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120600 课程名称:审计学学分:3 周学时:3面向对象:经管类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会计学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审计学课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线,以会计报表审计为重点,密切结合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

课程分审计总论、审计过程、审计实务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风险、期后事项审计与审计报告、及销售与收款实务审计、购货与付款实务审计、生产实务审计等。

(二)英文简介Auditing course tak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s the master line, take the audits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as the key point, and focus on the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audit practic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The course consists of the audit general remarks, the audit process, the audit practice three parts, the primary coverage includes: the professional work ethic system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the audit objective, the audit evidence, the audit working papers, the audit risk, subsequent events audit and the audit report, and the Sales and receivables the practice audit, the purchase and payment practice audit,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audit and so on.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审计基本原理、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掌握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证据获取、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编制的技术,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销售、购货和生产等业务循环的审计,熟悉虚假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具备发现虚假会计信息的基本能力。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学时:36 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代码:B01000831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任务审计是对经济组织进行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和管理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它为真实客观的评价经济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所必需的信息进行技术支持。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务要有充分的理解,并培养审计业务操作技能,通过课外练习培养动手能力,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付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课程的复习与应试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为全书的概述,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目标、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定义、分类、独立性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知悉中外审计产生、发展的主要史实及其规律;进而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审计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其次,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并对审计对象、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阐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报告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审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审计工作规范、审计工作过程、审计工作方法及运用这些方法对各业务环节具体审计、最后形成审计报告等一系列内容。

2、素质要求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专业分析能力,能运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操作要求4、通过相关环节的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包括筹资与投资环节审计、购货与付款环节审计、销售与收款环节审计、生产循环审计等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练习与课后复习、练习相结合。

1、本课程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为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自行完成课外作业。

3、在教学中可利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讲稿,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

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

(四)教学课时本课程总共95学时。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2、理解审计的任务3、掌握审计的本质4、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审计与经济责任关系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三、国外审计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审计的对象一、审计对象的含义二、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第三节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二、审计的任务三、审计的作用第四节审计的本质和基本概念一、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审计标准和审计证据【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审计标准的意义、特性和运用原则2、掌握审计证据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分类3、了解审计证据的评定【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标准一、审计标准的意义二、审计标准的类型三、审计标准的特性四、审计标准的运用原则第二节审计证据的意义一、审计证据的概念二、审计证据的特点三、审计证据的作用四、审计证据的分类第三节审计证据收集和评定一、审计证据收集的工作组织方法二、审计证据收集的主要途径三、审计证据的评定第三章审计程序【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审计的基本程序;2、掌握各个审计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国家审计程序二、民间审计程序三、内部审计程序第二节鉴定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审计业务约定书概念二、审计业务约定书内容三、审计业务约定书修改第四章审计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审计方法的演变历史2、掌握各种审计方法的概念、优缺点3、力求掌握审计方法的使用【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方法概述一、账表导向审计二、制度导向审计三、风险导向审计第二节审计的常规方法一、审阅书面资料的方法1、审阅法2、核对法3、查询法4、比较法5、分析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1、监盘法2、调节法3、观察法4、鉴定法第五章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理;2、掌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意义。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1. 引言审计学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领域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计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供对审计学的全面了解,包括审计原理、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等内容。

2. 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培养学生运用审计程序进行实际审计工作的能力。

2.3 培养学生撰写审计报告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审计基础知识3.1.1 审计概述3.1.2 审计流程3.1.3 审计职责和道德准则3.2 审计程序3.2.1 内部控制评价3.2.2 风险评估与应对3.2.3 证据收集和分析3.2.4 审计抽样3.2.5 审计资料和工作底稿的编制3.3 审计报告3.3.1 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3.3.2 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核4. 教学方法4.1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2 案例分析利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审计程序和报告编写的理解和掌握。

4.4 实训实习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审计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和技巧。

5. 考核方式5.1 课堂参与与讨论(10%)5.2 书面作业(30%)5.3 中期考试(30%)5.4 期末考试(30%)6. 参考教材6.1《现代审计学》(第六版),作者:刘小明6.2《审计学导论》(第三版),作者:陈建强7. 参考文献7.1 雷华英,董树文,乐际琪. 会计学与审计学大纲和理论实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年.7.2 Simnett, R., Carson, E., & Vanstraelen, A. Audit educat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a challenge for us all.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10, 19(1), 25-41.8. 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配合教师:XXX9.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审计概述第3-4周审计流程第5-6周审计职责和道德准则第7-8周内部控制评价第9-10周风险评估与应对第11-12周证据收集和分析第13-14周审计抽样第15-16周审计资料和工作底稿的编制第17-18周审计报告的结构和要素第19-20周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核10.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审计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与方法,审查和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学科。

它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审计的定义、分类、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能力,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的撰写等。

3、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审计职业道德观念,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审计概论1、审计的定义、分类与特征(1)理解审计的定义,明确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掌握审计的分类方法,如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目的等进行分类。

(3)了解审计的特征,如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等。

2、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了解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不同发展阶段审计的特点和主要审计方法。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理解审计的职能,如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等。

(2)认识审计在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1、审计准则(1)掌握审计准则的含义、作用和内容。

(2)了解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审计准则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2、审计职业道德(1)理解审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2)熟悉审计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等。

(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1)明确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掌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的含义和内容。

2、审计计划(1)了解审计计划的作用和编制要求。

(2)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四)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1)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种类和特性。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审计学课程是研究审计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探讨审计实务的应用性课程。

课程以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理论与实务为主体,同时附带介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

在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理论与实务中,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为主线,阐述计划审计工作、审计程序和方法,详细论述主要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主要项目的分析性测试和细节测试。

2.课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审计理论,主要掌握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为主线的审计理论、程序和方法;对于审计实务,应注意运用与审计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注意企业会计准则、经济法、税法等内容的学习,掌握审计内部控制、控制测试、主要项目的的分析性测试和细节测试。

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的工作。

3.课程的适用专业及年级: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会计电算化高职专业,开课时间在第五学期。

4.课程的总学时要求:本课程总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其中实验9学时,案例课7学时。

5.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审计学的预修课程是: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1.总论(1)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审计概念及属性(3)审计的职能和作用(4)审计的种类2.审计组织体系与审计规范(1)政府审计组织与政府审计规范:政府审计组织及其人员构成,政府审计的法律规范,政府审计的特征。

(2)民间审计组织与审计规范:民间审计组织及其人员,审计规范体系,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法律责任,民间审计的特征。

(3)内部审计组织及审计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及职责权限,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内部审计的特征。

3.计划审计工作(1)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审计业务约定书,计划审计工作。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审计学》是阐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对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制度,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课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概念、审计的对象、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任务、我国审计机构、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国际审计组织、审计分类。

重点:审计对象、职能和分类。

难点: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

第二章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审计证据涵义和作用、审计证据的分类、审计证据的特点、质量和数量要求、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的种类、审计依据的特点、运用审计依据应注意的问题。

审计标准产生和发展、审计标准分类和内容、审计标准的作用、我国审计标准的建立。

重点: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特点。

难点:审计依据特点。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和一般含义、审计程序规范化的作用。

审计准备的内容、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和方法、审计结束阶段内容。

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重点:审计基本程序、包括的主要内容。

难点: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第四章审计方法审计方法的应用。

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审阅法和核对法。

盘点法、调节法、实验鉴定法、观察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重点:顺查法和逆查法。

难点: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重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

难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内部审计特点。

重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

(完整版)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学时:36 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代码:B01000831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任务审计是对经济组织进行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和管理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它为真实客观的评价经济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所必需的信息进行技术支持。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务要有充分的理解,并培养审计业务操作技能,通过课外练习培养动手能力,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付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课程的复习与应试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为全书的概述,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目标、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定义、分类、独立性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知悉中外审计产生、发展的主要史实及其规律;进而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审计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其次,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并对审计对象、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42第一部分:课程教育目标一、教学对象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学生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它不仅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而且是培养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报告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生能力培养要求1、基础知识要求熟悉审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审计工作规范、审计工作过程、审计工作方法及运用这些方法对各业务环节具体审计、最后形成审计报告等一系列内容。

2、素质要求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专业分析能力,能运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操作要求通过相关环节的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包括筹资与投资环节审计、购货与付款环节审计、销售与收款环节审计、生产循环审计等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明确审计的目的与对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及内部审计的关系,掌握审计基本概念与属性,审计种类,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审计概念、审计的属性、审计种类、审计职能,难点是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及内部审计的关系。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二、审计的作用第三节审计的种类第四节我国的审计机构和生计人员第五节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及内部审计的关系一、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联系与区别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系与区别第二章审计工作过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审计的目标及审计计划的编制,掌握审计项目的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审计计划的定义与作用及其内容与编制,审计划及分析性复核,审计项目的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阶段,难点是审计计划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分析与确定。

第一节审计目标一、审计总目标二、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第二节审计计划一、接受审计委托二、编制审计计划第三节审计实施一、进驻被审计单位二、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三、实质性测试第四节审计终结一、整理、分析、综合、评价审计证据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三、撰写审计报告第三章审计工作规范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独立审计准则概念、性质及其框架结构,明确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概念、内容和作用,掌握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法律责任,难点审计法律责任的确定。

第一节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一、中国独立审计准则概念、性质及其框架结构二、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第二节审计质量控制一、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作用和内容二、独立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的关系第三节审计职业道德一、审计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二、专业能力要求三、技术规范四、对客户的责任五、对同行的责任六、业务承接中的职业道德第四节审计法律责任一、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二、导致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可能原因三、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种类四、《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第四章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审计标准的含义、作用、种类,掌握审计证据的概念、分类和特征,审计证据的搜集方法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与格式,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审计证据的概念、分类和特征,难点是审计证据的取舍,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第一节审计标准第二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概念二、审计证据的种类和特征三、审计证据的收集途径与方法四、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取舍第三节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保管第五章审计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审计方法的概念、体系及选择,掌握审计基本方法和技术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内部控制要素及实质性测试难点是审计抽样方法。

第一节审计取证方法一、审计方法的概念、体系及选择二、审计取证方法第二节审计抽样方法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及种类二、属性抽样审计三、变量抽样审计第三节内部控制和制度基础审计一、内部控制二、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第四节电算化审计方法一、检测数据法二、整体检测法三、平行模拟法四、通用审计软件第六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筹资与投资循环特征及审计目标,掌握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难点是对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业务活动的常见错弊的分析。

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征及审计目标一、业务循环综述二、审计目标第二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一、筹资活动二、投资活动第三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控制度与测试一、筹资与投资循环应有的内控制度二、吸收投资业务的内控制度测试三、对外投资业务的内控制度测试四、举债筹资业务的内控制度测试五、盈余公积的内控制度测试第四节筹资与投资循环常见错弊与审计一、投资活动中常见错弊的审计二、资本投入及企业内部积累中常见错弊及审计三、举债筹资中的常见错弊第七章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购货与付款循环特征及审计目标,掌握购货与付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购货与付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难点是对购货与付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的常见错弊的分析。

第一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征及审计目标一、业务循环综述二、审计目标第二节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一、商品存货购进二、固定资产的购建三、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四、付款业务第三节购货与付款循环应有的内控制度一、业务循环中的内部控制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第四节购货与付款循环常见错弊与审计一、商品存货购进常见错弊与审计二、固定资产购建错弊审计三、应付款的错弊与审计第八章生产循环审计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生产循环特征及审计目标,掌握生产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生产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难点是对生产循环主要业务活动的常见错弊的分析。

第一节生产循环的帐证与审计目标一、生产循环的帐证二、生产循环的审计目标第二节生产循环的主要业务及控制一、生产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二、生产循环的主要帐务处理三、生产循环应有的内部控制四、生产循环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第三节生产循环常见错弊与审计一、存货耗费常见错弊与审计二、人工费用常见错弊与审计三、设备折旧与维修常见错弊与审计四、其他费用常见错弊与审计第九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销售与收款循环特征及审计目标,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难点是对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的常见错弊的分析。

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帐证及审计目标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帐证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第二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及控制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三、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第三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常见错弊与审计一、与主营销售业务有关的各帐户审计二、其他销售业务常见错弊与审计三、固定资产报废清理业务常见错弊与审计四、收款业务常见错弊与审计五、坏帐准备常见错弊与审计第十章货币资金及特殊项目审计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货币资金及特殊项目特征及审计目标,掌握货币资金及特殊项目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货币资金及特殊项目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难点是对货币资金及特殊项目主要业务活动的常见错弊的分析。

第一节货币资金审计一、货币资金的特征及审计目标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三、库存现金的实质性测试四、银行存款的实质性测试五、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六、货币资金审计中常见错弊及案例第二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审计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概念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审计的目标和程序第三节现金流量表审计一、现金流量表审计的目标二、现金流量表审计的程序第四节或有负债审计一、或有负债的概念及种类二、或有负债审计的目标和方法第五节期初余额审计一、期初余额审计的要求二、期初余额审计的目标和程序第六节期后事项审计一、期后事项的概念及种类二、期后事项审计的目标和程序第十一章审计项目终结与审计报告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终结审计项目是应做的工作,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具体内容、编制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具体内容、编制要求,难点是对出具真实、公正、客观的审计报告的理解。

第一节审计项目的终结一、整理审计工作底稿二、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试算平衡表三、取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第二节审计报告一、审计报告的意义和作用二、审计报告的编写要求和内容第三节审计档案一、审计档案的作用二、审计档案的归档与保管第十二章验资与资产评估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验资的涵义及验资的过程,掌握验资的基本操作技能、三种基本的资产评估方法及资产评估报告的编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验资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三种基本的资产评估方法,难点是对三种基本的资产评估方法的运用。

第一节验资一、验资概述二、验资过程三、验资内容四、验资报告第二节资产评估一、资产评估的概念二、资产评估的程序三、资产评估地方法四、资产评估报告第十三章税金审计教学目的与要求:各项税金审计特征及审计目标,掌握各税金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各税金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难点是各税金主要业务活动的常见错弊的分析。

第一节流转税审计一、增值税审计二、消费税审计三、营业税审计四、关税审计第二节企业所得税审计一、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内容二、企业所得税课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避税、偷税形式三、企业所得税的审计第十四章费用成本审计教学目的与要求:各项费用成本审计特征及审计目标,掌握各费用成本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费用成本主要业务活动审计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技能,难点是费用成本主要业务活动的常见错弊的分析。

第一节采购费用审计一、采购费用审计的意义二、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避税、偷税形式三、采购费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四、采购费用的审计第二节生产成本审计一、生产费用常见错弊与审计二、生产成本审计第三节期间费用审计一、期间费用真实性审查二、期间费用合理性审查第三部分:学时分配及学分本课程总学分3分,总学时65学时,具体分配如下:第四部分:考核方式及必要的说明本课程为必修课,采用课程考试为主,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课程考试占50%,平时考核530%,平时考核包括听课、作业和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