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忆黄山 汪莘

合集下载

沁园春精选三十首

沁园春精选三十首

沁园春精选三十首沁园春·孤馆灯青宋代: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沁园春·情若连环宋代:苏轼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口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恨清代:郑燮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清代:纳兰性德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一单元 1 黄 山 记 Word版含解析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精品学案:第一单元 1 黄 山 记 Word版含解析
语林撷英
黄山名句集锦
1.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唐·李白)
2.黄山一夜雪,渭水泻声多。(唐·张仲素)
3.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唐·郭震)
4.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宋·黄庭坚)
5.黄山,水石云霞未得攀。(宋·徐师)
7.三十六峰高插天,瑶台琼宇贮神仙。(宋·朱彦)

舌苔
tāi

拾掇
shí
苔藓
tái
拾级而登
shè

翘望
qiáo

光晕
yùn
上翘
qiào
晕头转向
yūn
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
(1)煞费心机: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心思。
(2)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3)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4)化险为夷: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为什么要大量引用传说、诗文?这一部分与全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名师指津]第一问:扣住突出黄山魅力、特点及丰富内容作答。第二问:说明本部分突出“难以攀登”对表现下文新时代的作用即可。
[我的理解]第二部分写的是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写黄帝在这里飞升的“传说”,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写李白等人的诗文,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这一部分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黄山,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埋下了伏笔。
徐迟
生卒年
1914~1996
籍贯
浙江吴兴
相关资料
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等。粉碎“四人帮”以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曾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报告文学《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等

学诗笔记之:?“沁园春”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赏

学诗笔记之:?“沁园春”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赏

学诗笔记之:“沁园春”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赏“沁园春”格律解析及名篇欣赏一、“沁园春”词牌简介“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名。

又名念离群、东仙、洞庭春色、寿星明、千春词、大圣乐等。

《钦定词谱》第三十六卷中言:“《金词》注:般涉调。

《蒋氏十三调》注:中吕调。

张揖词结句有‘号我东仙’句,名《东仙》。

李刘词名《寿星明》。

秦观减字词名《洞庭春色》。

另外,贺铸词有‘离群,客宦漳滨’句,名《念离群》。

无名氏词名《千春词》。

”360百科:《沁园春》创始于初唐。

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

百度百科:《沁园春》词牌经考证最早当出现于晚唐。

现在传世的最早《沁园春》词当数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词。

但张先之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尚欠精工。

故后人填《沁园春》,多遵苏词。

正体“沁园春”词为双调,共一百一十四字。

上阕十三句,四平韵;下阕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

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

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

此调四字句为主,全词二十五句中,纯四言句十五句、“五言一领四”四言句四句,四字句多用对仗。

四字句交错配以八字、七字、六字、五字、三字等句,显得更加生动灵活。

词谱中可平可仄之字极多,较为自由。

“沁园春”有和婉、协谐、流畅、格局开张、调势活泼生动、气雄势贯等特点,适用于舒写壮阔情怀、言志、议论、谐谑、叙事、酬赠、祝颂等题材。

历代名篇极多,苏轼、辛弃疾、陆游等皆有佳作。

毛泽东更可谓深得其妙,以苏体所写《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抒发壮志豪情,气吞山河。

这二首词上、下阕均采用扇面对,《沁园春・雪》下阕一个“惜”字引出“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扇面对对得极为工整,“霸气”中又尽显一代领袖的宏伟志向和帝王之气,可谓登峰造极之作。

一首《沁园春・雪》倾倒了亿万华夏儿女,更将沁园春这一词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使之更加脍炙人口,成为当代人十分熟悉和喜爱的词调之一,可细细体味其语势与对偶及句法特点。

宋词:汪莘《沁园春·忆黄山》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汪莘《沁园春·忆黄山》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词所写⼭⽔之景是实,神话传说是虚,虚实紧密揉合,使⼭⽔充满神奇⾊彩,使传说宛然实有其事,令⼈神往。

下⾯是⽆忧考分享的宋词:汪莘《沁园春·忆黄⼭》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沁园春·忆黄⼭》 宋代:汪莘 三⼗六峰,三⼗六溪,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洞⾥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昼,海涌潮头。

当年黄帝浮丘,有⽟枕⽟床还在不?向天都⽉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

砂⽳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闻早修?谁如此,问源头⽩⿅,⽔畔青⽜。

【译⽂】 黄⼭层峦叠峰,千峰竞秀,溪流纵横,云峰烟溪,景⾊清幽,常年清凉如秋。

⾯对黄⼭,但见孤峰绝顶之上,云烟竞秀,悬崖峭壁之上,瀑布竞相流泻。

炼丹峰的炼丹洞中,相传有形似桃花的灵异⽯,轩辕峰下的彩芝源,相传曾是轩辕黄帝采灵芝的地⽅,所以在初春正⽉,雪后天晴之时,我便开始乘兴踏雪游⼭了。

我曾亲眼看见⽩⽇⾥的⽩龙潭潭⽔,犹如雷霆骤击,汹涌腾越,⼜如同海潮翻滚⽩浪升空。

当年黄帝和浮丘公栖游黄⼭时⽤过的⽟枕、⽟床等卧具不知还在不在。

⽉夜⾯对天都峰举⽬凝望之时,远远地听到远处传来的凤箫之声。

在青翠掩映的⼭腰幽深处,晨光微曦之际,远望希望能见到浮现于⾼空的龙楼。

当年浮丘公提炼丹砂的⽯⽳之⾊,虽⾊依旧长红不衰,可是炼丹炉中的炉⽕燃尽,丹炉早已经冷却了,⼜怎样才能趁早得到灵丹仙⽅,修炼成仙呢?⼜有谁知道答案呢?看来只有去问那源头的⽩⿅和⽔畔的青⽜了。

【赏析】 词的上⽚,描写黄⼭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壮丽风光,下⽚则以动⼈的神话传说写黄⼭的奇情异彩。

从起句开篇,词⼈即纵笔挥洒,连刷三句,整体上绘出黄⼭雄伟瑰丽的画⾯。

⽤拟问语⽓点出⽩⿅、青⽜,作为词的收结,辞尽⽽意不尽,含有⽆穷的韵味,使奇美的黄⼭⼜增添了⼀层神秘的⾊彩。

在这⾸词中,作者仿佛在读者⾯前打开⼀座神界仙⼭,想象丰富,情思变化多端,笔触多样,展现在⼤家⾯前的是⼀幅千姿百态的秀丽景⾊,使⼈应接不暇。

表达亲人的诗句

表达亲人的诗句

表达亲人的诗句表达亲人的诗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表达亲人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表达亲人的诗句11、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王建3、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中秋待月(陆龟蒙)4、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思江南》方干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7、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8、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亿舍弟》杜甫9、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11、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滞雨》李商隐12、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1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14、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江汉》宋之问15、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1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历代名人咏黄山

历代名人咏黄山

历代名人咏黄山1、唐代李白(1)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东尔当整。

去去陵旧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渡,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2)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韩侍御见招隐黄山韩侯骑白鹿,西往华山中。

玉女千余人,相随在云空。

见我传秘诀,精诚与天通。

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

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

拥兵五陵下,长策驭胡戎。

时泰解绣衣,脱身若飞篷。

鸾凤翻羽翼,啄粟坐樊笼。

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

黄山过石柱,巘崿山巑丛。

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

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朗咏紫霞篇,请开蕊珠宫。

步网绕碧落,倚树抬青童。

何日可携手,遁形入无穷。

(3)赠黄山胡公求白鹇闻安定世家有双白鹇鸡,盖是家鸡所伏,自小驯狎,长无惊猜,以其名而呼之,皆能就掌取食。

然此鸟其性耿介,尤难畜之。

因予酷好,意莫能致。

而胡公辄赠于余,唯求一诗,余闻之欣然适意,援笔答之。

解余双白璧,易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此诗与其他版本略有出入,因见仙源《城南胡氏家谱》卷一,自胡珲起历代相传,当为准确)(4)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

白鹭闲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欲望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转眼。

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

(6)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7)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何渐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8)泾川送族第錞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

锦石照碧山,两边白鹭鸶。

描写黄山的诗句

描写黄山的诗句

描写黄山的诗句描写黄山的诗句(精选90句)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

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描写黄山的诗句(精选90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今日黄山游不得,三十六峰空待君。

——屈大均《送孙丈归黄山其二》2、野兴不须邀客共,一尊白酒对黄山。

——吴龙翰《春晚郊行》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云阴带残日,怅别此何时,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

——李颀5、河流曲折二十里,过了黄山始直礴。

——陈著《四月朔旦过黄山哭刑部百求弟道中五首》6、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7、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8、鸡鸣发黄山,暝投鰕湖宿。

——李白《宿鰕湖》9、黄山青兮峛崺,三十六峰兮森起。

——汪雄图《黄山采药歌》10、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11、沧海几回明月夜,黄山终负薜萝期。

——王恭《挽黄山周正卿》1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13、蔡港沙田薄,黄山宰木稀。

——王逢《丙申八月纪事时自乡里入吴还华馆遂卜隐鸿山》14、新安昔上郡,黄山秀而起。

——孙一元《题程时望介斋》15、黄山练水毓精灵,勋业当朝满鼎铭。

——张萱《福寿图九咏代九邑令公寿鲍瞻鲁同府其七》16、千重烟树蝉声翠,薄暮晴岚鸟语霞。

——老舍《咏黄山》17、黄山横鹜晓成围,后骑萧萧万弩随。

——宋祁《对猎》18、云敛黄山际,冰开素浐滨。

张濯《迎春东郊》19、瑶台半入黄山路,玉槛傍临玄霸津。

卢藏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20、渠江明净峡逶迤,船到明滩拽迟。

元稹《南昌滩》21、黄山闻凤笛,清跸侍龙媒。

卢照邻《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22、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

释岛云《望黄山诸峰》23、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

张冠卿《游黄山留题》24、紫霄寒暑丽,黄山极望通。

十首经典《沁园春》

十首经典《沁园春》

十首经典《沁园春》十首经典《沁园春》沁园春是常见词牌名,创始于晚唐,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首经典《沁园春》,欢迎大家阅读。

《沁园春·孤馆灯青》【宋代】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这首词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回环往复,波澜起伏,上片的早行图与下片的议论浑然一体,贯穿一气,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全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融诗、文、经、史于一炉,体现了卓绝的才情。

《沁园春·情若连环》【宋代】苏轼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

悔上层楼。

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囗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这首词以铺叙手法说相思,反反复复地说,虽只是“相思”二字,却并不单调乏味。

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除了真切体验之外,还在于善铺叙。

作者善铺叙,就是在有条理、有层次的铺叙之后,突然插入一笔,由一方设想另一方,构成“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的妙境。

这种作法是从柳永词中学得来的。

因此,这首词,婉转言情,另有一副面目,非关西大汉所宜歌也。

这是苏轼学柳七作词的一个明证。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宋代】辛弃疾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六峰, 三十六溪, 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 云烟竞秀; 悬崖峭壁, 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 仙家芝草, 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 海涌潮头。
从起句开篇,词人即纵笔挥洒,连刷三 句,整体上绘出黄山雄伟瑰丽的画面: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 所谓三十六峰,不是实指,乃概略之数。 黄山有天都、莲花等三十六大峰,玉屏、 始信等三十二小峰。或巍峨雄伟,横绝 天表;或清秀隽美,流丹映彩。层峦叠 嶂,屏张锦绣,争奇斗艳,千姿百态。 黄山地处皖南山区,百千峭峰,摩天戛 日,老树古木,郁郁苍苍,虽在赤日炎 炎的盛夏,犹然凉爽如秋,所以说“长 锁清秋”。清字,不仅说气候清凉,也 是说景色清幽。而“锁”字则点出清秋 常在,独存山中之意。
在宋词中,写黄山的作品不是很多,而写得好的更是凤 毛麟角,只有汪莘这首词,可谓不可多得。在这首词中, 作者仿佛在读者面前打开一座神界仙山,想象丰富,情 思变化多端,笔触多样,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千姿 百态的秀丽景色,使人应接不暇。词的上片,描写黄山 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壮丽风光。下片则以动人的神话 传说写黄山的奇情异彩。
沁园春 ·忆黄山
三十六峰, 三十六溪, 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 云烟竞秀; 悬崖峭壁, 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 仙家芝草, 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 海涌潮头。
汪莘
当年黄帝浮丘, 有玉枕玉床还在不? 向天都月夜, 遥闻凤管; 翠微霜晓, 仰盼龙楼。 砂穴长红, 丹炉已冷, 安得灵方闻早修? 谁如此,问源头白鹿, 水畔青牛。
接下去,词人想入非非,进入幽渺的神话境界, 以“向”字切入,领起四个四言秀句:“向天都 当年黄帝浮丘, 有玉枕玉床还在不? 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所说 的天都,即黄山主峰之一的天都峰。其高度虽略 向天都月夜, 低于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它风姿峻伟,气势磅礴, 遥闻凤管; 拔地耸天,雄冠群山,因尊称之为天帝神都,故 翠微霜晓, 名曰“天都”。“凤管”,即凤箫。相传春秋时 仰盼龙楼。 有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萧史教弄 砂穴长红, 玉吹箫作凤鸣,引凤来归,穆公为之筑凤台。后 丹炉已冷, 萧史、弄玉俱乘凤而去。凤箫之名即由此而得。 安得灵方闻早修? 谁如此,问源头白鹿, 这里说“遥闻凤管”,则由望仙峰传说推想而来。 相传黄帝、浮丘从黄山望仙峰飞升时,彩云中遥 水畔青牛。 闻有弦歌之声,黄帝在仙乐接引下驾云而去,后 来就有了望仙峰的名称,而峰下之溪则因此得名 为弦歌溪。词人想,天都峰是黄帝聚会众神之所, “中天开帝庭,百灵此朝飨”,当其降临之时也 该是仙乐齐奏的,故而揉合望仙、天都两峰传说, 写了“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这两句不仅描 绘出夜宿黄山的奇情逸趣和灵异境界,而且点带 出天都峰下月洒清辉、山幽峰秀的清美景色。
三十六峰, 三十六溪, 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 云烟竞秀; 悬崖峭壁, 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 仙家芝草, 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 海涌潮头。
当他在进山路上,经过白龙潭时,忽然 想起曾见过的奇景,于是再追述一笔, 写了“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 头”。这里用“亲曾见”三字先作交代, 表明所写奇景乃是亲眼所见的实在之景, 并非道听途说,或是凭空想象的虚幻之 景。所说“龙潭”,即白龙潭,在桃花 溪上游、白云溪白龙桥下。在那里,白 云溪受众壑之水,泻入白龙潭。每逢大 雨倾盆之时,激流怒注,潭中之水有如 雷辊霆击,虎啸龙吟,其势汹涌澎湃, 如海潮翻滚,白浪蹴空,令人神骇心惊, 不敢逼视。词人用“海涌潮头”四字加 以形容,确实恰到好处。
三十六峰, 三十六溪, 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 云烟竞秀; 悬崖峭壁, 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 仙家芝草, 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 海涌潮头。
词人多年屏居黄山,耽于自然的山水情 怀、云林雅趣,使他不知疲倦地遍游山 中胜境,甚至不顾寒冷,踏雪觅胜,所 以词中写了“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 后春正取次游”。头两句根据传说写成。 相传黄山炼丹峰的炼丹洞里,有二桃, 毛白异色,为仙家之物,“洞里桃花” 即指此。“仙家芝草”,则指服之可以 成仙的灵芝草。相传黄山轩辕峰为黄帝 采芝处,今峰下有采芝源。写仙桃与仙 草,既点出黄山异景,也点出它的非凡 的经历。深山灵秘,正是寻幽探险的最 好去处,虽在初春正月,词人游兴仍很 高,雪过天晴之后便进山了。这三句中, “雪后”一句乃倒提之笔,点明入山寻 访仙物时的天气、季节和急切心情。
当年黄帝浮丘, 有玉枕玉床还在不? 向天都月夜, 遥闻凤管; 翠微霜晓, 仰盼龙楼。 砂穴长红, 丹炉已冷, 安得灵方闻早修? 谁知此,问源头白鹿, 水畔青牛。
பைடு நூலகம்
词人来黄山时,虽然灵宅仙窟遗迹犹存, 但已非昔日风貌。想到这里,不免有渺茫 怅惘之感,于是写出了:“砂穴长红,丹 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这三句的大 意说:浮丘公提炼丹砂的石穴之色,虽依 然长红,可是丹炉火尽,早已冷却了,又 怎能得到仙方灵丹,赶早修炼成仙呢?问 到这谜一样的事情,自然无人能答,似乎 难以写下去。然而词人却绕旋回折,点借 仙物,写出结末三句:“谁知此,问源头 白鹿,水畔青牛。”“谁知此”三字,是 就上句所问再作腾挪,而不即刻作答,象 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饶有韵味。究竟 有谁知道这些服丹成仙的事呢?词人说只 有去问源头的白鹿和水畔的青牛了。显然 这白鹿青牛定非寻常之物。
沁园春 ·忆黄山
汪莘
黄山简介
黄山,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区 是中国名山之一。本名黟山, 因传说为黄帝栖真飞升之地, 故唐代改名黄山。黄山有奇 松、怪石、云海、温泉之胜, 被称为黄山四绝。
作者简介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 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 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 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 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 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 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 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 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 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 雍正九年(1731)刻本。
当年黄帝浮丘, 有玉枕玉床还在不? 向天都月夜, 遥闻凤管; 翠微霜晓, 仰盼龙楼。 砂穴长红, 丹炉已冷, 安得灵方闻早修? 谁如此,问源头白鹿, 水畔青牛。
黄山之夜是美的,黄山之晨也是美的, 所以后面两句“翠微霜晓,仰盼龙 楼”,转而描绘黄山翠微峰的清丽风 光。翠微峰位于黄山后海,为三十六 大峰之一。山上古树参天,修竹遍地, 郁郁葱葱,苍翠可爱,故名之曰翠微。 山下有翠微寺,为唐代麻衣禅师道场。 他曾飞锡穿穴而得神泉。龙楼,是由 大气折射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空中幻影, 俗称之为蜃楼。古人以蜃属蛟龙一类 的神异动物,能吁气作楼台城郭之状, 故以蜃楼、龙楼称之。这种自然奇观, 在黄山不常见到。故而当翠微霜天拂 晓,晨光曦微之际,词人翘首仰盼, 渴望幸得一见山中蜃楼奇景。他那举 首凝目的神态、执意追求奇趣的情怀, 活泼泼地表露出一颗热爱自然的纯真 童心。神奇的黄山给予词人的实在太 丰富了。可是那些神奇的故事毕竟都 是遥远的过去的事情。
这首词所写山水之景是实,神话传说是虚,虚实 紧密揉合,使山水充满神奇色彩,使传说宛然实 有其事,令人神往。而全词又是触景生情,以景 写情,达到了情景交融为一的艺术妙境,确为黄 山词难得的神品。明人程敏政《游黄山记》说: “黄山之为景也,非太白之句不能当其胜,非摩 诘之图不能尽其变。”汪莘这首辞采横溢、情韵 深厚的黄山词,可以说足以当其胜、尽其变而与 名家并驾齐驱。
当年黄帝浮丘, 有玉枕玉床还在不? 向天都月夜, 遥闻凤管; 翠微霜晓, 仰盼龙楼。 砂穴长红, 丹炉已冷, 安得灵方闻早修? 谁如此,问源头白鹿, 水畔青牛。
原来,相传浮丘公曾在黄山石人峰下驾 鹤驯鹿,留下了驾鹤洞、白鹿源的遗迹。 白鹿既是浮丘公当年驯化的,想来定然 应该知晓仙人的灵秘。而那水畔青牛也 有一段非凡的经历。相传翠微寺左的溪 边有一牛,形质迥异,通体青色,一樵 夫欲牵回家中,忽然青牛入水,无影无 踪。从此,那溪便称为青牛溪,至今仍 在。看来,那青牛也该多少知道些仙人 的故事。词人用拟问语气点出白鹿、青 牛,作为词的收结,辞尽而意不尽,含 有无穷的韵味,使奇美的黄山又增添了 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进一步抒发 了词人饱览黄山风光,领略河山之美的 诗情游兴。
汪莘关心国事。在《击鼓行》中,他描 写击鼓之声彻天动地,“豺狼闻之脑门裂, 狐鼠粉碎臭满穴”,表示了与恶势力斗争的 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写道“闻道昔时兵 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伤心南渡英雄尽, 屈指中原岁月疏”,对南宋当权者养兵不用、 不图收复失地作了严厉的批评。汪莘的诗学 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莱道 山到者稀,忽随飙驾同来归。天横阆野望不 尽,地绝瀛海如无依”,想象丰富,然而才 力有所不及,往往落卢仝窠臼。他的诗风格 多样,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吴淞半江 水,袖归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过松 江二绝》);“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 夕阳归”(《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 句或诗境而又能自出机杼,自然熨贴。 汪莘也善写词,自序中说他喜爱苏轼、 朱敦儒、辛弃疾的词。《四库全书总目》认 为他“所作稍近粗豪”。
三十六峰, 三十六溪, 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 云烟竞秀; 悬崖峭壁, 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 仙家芝草, 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 海涌潮头。
接下去的四句,采取分镜头写法,捕捉典 型的景观,细致刻画黄山山水胜境:“对 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 流。”“对”字为领格字,直领四句。一 二、三四句各为一组,分写孤峰云烟、悬 崖瀑布。而一三、二四则是隔句对仗,谓 之扇面对。其中一三句又是句中对仗,谓 之当句对。包容交错,如夜珠走盘,有往 复迴环之美。这四句的写景妙处,在于竞 秀、争流的动态美。那孤峙飞耸的山巅绝 顶,彩云缭绕,轻烟袅袅,或细如丝缕, 柔如薄纱;或迷茫如海,横际无涯。忽聚 忽散,离合变化,各逞奇姿,互竞秀色, 气象万千。而悬崖之上峭壁之前的瀑布, 飞流直下,素练遥挂,喷珠溅雪,争泻深 潭,令人魂魄摇荡。总起来说,这四句笔 落情至,语出景现,无刻意雕凿之痕而有 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之美。言简意赅,情韵 俊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