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歧义例说
常见语文歧义例谈

常见语文歧义例谈汉语内涵丰富,变化多端,因而极易产生歧义。
汉语歧义按其消除歧义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语言歧义和语音歧义。
一、语言歧义一些存在于书面上、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运用语言的物质外壳一一语音来消除歧义的,就叫做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常见有以下几种。
1.重(zhong)音与轻音重音是指重读的音节。
同一句话中,重读的字或词不同,与所要强调的意思是密切相关的。
如“我没说他偷我钱”这句话中仅七个字,但分别重读每一个字都会使句子的意思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重读第一个“我”,表达的是“不是我而是别人说的”;重读“没”,就是“根本没有这回事”的意思;重读“说”,就成了“不是口说而是其他如动作、暗示等”的意思;重读“他”,是表示“他以外的其他人”;重读“偷”,是说“抢、拣或借”的;重读第二个“我”,表示的是“不是我的而是别人的钱”;重读“钱”,则是“除钱以外的物品等”。
轻音是指一些助词和做词尾的字,读音要轻而短,否则意思就会发生变化。
如“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上”,读轻声表示“在其中”,即在“直线L”的本身;如果读去声则表示是在“直线L”上方的空间了。
2.数(shǔ)读与译读数读就是按照文字的顺序逐字数着读,如“2006”读作“二零零六”。
译读就是把一种文字表现形式读成另一种语音形式,如“1000”读作“一千”。
现在,人们在书写年数和年份时,为图方便往往习惯使用阿拉伯字母,阅读时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误解。
如人教社1992年10月版初中《代数》第一册(上)在说明“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国早在2000年前就获得了这些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则早一千多年。
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落后,旧中国逐渐衰退,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又为我国科技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这里既有汉字表示的年数,也有阿拉伯字母表示的年数;既有字母表示的年份,又有字母表示的年数,很容易让人误读或误解。
“歧义”病句归因例说

“歧义”病句归因例说推荐“歧义”病句归因例说乔明源自《语文报·高中版》2009年第16期一、结构不同引歧义在一个句子中由于有的词组存在的结构方式不同,当然表达的意义也就不同,从而使整个句子产生歧义。
例1:我要学习文件,请作好准备。
(1994年上海高考题)例2: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2003年全国高考题)例1中的“学习文件”可以是动宾结构,表示一种行为;也可以是偏正结构,表示一种物品。
例2中的“禁止取缔”可以表动宾关系,即“禁止做某事”;也可以表并列关系,即“禁止和取缔某事”。
二、停顿不同引歧义标点的位置不同或停顿不同都会使语言产生歧义。
例3: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1994年全国高考题)例4:这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2004年全国高考题)例3中“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有两种理解,即“本月15日,前去汇报”或“本月15日前,去汇报”。
例4中的“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也是这种类型,理解为“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或“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三、称代不明引歧义由于语境的原因,一个句子中的代词可能指代多个对象,这时就会产生歧义。
例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1998年全国高考题)例6: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2004年全国高考题)例5中的“他”可以指嘉宾,也可以指嘉宾以外的他人。
例6中的“那样”可以理解为产品的“视觉感受”有“比实际厚度稍薄”的感觉,也可以理解为产品的“视觉感受”没有“比实际厚度稍薄”的感觉。
四、多音多义引歧义多音多义词在现代汉语中占相当的比例,在语言运用中,如果不能通过语境把它们的意义确定下来,句子就会产生歧义。
例7: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高考语文歧义考查题型例析

高考语文歧义考查题型例析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对歧义的考查占有一定的比例。
解答此类题固然可凭语感,但是如能在语感的基础上了解歧义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消除歧义的方法,无疑会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分析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歧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某些语句孤立地看可以有不同理解,表达意思不明确;但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意思明确,没有歧义。
例如1989年全国高考第17题“我要妙肉丝”一句,既可理解为“我需要的是炒肉丝这样菜”,又可理解为“我将要炒肉丝了”.但是在“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中语义明确。
另一种是一些语句不论孤立地看,还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都有歧义。
例如,1992年“三南”试题中“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一句中的“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不仅孤立地看,谁提着一个黑色皮包不得而知;就是在原句中,既可以是张原,又可以是老人,仍有歧义。
前一种叫做合理的歧义,而后一类叫做不合理的歧义。
高考对合理的歧义考查常用的题型有:辨识歧义语句,写出歧义语句表达的不同意思和消除歧义等。
而不合理的歧义往往是由于语法上或逻辑上的错误而造成,是属于不通顺、不清晰的病句,所以高考时往往把它放在句子正误辨析,对病句原因的分析和修改病句等题型中。
下面我们就以高考对歧义检测的各类题型中的典型题为例,具体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概括出消除歧义常用的方法。
先来分析对合理歧义检测的题型。
1.辫识歧义语句。
例题l(成人高考1990年试题)有的短语只表示一个意思口山西\燕生贤题型例析高考语文歧义考查(如“读报”),有的短语可以表示两个意思(如“炒白菜”可以是一个菜名,也可以是一种动作),下面每个短语只表示一个意思的一组是:A.翻译小说学习文件B.运行李给小王一本书C.主要的演员和导演高一和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D.做好事对敌人的进攻分析:题干要求辨识哪些短语是单义的即没有歧义,哪些短语是多义的即有歧义的。
要正确辨识短语有无歧义,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歧义短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短语的结构关系不同,其次要求考生对所列每个短语作结构关系上的正确分析。
高考语文歧义句知识点

高考语文歧义句知识点语文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很多学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语文考试中,歧义句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歧义句是指在语义上具有多种不同理解方式的句子,给人带来困惑和疑惑。
掌握歧义句的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获取高分的机会。
一、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在句子中某个词汇的用法具有多义性,导致句子的含义不明确。
这种歧义可以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词汇中。
例如:他在车前停下了。
这句话中的“停下”一词具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停在车前,二是停下他的车。
考生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仔细推敲句子的意义。
二、结构歧义:结构歧义是指句子在语法结构上的不明确性,导致句子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例如:她伸出玉手。
这句话中的“玉手”可以被理解为她用玉石做的手,也可以被理解为她的手比喻为玉石般美丽。
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句子的具体含义。
三、语序歧义:语序歧义是指句子中的词语顺序导致句子意义不明确。
例如:推着车的是他亲弟弟。
这句话中的“是他亲弟弟”可以表达两种含义:一是他是推车的人的亲弟弟,二是推车的是他的亲弟弟。
考生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解决这种歧义。
四、上下文歧义:上下文歧义是指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环境使得句子的含义模糊不清。
例如:我把她打了一记。
这句话中的“打了一记”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打了她一个耳光,二是记住了她一件事。
考生需要通过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判断句子的具体含义。
掌握以上四类歧义句的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歧义句经常出现在阅读理解题、填空题和翻译题中,对考生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考生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提高自己对歧义句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除了掌握歧义句的知识点,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词汇积累,熟悉常见词汇的多义性。
多读多练,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对于理解句子的语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善于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理解句子的成分和关联关系。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

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精选5篇)第一篇:歧义类病句例话文档难点突破歧义类病句例话高考病句修改中,歧义句时有出现,平时勤于收集,巧于归类,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例1、(2010,广东3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长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例2、(2010,重庆18〈2〉)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量泄漏石油步步逼近墨西哥湾海岸线,会给当地渔业产生巨大影响。
例3、(2009安徽,17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例4、(2008,安徽3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例5、(2007天津,4C)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题,歧义类病句时有出现,只要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原因各有不同。
一是修饰限制不明产生歧义。
例1中“部分”修饰限制“福利院”还是“孤儿”不清楚;例3中“部分地区”是指“美国的”还是指“墨西哥和美国的”不确定;例4中“几十个”到底是指“报社”还是指“编辑记者”不明白。
这类歧义句大多表现为表示数量、范围的词,如“大多数、大部分、许多、几十分、无数”等作修饰限制成分及并列短语作修饰限制成分时易产生歧义。
二是词性不明产生歧义。
如例5中“和”“与”可作连词,亦可作介词,词性不同,表意就不同。
若“和”作连词,“与”作介词,则表示“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若“和”作介词,“与”作连词,则表示“股票”与“基金产品和储蓄债券”的差异。
当然这个句子通过不同的停顿来理解又有不同的语意,划线部分可停顿为“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
再如“这辆车没有锁”中“锁”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我要热饭”中的“热”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这类词因词性不明,表意就不同。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例说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例说山东何传跃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常出现歧义辨析和理解的问题,本文拟对常见的歧义句式加以说明。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à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15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高三备考 歧义句 自用

)6翱游(
)9沾辱(
)
)
10中裁(
13明片( 16奕棋(
)11陷井(
)14梦餍( )17疏峻(
)12劈谣(
)15通辑( )18吉详 ( )
)
)
19撕杀(
)20膺品(
)
一日,吏部尚书和绅与工部 侍郎纪晓岚同行,见一狗从面前 经过,和绅想戏弄一下纪晓岚, 便问:“此为何物,是狼是狗?” 纪晓岚面有难色地回答: “是狗 。”和绅很高兴耍到纪晓岚,接着 又问: “何以见得是狗?” 。纪晓 岚答到:“欲辨此为何物,观尾 即可知,垂尾是 狼, 。”
消除歧义的方法:
1、补充语境法 2、更换词语法
3、调整语序法 4、增删词语法 5、补全省略法 6、改变结构法 7、明确指代法 8、增加标点法
巩固训练
总结:
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在 语言交际中,尤其是在纯信息交流中, 歧义会导致误解而成为交际的障碍, 从这一角度出发,歧义是应该努力避 免、尽量消除的。 但是有的歧义句令人发笑,笑解 歧义句,那也是一种乐趣。 收集一些 歧义句,并经常地玩味,那情调,也 不亚于泡杯浓茶来细细品味。
拓展延伸: 歧义在现实生活中有 什么积极作用? 请举例说明。
巧解广告诱惑之谜
• 到处听说好,中国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广告) • 还你领袖风采。(洗衣粉广告)
——刺激消费者的联想和购买欲望
作业: 做课本99页 “语言运用实 践”部分。
一词短语多义层次划分不定一词短语多义层次划分不定词语的歧义语法组合的歧义语法组合的歧义语音的歧义语义组合的歧义词类不同结构关系不同词类不同结构关系不同指代不明关系不明省略不当关系不明省略不当怎样消除歧义
言语行为 中的歧义
高考语病题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

高考语病题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1)到2011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故而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本句中的“和”如果作连词,那么“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果作介词,那么“他”的行为谁对谁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这个句子有多种理解:会议组织方是只解决出席证问题,其余不管呢,还是可以帮助解决出席证问题和月5日前去报到。
以致造成疑惑:是10月5日之前的任意一天,还是就在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是与“学校”承接呢,还是与“(同一个学校的)领导”承接?高考真题练习及辨析1996年全国卷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C 项有歧义,作者想表达的应是,大家对护林员揭发的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感到气愤,现在由于少了一个“的”,将应是偏正式的短语,变成了一个动宾式的短语,于是,意思变成了大家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造成了歧义.2004全国一卷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2004全国二卷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他的笑话讲不完。
5.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这栋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B.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C.巴基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有准备的。
D.他没有听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改变,变更了全文的结论。
如: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1998年全国高考题)
代词“他”指代不明,“他”既可指代得分最高的嘉宾;也可指代另外的人。
再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2004年全国高考题)
“对此”一词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四)数量短语作定语,位置不当造成歧义。
如: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
“其他”既可修饰物——公司,表示其他公司;也可修饰人——领导,表示同一公司的其他领导。
再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998年全国高考题)
再如:(2004年全国高考题)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句子的最后一个分句前省略了主语,从而不能确定是哪一种产品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致使语意不明,造成歧义。
(六)语意不明造成歧义。
如:张佳最近可烦了,班里的同学谁也不搭理他。
2、能分析、解决一些句子。
考点:语意不明
类型(原因):消除方法:
一、多义词造成歧义
多音词/同音词/多义词更换词语
二、代词指代不明
三、停顿不当/结构层次划分多样改动标点
四、数量短语作定语,位置不当调整语序
五、省略失当增设语境;补出省略内容
六、语意不明重新造句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修改意见
一、指导学生明确目标
“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故而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再如: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再如: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的书”既可指章太炎写的书,也可指他收藏的图书。
(二)代词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1.更换词语。把有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便消除了。例一、二。
2.改动标点。例三
3.调整语序。例四
4.增设语境。通过增加上下文,来消除歧义。例五。
5.补出省略内容。例六
6.重新造句。如例七,可改写成“巴勒斯坦游击队早就做好了进攻以色列的准备”。
四、【实战演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再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这个句子有多种理解:会议组织方是只解决出席证的问题,其余不管呢,还是可以帮助解决出席证的问题和住处问题,还是三个问题全部可以解决?表意很不明确。
又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几个”既可修饰物,表示几个学校;也可修饰人,表示同一学校的几个领导。
(五)省略失当造成歧义。
如: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
省略了两个“票”字造成歧义,本应为“买车船票、飞机票、饭票在服务台。”
又如:李老师是前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画线部分因省略不当造成歧义,不知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他”,还是“许多同学他还不认识”。
二、考点解说
1、解说
2、举例分析理解高考题
3、总结
三、引导学生具体举例分析
(一)多义词造成歧义
1、多音词。
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词,在书面表达中常造成歧义。
2、同音词。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达时造成歧义。
3、多义词
(二)代词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三)停顿不当造成歧义。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标点运用不当,多用或少用都可能造成歧义。
(三)停顿不当造成歧义。
如:“无鱼肉亦可,无鸡鸭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一句,还可点逗成意思不同的句子“无鱼,肉亦可;无鸡,鸭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再如:“船已行二日即到。”一句,可点逗为“船已行二日,即到。”表示船已经走了两天,马上就到。还可点逗为“船已行,二日即到。”表示船已经起航,两天就到;或船已经起航,2号就到。
此句语意不明,既可理解为张佳烦的原因是班里的同学谁也不搭理他;也可理解为因为张佳烦,班里的同学才谁也不搭理他。
又如: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造成歧义常见的原因主要是以上几种。那么,怎样消除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又如:这份报告,我写不好。(1989年全国高考题)
画线句子既可划分为“我写/不好”,表示不赞成自己写;也可划分为“我/写不好”,表示没有写好的把握。
再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2003年全国高考题)
画线部分既可划分为“明令/禁止取缔”,表示不允许取缔;也可划分为“明令禁止/取缔”,表示坚决取缔。
4.答案:C
解析A项代词指代不明,两个“他”均指代不明。B项结构划分多样,既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的短语“介绍非洲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的短语“(介绍非洲的一种)权威著作”。D项语意不明,此句既可理解为“关于他的笑话,多得讲不完”,也可理解为“他讲的笑话多,多得讲不完”。
5.答案:B
解析A项一词多义,“锁”既可为名词,也可为动词。C项语意不明,“对以色列的进攻”可理解为“针对以色列的进攻”,也可理解为“以色列为主动进攻方”。D项语意不明,“对论文的观点加以改变”不知是否是导师的建议。
3、多义词
如:我要炒肉丝。(1989年全国高考题)
画线短语既可理解为一个名词,表示一种菜名;也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表示做一件事情。
如: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是多义词,既可指“回忆”,表示回想起了什么事情;也可指“打算、希望”,表示不打算再躺下去了。
再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再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人了两家银行。(1998年全国高考题)
是表示他背着总经理一个人,跟副总经理合伙做事;还是表示他背着总经理与副总经理两个人,单独做事?
再如:今天上午,老师和学生中的一部分参加了会议。
“老师和学生中的一部分”既可指全体老师和一部分学生,也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部分老师和一部分学生。
三、举例分析
(一)多义词造成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义的,可能造成歧义。
1、多音词。
如: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hǎo”,指易于、便于;也可读“hào”,指爱好、喜欢。语音在书面表达时无法反映出来,故而造成歧义。
再如: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008高考语文复习歧义例说
学习目标:1、了解病句“歧义”的几种类型;
2、能分析、解决一些句子。
学习重点:1、了解病句“歧义”的几种类型;
2、能分析、解决一些句子。
学习难点:能分析、解决一些句子。
学法与学具:讲义/先练后讲
学习时数:1教时
预习:
完成讲义
板书设计
歧义例说
目标:1、了解病句“歧义”的几种类型;
又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1994年全国高考题)
“前”是多义词,既可指时间,表示“15日之前”;也可与“去”组合,表示动作“去”。
再如: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003年全国高考题)
“看不上”是多义词,既可指“收看不到”,也可指“轻视、看不起”。
再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五、总结目标
六、明确作业
进一步消化落实,在平时练习中有考点意识。
教学效果分析
(四)数量短语作定语,位置不当造成歧义。
(五)省略失当造成歧义。
句子中随便省略了某个字或词,造成歧义。
(六)语意不明造成歧义。
句子中某些词或短语的意义不明确,或句意不明确,造成歧义。
消除歧义的几种方法
四、引导当堂练习,试落实
引导讨论明确
五、引导总结目标
六、布置作业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病句“歧义”的几种类型;
A.在祖国各地,有名的和无名的塔,数不胜数。
B.张明和李丽的父亲出差了。
C.近日,首届中国曲艺节在天津举行,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代表共表演了100多个节目。
D.他崇拜的是三个国家的总统。
4.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陆凯和王军久别重逢,异常高兴,他马上给他点上一支香烟。
B.介绍非洲的一种权威著作。
讨论明确:
1.答案:B
解析A项语意不明,“谁都瞧不起”既可理解为“谁都瞧不起他”,也可理解为“他谁也瞧不起”。c项一词多义,“报销”既可指“(车)报废了”,也可指“(买车款)报销了”。D项结构层次划分多样,“学习文件”既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的短语“学习文件”,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的短语“(学习)文件”。
2.答案:A
解析B项省略失当,在“才六岁”前面加上代词“我”或“你”,语意才明确。c项一词多义,“考研究生”既可指学生在考试,也可指教师在监考。D项一词多义,“上课”既可指作为学生去听讲,也可指作为教师去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