

全站仪使用的实验报告

全站仪使用的实验报告

全站仪使用的实验报告1. 引言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地面上各种点的三维空间坐标的仪器。

它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测量、道路施工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熟悉全站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学会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任务。

2. 实验设备和材料•全站仪•测量点标志物(例如木桩、标杆等)•测量杆•三脚架3. 实验步骤3.1 设置全站仪1.将三脚架打开,并将全站仪安装在三脚架上。

确保全站仪稳定且水平。

2.打开全站仪电源并进行初始化设置。

根据仪器型号和使用说明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选择坐标系、单位等。

3.2 建立基准点1.在测量区域内选择一个基准点,该点的位置需要尽可能稳定可靠,并且方便后续测量任务的进行。

2.使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测量基准点到全站仪的水平距离,并记录下来。

这个距离将作为后续测量时的参考值。

3.使用全站仪的测角功能,测量基准点与全站仪之间的水平角度,并记录下来。

这个角度将作为后续测量时的参考值。

3.3 进行测量任务1.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选择相应的测量点标志物,并将其放置在需要测量的点上。

2.使用全站仪的测角功能,测量标志物与基准点之间的水平角度。

3.使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测量标志物与基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4.重复步骤2和步骤3,测量其他需要测量的点。

5.对于需要建立坐标系的测量任务,可以通过同时测量三个以上的点,并使用全站仪的坐标计算功能,计算出各个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3.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使用相应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针对不同的测量任务,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例如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各个点的坐标。

3.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结果分析,比较实际测量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差异,评估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4. 实验注意事项1.在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确保仪器的稳定和准确。

避免仪器受到外力干扰,例如风、震动等。

2.在进行测量任务前,对全站仪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站仪开题报告
武汉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全站仪配合RTK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研究
学院名称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工程2001-2班
学生姓名@@@QQQQ@@
学号111111111111
指导教师QQQQQQQQQQ
填表时间:2013 年 4 月20 日
填表说明
1。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

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

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