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古诗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古诗三首 课件(120张ppt)

这首诗也可以唱出来,同学们一起 加入吧!唱完以后试着背一背。
点击播放→
用反问手法加强语气 学方法: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确定的观点。反 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确定的意 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当我们要表达强烈的感情时,就 可以用反问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就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和 豪放旷达的品格。
欲饮/琵琶马上催。
急促的琵琶声。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 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 在催人出发了。
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
满了香甜的美酒。
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 什么声音传来了?
急促的琵琶声。
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秦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边塞(sài shài) √ 秦朝(qíng qín)
√ 长征(zēng zhēng) √ 杰出(jié jiē)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但使】 【龙城飞将】
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 的将领。
只要。
【教】
指侵略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胡马】
自读诗句,体会诗句间的节奏和停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好诗句的节奏、停顿、重音。
《凉州词》通过描写将士们在阵阵催人 的琵琶声中痛饮美酒,即使醉卧沙场也不在 意,表达了作者豪放诙谐、视__死__如__归__的旷达 和 厌恶战争 的情怀。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件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
王维幼年丧父,中年丧妻, 老年无子,先遭贬谪(biǎn zhé),后又经历安史之乱被 迫担任伪官的风波,历经重 重磨难,厌倦官场尔虞我诈、 勾心斗角的生活,晚年在终 南山修建辋(wǎng)川别业, 半官半隐,参禅悟理,皈 (guī)依佛门。
── 唐‧李白《行路难》
天赠汉阳辅录事》
古人写月亮,多表现其皎洁纯净、冰清玉 洁,唐诗中有不少诗句借写明月赞美人物的 高洁的品质:
高尚纯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超凡脱俗 ── 唐‧李白《行路难》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 唐‧李白《赠汉阳辅录事》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苏轼曾评价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诗
——王维 《鸟鸣涧》
佛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王维 《桃源行》
。。。。。。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后作业
1.收集王维的诗; 2.收集其他诗人的田园诗。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

第一首古诗:《钱塘湖春行》在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古诗《钱塘湖春行》。
这首古诗是北宋诗人陆游所作,通过对钱塘湖春天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
在这首古诗中,陆游用动人的笔墨描绘了钱塘湖的春天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的诗意情怀,还能学习到如何用诗歌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另一首我们学习的古诗是王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
在这首古诗中,王之涣通过赞美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意义,表达了对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敬仰之情。
这首古诗以宏大的气势和高远的情怀展现了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热爱,让我们在欣赏古诗的也能感受到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第三首古诗:《春晓》最后一首古诗是孟浩然的《春晓》。
这首古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澎湃。
这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也启发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诗歌,还能领略到诗人的胸怀和情感。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希望我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些古诗带给我们的美好与思索。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对其他方面还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也可以随时向我提问。
祝学习进步!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领略到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体验。
古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启发。
陆游的《钱塘湖春行》通过对钱塘湖春天景色的描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钱塘湖在春天是一幅美丽壮观的画卷,碧波荡漾,花香四溢,让人心驰神往。
新人教版五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课古诗词三首

借助注释, 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可以熟读课文后,根据课文的. 把三首古诗背诵。 2. 课下观察秋天的景色,请你以小短文的形式展
示一下,写出秋天的景色的特点。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8.1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0:28:1300:28:1300:288/1/2021 12:28:13 AM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秋天的 古诗吗?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愁绪的 古诗吗?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思乡的 古诗吗?
朗读古诗,展示古诗。
在今苏州市西郊。
夜间把船停 靠在岸边。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释古诗
乌鸦啼鸣。
月落乌啼霜满天,
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句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渔船上的灯火。 伴愁眠之意。
句意: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 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王孙--- 平民 那畔--- 这边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暝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古文)。
指傍晚时分
暮
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现代
文)。
1.日将(暝)。 2. 薄(暮)笼罩着这块海滩胜地。
词语积累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单元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部编版)

4.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5.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诗词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诗词朗读技巧: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需要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
-创作技巧的内化:学生可能难以将诗词中的创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教师需要提供具体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具体举例:
-教学重点中的“诗句解析”举例: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教师需解释“月落”指的是夜晚即将结束,而“乌啼”和“霜满天”则描绘了一幅寒冷而凄清的景象,通过这些关键词语的理解,学生能更深入地感受诗词的氛围。
7.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枫桥夜泊》,并尝试运用诗词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描绘夜晚景象的短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枫桥夜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语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枫桥夜泊》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诗句,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到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诗词背景的介绍,我意识到仅仅通过口头讲解,学生们可能难以形象地理解诗人创作时的情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考虑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更加生动地展现诗词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诗词的情境。
统编(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古诗词三首 课件( 共36张PPT)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诵读这首词,试 着读出词的节奏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起解词意
(旅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道路;一段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那边,指山海关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 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 里都点起了灯。
凄凉 和家人团聚的景象 孤寂 想家
读诗的下阙。这一路上,诗人除了跋山 涉水,还经历了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 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归来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顺流而下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 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 船在顺流而下。
春天的花草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动景 乌啼 渔火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听觉
动景 钟声
你觉得诗中的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 此时此刻的情感?
愁啊
愁
第二课时
长相思
一起解词题
长相思
词牌名
小知识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 “相思令”等。出自《古诗十九首》“著以长相思, 缘以结不解”一句。
纳兰性德 字容若。
纳兰明珠长子。清 朝词人。清词三大 家之一。 有《纳兰词》《通 志堂集》等流传。
自然
你能说说这 联诗的意思 么?
诗意: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 的山中王孙自然可以久留。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之《古诗词三首》

夜 不能入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 钟的声音传入客船。
泊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4、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 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王孙自可留:可我还是愿意长
久地留在这里。
山
空旷的山中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
居 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月光透过 松林洒落下来,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秋 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 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
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
暝 长久地留在这里。
xuān huàn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静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描写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m式íng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6、竹喧:竹林里传来喧笑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xuān huàn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枫桥夜泊:夜晚将船停泊在枫 桥边。
2、第一句:漫天寒霜里,月儿在 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
3、第二句: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七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枫桥夜泊

结构梳理
月落 乌啼 霜满天
枫 桥
所见、所感
江枫
渔火
对愁眠
凄 凉
夜
愁
泊 所闻——乌啼 夜半钟声
闷
就是这样一位凄凉愁闷的诗人, 写下了这首诗,呀,枫桥边留下了千 古一愁,让我们一起再去读读,再次 感受作者无边的愁绪……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时照我还?
初读古诗
枫桥夜泊 bó停泊
泊
[唐]张继
pō 湖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品读诗词
在今江苏苏州。 枫桥夜泊 夜里船停泊在 [唐]张继 岸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苏州山姑的而苏别得称名城,。外因苏寒州山有姑寺,江夜边枫半树钟。 渔声船到上的客灯船火。。
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初读古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初读古诗
枫桥夜泊
[唐]张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雁
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
不胜清怨却飞来。
作者简介:
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
他看到秋雁南飞,曾作《送征雁》诗:“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
”这首《归雁》,同样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译文:
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在这安史之乱中回到家乡呢?最令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
赏析:
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
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根据这样的艺术构思,作者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连用两个句子劈空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呢?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诗人就是这样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
然而,诗人笔下的湘神鼓瑟为什么那样凄凉?大雁又是为什么那样“不胜清怨”呢?为了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无妨看看他考进士的成名之作《湘灵鼓瑟》。
在那首诗中,作者用“苍梧来怨慕”的诗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于她在乐声中寄托了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
同时,诗中还有“楚客不堪听”的诗句,表现了贬迁于湘江的“楚客”对瑟声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