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复习讲义
2019年高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经典备考材料

2019年高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经典备考材料博罗县华侨中学(老道整理)一、称谓【雅称】一种美称。
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尊称】也叫敬称。
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他家房居称“尊府”。
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古代帝王自称“孤、寡”。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
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等;自家父母为“家父、家母”。
(一)对别人和别人亲友的尊称(敬称)1.在被称呼人的姓、名、字号等核心称呼前面或后面加“子”、“公”、“君”、“老”、“父”、“令”、“尊”、“贤”、“仁”、“足下”、“尊驾”、“夫子”、“阁下”、“先生”、“大人”等。
如:子墨子、范文正公、谢君、张老、渔父、尊夫人、贤伉俪。
令堂(对方母亲)、令尊(对方父亲)、令爱(对方女儿,也叫令千金)、令郎(对方儿子)、令兄(对方哥哥)、令妹(对方妹妹)、令弟(对方弟弟)。
注意:公、君、足下、尊驾、夫子、阁下、先生、大人等词还可以单独用来称呼别人,表示尊敬。
2.称字、号、别号、谥号如:(苏)东坡,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别号。
苏轼也常被人称为苏子瞻,子瞻是苏轼的字。
范文正公,“文正”是范仲淹死后朝廷给他的封号(谥号)。
3.称对方的书斋名如聊斋先生,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
4.称籍贯如:孟襄阳,襄阳是孟浩然的籍贯地。
柳河东,河东(今山西永济)是柳宗元的籍贯地。
5.称官名、爵位、做官地如:杜工部,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
文少保,文天祥曾任太子少保。
寇莱公,北宋名臣寇准封爵莱国公。
陶彭泽,陶渊明曾在彭泽任县令。
6.对皇帝、皇族成员、诸侯王的尊称称皇帝的“庙号”、年号,如“太祖”、“太宗”、“洪武皇帝”(朱元璋)等。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最近几年,网络盛传新高考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语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考查。
为了减轻大家备战高考的压力,给2019届高考生汇总了语文必修一、二、三教材中的文化常识内容。
必修一《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东向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
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
2019高考专题:古代文化常识

3.在中国古代皇帝拥有至 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 以下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
(C )
①天子 ②孤 ③圣上 ④殿下 ⑤陛下 ⑥圣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返回
知识清单
详见WORD电子版
返回
• 当然,在高考上遇到不太了解的文史常识时,也可以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
返回
当 堂 训练
专题学案
(2017·全国卷Ⅰ)阅读《宋书·谢弘微传》,完成 1~4题。
D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 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 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 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 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古诗文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 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 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 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 .. 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 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 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 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 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 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 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 王涣传》)
⑥文学典故与常识。,对文史常识的复习,关键是靠平时的阅读 积累,要在大量的阅读与训练中形成对古代文化语境的认识与 理解;同时,可通过有意识地分门别类的整理,集中记忆,加 强识记。当然,在高考上遇到不太了解的文史常识时,也可以 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
应用体验 [2018· 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 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 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 .. 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 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 .. 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 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 ,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 .. 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 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文言文阅读之古代文化常识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五古代文化常识(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新考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将文化常识的考查列为独立考点,足以体现教育部命题中心对传承古代文化、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视。
综观近三年的考情可以发现,主要考查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含义比较固定的、与理解文意有密切关系的、且出自文本的一类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内容及识记方法(一)高考命题热点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
因此,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类:1.分类串记法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和科举制度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
(1)“科举”记忆法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①察举制、征辟制。
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长官(多为郡守、国相)在他们各自管辖的地区内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中央政府。
征辟,主要包括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征辟一般对被辟除者的资历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
②九品中正制。
又称九品官人法。
朝廷选择贤能、有见识的官员任命为所在州郡的“中正”官。
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
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
“品”就是等第,分为九等,主要依据士人的家世资历和德才来评定。
③科举制。
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又叫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
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
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
乡试,是科举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中者俗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
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
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
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
”使左右节哭。
服阕,除太子中舍人。
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
庐于墓所,亲友隔绝。
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
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
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
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
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
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
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
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
”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
未几,文彻降附。
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
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
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
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最新2019高考文化常识160(讲义版)

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83.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纯色全体牲畜和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叫“牺牲”。
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
(√) [拓展] 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用羊、豕各一,称为“少牢”。
84.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独居,以示虔诚。
这些活动叫“斋戒”。
斋戒时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85.纨绔子弟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因为纨是一种细而有光泽的绢帛;绔是套裤,是套在最外面御寒的。
穷人一般穿不起绔,而富贵人家子弟不仅穿纨,还讲究“纨绔”。
(√)86.古人称已嫁出的女子回娘家省父母为“归宁”,也指男子归省父母。
(√)87.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二)节日习俗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88.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又称元日、新春、新正等。
春节习俗是庆贺过去的一年,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拓展] (1)古时候,人们把谷物的成长周期称为“年”。
民间一般从上年的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都称为“春节”。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89.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灯节。
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好的收成。
吃元宵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还有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迎紫姑、走百病等。
(√)[拓展]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唐寅《元宵》90.(2017·全国卷Ⅲ)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古代文化常识课件(132张)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 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 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 曰忠定。 . (节选自《宋史· 孙傅传》)
真题演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Hale Waihona Puke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 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孙傅日夜亲自迎着箭雨飞石防御。 金兵分四路呼喊着 进攻,宋军失败后退,掉到护龙河里,河里填满尸体,城 门也急忙关闭。 这一天, 金兵最终攻进城里。 第二年正月, 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 任少傅。钦宗二十天没有回来,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钦宗回 来。 等到废除钦宗另立皇帝的檄文到来, 孙傅大声恸哭说: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 兵败退, 堕于护龙河, 填尸皆满, 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 以傅辅太子 留守, 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 傅屡贻书请之。 ..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 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 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典例] (2015·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 面的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 ,为礼部 员外郎。 .... .. 时蔡翛为尚书, 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 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迁 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 . 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 国无丝毫之益。”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 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 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知识。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地名、 年号、 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 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 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 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解析:《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 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范文正 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李太 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稼轩长短 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王右丞集》, 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作者 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 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 j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
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C )
A、15岁、20岁、30岁、40岁、6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70岁
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
令“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
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
项中同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A )
①黎庶
②苍生
③优伶
④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1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1)庙号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 时追尊的名号,如唐高祖、唐太宗等。 (2)谥号(shìhào),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 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 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 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称为谥或谥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 号,由朝廷赐予。 (3)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 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 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4)年号是封建皇帝在位时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 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3、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恒),为 避帝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C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4.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据
《百家姓》中的排序“赵钱孙李”,“赵”姓并不是
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D)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
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 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 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 秋,加起来就是141。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 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
最早可能出现在 (C )
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5、在中国古代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以下 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 C ) ①天子 ②孤 ③圣上 ④殿下 ⑤陛下 ⑥圣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6、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 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他人母亲雅称的 是( B )
文化常识模拟训练
姓名称谓
1、《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
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B
)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之 古代文化常识
• 第一课时 • 学习目标: • 1.回顾古代文化常识之(一)交际语言和(二)天文历法 • 2.通过练习巩固相关知识
一 言语交际——尊称、谦称、雅称、婉称
【雅称】一种美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 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 同学称“同窗。 【尊称】也叫敬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 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他家房居称“尊府”。 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对皇太子、 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 先母先慈”,”。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古代帝王自称“孤、寡”。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 小可、晚生”等; 自家父母为“家父、家母”。
D、13岁、20岁、30岁、50岁、60岁
解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笄jī之年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 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表示已经成年,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岁(立, “立身、立志”之意),不惑之年是指遇到事 情能明辨不疑,花甲之年指老人六十岁。旧时
A、椿萱 B、萱堂 C、泰山、泰水 D、巾帼 7、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 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 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 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 号也是一种敬称。下列选项中属于称“号”的是(D )
清代【张鹏翮hé】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
“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D )
A、韩愈、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C、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
D、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解析:上联言苏门父子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 联四大家是韩、柳、欧、苏四家,其中苏家包 括苏洵、苏轼、苏辙,仍然是对苏门的盛赞
A、李太白 B、杜子美 C、苏轼 D、青莲居士
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 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 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 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 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 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