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生产军用汽车。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逐渐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为了以一汽、二汽、东风、长安等为代表的汽车创造集团,并且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国。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2500万辆和2530万辆,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还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中国汽车工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品牌竞争激烈,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次,环保和能源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此外,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等新兴技术也对传统汽车工业产生了影响,汽车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顺应市场需求。
三、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
估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到整个汽车销量的比例超过50%。
2. 智能化与互联网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驾驶、智能交通系统以及车联网等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驾乘体验。
3. 共享经济的兴起:共享经济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汽车共享也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未来,共享汽车将更加普及,减少了个人购车的需求,提高了汽车利用率,降低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一、引言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重点发展军用和商用车辆,并引进了苏联的技术和设备。
2. 发展阶段(1980年代-200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迅速发展。
国家鼓励汽车企业引进外资和技术,并逐步放开汽车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阶段。
3. 崛起阶段(2010年至今)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产销量居世界前列。
国内汽车企业也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1. 产销规模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3000万辆和2900万辆。
2. 技术水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一些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创新、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3. 企业竞争力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技术和服务等方面。
一些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和品牌战略提升了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4. 新能源汽车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和互联网化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发展。
智能驾驶、车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逐渐应用于汽车制造和使用过程中。
2.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力度。
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自主研发汽车,并建立了第一家汽车创造厂。
然而,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发展缓慢。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汽车工业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工业逐渐实现了技术引进和合作生产,并开始向国际市场输出汽车产品。
199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推动了汽车产量的大幅提升。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也开始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产销量最大的国家。
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3000万辆和2800万辆,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汽车工业的规模和产能已经达到了世界率先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竞争激烈:中国汽车市场涌现了众多本土和国际品牌,竞争异常激烈。
在国内市场,本土品牌如吉利、长城等已经崭露头角,与合资品牌展开竞争。
同时,国际知名品牌如大众、丰田等也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2. 技术升级与创新: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升级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许多本土品牌也开始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3. 绿色环保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双积分”政策,要求汽车创造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
这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汽车创造企业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4. 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创造业的发展,还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环保要求等方面,详细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产业规模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规模在过去几十年中快速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全球排名第一。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技术创新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高技术产品。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也在智能创造、自动驾驶等领域积极探索,推动着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三、市场需求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品质、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小型、智能、环保的汽车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四、环保要求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汽车工业也面临着严格的环保要求。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鼓励和引导汽车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也在努力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未来趋势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增加,市场需求也将逐渐增长。
其次,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方向。
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技术将逐步成熟,为汽车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中国汽车工业还将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工业在规模、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预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汽车工业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起初,中国汽车工业主要依靠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产能有限。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推进,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创造技术,并建立了一批汽车生产企业。
到了9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汽车产量大幅增加。
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之一。
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领域。
1. 乘用车市场: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庞大,消费者对汽车品牌和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激烈。
同时,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也在不断崛起,提升了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
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 商用车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商用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政府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也推动了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新能源商用车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和减排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2. 智能化和互联网的应用: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深刻影响汽车工业。
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将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工业也在积极推动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快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预者。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建立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逐渐从技术落后、规模小的阶段发展到了今天的全球率先地位。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汽车销量连续多年超过200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值也在不断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零部件创造、汽车金融等。
三、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估计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是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引进和研发智能化技术,包括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等,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估计未来几年,智能化技术将逐渐普及,成为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3. 服务化经营模式的兴起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汽车企业开始转变经营模式,从单纯的销售产品转向提供服务。
例如,一些汽车企业推出了车辆共享、车辆租赁等新的服务模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估计未来几年,服务化经营模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4. 国际化发展的加速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了海外市场。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积极与国际汽车企业进行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参与者和竞争者。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大国。
本文将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生产规模有限,主要依赖进口。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汽车工业逐渐壮大起来。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实现本土化生产,建立了一批汽车生产企业,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二、现状分析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大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了280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30%以上。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值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国家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技术水平和品牌建设上。
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一些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崭露头角,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三、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相关技术和产业链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 智能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汽车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汽车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推出了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服务。
未来,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将进一步融入汽车工业,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和安全性能。
3. 车联网的发展车联网是指汽车与互联网的结合,通过网络连接和数据交互,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流。
中国汽车工业将加大对车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2)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汽车行业中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中国汽车工业正迈向全球汽车制造强国的目标。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起初,中国汽车工业主要以军工为主,生产军用汽车。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和合资企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乘用车,并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制造企业。
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汽车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优势1. 市场规模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需求不断增加。
2. 产业链完善: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链已经相对完善,从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生产,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3. 技术进步: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不少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4.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汽车工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减税优惠、补贴政策、研发资金支持等,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购车补贴、充电设施建设等,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不断增加。
2. 智能化和互联网的融合: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深刻改变汽车工业的格局。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汽车产品。
未来,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将在汽车工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概要本文回顾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通过论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寻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着眼未来探讨我国汽车工业未来方向
关键词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正文
汽车是惟一的一种“零件以万计, 产量以百万计, 保有量以亿计”的“第一商品”, 它的巨大市场潜力, 不断产生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 使之成为各种高新技术争相应用的强大载体。
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走过发展汽车工业、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
汽车的生产和使用, 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
流水线大生产方式首创于汽车工业, 精益生产方式也同样产生于汽车工业;这两种生产方式都对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它独特的“门到门”快速运送性能, 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活动半径, 大大提高了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效率。
一,起步与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的标志是1953 年7 月15 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动工兴建。
建国初期,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发展,集中资金兴建了第一、第二汽车制造厂两个中型货车生产基地。
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 年10 月开工生产,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我国汽车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汽车行业步入快速稳定增长期。
整个行业在经2002 年的爆发,2005 年的恢复性调整以后,自2006 年以来已经步入一个长达5~8 年(甚至更长)的稳定快速增长期。
2011 年中国汽车保有总量为7802 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 万辆,占83.81%。
其中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为3443 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44.13%。
以去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中国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量已从2001 年不到 2 辆,增加到2010 年的近15 辆。
二,发展中的问题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诞生至今, 已经年逾半百。
但是她似乎还没有长大, 她伴随建国后的动荡, 走过了艰苦曲折的路程。
改革开放之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汽车工业一直生产着属于国外三四十年代的产品。
汽车被定位为“生产工具”, 私用轿车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奢侈品”而禁止生产。
改革开放后,大搞引进合资,引进国外的资金与技术, 使我国生产的汽车跃上20 世纪90 年代的水平。
但是从整体上看, 在质量、品种和规模上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自主发展的能力差距更大。
这就造成了同类产品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进, 甚至重复引进的局面。
这使得我国汽车工业,落入了一个“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已经开始生产国际先进的汽车, 但却并未跳出这一怪圈。
我国汽车工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的国企,近年来更热衷于引进生产国外品牌的汽车。
三,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如一汽,广汽热衷于引进国外品牌,不外乎合资获利丰厚而又轻而易举。
这样的举动使得“引进—消化”政策成了“只引进, 不消化”的空头口号。
对外方的技术依赖习惯愈加根深蒂固, 加上外方紧握技术大权, 使中方坠入“缺乏能力—只能依赖—越依赖越缺乏能力—越缺乏能力越依赖……”的“第二怪圈”。
这就直接性的导致了
我国汽车市场上外国品牌遍地开花,而国产品牌却很少的现状。
虽然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着重要责任国有企业沉溺于引进国外品牌,我国的民营企业却扛起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
的重担。
近几年来,解放、红旗几乎销声匿迹,但是吉利、奇瑞、江淮却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
野。
尤其是吉利在2010以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影响巨大,该事件已经被收录到百度百科当中,甚至不少高考作文都以此为素材,足以证明其影响力。
而且从官方发布的2016年沃尔沃汽车财报来看,营业利润大涨66%,达到110亿克朗(约合12.4亿美元),利润率已经达到6.1%。
在收购之前的2009年,沃尔沃全年亏损170亿瑞典克朗。
证明了吉利的能力,更是证明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实力。
但是,从整体来说我国汽车工业形势仍是不容乐观的。
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汽车供应不足 , 汽车生产利润丰厚, 所以发展汽车工业成为我国各地区的自发倾向 , 这就促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散、乱、差”局面。
尽管国家对汽车工业有着专门的政策 , 但直到目前 , 发展不平衡、分散投资和引进所造成的“散、乱、差”局面不仅未得到扭转 , 反而形成了不公平、不合理的竞争状态。
国有企业强大的生产力却不搞自主创新,民营企业尚在发展,共二者同造就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力强创新能力却不足的现状。
四,发展趋势
就目前来说中国汽车工业的汽车开发能力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着不小的的差距。
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
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
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还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大。
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
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 2 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 4 标准。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 20 世纪
90 年代的水平。
2001 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 246087 台,大大超过了汽
车进口数量。
但是在决定 21 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
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五,展望
世间万物都有其发生发展与消亡的过程。
当今的庞然大物都是由当初弱小得不屑一顾的状态发展过来的。
由于它的自强不息 , 不断地由相对弱小变得相对强大。
当然 , 如果它自暴自弃 , 自毁前程, 那就只好接受不平等的现实。
历史的发展总是“后来居上”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汽车最早是 1886 年德国人 Benz 发明的, 德国因而成了世界最早的汽车中心。
1914 年美国人福特创造了流水生产与零部件互换技术, 1920 年福特 T 型车生产速度达到每分钟一台, 使世界汽车工业中心移到美国, 福特也成了世界汽车霸主。
后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又超越了福特。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精益生产方式, 造就了日本汽车质量与成本优势。
有人注意到汽车制造中心的不断西移 , 推测“继日本之后可能是中国吗 ?”
世界在运动,汽车工业在变革,大变革伴随着新机遇。
国土与人口不到中国十分之
一的日本能做到的事情 , 难道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就注定做不到?!只要我们同心同德谋发展, 就一定能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