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含完整的测试命令及对应截屏)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含完整的测试命令及对应截屏)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学生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专业班级:应电0901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12 月23日实验一一、实验目的●使用Ping实用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及测试本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性能,能确保可以在网络上通信;●使用Hostname实用程序来标识计算机的名称;●使用Ipconfig实用程序来验证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选项,包括MAC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等多项配置信息;●考察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的计算机的TCP/IP配置;●学习机房组网设备及组网方法二、实验内容和要求TCP/IP实用程序的使用:掌握在命令行模式下测试计算机TCP/IP配置及连通性的方法;掌握在命令行模式下获得验证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选项,包括MAC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等多项配置信息的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室机房网络的组网结构,掌握相关的组网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局域网及联网计算机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一) 使用Ping实用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1、登陆到Windows2000中。

2、调出命令提示窗口。

操作方法:单击: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或单击:开始→运行,键入“cmp”。

3、在命令提示窗口键入ping 127.0.0.1。

问题1:发送了多少数据包?接受了多少数据包?丢失了多少数据包?答:发送了四个数据包,接受了四个数据包,丢失了0个数据包。

问题2:TCP/IP工作正常吗?答:正常。

问题3:请写出Ping 命令的作用。

答:PING (Packet Internet Grope),因特网包探索器,是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

Ping 发送一个ICMP回声请求消息给目的地并报告是否收到所希望的ICMP回声应答。

问题4: 再尝试输入下面两个命令, 写出每个命令的作用,记录并解释实验结果:(1)ping IP地址–t(按ctrl+c退出)(2)ping IP地址–n 6答:-t的作用是不间断的ping下去。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报告专业:信息安全学号:100410428姓名:谢宇奇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1-1图1-2图1-3 -t 不停地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图1-4 -a 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图1-5 指定count=6次图1-6 -l 3 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

图1-7 Tracert命令的使用图1-8 Netstat命令图1-9 -s显示每个协议的统计。

图1-10 -e 显示以太网统计。

此选项可以与 -s 选项结合使用。

图1-11 -r显示路由表。

图1-12 -e 显示以太网统计。

此选项可以与 -s 选项结合使用。

图1-13 -n 以数字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号。

图1-14 -t 显示当前连接卸载状态。

图1-15 -o显示拥有的与每个连接关联的进程 ID。

图1-16 -p proto 显示 proto 指定的协议的连接;proto 可以是下列任何一个: TCP、UDP、TCPv6 或 UDPv6。

图1-17 all 显示现时所有网络连接的设置图1-18释放某一个网络上的IP位置图1-19 renew 更新某一个网络上的IP位置图1-20 flushdns 把DNS解析器的暂存内容全数删除图1-21 -a[ InetAddr] [ -N IfaceAddr] 显示所有接口的当前 ARP 缓存表。

图1-22 使用arp -s IP MAC 命令来绑定物理地址图1-23 arp指令的帮助图1-24 route –n查看路由信息图1-25 查看本机路由表信息图1-26 route 添加路由表图1-27 删除路由表图1-28 打印Windows 路由表图2-1 到根名称服务器上查找能解析.com的顶级域的域名实验结果图2-2 到顶级域名称服务器上查找能解析的顶级域的子域域名图2-3 到顶级域名称服务器查找能解析权威名称服务器的域名图2-4 到权威名称服务器上查找的A类型(对应的IP)图2-5 验证的IP映射图2-6利用TELNET进行SMTP的邮件发送。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设计》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系统。

通过该实验,我们将研究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协议,并能够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

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设计和实现:
1. 确定通信系统的目标和需求,例如传输速率、可靠性等。

2. 设计和实现网络拓扑结构,包括计算机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3. 配置和设置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4. 实现通信协议,例如TCP/IP协议栈。

5. 开发通信系统的应用程序,例如聊天程序或文件传输程序。

6. 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优化。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系统。

该系统能够满足设定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要求,并能够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通信协议。

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并了解了实际应用中的网络配置和性能优化技巧。

这次实验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参考资料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设计实验教程》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设计相关文献和资料。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地点:时间:第一次实验实验一访问Cisco路由和交换设备(一)网线的做法一.使用工具:网线钳、线、水晶头、网线检测仪二.做法平行线排序:(两端一一对应,实际1236能连通即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交叉线排序:( 13、26交叉)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568B)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568A)注意问题:将网线按上面所述的顺序排列好后,一定要将线头剪齐。

三.测试按上边的方法做好网线后,用检测仪当每根线所对应的灯一起亮说明网线制作是成功的,否则重新做。

(二)访问交换设备一.实验目的访问交换机和路由器;网络连接设备及附件的使用;熟悉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指令二.实验步骤电缆连接及配置说明:超级终端配置连接时串口的缺省参数如下:端口速率:9600bit/s;数据位:8;奇偶校验:无;停止位:1;流控:无。

三.实验配置1.打开超级终端程序,启动Win2000下【开始】→【程序】→【附件】→【通讯】下的“超级终端”程序,屏幕上依次出现如图所示的对话窗口2.交换机的初始化过程配置完成后,打开交换机电源,进入特权模式实验二交换机VLAN划分一.实验目的交换机的基本设置理解交换机的端口及编号和属性VLAN的划分和配置广播域的划分通过VLAN Trunk配置跨交换机的VLAN配置VTP协议二.设备需求交换机2台;PC机2台;RJ45双交线8根;交叉双交线1根;Console控制台电缆2根三.实验内容掌握交换机配置及端口属性;掌握交换机各种工作模式;熟悉vlan协议;配置不同结构的vlan四.实验步骤在实验一打开的超级终端文件中进行如下操作1.创建VLAN用下列指令即可创建一个vlan:Switch>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指令Switch#vlan database 进入配置模式Switch(vlan)#vlan 2 name test2 2是序号,表示第二个vlan//Switch(vlan)#no vlan 2 删除第二个vlanSwitch(vlan)#exit 退出配置模式Switch#showvlan查看vlan信息Switch#showvtp status 查看vtp信息2.给创建的VLAN添加端口Switch#config terminalSwitch(config)#interface f0/6 进入端口6的配置模式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设置端口为静态vlan访问模式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把端口6分配给相信的vlan 2Switch(config-if)#exitSwitch#showvlan 查看vlan配置信息五.结果测试及拓扑图分析拓扑图分析:当两个PC机连接在交换机的同一个VLAN中时,可以ping通,即同一VLAN中端口连接的机器可以连通;当两个PC机连接在交换机的不同VLAN中时,不能ping通,即不同的VLAN中端口连接的机器不是连通的。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 5月 2日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名称: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签名:一.实验目的分析Ethernet V2标准规定的MAC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的MAC层帧结构和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二.实验内容1.在PC机上运行WireShark截获报文,在显示过滤器中输入ip.addr==(本机IP地址)。

2.使用cmd打开命令窗口,执行“ping 旁边机器的IP地址”。

3.对截获的报文进行分析:(1)列出截获报文的协议种类,各属于哪种网络?(2)找到发送消息的报文并进行分析,研究主窗口中的数据报文列表窗口和协议树窗口信息。

三.实验过程局域网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形网、环形网、总线网和树形网,相应代表性的网络主要有以太网、令牌环形网、令牌总线网等。

局域网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快速以太网(100Mb/s)、吉比特以太网(1Gb/s)和10吉比特以太网(10Gb/s)的飞速发展,采用CSMA/CD(carrier sense,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接入方法的以太网已经在局域网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以太网几乎成为局域网的同义词。

因此,本章的局域网实验以以太网为主。

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802.3标准。

1. Ethernet V2标准的MAC帧格式DIX Ethernet V2标准是指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和Xerox公司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

它是目前最常用的MAC帧格式,它比较简单,由5个字段组成。

第一、二字段分别是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长度都是6字节;第三字段是类型字段,长度是2字节,标志上一层使用的协议类型;第四字段是数据字段,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第五字段是帧检验序列FCS,长度是4字节。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是每个计算机相关课程中都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以下将列举三个案例,来阐述关于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重要性。

案例一:网络通信实验报告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经常会遇到网络通信实验的任务。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了解各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通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并结合实验数据和截图来展示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不仅可以加深对网络通信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对报告撰写和演示技能的培养。

案例二:数据库实验报告数据库是计算机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学习数据库课程时,会进行很多数据库实验来加深对数据库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新建、查询、修改和删除数据库记录,同时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析。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步骤,同时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巩固对数据库知识的学习,提高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案例三: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操作系统是计算机领域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学习操作系统课程时,会进行很多操作系统实验来了解操作系统的各种基本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编写和调试操作系统的各项功能和算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流程和结果,并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提高对操作系统的掌握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撰写对学生的学习、写作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交流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提高学习和交流能力外,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的撰写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实验一 LAN内的资源共享与简单访问控制 (2)
实验二web服务器配置 (6)
实验三ftp服务器配置 (18)
实验一 LAN内的资源共享与简单访问控制
实验名称:LAN内的资源共享与简单访问控制
实验日期:2011/10/28
实验地点:西安交通大学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在网络邻居中进行资源共享,进行开放、禁止、有权限的访问等实验,取消共享
的方法等,以实现可控下的访问。

二、实验内容
1. 增加或删除协议,然后通过网络邻居观察协议对网络连接的影响.
2. 进行网络资源的共享实验,分权限设置共享,并进行共享文件的不同操作.
三、实验要求
通过在网络邻居中进行资源共享,进行开放、禁止、有权限的访问等实验,取消共享的方法等,以实现可控下的访问。

四、实验环境
Windows 7系统下操作
五、实验记录
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网络硬件的安装设置:
1) 安装网卡
a) 把网卡插入计算机的总线插槽,并用螺丝固定好;
b) 若非即插即用网卡,则手工设置网卡的IRQ、I/O基址等跳线;
c) 在Windows中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2) 连接网线
把双绞线的接头的一端插入计算机中的网卡上,另一端插入集线器或交换机的任意一个接口。

2、软件的安装设置
在在网络与共享中心打开网络连接属性窗口。

1) 添加网络通讯协议——在配置标签中增加“TCP/IP”协议;
2) 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地址等;
打开高级共享设置窗口,设置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服务.
3、资源共享
右键单击需要共享的文件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共享下拉菜单中的家庭组,调出如下对话框。

选择共享后,在文件夹属性对话框中选择高级共享,设置自定义权限,创建多个共享,设置
高级共享选项。

完成后,即可在网络共享看到以共享的文件夹。

其他用户就可以通过网络邻居访问你的共享资源了。

相互之间传送文件及删除文件以验证可以资源共享和权限。

五、实验结论及分析
1.本次实验在win7条件下运行,使实验操作相对简单,可以比较容易实现网络共享。

2.在本次实验中,实现了实验的整体目标,即:
增加或删除协议,然后通过网络邻居观察协议对网络连接的影响;
进行网络资源的共享实验,分权限设置共享,并进行共享文件的不同操作.
六、实验体会
随科技进步,信息变为不可忽视的生产力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资源共享变得意义重大。

本次实验,通过简单的资源共享,使我们掌握了资源共享的方法。

无论是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还是对以后日常学习生活都有莫大的帮助。

七、评定成绩
实验二web服务器配置
实验名称:web服务器配置
实验日期:2011/10/28
实验地点:西安交通大学
一、实验目的
掌握如何使用windows 2000 server的IIS5.0配置出web服务器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web站点,并且可以实现在别人的计算机上访问该站点
2、使用不同的ip建立多个站点
3、在一个站点下建立多个子站点(使用虚拟目录实现)
三、实验环境
win7系统下IIS7.5
四、实验记录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进入Windows 7的控制面板->程序和功能->选择左上角的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
(2)现在出现了安装Windows功能的选项菜单,注意选择的项目,我们需要手动选择需要的功能,下面这张图片把需要安装的服务都已经选择了,大家可以
按照图片勾选功能。

已在F盘下创建myweb文件夹和website文件夹,并在“F:\myweb”下创建子目录deep,在“F:\website”下创建子目录web;分别在“F:\myweb”下放入网页文件“web服务器配置.htm”,在“F:\website\web”下放入网页文件“动态IP建立服务器完全教程-Web-易佰网.htm”,在“F:\myweb\deep”下放入网页文件“Google.htm”
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115.154.66.207就能调出“F:\myweb”目录下的网页文件。

输入http://115.154.66.207/google/调出“F:\myweb\deep”目录下的网页文件。

输入http://115.154.66.207:8081调出“F:F:\website\web”目录下的网页文件。

(3)安装完成后,再次进入控制面板->管理工具;双击 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选项,进入IIS设置。

(4)双击后就进入到如下图的IIS7控制面板
如下为实验内容1的实现:创建一个web站点,并且可以实现在别人的计算机上访问该站点
(5)选择 Default Web Site,并双击 ASP 的选项,弹出ASP的对话框。

(6)设置ASP的父路径:IIS7中ASP 父路径默认是没有启用的,要开启父路径,必须把“启用父路径”设为 True
(7)高级设置配置IIS7的站点:点击右测的“高级设置”选项,可以设置网站的目录点击高级设置后弹出如下图窗口:
将物理路径改为F:\myweb
(8)网站绑定:点击“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面板右上角的“绑定...”设置网站的IP为115.154.66.207
(9)设置网站的默认文档:点击“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中的“默认文档”
点击后如下图所示:然后在右测点击“添加”添加一个默认文档(index.asp),在弹出窗口中填写文档的名称为:web服务器配置.htm
最后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http://115.154.66.207 出现下图:
以下为实验内容2的实现:使用不同的ip建立多个站点
(10)新建一个Web站点:选“网站→右键→添加网站”,填写如下:
(11)注意端口改为8081,修改其属性:方法请参见上文。

(12)最后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http://115.154.66.207:8081出现下图:
以下为实验内容3的实现:在一个站点下建立多个子站点(使用虚拟目录实现)
(13)“添加虚拟目录” ,右键单击Default Web Sit,出现“添加虚拟目录”选项,进入,将“别名”和“物理路径”设置为如图所示:
然后确定就完成了所有设置。

修改属性同上。

(14)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http://115.154.66.207/google/ 出现下图:
这样就完成了web站点的设置。

(15)最后关闭win7防火墙或更改防火墙设置,同一个局域网的别人就可以正常的访问建立的站点,使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实验结论及分析
1. WEB服务器也称为WWW(WORLD WIDE WEB)服务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

WEB服务器概念:
(1)应用层使用HTTP协议。

(2)HTML文档格式。

(3)浏览器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2.由于条件限制,本次实验所用实验环境为windows7系统,比较并发现了在win7条件下IIS7.5配置出web服务器与实验要求windows 2000 server的IIS5.0配置出web服务器的许多异同。

六、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实际操作了如何使用windows 7系统的IIS7.5配置出web服务器,对web 服务器的概念及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其配置步骤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本门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七、评定成绩
实验三ftp服务器配置
实验名称:web服务器配置
实验日期:2011/10/28
实验地点:西安交通大学
一、实验目的
掌握如何使用windows 2000 server/XP的IIS配置出ftp服务器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ftp站点,并且可以实现在别人的计算机上访问该站点
2、在一个站点下建立多个子站点(使用虚拟目录实现)
3、在同一个套接字(即ip地址+端口)上建立多个站点(使用加主机头名方法实现)
4、对站点进行安全管理(如ntfs文件权限、浏览权限、帐号的使用、ip地址的设定)
5 对用户进行空间的分配,并能上传和下载文件
三、实验环境
Window7 系统环境下运行
四、实验记录
实验准备:
在F盘建立MYWEB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MYWEB1,并在MYWEB文件夹内放入文档:IIS之FTP 服务器的设置.
本次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右键单击计算机图标,选择管理选项,调出计算机管理对话框。

2.在左侧列表中,选择服务和应用程序下的internet信息服务选项->添加ftp站点。

3.在添加ftp站点对话框下做如下设置:
4.随后为该ftp站点添加虚拟目录,如下:
点击确定即添加完成。

5.打开浏览器,输入ftp:115.154.65.220,即出现以下界面:
6.单击《IIS之FTP服务器的设置》链接,即可下载。

五、实验结论及分析
1.本次实验所用系统环境为windows 7,IIS 6.0.
2.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创立了简单的FTP站点,并实现了用虚拟目录建立子站点,而且使用户能够成功的在FTP站点上进行资源下载。

六、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FTP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我们本门课程的学习增添了乐趣。

FTP站点的建立,为资源的共享有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可以将本门课程的学习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使本次实验意义深远。

七、评定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