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2.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产业化政策,汽车工业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53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汽车制造厂——长春汽车制造厂(现在的一汽)。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
196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逐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汽车制造体系。
在这一时期,一汽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现在的上汽)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两个重要骨干企业。
然而,由于技术和市场的限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相对较慢。
直到199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方案》。
这一政策的实施,解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力,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的扩大,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0年以后,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在这一时期,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国内汽车企业开始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在200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汽车产业“走向世界”的战略。
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与国外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他们也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积极拓展出口业务。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开始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品牌也逐渐走向国际。
除了传统燃油车市场,中国还在近年来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壮大。
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目标,鼓励国内汽车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
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汽车企业也需要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发展阶段的漫长历程。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一、引言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重点发展军用和商用车辆,并引进了苏联的技术和设备。
2. 发展阶段(1980年代-200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迅速发展。
国家鼓励汽车企业引进外资和技术,并逐步放开汽车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阶段。
3. 崛起阶段(2010年至今)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产销量居世界前列。
国内汽车企业也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1. 产销规模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3000万辆和2900万辆。
2. 技术水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一些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创新、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3. 企业竞争力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技术和服务等方面。
一些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和品牌战略提升了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4. 新能源汽车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和互联网化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发展。
智能驾驶、车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逐渐应用于汽车制造和使用过程中。
2.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力度。
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下面是较为详
细的历程:
1.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萌芽,主要是
由私人企业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和拖拉机等生产。
2. 改革开放(1978-1992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
国政府开始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和开展国际并购,加快了中
国汽车市场的发展。
3. 市场化改革(1992-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市场化改革,
鼓励汽车企业开展竞争,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向大型豪华轿车和高档车型等领域扩展。
4. 泡沫破灭(2008-2012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汽
车工业陷入了一次严重的危机,许多汽车企业面临倒闭和裁员的风险。
5. 新能源汽车崛起(2012-至今):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新能源
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趋势,中国许多汽车企业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
领域的投资和生产。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汽
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简述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其发展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密不可分。
下面,笔者将就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进行简要的述说。
一、建国初期的汽车工业新我国刚成立之初,汽车工业处于空白状态。
经过解放初期对于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国家再树立了强大工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汽车工业作为工业体系的基础行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1956年,我国第一辆完全由国产零部件制造的汽车——‘一汽’牌红旗CA72在一汽公司下线,拉开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序幕。
二、文革时期的停滞在文革时期,由于国家陷入政治动荡,汽车工业发展几乎停滞。
车辆生产仅限于军用车和基本的交通工具,工业化程度很低,汽车工业规模小且落后。
三、改革开放后的起步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984年,第一家股份制汽车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逐渐步入市场化发展的轨道。
此后,各类汽车企业相继兴起,产销量不断增加。
四、技术与品牌的迅速提升21世纪初,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加大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力度。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自主研发,我国汽车品牌逐渐提升,产销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我国车辆产销量首次超过2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五、全球化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逐渐向全球化迈进。
我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如吉利、长城等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了长足进展;另国际汽车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新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初期的起步、文革时期的停滞、改革开放后的腾飞和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变革。
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汽车工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就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探索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历程自汽车发明以来,汽车制造业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1. 初始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汽车制造业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汽车主要以手工制造为主,技术水平有限,产量较低。
2. 工业化阶段:到了20世纪20年代,汽车制造业开始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引入了生产线的概念。
这一时期,汽车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且种类也逐渐丰富。
3. 高度竞争阶段:20世纪后半叶,汽车制造业进入高度竞争的阶段。
这一时期,汽车企业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竞争变得激烈。
汽车制造业也面临来自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冲击。
4. 新能源汽车阶段: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减少,新能源汽车逐渐崭露头角。
许多汽车制造商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推动汽车制造业进入新能源时代。
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由于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新能源技术的突破,预计新能源汽车将普及,驱动汽车制造业的绿色发展。
2.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随着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汽车制造业,提高行车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3. 车联网的发展:车联网技术将汽车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
这将为汽车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创新可能性。
4. 智能化制造的推进: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将迎来智能化制造的浪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汽车制造业在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后,正朝着新能源、自动驾驶、车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方向迈进,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预者。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建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逐渐从技术落后、规模小的阶段发展到了今天的全球率先地位。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汽车销量连续多年超过200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值也在不断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零部件创造、汽车金融等。
三、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估计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是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引进和研发智能化技术,包括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等,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估计未来几年,智能化技术将逐渐普及,成为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3. 服务化经营模式的兴起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汽车企业开始转变经营模式,从单纯的销售产品转向提供服务。
例如,一些汽车企业推出了车辆共享、车辆租赁等新的服务模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估计未来几年,服务化经营模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4. 国际化发展的加速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了海外市场。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积极与国际汽车企业进行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
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
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
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
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起步阶段(1950-1978)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
当时,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的前身长春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兴建,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1956年7月13日,长春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CA130型载货汽车。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在此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
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投资较少,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有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都很少。
二、开放合作阶段(1979-1994)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汽车工业也逐步走向开放。
1984年,中国与德国大众公司签署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合营合同,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此期间,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汽车消费市场也逐步扩大。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5-2004)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1997年,中国第一家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公司成立,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佼佼者。
同时,吉利、华晨、长安等自主品牌也相继成立,迅速增强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实力。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汽车工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四、新发展阶段(2005-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005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逐渐崛起,开始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020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国家对智能网联技术的重视,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创时期(1949-1965)1920年代,中国人曾经自己研制过几辆小卡车,取名:“民生”牌,由于日本政府发动侵略战争而被扼杀在摇篮里!1949年10月,中央重工业部机器工业局开始着手筹建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1950年4月,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任命郭力为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芳为副主任。
1951年3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工业筹备组改为汽车工业管理局,任命张逢时为局长,***为副局长。
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内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奠基典礼。
毛泽东主席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放置在厂区中心广场。
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
1956年7月,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1956年10月14日,第一汽车制造长正时交工验收;15日隆重举行了开工典礼。
1957年12月,洪都机械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
8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1958年9月,一汽试制成功第一辆CA30型2.5吨军用越野汽车,上海汽车装配厂(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1956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决定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
由饶斌、齐抗负责。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时期(1966-1980)1966年4月,第一汽车制造厂首批20辆红旗牌三排座高级轿车送往北京。
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破土动工,举行开工典礼大会。
9月工程全面开工。
1971年12月,一汽试制成功60吨矿用自卸汽车。
1979年9月15日,兵器部嘉陵机器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嘉陵牌CJ50型摩托车。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八十年代)1982年5月7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正式在北京成立,饶斌任董事长。
1983年2月26日,一汽隆重举行生产汽车百万辆庆祝大会。
- 2 - 1983年4月,国家纪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车定点方案。
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
国家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有一定比例的汽车产品自销权。
198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4年1月,《中国汽车报》正式公开出版发行。
1月15日,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WC )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1984年5月,国营长安机器厂与日本铃木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达成生产ST90系列微型汽车技贸结合引进技术协议。
1984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研究汽车工业发展问题,提出“我国汽车工业要有大的发展”。
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举行奠基典礼。
1984年11月,国家计委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20万辆总体规划方案。
11月16日,上海拖拉机汽车公司和泰国正大集团香港易初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的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成立。
1985年3月,中国与德国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董事长仇克,总经理张昌谋。
9月,该公司正式开业。
南京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同意大利依维柯公司在南京签署了引进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依维柯公司S 系列轻型汽车许可证转让和技术援助合同。
国家批准广州汽车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巴黎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建立合营企业,于15日签署合同。
1985年5月25日,中汽公司直属科研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工兴建。
1985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成新领导班子,李刚任董事长,陈祖涛任总经理、党委书记。
第一辆北京BJ2021型汽车驶下生产线。
中美合资生产的切诺基汽车投产。
1986年3月,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引进日本大发公司夏利轿车许可证转让合同在天津签字。
1986年9月,中法合资广州标致汽车有限公司投产。
1987年5月,国务院发文撤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建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
6月25日,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成立,陈祖涛任理事长。
1987年7月,一汽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就引进轻型发动机协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讨论发展轿车工业问题,确定一汽、二汽、上海三个轿车生产基地。
1987年10月,我国第一条汽车高速试验跑道在海南汽车试验站建成。
- 3 - 1987年11月,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成立。
1988年5月3日,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沈阳成立。
1988年9月27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和德国戴姆勒. 本茨公司关于重型汽车生产许可证转让合同在北京签字。
1988年10月,国内最长(871米)、采用计算机控制、日产能力200辆的轿车总装线在上海大众公司落成。
1989年6月,第一辆国产斯达. 斯太尔重型汽车在济汽总厂下线。
1989年8月,一汽新建家车装配线组装出首批奥迪轿车。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九十年代上半期)1990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复机械电子工业部《关于组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请示》,同意组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由机械电子工业部负责归口管理。
并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机械电子工业部授权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行驶汽车工业待业管理的职能。
1990年1月26日,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0年2月,中汽联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决议,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更名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选举胡信民为理事长,宣告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蔡诗晴任总经理。
1990年4月,一汽轿车3万辆先导工程总装线竣工剪彩。
1990年5月28日,全国最大的汽车整车测试场地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
1990年10月16日,二汽东风EQ1141G (EQ153)型8吨载货汽车批量投产。
1990年11月,一汽和德国大众公司15万辆家车合资项目在北京签字。
1990年11月20日,我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合资项目——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年产15万辆普及型轿车的项目在北京正式签字。
1990年12月20日,第二汽车制造厂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生产轿车项目杂巴黎签约。
签约的合同为第一期工程,目标为年产15万辆C 级普通型轿车。
最终目标为年产30万辆C 级和B 级普通轿车。
1991年1约21-24日,全国汽车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围绕汽车工业的现状及发展目标,1991年行业调整的重点是:从载货汽车转到轿车上来。
并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三大三小”、重点在“三大”的布局,搞好统筹规划。
1991年1月31日,广州市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签订协议,到1992年底,原在法国生产的标致505型系列轿车将全部移到广州生产。
1991年2月8日,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额为42亿元人民币。
第一汽车制造厂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投资比例为6:4。
主要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普及型溜背式高尔夫和阶背式捷达轿车。
- 4 - 1991年7月22日,中外合资沈阳金杯客车公司成立,由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华博财务公司、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在沈阳成立。
其产品是SY6474型厢式客(货)车和具有国际90年代水平的日本丰田“海狮”牌第四代面包车。
1991年12月5日,一汽大众生产的第一辆捷达轿车下线。
1992年1月,朱镕基副总理听取1992年全国汽车工业工作会议准备情况时指出:汽车工业必须严格进行总量控制,宏观调控要有手段,行业主管部门要集中力量保重点。
1992年7月15日,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39周年之际,“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不同所有制多种形式的企业联合体,其核心企业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1993年4月19日,日本汽车界在中国最大的合资企业——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在南昌成立。
1993年6月12日,国际银团向一汽大众有限公司提供4.2亿美元贷款,支持该公司年产15万辆轿车项目的建设。
这笔外汇贷款适时到位,为该轿车项目按期建成提供了保障。
该公司从高起点出发,引进世界先进的冲压、焊装、油漆设备和发动机生产线等,已使捷达轿车成功地走向市场。
1993年7月13日,国家批准一汽集团公司为第一批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企业集团。
1993年8月3日,一汽集团第二发动机厂建设工程全面竣工,通过验收。
该工程总投资为3.3亿元,是引进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制造技术和关键配套设备的建设项目。
1994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国务院通知指出: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其现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尽快实现规模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增强企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国家制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势在必行。
1994年4月5日,在长春召开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轿车基地建设誓师大会。
1994年9月16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轻型载货车“七五”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通过国家正式验收。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九十年代下半期)1995年5月18日,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和集团总公司成立。
北汽集团共有172家成员单位,其中35家组成集团总公司。
1995年5月26日,我国首次整车正面碰撞试验成功。
该试验由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委托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黄世霖教授主持进行的。
- 5 - 1995年6月1日,一汽和德国大众公司合资建设的15万辆轿车工程部分厂开始批量生产,第一辆都市高尔夫轿车驶下生产线。
1995年9月1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1996年4月17日,清华大学汽车试验室进行了国内首次汽车侧撞试验。
主要是考核车辆燃料系统的完整性,此外对乘员安全保护情况也是一种考验。
1996年5月11日,中德合资的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开业和开工奠基庆典。
该项目总投资达达26.68亿元,是我国目前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以生产发动机控制系统为主的合资企业。
1996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取消地方限制经济型轿车使用意见》的通知。
1997年3月25日,中美合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合同和章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字。
1997年5月31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全部建成。
1997年8月18—19日,国家“八五”重点建设工程——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5万辆轿车项目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1998年3月25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为1998款新车——上海桑塔纳2000GSi(时代超人轿车举行新车上市仪式。
1998年4月28日,广州和日本本田签署合资合同。
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各资50%成立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