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质控相关检查问题教程文件
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专项整改管理方案

内分泌科 1380, 26% 1000, 19% 非术科(不含内分 泌) 术科
2839, 55%
背 景
糖尿病护理 “十大安全” 质量目标Leabharlann
目标一:安全使用胰岛素 目标二:口服降糖药物的安全使用 目标三:预防低血糖 目标四:建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危急值”报告制 度 目标五:正确监测血糖 目标六:避免住院糖尿病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 目标七:减少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 目标八: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目标九:糖尿病患者的合理饮食 目标十:安全使用胰岛素泵
背 景
我院住院糖尿病 患者分布情况 (2011年)
2010年9月-2011年8月糖尿病住院分布图
2010年9月-2011年8月糖尿病特殊人群图 4000 3000 全院总数
781, 27% 199, 7%
1918, 66%
内分泌科 产科 其它科
2000 1000 0
老年糖尿病 (60岁以上) 儿童及青春期 糖尿病(14岁 以下) 6 2048
背 景
对照“三甲”医院复审要求 胰岛素(属高危药物)(特殊药物管理制度) 3.5.1.2 [C] 1.对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及易混淆的 药物有标识和贮存方法的规定上 2.对包装相似、听相似、看相似、药品、一品多规或 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 3.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具备识别技能 [B]符合[C],并对上述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 有改进措施
系列1
妊娠期糖尿病
全院总数 儿童及青春 老年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 199
系列1 2898
背 景
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分 布情况(2012年)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住院糖尿病患者分布图
糖尿病护理质控措施

糖尿病护理质控措施目标一安全使用胰岛素目标二口服降糖药物的安全使用目标三预防低血糖目标四建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危急值”目标五正确监测血糖目标六避免住院糖尿病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年目标七减少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目标八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目标九糖尿病患者的合理饮食目标十安全使用胰岛素泵一、安全使用胰岛素1、胰岛素属高危药品,标识清楚,分类放置.胰岛素的保存方法正确,确保在有效期内。
2、掌握标准的胰岛素注射操作流程。
3、掌握不同剂型胰岛素的起效时间、达峰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及给药途径。
4、注射胰岛素前评估。
5、正确选用胰岛素注射工具(瓶装胰岛素必须应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笔芯胰岛必须使用配套的胰岛素笔).6、严格查对,确保胰岛素剂型、剂量及注射时间准确。
7、正确注射胰岛素(部位的选择、轮换,注射的深度)。
8、严禁重复使用针头,9、指导患者注射后的进餐时间、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10、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11、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12、糖尿病专科护士或糖尿病护理小组成员定期到各临床科室巡查、会诊。
二、口服降糖药物的安全使用1,药物应在有效期内,无变质.2、护士掌握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主要的作用原理及不良反应。
3、指导患者各种药物的服用时间(餐前、餐中、餐后服用)、方法(吞服、嚼碎)4、告知患者服药后的进餐时间、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5、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6、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
7、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护理单》。
三、预防低血糖1。
掌握低血糖的防治知识,能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值。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时,每小时监测血糖一次,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下降速度保持在每小时4—6mmo/L,以免发生因降糖速度过快导致低血糖。
血糖降至13.9 mmol/L时遵医嘱停止使用或减少剂量.3、了解有无“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患者,并做好重点观察标识。
糖尿病护理查房问题与措施

糖尿病护理查房问题与措施
糖尿病护理查房问题与措施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糖控制问题:
- 问题: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波动较大;
- 措施:评估患者是否正确使用胰岛素或口服药物,了解饮食和运动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提供营养咨询,监测血糖变化。
2. 糖尿病并发症问题:
- 问题: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如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 措施:监测和评估并发症的程度和进展,指导患者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提供相关症状缓解和治疗方案。
3. 饮食和运动问题:
- 问题:患者饮食不合理,或缺乏适量运动;
- 措施:提供糖尿病饮食指导,包括饮食平衡、控制饮食糖分等,帮助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定期监测体重和饮食记录。
4. 药物管理问题:
- 问题:患者可能存在不规范的用药行为,如漏服、过量等;- 措施: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对药物的了解程度,提供药品常识宣教,并提供用药提醒和监测。
5. 心理和生活质量问题:
- 问题: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 措施: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困扰,改善生活方式和质量,鼓励参与支持小组或社区活动。
总之,糖尿病护理查房问题与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发症管理、饮食运动、药物管理以及心理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糖尿病护理质控措施

糖尿病护理质控措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以控制血糖水平。
为了保障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合理的护理质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糖尿病护理质控措施的推荐方法,帮助患者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糖尿病。
1. 个体化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在病情、生活方式和治疗需求上都有所不同。
因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护理的基础。
医生和糖尿病管理团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治疗目标,以制定最适合的治疗计划。
2. 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是常见的糖尿病药物治疗方式。
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情况和合并症风险,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和剂量。
此外,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要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遵循医嘱,同时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3. 饮食管理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护理质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适当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降低体重和改善生活质量。
建议患者遵循以下原则:- 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个体差异和治疗目标,调整总热量摄入量,以实现体重控制和血糖控制。
- 均衡饮食: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确保平衡的营养摄入。
- 饮食纤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和改善胃肠道健康。
- 控制甜食和高糖食品:限制摄入糖分较高的饮料、糕点、糖果等食品,避免造成血糖突然升高。
4. 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促进心血管健康。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宜的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
在锻炼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特别是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血糖水平。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以确保稳定的血糖控制。
糖尿病质控管理制度范本

一、目的为加强糖尿病管理,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院等医疗机构。
三、管理职责1. 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糖尿病质控管理工作,确保糖尿病防治工作落实到位。
2. 糖尿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糖尿病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糖尿病防治活动,对糖尿病防治工作进行评估。
3. 糖尿病防治专(兼)职人员:负责糖尿病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健康教育等工作。
4. 糖尿病质控管理人员:负责糖尿病质控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估。
四、糖尿病质控管理内容1. 高危人群筛查(1)定期对辖区内35岁以上人群进行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
(2)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
2. 糖尿病患者管理(1)建立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
(2)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3)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4)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3. 糖尿病质控指标(1)高危人群筛查率(2)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4)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率(5)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率五、糖尿病质控管理措施1. 加强培训(1)定期对糖尿病防治专(兼)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组织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
2. 完善制度(1)制定糖尿病防治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
(2)建立健全糖尿病质控管理制度,规范糖尿病防治工作。
3. 监督检查(1)定期对糖尿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糖尿病质控指标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指标达标。
4. 信息化管理(1)建立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糖尿病患者信息共享。
(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糖尿病防治工作效率。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解释。
糖尿病质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

糖尿病质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糖尿病质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前言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重要挑战。
为了防止糖尿病的发生和控制糖尿病的发展,糖尿病质控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然而,目前我国的糖尿病质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
问题1: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糖尿病质控机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缺少相关的管理规范和质量评估标准。
这使得糖尿病患者得不到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导致疾病的发展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整改措施1:建立规范的质控机制政府应该制定规范的质控机制和评估标准,并督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执行,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指导。
问题2:医疗资源不足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医疗资源和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糖尿病质控的瓶颈,导致一些糖尿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整改措施2: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医疗机构和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供给,加强对糖尿病的医疗服务。
问题3:大众认识不足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并不充分,在治疗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策略,导致病情继续加重。
整改措施3: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健康宣传教育,普及糖尿病知识和应对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
结语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我国的糖尿病质控机制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管理,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全面建设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问题4:医疗技术不到位当前,我国医疗技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治疗方案。
整改措施4: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政府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糖尿病治疗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为病患提供更加科学、专业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问题5:数据管理不完善目前我国在糖尿病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数据信息不够及时、全面和准确,导致很难做到精准治疗和科学研究。
糖尿病护理安全管理

当注射器内跟推压到位后,注射针头无需在皮下停留10秒即可拔出 针头留置时间
二、胰岛素注射
01
针头重复使用有危害
02
注射笔针头应一次性使用
二、胰岛素注射
规范胰岛素的使用 选择合理注射部位,经常更换 充分摇匀,注射深度适宜 严格按医嘱使用胰岛素的剂型和剂量 注意药物有效期 掌握规范的注射手法 注射针头一次一用
3.关于进针角度的推荐:
使用较长(≥8cm)的针头时,需要捏皮或45º角以降低肌肉注射风险
使用较短(4cm或5cm)的针头时,大部分患者无需捏起皮肤,并可90º进针
二、胰岛素注射
使用胰岛素注射笔:
在完全按下拇指摁扭后,应在拔出针头前至少停留10秒,从而确保药物 注射量全部被注入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药物剂量较大时,有必要 超过10秒
一、血糖监测
干燥避光
02
有效期
01
避免氧化和污染
04
10—30℃保存
03
一、血糖监测
患者个体差异
严重贫血:血细胞压积低 吸氧:氧分压对葡萄糖氧化酶原理的血糖仪影响较大 服用大量Vc 肢体血循环不良
4.血糖仪质控
目的: 检查血糖仪是否正常工作 检测结果是否在可靠范围 血糖试纸是否失效
一、血糖监测
做好服药健康教育
——严密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服用降糖药降压药和减慢心率药物时,定时监测血糖
密切观察口服用药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认识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及时发现和处理
血糖、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三、药物依从性与管理
关于胰岛素贮存的推荐:
已开封的瓶装胰岛素或胰岛素笔芯可在室温≤25℃下保存(保存期为开启后28天内,且不能超过保质期) 未开封的瓶装胰岛素或胰岛素笔芯应储藏在2℃-8℃的环境中,切勿冰冻 避免受热或阳光照射,防止震荡 有必要培训患者,在抽取胰岛素之前,先确认是否存在晶体、浮游或者颜色变化等异常现象
糖尿病质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糖尿病质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糖尿病质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然而,糖尿病质控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质控指标不够全面
目前糖尿病质控的主要指标包括血糖控制、血脂控制、血压控制等。
然而,糖尿病患者还需要进行肾功能、视力、足部检查等多种检查项目,这些项目在目前的糖尿病质控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问题二:质控实施不到位
糖尿病质控需要在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双向管理,但是现实中医生和患者都存在一些问题。
医生在诊疗中往往忽略了糖尿病的质控,而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糖尿病管理不够重视,未能完全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问题三:难以达到目标值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进行,但是目前的治疗手段仍然
存在一定的不足。
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或个体差异等原因,难以达到目标值,导致质控效果不佳。
整改措施:
一、质控指标扩展
糖尿病质控指标应包括全面的检查项目,如肾功能、视力、足部检查等,以充分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二、加强双向管理
医院应建立糖尿病质控专门的团队,负责指导医生和患者进行糖尿病质控。
医生应在诊疗中充分考虑糖尿病质控,患者需对自身的糖尿病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完善治疗手段
糖尿病治疗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充分利用新型药物和技术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糖尿病质控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双向管理、拓展质控指标和完善治疗手段,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护理质控相关
检查问题
胰岛素的存放方法
胰岛素须保存在10℃以下的冷藏器内,在2℃~8℃温度的冰箱中可
保持活性不变2~3年,即使已部分抽吸使用的胰岛素也是如此。
使用时,温度不超过30℃和小于2℃的地方均可,但必须避开阳光,以防失效。
正在使用中的胰岛素,只要放在室内阴凉处就可以了。
开瓶使用中的瓶装胰岛素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约3个月。
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不要和胰岛素笔一起放回冷藏室中,可随身携带保存4周。
混浊型胰岛素若是被震摇几个小时或是没有适当保存时便可能会形成团块,这时胰岛素就应该丢弃。
1、胰岛素因避免高温和日光直晒。
2、胰岛素应保存在2——8℃的冰箱中,未开启的胰岛素应在保质期前使用。
3、开启的胰岛素放在冰箱内的保质期一般为1月,注明开启时间。
4、切记不要把胰岛素放在冰箱的冷冻层,结冰的胰岛素不能使用,只能放在冷藏室内。
5、注射前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后在室温放置20分钟后注射。
6、安装了胰岛素笔芯的注射笔,清不要在冰箱内保存,放在阴凉处即可。
7、乘飞机旅行时应将胰岛素随身携带,不要放在寄托的行李。
如何存放血糖仪和试纸
1.软布蘸清水擦拭。
血糖仪难免沾上灰尘、棉絮、纤维等,因此要定期清洁和保养机器,但要注意不可用酒精等有腐蚀性的溶剂。
清洁时,要用软布蘸清水擦拭,如果有血迹可蘸少量中性洗洁精水。
尤其要注意清洁测试区,特别是使用光反射原理的仪器时,测试窗口沾上棉絮或灰尘都会影响读数。
2.别碰试纸的测试区。
正规血糖仪很少出现故障,检测误差常由试纸条受到温度、湿度、光线、化学物因素影响,导致变质变性引起的。
应注意将试纸条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每次使用时不要触碰试纸条的测试区,并注意其有效期。
3.试纸在3个月内用完。
非单独包装的试纸开瓶时要标上日期,3个月内必须用完。
否则开瓶时间太久试纸氧化,会影响测试结果。
4.千万不能放入冰箱。
打胰岛素的糖友几乎天天要用血糖仪,有些患者顺手就把它和胰岛素一起放进冰箱。
殊不知,低温潮湿环境很容易使它失灵。
血糖仪允许运作的温度是10℃—40℃,湿度是20%—80%。
在南方,冬季室温常低于10℃,使用前可在胸口或被窝里捂一捂。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1)双胍类:二甲双胍
2)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喹酮
3)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比格列酮
4)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6)中成药:参芪降糖颗粒,渴乐宁胶囊
胰岛素分类
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
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R为人胰岛素。
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3: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
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
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
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
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4: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如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
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
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5: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为30%诺和灵R与70%诺和灵N预先混合的胰岛素。
选择30/70或50/50、70/30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低血糖时,最好选择蜂蜜、巧克力、果汁、果糖等单糖类食品,若是面包、米饭则必须再分解,比较耗时,而鸡肉、牛排等蛋白质,必须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再经过肝脏的葡萄糖新生作用,转化成葡萄糖才能利用,因此更是缓不济急。
妊娠糖尿病的血糖值:3.5~5.3mmol/L。
低于3.3moml/L就算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