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养教案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掌握汽车各部件的维护与保养方法;(3)熟悉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流程。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基本维护与保养操作;(2)具备分析判断汽车故障的能力;(3)能够制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

3. 情感目标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 汽车各部件的维护与保养方法;3.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流程;4. 汽车故障分析与判断;5. 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的制定。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操作流程;2.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案例,培养学生的故障判断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图片、海报;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3. 教学材料:教案、PPT、汽车维护与保养手册;4. 实践教学准备:汽车模型、工具箱、维护与保养用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2. 实践操作: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3. 课后作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的设计;4. 综合素质: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故障判断能力。

六、教学实施1. 教学安排:共计4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0课时,实践教学20课时;2. 教学过程:(1)第1-10课时,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操作流程;(2)第11-20课时,分析汽车故障案例,培养学生的故障判断能力;(3)第21-30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4)第31-40课时,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避免发生意外;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汽车,关注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兴趣;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1)汽车维护的意义;(2)汽车保养的分类;(3)汽车保养周期。

2.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方法(1)发动机维护与保养;(2)底盘维护与保养;(3)车身维护与保养;(4)电气系统维护与保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2)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技巧;(2)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2)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演示。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教学讲解:(1)教师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方法;(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维护与保养的技巧。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学生反思自身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如操作规范性、熟练度等。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设计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设计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维护与保养知识,理解各部件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周期,熟悉各类保养项目的具体内容。

3. 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认识到定期保养对汽车性能和寿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基本维护与保养的操作能力,如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火花塞等。

2. 提高学生分析汽车常见故障原因的能力,并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遵循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规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汽车行业,增强对汽车维护与保养职业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具备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参与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践。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汽车维护与保养对环境的影响,养成节能环保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从事汽车行业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基础知识:介绍汽车各部件名称、功能及相互关系,让学生对汽车结构有基本了解。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2. 汽车维护与保养周期:讲解汽车各类保养项目的周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保养时间。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维护与保养周期3. 汽车维护与保养项目:详细介绍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车身等部位的保养内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发动机保养;第四章 底盘保养;第五章 电气系统保养;第六章 车身保养4. 汽车维护与保养操作实践:教授学生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火花塞等基本操作。

- 教材章节:第七章 汽车维护与保养操作实践5. 汽车常见故障处理:分析汽车常见故障原因及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使用与维护》教学教案

《汽车使用与维护》教学教案

《汽车使用与维护》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汽车使用和维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安全驾驶和预防汽车故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汽车的日常使用与维护3. 汽车的安全驾驶技巧4. 汽车故障的预防与处理5. 汽车保养的基本项目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方法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的实际操作,如启动、熄火、换挡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案例,让学生学会判断和处理汽车故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汽车使用与维护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将汽车零部件模型、图片等展示在教室内,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汽车结构。

2.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3. 实践场地:安排汽车实践操作场地,准备相关工具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汽车故障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汽车使用与维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第3-4课时:讲解汽车的日常使用与维护。

3. 第5-6课时:教授汽车的安全驾驶技巧。

4. 第7-8课时:讲解汽车故障的预防与处理。

5. 第9-10课时:介绍汽车保养的基本项目和方法。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日常使用与维护、安全驾驶技巧、故障预防与处理、保养项目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汽车故障的诊断与处理。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汽车使用与维护的兴趣。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的各个系统及其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学会使用常用工具和设备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车,了解汽车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汽车、关注汽车安全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维护与保养(1)发动机外部检查与清洁;(2)发动机内部检查与清洁;(3)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与保养;(4)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与保养。

2. 第五章:汽车传动系统维护与保养(1)传动系统外部检查与清洁;(2)传动系统内部检查与清洁;(3)传动系统油液更换与检查;(4)传动系统零部件更换与调整。

三、教学资源1. 实车:用于观察汽车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教学工具:如扳手、螺丝刀、检测仪器等;3. 教学设备:如教学视频、图片、PPT等;4. 教学资料:如教材、教案、作业等。

四、教学过程1.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维护与保养(1)课堂讲解:介绍发动机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的方法;(2)实车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3)课堂讨论: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方法;2. 第五章:汽车传动系统维护与保养(1)课堂讲解:介绍传动系统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的方法;(2)实车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传动系统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3)课堂讨论:分析传动系统油液更换、零部件更换与调整的方法;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实车操作中的表现,给予评分;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问题解决能力;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完整版)《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1

(完整版)《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1
现行的维护制度着重于加强强制性的日常维护, 增加检测性定期维护。即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实行定期强制执行, 提高汽车安全、节能、环保与寿命等性能;对二级维护先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 根据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 结务工单
教学反馈
(注: 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
一、汽车维护与保养的目的与意义
1.目的
汽车经使用一定的里程和时间间隔后, 根据汽车维护技术标准, 按规定的工艺流程、作业范围、作业项目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预防性作业即为汽车维护与保养。定期地对汽车的各部分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紧固、调整或更换某些零件所进行的一些日常工作, 目的在于保持车容整洁和消除故障隐患, 防止汽车早期损坏。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 序号1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上课地点
教学单元名称
项目一汽车维护与保养制度
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
能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能力, 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 查询车辆技术档案, 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
(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5)具有承担责任的意识。
(6)具有工作责任感。
目标群体
学生
教学环境
实训室
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2.意义
汽车维护的目的就是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确保行车安全, 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效能和降低运行消耗, 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第一章:汽车维护与保养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1.2 教学内容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演示法: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能正确描述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第二章:发动机维护与保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正确描述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学生能独立完成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第三章:轮胎维护与保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轮胎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3.2 教学内容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轮胎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正确描述轮胎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学生能独立完成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第四章: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2024年汽车保养与维护教案

2024年汽车保养与维护教案

汽车保养与维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车保养与维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汽车保养意识。

2.使学生掌握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的基本保养工作。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汽车使用习惯,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提高行车安全。

二、教学内容1.汽车保养的基本概念2.汽车保养的分类及周期3.汽车保养的常用工具和设备4.汽车保养的基本流程5.汽车保养的注意事项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保养与维护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汽车保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汽车保养的基本概念介绍汽车保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汽车保养的重要性。

3.讲解汽车保养的分类及周期介绍汽车保养的分类,如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季节性保养等,并讲解各类保养的周期。

4.讲解汽车保养的常用工具和设备介绍汽车保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如轮胎扳手、千斤顶、机油滤清器扳手等,并演示其使用方法。

5.讲解汽车保养的基本流程详细介绍汽车保养的基本流程,包括检查机油、更换机油滤清器、检查轮胎气压、清洗空气滤清器等,并演示操作步骤。

6.讲解汽车保养的注意事项强调汽车保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使用正确的机油型号、避免用水清洗发动机舱等。

7.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汽车保养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汽车保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8.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车保养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在汽车保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汽车保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了解汽车保养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汽车保养技能,培养良好的汽车使用习惯。

六、教学资源1.图片素材:展示汽车保养与维护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汽车保养的重要性。

2.实物模型:提供汽车保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视频:播放汽车保养操作流程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保养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汽车的基本原理课题:项目一、车辆组成教学目的:了解车辆组成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车辆组成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车辆组成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3类型:实训课引入:车辆组成的相关知识课时1:教师讲解(一)概述车辆组成1.车辆由下列零部件组成:①发动机:汽油或柴油发动机②传动系③底盘:悬架、转向机构、制动④发动机电气⑤车身电气⑥车体2.车辆分类按照驱动动力分类车辆可以通过下列驱动动力类型进行分类:汽油发动机车辆、柴油发动机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燃料电池复合动力车辆①汽油发动机车辆:这类车辆使用汽油发动机。

因为汽油发动机产生高功率,外型紧凑,广泛用于轿车。

②类似的发动机包括 CNG发动机,LPG发动机和酒精发动机,但使用的燃油类型不同。

CNG:压缩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③柴油发动机车辆:这类车辆使用柴油发动机。

因为柴油发动机产生大力矩,燃油经济性能好,广泛用于卡车和 SUV。

SUV:多功能运动车④混合动力车辆:这种类型的车辆装备不同类型的驱动动力,如:汽油发动机和电动马达。

因为汽油发动机可以发电,因此,这类车辆不需要用于电池充电的外接电源。

车轮驱动系统使用 270V,相反,其它系统使用12V。

例如,在起动关闭期间,因速度较低,使用能够产生高动力的电动机运转方式。

而车辆加速时,汽油发动机在较高转速下以更高效的方式运转。

通过这样的方式转换,实现两种动力类型的最佳利用,可以提高效力,减少废气排放和节约燃料。

⑤电动车辆 (EV):此种类型车辆使用电池电源运行电动马达。

而不是使用燃油,但电池需要充电。

它提供许多优点,包括操作期间无废气排放和低噪声。

车轮驱动系统使用290V,另一方面,其它电气使用 12V。

⑥燃料电池复合动力车辆 (FCHV):此电动车辆使用的电能来自氢燃料与空气中氧的反应,此反应形成水。

由于此反应仅放出水,因此这被认为是低污染车辆的最终形式,预计将成为下一代的驱动动力。

3.按照驱动方法分类车辆可通过发动机和驱动轮位置和驱动轮数来分类。

①FF(发动机前置 / 前轮驱动车辆):由于FF车辆没有传动轴,故乘员室内宽敞,很舒服。

②FR(发动机前置 / 后轮驱动车辆):由于FR车辆有很好的重平衡,故其控制性和稳定性很好。

③MR(发动机中置 / 前轮驱动车辆):由于MR车辆在前桥和后桥上有很好的重平衡,故其控制性很好。

④4WD(4轮驱动):由于四轮驱动车用四轮驱动,故其可以稳定的方式在很差的状况下行驶。

其重量比其它类型车辆重。

课时2:学生自主识别,教师巡视辅导课时3:考核课题:(一)汽车的基本原理汽油机概述(二)机体组教学目的:了解汽油机和机体组的组成教学重点:机体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机体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3类型:实训课引入:汽油发动机的相关知识课时1:教师讲解在汽油发动机中,空气燃油混合气在发动机内爆燃,此爆燃力被转换成旋转运动,使车辆行驶。

为了使发动机运行,除汽缸体外,还加装了多种系统装置。

1.工作原理为了产生动力推动汽车,汽油发动机重复进行以下四行程: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排气行程。

它们吸入空气燃油混合气至气缸中,将其压缩、点火和燃烧,然后排放。

此四个过程重复进行为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这种发动机称为四行程发动机。

进气行程:排气阀关闭,进气阀打开。

活塞向下行程使空气燃油混合气从打开的进气阀吸入到气缸中。

压缩行程:活塞完成其向下行程,而进气阀关闭。

被吸入气缸中的空气燃油混合气随着活塞向上行程而高度压缩。

作功行程:当活塞即将完成其向上行程时,电流流到火花塞,因此产生了火花。

随后是压缩的空气燃油混合气的燃烧和爆燃。

这种爆燃推动活塞向下,引起曲轴旋转。

排气行程:在活塞即将完成其向下行程时,排气阀打开。

然后,由燃烧产生的废气被排放到气缸外。

(二)机体组1.气缸盖和缸体①气缸盖和位于气缸盖底部凹陷处的活塞一起构成燃烧室的部件。

②气缸体构成发动机主体结构的部件。

为使发动机平稳运转,要使用几个气缸。

参考:气缸排列下列气缸排列是通常的排列方式:直列型:这是最普通的类型,所有气缸被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V型:所有气缸被排列成 V字型。

此发动机的长度比具有相同气缸数的直列型发动机短。

水平对向型:所有气缸被排列在水平对向方向上,曲轴则位于中间。

虽然发动机变宽,但其总高度却降低了。

气缸数:为将活塞垂直运动的震动降至最低并提供舒适的驾驶,一台发动机有多个气缸。

通常,气缸数愈多,发动机转动愈平稳,震动也愈小。

直列型发动机通常装有 4或 6个气缸,V型发动机则装有6或 8个气缸。

行程汽油发动机:在 4缸发动机中,曲轴每转二圈就有四次爆燃。

在 8缸发动机中,则有 8次爆燃。

为使发动机能平稳运转,气缸的基本点火顺序取决于气缸的数量。

直列型4缸 1 - 2 - 4 - 3直列型6缸 1 - 5 - 3 - 6 - 2 – 4V型6缸 1 - 2 - 3 - 4 - 5 – 6V型8缸 1 - 8 - 4 - 3 - 6 - 5 - 7 - 22.活塞,曲轴和飞轮①活塞空气燃油混合气爆燃产生的压力,使活塞在气缸内上下运动。

②曲轴曲轴借助连杆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

③飞轮飞轮用厚钢片制成,可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惯性运动。

因此,它可以输出稳定的旋转力。

3.传动皮带传动皮带通过皮带轮将曲轴的旋转功率传递至交流发电机、动力转向泵和空调器压缩机。

正常情况下,汽车上有 2或3条皮带。

传动皮带必须进行适度张力和磨损方面的检查,并按规定间隔时间更换。

曲轴皮带轮、动力转向泵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空调压缩机皮带轮。

补充:V 型皮带:此皮带的截面是 V型的,可以保证传动效率。

V 型加强筋的皮带:此皮带在表面上有几道 V型的筋,用以接触皮带轮。

其优点是薄、磨损小和拉紧度好。

蛇形传动皮带:蛇形驱动系统使用单根带 V 型加强筋的皮带来带动交流发电机、水泵、动力转向泵和空调压缩机。

与普通传动皮带相比,具有下列特点:缩短发动机的总长、减少零件数、减小重量。

4.油底壳这是个机油容器,用钢或铝制成。

油底壳上作有深凹处和隔断,即使车辆倾斜,油底壳底部也有足量机油可供使用。

课时2:学生自主识别,教师巡视辅导课时3:考核课题:(三)活塞连杆组教学目的:了解活塞连杆组的组成教学重点:活塞连杆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活塞连杆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3类型:实训课引入:汽油发动机的相关知识课时1:教师讲解(1)简述活塞连杆组是发动机的传动件,它把燃烧气体的压力传给曲轴,使曲轴旋转并输出动力。

活塞连杆组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及连杆等组成。

1.活塞的作用它把燃烧气体的压力传给曲轴,使曲轴旋转并输出动力;活塞的顶部还与汽缸盖、汽缸比共同组成燃烧室。

活塞的顶部直接与高温燃气接触,活塞的温度也很高,高温使活塞的机械性能下降,热膨胀量增加;活塞在作功行程中,承受燃气的高压冲击(3~5mP),活塞在汽缸中高速运动,平均速度达到8~12m/s,要求活塞质量小,热膨胀系数小,导热性好和耐磨。

一般采用铝合金,个别柴油机也采用高级铸铁或耐热钢。

2.活塞的组成活塞主要由顶部、头部和裙部组成。

1)活塞顶部活塞头部的形状与选用燃烧室有关。

汽油机活塞的头部一般采用平顶,其优点是吸热面积小,制造工艺简单。

有些为了改蒜混合汽形成而采用凹顶,凹坑的大小还可以调节发动机压缩比。

2)活塞的头部活塞头部是活塞环槽以上部分。

其作用有三:承受气体压力,并传给连杆;与活塞一起实现汽缸密封;将活塞顶所吸收的热量通过活塞环传给汽缸比。

头部切有如干道环槽用以安装活塞环,汽油机一般有2~3到环槽,上面1~2道用于气环,下面一道用于安装油环。

油环槽底面上钻有许多径向小孔,使被油环所刮下来的多余的机油,经过小孔流回油底壳。

3)活塞群部活塞群部是指自油环槽下端面起至活塞底面的部分。

其作用是为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导向何承受侧压力。

活塞工作时,燃烧气体压力作用在活塞的顶部,而活塞销反力作用在头部的销座孔处,由此产生的变形是群部直径沿活塞销座轴线方向增大(受力变形)。

侧压力N的使活塞群部变形;活塞销座孔附近的金属堆,受热膨胀量大,致使群部在受热变形时,活塞销座孔方向的膨胀量大,群部是椭圆。

为了保证在冷态的情况下活塞于气缸比的接触,在活塞群部有开槽。

由于活塞沿轴线受热和质量分布不均匀,上大下小,所以活塞作成一个上大下小的近似圆锥形。

4)活塞销座孔活塞销座孔是将活塞顶部气体作用力经活塞销传给连杆。

销座孔通常有肋片与活塞内避相连,以提高其刚度。

销座孔内有安装弹性卡环的卡环槽,卡环用来防止活塞销在工作中发生轴向串动。

(2)活塞环活塞环包括气环和油环两种。

1.气环(作用、常见故障、结构)气环的作用是保证活塞与气缸壁间的密封,防止高温高压燃气进入曲轴箱;同时还将活塞顶部的大部分热量传导给气缸比,在由冷却水或空气带走。

活塞环工作时受到气缸中气体的高温高压作用,其温度教高,而且在气缸中高速运动,加上机油高温变质,润滑条件变坏,其磨损严重。

活塞环磨损失效后,发动机出现启动困难、功率不足、曲轴箱压力升高、机油损耗量大、排气冒黑烟,活塞边面基碳严重。

由于气缸的磨损不均匀性,使其变成锥度和椭圆性,活塞在其中往复运动,沿颈项产生一张一缩的运动,使环受弯曲应力而容易折断。

,造成发动机卡死,拉缸、发动机不工作。

活塞环一般是用合金铸铁铸造的。

第一道气环的工作表面一般镀有多孔铬。

(多孔铬的硬度高,能储存少量的机油),其它一般镀锡或磷化,改栓磨合性能。

活塞环上有一切口,且自由状态不是圆形,其尺寸比气缸的内径大,所以它随活塞一起装入气缸后,便产生弹力而紧贴气缸比,使燃气不能通过环与气缸比的接触面的间隙。

切口一般是0.25~0.8mm。

2.油环油环主要是刮油、布油和辅助密封作用。

油环用来刮除气缸比上多余的机油,并在气缸比上铺涂一层均匀机油膜,这样即可以防止机油串入,又可以减小活塞与气缸的磨损与摩擦阻力。

油环分为普通油环和组合油环。

普通油环一般是由铸铁作成的,其外圆中间切有一道凹槽,在凹槽的底部加工有许多排油孔。

组合油环由刮油片和两个弹性寸环组合而成的。

轴向寸环夹装在第二第三刮油片之间。

(3)活塞销活塞销的作用是连接活塞与连杆小端,将活塞承受的气体的作用力传递给连杆。

活塞销为中空的圆柱体,一般采用低碳钢、低碳合金钢渗碳淬火或用45号中碳钢高频淬火。

据活塞销的固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全浮式或半浮式两种。

1)全浮式是指活塞销既不固定于活塞销座,又不固定于连杆小头,热态二者均为间隙配合,冷态为过度配合。

只在销子两端的活塞销座孔中的卡环槽中装两只卡环,防止销子滑出。

磨损均匀,磨损量小,弯曲变形量小。

2)半浮式活塞销与活塞销座和连杆小头之间只有一者可以自由旋转另一者相互固定的连接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