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五行全息舌诊讲坛 开课基础

合集下载

中医舌诊课件

中医舌诊课件

中医舌诊课件中医舌诊课件中医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一直在为人类健康服务。

其中,舌诊作为中医诊断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舌诊也逐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工具——中医舌诊课件。

一、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中医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舌头是脏腑经络的外在表现,舌诊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舌苔的颜色、湿润程度、厚薄等特征,舌质的颜色、形态、纹理等特征,都可以提供诊断的线索。

二、中医舌诊课件的意义1. 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中医舌诊教学仅依靠口头讲解和实地观察,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并掌握舌诊的技巧。

而中医舌诊课件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不同舌质、舌苔的特征,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 方便学习者:中医舌诊课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查看课件,加深对舌诊的理解和掌握。

3. 提高教学效率:中医舌诊课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易程度进行分级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课件内容进行讲解,提高教学效率。

4. 促进交流与分享:中医舌诊课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分享和交流。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其他学习者、专家进行互动,提出问题、分享经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中医舌诊课件的设计与使用1. 内容设计:中医舌诊课件应包括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通过图片、动画、文字等形式进行展示,尽可能还原真实的舌诊情景。

2. 使用方法: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学习。

可以选择自学模式,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也可以选择教师辅导模式,由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3. 效果评估:中医舌诊课件的使用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舌诊技巧的掌握程度等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件的使用体验和建议。

四、中医舌诊课件的发展前景中医舌诊课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将会在中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中医舌诊图文ppt课件

2024中医舌诊图文ppt课件

•舌诊基本概念与原理•舌质观察与分析•舌苔观察与分析目录•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图文结合实例讲解•操作演示与互动环节01舌诊基本概念与原理舌诊定义及作用舌诊定义舌诊作用舌与脏腑经络关系舌诊原理及方法舌诊原理舌诊方法望舌质(神、色、形、态)、望舌苔(苔质、苔色)。

02舌质观察与分析舌质颜色淡红润泽,是气血调和的征象,多见于正常人或病轻者。

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气虚、阳虚等。

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舌色深红,舌尖有红点,多属热盛,气血壅滞不畅。

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老嫩胖瘦点刺裂纹舌质润燥辨识润燥糙粘腐腻03舌苔观察与分析白苔黄苔灰黑苔030201舌苔颜色判断舌苔厚薄程度评估薄苔厚苔舌苔润燥辨识润苔滑苔燥苔04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正常舌象特征描述舌质淡红色,润泽,不胖不瘦,活动自如。

舌苔薄白而均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舌下络脉颜色暗红,脉络清晰,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等异常表现。

红舌淡白舌舌质颜色鲜红,提示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绛舌胖大舌舌质胖大,提示水湿内停或脾虚。

紫舌舌质颜色青紫,提示血瘀或寒证。

瘦薄舌舌质瘦薄,提示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裂纹舌舌质有裂纹,提示热盛伤阴或血虚不润。

齿痕舌舌质边缘有牙齿痕迹,提示脾虚或水湿内停。

常见疾病对应异常舌象举例感冒01咳嗽02哮喘03常见疾病对应异常舌象举例01020304胃痛泄泻便秘失眠05图文结合实例讲解1 2 3淡红舌,薄白苔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下络脉隐现舌质异常舌苔异常舌形异常舌下络脉异常患者舌淡苔白,脉沉细。

解读为气血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之法。

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解读为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之法。

患者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解读为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之法。

患者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

解读为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利湿之法。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解读06操作演示与互动环节现场操作演示:如何正确进行舌诊观察观察舌形观察舌质观察舌苔讲解舌诊注意事项分组讨论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舌诊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提出诊断和治疗建议。

舌诊的全息反射区,脏腑全息图详解

舌诊的全息反射区,脏腑全息图详解

舌诊的全息反射区,脏腑全息图详解舌诊的全息反射区今天我们讲一下传统舌诊和全息舌诊的区别,舌诊的全息反射区,多看多记,这个东西直接影响到你后面看舌诊的。

准确度,他这个反射图的话,有包括很多内容.一个地方会反应很多问题.一、传统舌诊和全息舌诊的区别有些是先天裂纹舌,传统也认为是正常的。

传统舌诊的标准只有两个啊,淡红舌,薄白胎啊。

传统正常的舌头,我们都是能找到很多问题的啊,其实是一些不正常的舌头啊。

先天裂纹舌只要有症状就是不正常的,上节课,解剖,现在今天,舌诊的全息反射区。

舌诊的脏腑全息图啊。

传统的舌诊,那个。

会讲湿气,瘀滞,他那个查找的点比较模糊,你不会感觉到非常的精准啊。

二、脏腑全息图详解大家看一下这张图,整个脏腑全息图。

舌尖这块,鼻,眼,耳,额头,头。

中间鼻子下面咽喉,咽喉两侧,是甲状腺,甲状腺下面是。

食管、颈椎,这个地方基本上属于重叠。

所以一般咽部、食管的问题,这个颈椎可能也会有不同程度问题。

所以大家治疗或者诊断的时候需要引起注意。

食管旁边,下面是心。

下面支气管,支气管两边,就是肺。

又包括乳房,又叫做两层叠加啊,他可以看肺,又可以看乳房。

再下去是胸椎段,后面反应胸椎下面还是胃。

胰腺、脾呀,两侧肝胆,注意这边全息反映的话,两侧都有肝胆,我们人的话只有在右侧.再下去就是肠道啊,大小肠,和那个腰骶椎,下面还有子宫,卵巢,肠道两侧是肾。

还有生殖泌尿系统,最下面就是生殖泌尿系统。

沿中线我们看完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手臂两侧。

两侧它代表的是。

上肢啊,下肢啊,上肢下肢的中间啊,大家看这张照片的右侧啊,股,就是代表屁股啊屁股啊。

左侧这个肝胆这块上面还协。

这面又能反映协,肝气郁滞的话就是这个问题啊,上肢自己看。

看我们那个右侧,它又具体分为。

肩膀,腕肘。

下肢又分为股、膝,足。

这张图反映的是非常详细的啊,三、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骨骼的反射分布图。

这张图就比较清晰明了,他上面就有颈椎,头啊,锁骨啊,肩胛骨啊,肩关节、肋骨啊,胸椎,腰椎啊,肩关节啊,肘关节,手骨关节。

中诊舌诊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中诊舌诊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舌象:舌红绛瘦长,苔焦 黄厚垢,燥裂成块, 余处光剥。
辨证:胃肠热结阴伤。
舌象:舌淡白瘦薄,舌 尖光莹,苔薄白而干。 辨证:气血两虚。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胖瘦
意义:瘦薄舌多为舌失充养所致。若舌淡瘦薄多为久 病气血两虚(质嫩,可有齿痕);舌红绛瘦薄,少 苔无苔,多为阴虚火旺。 胖大舌多为体内水液停滞。若舌淡嫩而胖大,多为 气虚阳虚(如脾肾阳虚);舌红胖大则多为里热 (如脾胃湿热)。 肿胀舌多为气血壅滞而成,多见红绛而肿胀,如 心脾热甚外感湿热。若酒毒或其他中毒所致者,多 青紫晦暗。
(2)经络联系:
心经之别系舌本; 脾经连舌本,系舌下; 肾经挟舌本,系舌下; 肝经络舌本; 胃经上至舌; 膀胱经筋结舌本; 少阳三焦经入系舌本。 “核诸经络,考手足阳明,无脉不通于舌。” (杨云峰《临证验舌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精气神与舌象
(三)、正常舌象生理变异
1 年龄性别因素:儿童舌质淡嫩,苔少而薄;老 人舌暗红带紫。男女无明显差异。女子经期或 可见舌红或有红剌,但经后即恢复正常。
2 体质禀赋因素:例如在正常时,苔之多少,舌 之红淡,齿印,裂纹,剥落(如地图舌)等均 可见到。但体质倾向常与疾病易感性有关。
3 气候环境因素:舌象可随气候寒热燥湿而有相 应变化。
(一)、舌诊内容 舌体:舌体即舌质,指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望舌体包括望舌质的(神)、色、形、态 四部分。望舌体可候脏腑虚实、气血盛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舌诊内容与正常舌象
(一)、舌诊内容

中医舌诊课程设计

中医舌诊课程设计

中医舌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中医舌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理解舌象与人体脏腑功能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的舌象特征,如舌体、舌质、舌苔等。

3. 学生能够了解舌象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掌握舌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舌诊实践,准确判断舌象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中医舌诊方法,分析舌象与身体健康状况的关系,提出合理的保健建议。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舌诊病例讨论,提高诊断能力和临床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医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医舌诊在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3.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尊重他人意见,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中医学科,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和临床诊断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中医舌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医舌诊基本原理:舌象与脏腑关系、舌诊原理及临床意义。

教材章节:《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舌诊的章节。

2. 舌象特征辨识:舌体、舌质、舌苔的分类及特征描述。

教材章节:《中医诊断学》中关于舌象辨识的章节。

3. 常见舌象与疾病关联:不同舌象对应的疾病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教材章节:《中医诊断学》中关于舌象与疾病关联的章节。

4. 舌诊实践操作:学习舌诊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实践练习。

教材章节:《中医诊断学》中关于舌诊实践操作的章节。

5. 舌诊病例分析:分析具体病例,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

2024年度-舌诊ppt课件课件完整版

2024年度-舌诊ppt课件课件完整版
论,人体内部脏腑通过经络与舌相联系,脏腑功能状态的变化会在舌 头上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舌苔等变化,可以判断人体内部脏腑 的功能状态及气血津液的盈亏情况。
舌诊依据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对于舌诊有详细论述,为后世医家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现代中医学者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 不断丰富了舌诊的内容和方法,提高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6
02
舌象观察方法与技巧
7
望舌质
观察舌质的颜色
淡红舌、淡白舌、红舌、 绛舌、紫舌等,反映气血 的盛衰和运行状况。
观察舌质的形态
老嫩、胖瘦、点刺、裂纹 等,反映邪正的盛衰和病 邪的性质。
观察舌质的润燥
润泽和干燥程度,反映体 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8
望舌苔
观察舌苔的颜色
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反 映病邪的性质和寒热虚实的变化。
22
05
现代医学对舌诊认识和研究进展
23
现代医学对舌诊原理探讨
舌部解剖与生理 现代医学通过深入研究舌部解剖结构,揭示了舌乳头、味 蕾等与味觉、感觉相关的生理机制,为舌诊提供了科学依 据。
舌部病理变化 通过对舌部病理变化的研究,现代医学发现舌部色泽、形 态、润燥等变化与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舌诊在临床 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多见于水肿、脾虚等疾病。治疗时应以健脾利湿 为主。
瘦薄舌
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阴虚火旺等疾病。治疗 时应以滋阴降火、补益气血为主。
17
异常舌象临床意义解读
裂纹舌
多见于热盛伤阴、脾虚湿浸等疾病。治疗时应以滋阴清热、健 脾祛湿为主。
齿痕舌
多见于脾虚、水湿内停等疾病。治疗时应以健脾利湿为主。

《舌诊》ppt课件

《舌诊》ppt课件

案例二:糖尿病患者的舌象变化与治疗过程
总结词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详细描述
患者张女士,46岁,糖尿病病史2年。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阴虚内热,脉络瘀阻。 治疗以养阴清热,活血通络为主,辅以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血糖控制稳定 ,舌象明显改善。
案例三
总结词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提高舌诊水平的建议与注意事项
多看多实践
不断学习
多观察不同病例的舌象,积累经验,提高 自己的诊断水平。
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不断完 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注意仪器误差
尊重患者隐私
在使用仪器进行舌诊时,应注意仪器的误 差和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在舌诊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 尊严,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和尴尬。
实践与应用:如何通过舌象判断病情
观察舌质
注意舌质的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结合全身症状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
观察舌苔
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判 断病邪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综合分析
结合舌质和舌苔的变化,综合分析病 情的寒热虚实,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注意事项
在舌诊过程中,应注意排除食物、药 物等因素对舌象的影响,以及个体差 异和仪器误差等因素。
神昏等疾病。
紫舌
表示体内有瘀血阻滞,常见于 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
淡白舌
表示气血不足,常见于贫血、 营养不良等疾病。
舌形的分类与特点
胖大舌
舌头胖大,甚至肿胀,表示体 内水湿内停,常见于水肿、痰
饮等疾病。
瘦薄舌
舌头瘦薄,表示气血不足,常 见于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
裂纹舌
舌头表面有裂纹,表示体内阴 液不足,常见于阴虚火旺、干 燥综合征等疾病。

《舌诊》ppt课件

《舌诊》ppt课件
《中医舌诊学》
系统阐述舌诊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全面,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深 入学习。
《现代中医舌诊研究》
介绍现代中医舌诊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有助于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学习方法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舌诊理论知识的同时,多观察实际病例,通过实践加深理 解。
注重细节观察
观察舌象时要细致,注意舌质、舌苔的颜色、形态、润燥等变化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舌诊》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舌诊简介 • 舌诊基础知识 • 舌象分析 • 常见疾病舌象特征 • 舌诊在临床中的应用 • 如何学习舌诊
目录
CONTENTS
01
舌诊简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辅助诊断方法
1 2
实验室检查
结合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舌象进行 解读。
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辅助判断舌象变化与疾病 的关系。
3
微观辨证
借助显微镜等设备,观察舌黏膜、舌苔细胞等微 观结构,进一步揭示舌象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与其他诊断方法的结合
与望、闻、问、切相结合
01
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全面了解病情。
ERA
舌诊的定义
舌诊
舌头与经络的联系
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形状、湿润度 等特征,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诊 断方法。
舌头与经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经络 的通畅与否也可以通过舌头的变化反 映出来。
舌头与内脏器官的联系
舌头与内脏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内 脏器官的生理变化可以通过舌头的变 化反映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五行全息舌诊讲坛知识简表手稿这是国内首个现代五行全息舌诊技术研究群。

伤寒论和现代舌诊完美结合,从治疗感冒开始,学习现代五行全息舌诊技术,逐步成为大师。

讲座主持人:阳光明媚,微信号qdjzzgz【版权提示】本资料仅限群内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严禁复制、传播和出版、打印,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本知识融合张登《伤寒舌鉴》和台湾谭杰中、倪海厦等人的知识,并且是在学习王鸿谟、罗大伦、徐家佗等等专家的舌诊专著,受张登伤寒舌诊的启发,总结编写。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的群,正在开设一个全新的现代中医五行全息舌诊技术论坛,您在这里将会系统学习中医基础和五行与舌诊技术的完美结合该课程目前属于国内甚至是全球首次开设,你们是第一批学员。

课程深度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中华文明的医学结晶,包括美国的倪海厦、台湾的谭杰中,中国的王鸿谟、罗大伦、徐家佗、王彦辉,本课程是在《伤寒论》和《素问》张登《伤寒舌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舌诊技术,深度融合各种诊断技术,将带领您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中医大师和上工的成长,为各种中医爱好的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欢迎大家参与交流,群里任意发言,没有水军,没有托,自由自愿。

现代五行全息舌诊讲坛开课基础望舌象(又名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独特而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

舌的经络直接或间接与脏腑相连,脏腑精气也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可以从舌表现出来。

望舌,主要观察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三方面。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组织。

舌苔,是附着于舌面上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化生。

所谓“胃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正常舌相是活动灵活,舌质淡红,舌面有薄而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通常描写“淡红舌,薄白苔”舌的脏腑归属区划分:舌面长度平均分为三份:舌尖,舌中,舌根;再加上舌的两个侧面舌边;共分为4部分。

舌尖主宰上焦,为心肺所属;舌中反应中焦,为脾胃所属;舌根为下焦,为肾所属;舌的两边,为肝胆所属。

舌诊与望诊相同,都要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要求患者自然的伸出舌头,充分暴漏舌体。

1.先看舌苔。

按所属分区依次观看。

力求迅速敏捷。

2.后看舌质另外需要注意区分,染苔情况如吃茄子等黑色食物,可使舌苔发黑吃黄色的食物如橙子,会使舌苔黄染长期吸烟会使舌苔发灰吃过烫的食物会使舌质发红1.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的异常变化一望舌色:舌质的颜色,一般分为淡白,红,绛和紫色四类。

(1)淡白舌: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的,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主虚证,寒症。

多为阳气舌色较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舌淡白而胖嫩,为阳虚内寒舌淡白而舌体瘦薄,为气血不足。

(2)红舌:较淡红色为深的,甚至呈鲜红色,称为红舌--------主热症。

舌红少苔或无苔为虚热;舌红苔黄或起芒刺为实热。

(3)绛舌:较红舌更深的红色,称为绛舌------------主热盛(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热病见此舌,多为邪热入于营血(火热迫血妄行可预兆或见到出血斑疹等) 内伤杂病见此舌,多为阴虚火旺。

舌面光滑如镜,犹如视可见人,为胃阴大伤;舌绛干枯,为肾阴已涸。

另有舌绛少苔而津润者,多为血瘀。

(4)紫舌:舌色青紫,称为紫舌---------------主热症,寒症,血瘀证冠心病,肺心病等常见此舌,以后在临床可以多多观察,做好总结,并做好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

二望舌形舌形是舌的形状,包括胖瘦,老嫩,裂纹等。

1.胖大舌:舌体较正常胖大者为胖大舌。

舌淡白而胖,属脾肾阳虚,痰湿内盛。

舌胖大而深红,属心脾热盛。

舌胖大两侧有齿痕、称为齿痕舌,属脾虚湿盛。

2.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为阴血不足,舌体不充导致主气血两虚和阴虚火旺。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

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3.老嫩舌:舌质纹理粗糙,为老,多为实证;舌质纹理细腻为嫩,多为虚证老舌嫩舌4.裂纹舌舌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裂沟,称为裂纹舌舌质红绛有裂纹,多为热盛伤阴舌淡白而有裂纹,多属气血不足5.芒刺舌:舌面乳头增生,肥大,凸起如刺者,称为芒刺舌,多为血热内结。

根据芒刺生长部位可以分辨所在脏腑。

如舌尖芒刺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为胃火炽盛,舌两边芒刺,多系肝胆热盛。

今天就讲到这里配图,好好记忆一下(3)望舌态:主要观察舌体运动的状态强硬舌: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言謇涩,称为"舌强"。

主病:见于外感热病为热入心包;见于内伤杂病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痰浊内阻)。

因热盛者,舌质多见深红。

因痰浊者,多舌胖而有厚腻苔。

属中风者,舌多淡红或青紫。

颤动舌: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

主虚损,动风久病舌颤,多属气血两虚或阳虚。

外感热病见之,多属热极生风,或见于酒毒病人。

歪斜舌:舌体偏于一侧,称“歪斜舌”。

主中风或中风先兆。

吐弄舌:舌伸出口外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在口中转动不停,叫作"弄舌"。

二者多见于小儿,为心脾有热,或动风先兆,或见于小儿智力发育不全。

短缩舌: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舌”。

无论因虚因实,皆属危重证候。

舌淡短缩或青而湿润者,为寒凝筋脉;舌胖而苔粘腻而短缩者属痰浊内阻舌红绛而短缩者为热病伤津舌麻痹舌有麻木感而运动不灵的,叫"舌麻痹"(舌头麻木)。

其主病是血虚肝风内动,或风气挟痰。

属中风者,舌多淡红或青紫。

2.望舌苔:主要观察苔色和舌质的异常变化(1)望苔色:即观察舌苔的颜色。

一般舌苔有白黄灰黑四种颜色变化。

1.白苔:主表证寒证苔薄白而润,多属风寒表证;苔薄白而舌质偏红,是风热表证;苔白腻,多为痰浊内停或食积。

苔白如积粉,为暑湿秽浊之邪内蕴。

黄苔:主里证、热证。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为热结。

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

苔薄淡黄,也常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若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灰苔:灰即浅黑色。

主里热证,寒湿证灰苔可由白苔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苔灰而干,多属热病伤津苔灰而润,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

黑苔:黑苔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

主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

若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

若苔黑而滑润,多属寒盛阳衰。

(2)望苔质: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脱等变化。

厚薄: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即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则为“厚苔”。

厚薄可测邪气之深浅。

舌苔由薄变厚为病情加重舌苔由厚变薄为病情减轻但舌若无苔而逐渐有苔为胃气恢复若舌有苔,而突然无苔,为胃气大伤。

(2)润燥:舌苔润燥是人体津液的盈亏和输布功能的反应。

舌面润泽,是干湿适中的正常舌象。

若水分过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者伸舌涎流欲滴,此为“滑苔”。

舌苔润泽说明津液未伤滑苔多为阳虚湿盛望之干枯,扪之无津,此为“燥苔”。

燥苔多为热盛伤津舌苔由润转燥,表示热势加重,病情进展舌苔由燥转润,表示热邪渐退,津液渐复,病情好转。

(3)腐腻:舌苔腐腻反应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情况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称为“腐苔”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多见于食积痰浊为患,也见于内痈和湿热口糜。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油腻状粘液,称为“腻苔”。

腻苔属阳气被遏,多见于痰湿或食积。

(4)剥脱苔: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称为“光剥舌”,即前述之光滑舌,又叫镜面舌。

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称为“花剥苔”。

(若不规则地大片脱落,边缘厚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图,又称“地图舌”)---------多见于胃之气阴两伤另外小儿食积,消化不良或缺锌也可显示花剥苔附:望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络隐约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正常情况下,脉络不粗,也无分枝和瘀点。

若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多属肝郁失疏,瘀血阻络;若舌下络脉青紫且粗张,其意义与青紫舌相似,或为痰热内阻,或为寒凝血瘀。

总之,舌底络脉青紫曲张是气滞血瘀所致。

舌诊内容全部讲完。

今后为大家继续讲解中医诊断学相关内容。

下课准备讲解:咽喉炎,咽喉发炎、沙哑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