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抒情方式

合集下载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一、直抒胸臆。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心里有啥想法,直接就喊出来了。

比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老哥那可是相当霸气,对权贵的不屑一顾就这么赤裸裸地表达出来了。

他可不想低三下四地去讨好那些权贵,这种情感就像火山喷发一样,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读者一读就知道,哟,李白这是个有骨气、不愿受拘束的主儿啊。

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呢,特别能让读者快速地感受到诗人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那种冲击力一下子就传递过来了。

二、借景抒情。

诗人就像一个超级魔法师,把自己的情感悄悄地藏在景色里。

比如说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看啊,他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凄凉的画面,什么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张灰色的大网,把那种孤寂、落寞的感觉给罩住了。

然后他再告诉我们,有个断肠人在天涯呢。

其实他就是通过这些景色来表达自己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景色就像是一个情感的掩护部队,诗人躲在后面悄悄地把自己的情感发射出去,让读者在感受景色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被诗人的情感给感染了。

就好像我们看到一幅特别美的画,然后突然发现画里藏着画家的小秘密一样,这种感觉很微妙。

三、托物言志。

这就像是诗人给一个东西赋予了超能力,让这个东西代表自己去说话。

像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表面上是在说石灰呢,说石灰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被烈火焚烧也不害怕,最后就算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在人间。

但实际上呢,他是在说自己啊,他自己就像石灰一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考验,都要坚守自己的清白和操守。

这个石灰就像是于谦的代言人,代替他说出了那些心里的话。

这种方式很有趣,就像给一个物品穿上了诗人的衣服,让它替诗人去表达志向和情感,读者要透过这个物品的表象去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才能看到最里面的东西。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古诗词中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哀景写哀情)与情景反衬(乐景衬哀情)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小结:
以景结情: • 1、特征:结尾处 画面感 画中情 • 2、效果:如撞钟 • 3、思路:明手法 析手法 析效果
• 景与情的关系:
•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 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 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 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 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 景、乐景?
•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 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 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 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 之情更加浓厚。
答案:
1: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 感伤与惋叹,对意中人思念之情以及无人陪伴的 孤寂之情。 2:“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 2分),通过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只见长空惨淡 晦暗,芳草连接长空,营造了一幅惨淡凄美的意 境,(1分)表达了因意中人长久不归,主人公翘 首以待后的失望之情和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1 分)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悠长。(2分)。
课本内容回顾: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 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 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 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2、借古讽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 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写了六朝 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 伤今的无限感慨。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 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注:严蕊:南宋中叶女词人。
问:简要回答末句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人在武陵微醉”是用典抒情。用了“武陵人”的典故,
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桃花。
4. 以景结情
诗歌的结尾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 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本词下片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事景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Nhomakorabea借景抒情
1、借景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 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 分析。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诗歌的抒情方式

诗歌的抒情方式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 6托物言志 7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7用典抒情
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指出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解说手法)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 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指明效果)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以乐景写哀情。
• 开头两句景物鲜明,色彩绚烂,似乎表达的是乐情。但 后两句意境突转,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思乡的苦闷和忧 愁。 • 在如此美丽的春景下仍不陶醉,却还是恋恋不忘故乡, 这就把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衬托得更形象、感人。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 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 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 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 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 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 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 俱在其中” (借事抒情)
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

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

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二、间接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正面直接描写而是借某种方式来表达。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借萧瑟的秋景,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漂泊不定的孤寂悲凉之情。

托物言志也可以称为借物抒情,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感悟,常常借助于某物的特性。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例如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借梅花自比,表达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情景交融这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抒情手法,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例如北宋女词人魏夫人的《菩萨蛮》一词中有“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的句子,句句写景,实则景景含情,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柳絮纷飞,这些景物暗含作者绵绵相思之情。

寓情于景也可以称为移情入景,就是指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的物境,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使其带上了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花哪里会笑,只不过是李白心情舒畅罢了,在这里诗人把自己的快乐注入到山花中。

用典即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跟借古讽今联系在一起出现。

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诗人借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故事,表达了对南宋王朝屈辱求和的不满之情。

叙事抒情记叙一件事情,借此表达某种情绪。

例如《孔雀东南飞》记叙了刘兰芝、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家长制的强烈反抗之情。

再如《石壕吏》,这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写了差役趁夜到石壕村捉人征兵,连年老体衰的老妇也被带走的故事。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分为抒情方式(7)、表现手法(10)、修辞(9)和结构(4)四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一、抒情方式(7种)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就是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分4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思念远征的爱人竟宣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卫风〃伯兮》);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率真而震撼人心。

关汉卿的《[双调]沈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
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相隔咫尺的人就要天南地北远远分离,转瞬间花好月圆的欢聚就变成月缺花飞的悲凄。

手拿着饯行的酒杯,眼含着惜别的泪水。

刚说一声‚保重身体‛,心中悲痛极了教人难以割舍。

‚好好地去吧,祝愿你前程万里!)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古典诗词中写送别之情的篇章不少。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抒情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因事缘情】
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
感情。

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
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不
知不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登池上楼》)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再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chuáng),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乐景哀情】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再如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衬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

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哀景乐情】
杜甫《江汉》中‚落日心犹
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

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
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

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
个性的体现。

【咏史抒怀】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支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