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八年级美术下册《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座身边的建筑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功能、结构、形式、材料等方面撰写一篇建筑艺术欣赏短文,不少于500字。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座具有创意的学校教学楼,要求考虑功能布局、建筑风格、环保理念等因素,并绘制建筑设计图。每组提交一份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介绍设计思路和创意。
4.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建筑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
1.培养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提高审美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4.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和表达。
2.作业内容要具有创意,体现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
3.作业呈现形式多样,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摄影、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建筑有什么印象?它们各自代表了什么时期的建筑风格?”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详细讲解建筑艺术的审美原则,如功能、结构、形式、材料等,结合具体建筑作品进行分析。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原则等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强调建筑艺术与环保、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筑艺术的美教案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教案设计【篇一:漂亮的建筑美术教案】漂亮的建筑【教材分析】1.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天坛祈年殿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国古建筑的美感。
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
2.的学生的制作图暗示了本课练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
3.制作技法中的剪、撕、贴在本册教材中多次出现,学生也有多次的实践经验,因此本课的练习内容侧重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即设计一幅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而技法可忽略教学,对个别出现制作中的难处时,教师可个别辅导。
【教学目标】1.感悟与发现:了解中外建筑的特色与美感,培养学生对优秀艺术的热爱。
2.实践与创造:用各种彩纸剪、撕、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与合作: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分享合作成果。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并能用各色纸张,通过撕、剪、贴等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图。
【教学具准备】生:各色纸张,剪刀,双面胶师:课件、组合图形、示范作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游览首都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
(图片:带领学生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2.(出示天坛祈年殿)看到这座建筑了吗?它就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代表性建筑——祈年殿。
这座建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预设:漂亮、雄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漂亮的建筑。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带领学生看图片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让学生感受建筑的雄伟和漂亮,激发学习兴趣】二、探究式学习1.介绍祈年殿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老师告诉大家这座漂亮的中国古代建筑。
有三层的圆顶,蓝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真好看啊!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在生活中还知道或见过哪些建筑?(学生自由回答)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那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建筑,让我们一起看看。
建筑美术教案

建筑美术教案篇一:建筑艺术教案第一课建筑艺术【课题】建筑艺术【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向同学们传递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什么是建筑?二、建筑有何艺术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和观察实物,激发学生对建筑的了解热情。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建筑艺术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并培养她们具有良好的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审美特性【教学难点】空间序列美感的表现【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幻灯片等【学具准备】教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打开多媒体课件,宣布上课。
二、导入新课带领学生探讨建筑的使用功能入手,来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什么是建筑?建筑是人类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举例子进行阐述)(二)、建筑的功能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门类。
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三)、僵住的审美特性1、建筑与环境所构成的美建筑产生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处于一地的环境之中。
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建筑和环境相得益彰,极大提高了建筑艺术的感染力。
2、序列化空间所构成的美建筑艺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组织空间的艺术,即是组织空间程序,进行房间的编排、空间的穿插、色调的配置等,使整个空间有规律的排列起来。
形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3、建筑的外观造型的美建筑的外部形体是内部的反映。
不同的建筑内部功能不同,外部特点也不同。
公共建筑、园林建筑、居住建筑等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艺术外观都不相同。
(欣赏图片)4、结构形式体现的美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很多的类型,不同的类型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教案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 学习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现代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如何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现代建筑是20世纪以来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注重功能性、结构性和材料性,追求简洁、明快、抽象的表现形式。
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代表性的建筑师有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
2. 现代建筑作品的欣赏(1) 结构美:现代建筑注重结构的表现,常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型材料,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有时甚至会呈现出抽象的艺术效果;(2) 空间美:现代建筑追求空间的流动和变化,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常常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3) 色彩美:现代建筑的色彩搭配常常非常大胆和前卫,颜色的运用可以使建筑更具现代感和艺术感;(4) 功能美: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建筑的功能布局和使用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这也是现代建筑的一大特点。
四、教学过程1. 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和联系。
2. 学习欣赏现代建筑作品(1) 教师介绍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如巴黎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剧院、上海中心大厦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特点;(2) 学生观看现代建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现代建筑的结构美、空间美、色彩美和功能美;(3) 学生分组进行现代建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每组选择一座现代建筑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3. 提高审美能力(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让学生用现代建筑的审美标准去欣赏和评价建筑;(2) 学生进行现代建筑作品的写生和创作,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对现代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其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2.学生能够解析不同类型建筑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学生通过欣赏外国建筑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
1.建筑艺术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2.比较中国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3.欣赏世界名建筑作品。
4.文化与建筑的关系。
三、教学活动。
1.了解建筑艺术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根据PPT讲解,让学生理解建筑艺术并不只是简单的建筑造型,还包括空间组织、灯光、材料、色彩等多个方面的设计和表现。
让学生自学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建筑艺术,了解其演变和特点。
2.比较中国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通过将中国和西方建筑艺术的代表性建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建筑风格、材料使用、构造方式、空间感受等方面的差异和异曲同工之处。
3.欣赏世界名建筑作品。
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世界名建筑进行深度解析和欣赏,并介绍其历史、特点、材料、风格等方面的知识,并流程上进行汇报,让班内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4.文化与建筑的关系。
让学生从文化、历史、经济、环境等多个角度来看待建筑艺术,理解建筑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认知能力。
四、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分组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观察、思考到实践,从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课堂体验。
五、教学评价。
这门设计思维课程的评价不仅仅在于学生的作品,更在于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发。
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综合考量学生在思考、创造、分析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幼儿园大班世界名建筑欣赏教案 幼儿园艺术

幼儿园大班世界名建筑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世界各国的著名建筑物,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建筑的情感。
3. 培养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融。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北京故宫2. 法国——埃菲尔铁塔3. 美国——自由女神像4. 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5. 意大利——比萨斜塔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让幼儿了解并能够正确说出各个国家的著名建筑物。
2.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建筑的感受。
3. 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理解,让他们明白建筑物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背后的文化和历史的体现。
四、教学准备1. 印有各国著名建筑物图片的教具卡片。
2. 相关音视频资料。
3. 彩色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北京故宫1. 通过图片、音视频资料向幼儿介绍北京故宫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结构、历史意义等。
2. 让幼儿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宫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3. 让幼儿用彩色纸、剪刀等材料手工制作模型,模仿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加深对故宫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埃菲尔铁塔1. 介绍埃菲尔铁塔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向幼儿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和视频,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铁塔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3. 让幼儿用纸板、颜料等材料手工制作模型,模仿埃菲尔铁塔的形态,以加深对铁塔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自由女神像1. 介绍自由女神像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向幼儿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和视频,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女神像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3. 让幼儿用废纸箱、颜料等材料手工制作模型,模仿女神像的形象,以加深对女神像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课:里约热内卢基督像1. 介绍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的基本信息和历史背景,向幼儿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和视频,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基督像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第1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沪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2.能够识别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3.通过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来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2.能够在观察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中,发现并体验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与艺术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学习通过图片等方式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壮丽和美丽,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 讲解与学习1.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和发展历程,介绍其特点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2.通过图片分析和观察,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和线条表现方法;3.指导和讲解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如何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3. 实践与创作1.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和提示,绘制并且创作中国古代建筑的画作;2.老师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检查并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4. 总结与展示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和归纳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2.各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同学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类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和发展历程;2.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2.在绘画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表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评价1. 笔试考核设置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欣赏的理解和记忆。
2. 实践考核评定学生的绘画作品,考核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及绘画作品的表现,综合分析评价其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历史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建筑艺术的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2)提高学生对我国建筑艺术的自豪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不同风格。
难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建筑艺术图片、视频等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建筑艺术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认为这幅建筑有什么特点?它属于哪种建筑风格?”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预习内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生分析不同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建筑风格及原因;(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如故宫、长城等;(2)学生分析这些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5. 实践活动:(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其特点和风格;(2)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成果以报告、绘画等形式展示给大家。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关于建筑艺术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2. 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建筑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不同风格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学院教案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专业班级授课教师会京院部美术与设计学院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性质与类型:公共选修课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基本特征,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冶情操,重点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认识和分析当前建筑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翟芸《建筑艺术赏析》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考核式及成绩计算法:要求:能够独立、系统完成设计案评分标准:1、课堂情况:(30分)出勤率、迟到、早退状况2、作业情况:(70分)1)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够掌握和熟悉各历史时期、各地域建筑创作的艺术与理论,掌握建筑代表作品的容和形式、艺术构思、总体布局、构图的形式美特点、使用等容。
2)考试小论文形式,综合谈谈对熟悉建筑的认识和感受,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教学日历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一章建筑艺术赏析学时分配:共2课时第一节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第二节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第三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其它:采用的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艺术赏析,共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理解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容,了解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掌握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难点:空间艺术的划分依据和世界建筑体系。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建筑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第二节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第三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使学生明确建筑的类型和划分,讨论建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二章建筑与装饰学时分配:共3课时第一节建筑与装饰的关系第二节装饰与容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建筑与装饰的关系,装饰及其容。
其它:采用的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与装饰,共3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建筑与装饰的关系,装饰及其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筑与装饰的关系。
难点: 装饰及其容。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建筑与装饰的关系第二节装饰与容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讨论建筑的渊源,理解建筑与装饰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三章建筑与材料学时分配:共3课时第一节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第二节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
其它:采用的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与材料,共3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
难点: 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建筑用材的种类及发展第二节建筑用材的选择及运用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单元空间组合与整体空间布局的单项思考练习。
第四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四章建筑与结构学时分配:共2课时第一节中国的木构建筑第二节西的构建筑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木构建筑和西构建筑。
其它:采用的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与结构,共2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中国木构建筑和西构建筑的成因与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中国的木构建筑。
难点: 西的构建筑。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中国的木构建筑第二节西的构建筑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进行建筑与结构的单项思考练习。
第五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五章民居建筑学时分配:共3课时第一节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第二节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第三节外国传统民居建筑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外国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其它:采用的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民居建筑,共3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外国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和掌握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
难点: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民居建筑与地域的关系第二节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第三节外国传统民居建筑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结合当地民居建筑的专项分析练习。
第六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六章园林建筑学时分配:共3课时第一节造园思想与园林建筑第二节东园林建筑第三节西园林建筑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西园林建筑及中国园林体系完成的时代背景,包括该时期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
其它:采用的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园林建筑,共3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园思想与园林建筑,东园林建筑,西园林建筑。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造园思想与园林建筑。
难点: 西园林建筑。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造园思想与园林建筑第二节东园林建筑第三节西园林建筑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园林建筑专项分析练习。
第七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七章宫殿建筑学时分配:共4课时第一节宫殿建筑的特点第二节中西宫殿建筑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西宫殿建筑,掌握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和背景。
其它:采用的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宫殿建筑,共4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宫殿建筑的特点,掌握中西的宫殿建筑等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中西宫殿建筑。
难点: 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和背景。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宫殿建筑的特点第二节中西宫殿建筑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宫殿建筑专项分析练习。
第八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八章建筑学时分配:共6课时第一节人类精神与建筑的关系第二节基督教建筑第三节伊斯兰教建筑第四节佛教建筑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理解人类精神与建筑的关系,掌握基督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佛教建筑的特点和成因。
其它:授课式的采用,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共6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讲解人类精神与建筑的关系,掌握基督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佛教建筑的特点和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人类精神与建筑的关系。
难点: 基督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佛教建筑。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人类精神与建筑的关系第二节基督教建筑第三节伊斯兰教建筑第四节佛教建筑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建筑专项分析练习。
第九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九章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学时分配:共6课时第一节建筑的传承第二节建筑的发展第三节优秀实例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当今建筑形态与经济的关系、与人的关系,深入讲解建筑未来的发展。
其它:采用的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共6课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当今建筑形态与经济的关系、与人的关系,深入讲解建筑未来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当今建筑形态与经济的关系、与人的关系。
难点:建筑未来的发展。
教学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建筑的传承第二节建筑的发展第三节优秀实例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结合当今建筑形态与经济的关系、与人的关系,深入讲解建筑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