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解除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 3 单静 喜 , 江 .急 性 肝 损 伤 研 究 近 况 [] 8 任 J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2 0 ,1 ( ) 98 . 0 8 0 1 :7 —1 ( o R稿 2 1-31 ) 0 00 -4
[ 3 许 丹 , 凤 飞 , 立 军 ,等 .蒲 公英 的化 学 研 究 [] 3 侯 吴 J.中 国 中 药
杂志 , 04 93 : 7. 2 0 ,2 ( ) 2 8
认 知 功 能 障碍 与颈 动脉 狭 窄 的 临床 研 究
李 菁 齐进 兴 邓 建 中 黄建 凯
4 5 0 500
河 南 安 阳 地 区 医 院 安 阳
【 要】 目的 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 讨认 知 功 能 障 碍 与 颈 动 脉 狭 窄 、 塞 的 关 联 性 。方 法 闭
成人 韦克 斯 勒 智 力 量 表 进 行 神 经 心 理 测试 , 估 患 者 的认 知 评
功能 。探 讨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与 颈 动 脉 狭 窄 、 闭塞 的关 联 性 。
1 资 料 和 方 法
管 径 ×10 。所 有 患 者 均 给 予 简 易 智 能 状 态 检 查 量 表 测 0
[3 付学鹏 ,杨晓杰 .蒲公英多糖的提取及 含量测定 [] 1 J .现 代食
品科 技 ,2 0 ,2 ( ) 3 —9 0 7 3 5 : 73 .
[ ] 齐 仁 立 ,张 慧 茹 .崔 斓 斓 .蒲 公 英 抑 菌 成 分 提 取 工 艺 的 优 化 5 I] - .安徽 农 业 科 学 ,2 0 , 5 1) 3 — 3 . j 0 7 3 (7 :50 850 9 [ ] 陈 福 星 ,陈 文 英 , 艳 霜 .蒲 公 英 多 糖 对 小 鼠 免疫 器 官 的 影 响 6 郝 [] J .动 物 医 学进 展 ,2 0 , 9 4 :1—2 0 8 2 ( ) 01. [ ] 杨 晓 杰 ,付 学 鹏 ,刘 泽 东 .蒲 公 英 多 糖 抗 疲 劳 作 用 研 究 [] 7 J.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影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
能影响
刘锋昌;封红春;姬金花;李璇;李翠;范凯;薄敏智;苑英奎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2022(39)5
【摘要】双侧颈动脉可提供大脑70%的血液供应,对脑部供血起着重要作用^([1-2])。
一旦发生颈动脉狭窄,后果较为严重。
患者颈动脉狭窄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其狭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及脑部的侧支循环建立等具有相关性^([3-4])。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安全有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夹层和颈动脉狭窄等均取得一定疗效^([5-6])。
目前CAS已成为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的重要干预手段。
【总页数】3页(P343-345)
【作者】刘锋昌;封红春;姬金花;李璇;李翠;范凯;薄敏智;苑英奎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2
【相关文献】
1.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3.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4.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
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5.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损害的临床特点研究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 年第 19 卷第 3 期
� � � � a m g da l a m orp hol og i n a du l t s w i t h at t en t i on defi ci t h p er act i vi t 者 M R S 显著异常对病程 1M � 2M 时 P SD 的真正发生 � � di sorder. J P s chi a tr N eu r osci , 2008, 33: 50 9 515 有一定的预示意义, 并推测针对这一人群早期药物干 [ 5] Hi r at a K ,Ta n aka H , Zen g X H ,et a l. The rol e of t he b a sa l ga n gl i a 预治疗在改善脑代谢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 a n d cereb ell um i ncog n i t i ve i m pai r m en t : a st u d u si n g even t r ela t ed
众所周知, 颈动脉狭窄可导致认知损害, 我们应用 treal cog n i t i ve a ssess m en t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 m on , M oCA ) 对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 从而了解颈 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损害特点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可能 机制 � 对象和方法
M oCA 测试在患者情 绪状态较 佳时及安 静环境 中进 行, 要求患者集中精力� 2. 脑主要供血动脉检查 采用德国 E M E 公司产 TC8080 型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检测双侧颈总动脉� 颈内 动脉 �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及椎基底 动脉血流速度� 根据局部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判 ( 1 ) TCD 检查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患者脑灌注影响的研究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患者脑灌注影响的研究李杰;罗香国【摘要】目的: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脑灌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有61例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接受支架置入术,其中41例有明显症状,20例无明显症状.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接受CTP检查.我们计算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然后分别计算出患侧与正常侧的CBV和CBF比值(rCBV和rCBF)与MTT差值(dMTT).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脑灌注的影响.结果:在有症状的患者中支架治疗后所有灌注参数都出现显著改善:rCBF值从0.82增加至0.94(P <0.001),rCBV值从1.03下降到0.96(P<0.05),dMTT从1.30下降到0.15(P <0.001).在无症状患者组,仅rCBF值变化显着从0.93增加至1.04(P <0.05).支架治疗前rCBF值在有症状的患者组较无症状的患者组显著降低.支架治疗后rCBV值在有症状患者组较无症状患者组显著降低下降.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患侧脑血流量均有改善.在有症状的患者中,治疗前rCBF显着降低,治疗后rCBV显着降低,治疗前CBF的受损更明显.治疗前代偿性充血的症状(rCBV值> 1)变成治疗后低氧血症提示自动调节功能严重受损.CTP参数的分析可以用来识别有症状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血管重建前的差异性,以及他们的治疗反应的差异性.CTP参数的分析有助于支架植入术前患者的筛选.%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erfusion. Method: This study included 61 cases of patients received stenting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 70% , in which 41 cases have obvious symptoms, 20 cases without obvious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stenting, patients all had accepted the CTP check. We calculated theMTT, CBV and CBF, and then calculated the ratio of CBV and CBF for the normal side to the ipsilateral ( rCBV and rCBF ) and difference of MTT( dMTT )and compared the influence of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erfusion. Result: After stent treatment, all perfusion parameters had appeared significantly with improvement in the symptomatic patients group: rCBF values increased from 0. 82 to 0. 94 ( P <0. 001 ), rCBV of values decreased from 1.03 to 0. 96 ( P <0. 05 ), dMTT decreased from 1.30 to 0. 15 ( P <0. 001 ). In the asymptomatic patient group, only rCBF ratios changed significantly from 0.93 to 1.04 ( P <0.05 ). Before stent treatment, rCBF ratio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symptomatic patient group compared with asymptomatic patient groups. After stent treatment, rCBV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group than that in the asymptomatic patient group decline. Conclusion : Ipsilateral cerebral blood flow were improved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patients after stenting.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pre - treatment rCBF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post-treatment rCBV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CBF impairment before treatment. Compensatory hyperemia before treatment ( rCBV values>1 ) become the treatment of hypoxemia indicated the severely damaged automatic adjustment function. The analysis of CTP parameter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in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before revascularization, as well as their response to treatment. The analysis of CTP parameters helps filter the patients with impaired cerebral circulation for stent implantation.【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2(018)009【总页数】5页(P1205-1209)【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脑血流量比值;脑血容量比值;平均通过时间差值【作者】李杰;罗香国【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50;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放射科,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随着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发展,关于支架置入术适应症的研究越来越多。
颈动脉狭窄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样硬化性狭窄斑块脱落形成的腔 隙性梗死和长期 的慢性脑血流 低灌注 引起 的脑 白质病变以及潜在 的血管危险因素都可能是相
应 的中间环节 ,使得脑组织 缺血缺氧 、葡 萄糖 利用率降低、 脑组织能量代谢异常 ,改变大脑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活动 ,进而 造成脑组织海 马 区神 经元细胞 内钙离 子超 载、 自由基 产生过
现 ,颈动脉狭窄与轻度认知障碍之间有着 密切的联 系。颈动脉狭 窄是 可以预防 的,探讨 两者之 间的联 系有 望为延 缓甚
至 逆 转认 知 障碍 的发 生 提 供 一 条 新 的 治 疗 思路 。
【 关键词 】 颈动脉狭 窄;认 知障碍 ;脑血管疾病 【 中图分类号】 R 5 4 3 .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8 — 5 9 7 1( 2 0 1 3 )0 5 — 0 0 0 5— 0 2
就显得尤为重要 。
3 颈 动 脉狭 窄 与 M C I 的相 关 性
神经病学方面的研究热点 。本文就近年来 颈动脉狭窄与轻度认 知障碍 ( m i l d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 r m e n t ,MC I )之 问的关 联做 一综
述。
3 . 1 颈 动脉狭窄 引起 MC I 的机制研究 颈动脉狭窄导 致 MC I 的机制迄今 尚未完全明确 ,但是很多研究 已经证实了颈动脉狭 窄与 MC I 之间的相关性。郑 玲等 5 通 过对 MC I 患者进 行为期
动脉狭 窄患者不 同狭窄程度认 知损害发生的情 况 ,发现颈动脉 狭 窄患者 MM S E评分 均降低 ,且 认知 功能损 害 随着 颈动脉 狭 窄 的程度加重而加重 ,也就是说颈动脉狭 窄是认知功能障碍 的
一
遗忘型 ,前者 主要是指阿尔茨海 默病 ( A D) 的前 期 ,后者则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
方法:对3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护理实践进行总结。
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并发症少。
结论:及时、合理、有效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护理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
2O%~3O% 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1]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适应证范围窄等,因此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已越来越多地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
对近年开展的3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06年8月~2007年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为颈动脉狭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47~84岁,平均(62.0±5.1)岁。
病程1周~5年,平均2.7年。
临床表现:一过性偏身麻木12例,一过性偏身无力9例,一过性黑朦3例,一过性语言障碍2例,反复头晕、头痛5例;合并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16例,高血糖15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5例,残留有神经功能缺损3例。
1.2 方法:采用局部麻醉,穿刺右侧股动脉,置人8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在0.035 in超滑导丝导引下,送入8F导引导管置于病变近心端。
在行径下将Angioguard保护伞(Cordis,美国)安置于同侧的颈内动脉远端,然后沿保护伞的导引钢丝,送入扩张球囊进行预扩或直接支架植入,支架位置放置准确后,在透视下释放支架,造影观察狭窄段扩张情况,必要时再行球囊后扩张,最后回收保护伞。
重复颈动脉造影及颅内动脉造影,观察支架释放后颈动脉扩张情况,以及颅内段各分支的供血情况,如无异常结束手术。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约有1/3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1]。
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2]。
我科于2006-2010年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2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l0例,年龄48岁~70岁,平均59岁。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反复TIA发作、肢体语言功能不同程度障碍等。
28例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50%~90%。
方法:患者仰卧于DSA床上,常规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8F动脉鞘,引入6F导引导管于患侧颈动脉,选用微导丝从导引导管内送入,先将微导丝通过狭窄部位到达颈动脉远端正常血管内5cm以上,在微导丝的支撑和导引下将支架缓慢送入狭窄血管,跨狭窄部位置,缓慢扩张球囊至推荐的最大压力,使支架与血管内壁紧密贴合,然后回抽球囊内的造影剂,造影证实血管成形满意后,将球囊缓慢回撤,释放支架。
2结果本组28例病人,所有支架置入均获成功,造影显示管腔扩张满意。
无死亡病例及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
2例支架置入后出现心率减慢,经使用阿托品针静脉注射后好转。
所有病人均坚持按医嘱正规服药,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3护理3.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该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且费用较高。
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对此技术缺乏了解,易产生疑虑和恐惧心理。
另一方面又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而产生心理压力[3]。
护理人员应主动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理状况,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过程,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取得理解和配合。
术前准备:做好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检查;双侧腹股沟区、会阴区备皮;遵医嘱做好各种药物试验,包括碘、抗炎药物过敏试验;术前3d遵医嘱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术前8h禁食禁水;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
支架成形术对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比, P均 > .5 00。
表 1 本 组患者手术前后各 时点认知功能 比较 ( , ) 分 x±
山东 医药 2 1 02年第 5 2卷第 3 0期
支 架 成形 术 对 颅 内外 动 脉 狭 窄 患者 术 后认 知功 能 的影 响
贾 磊 吴 。 伟 刘 , 颖。
( 1山 东大学 医学院 ,济 南 20 1 ; 东大学齐鲁 医院) 50 22山
摘要 :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颅 内外脑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认知 功能 的影 响。方法 采 用支架成形术
基金项 目: 山东省科技厅博士基金资助项 目( 08 S 3 1 ) 20 B 00 6 。 通讯作者 : 吴伟
5 2
1 . 4±3 2 1 . 7±0 3 73 .1 01 .1 l . 1± . 3 1 . 5±0 2 9 1 4 2 04 .2 2 2 - . 4 1 3 4 2 1 . 2 40 8 5 0 9 - . 9
个 月后 患者 认 知 功 能 改 善 趋 于 缓 和 。
关键词 : 内外动脉狭 窄 ; 颈 支架成形术 ; 认知功能 中图分 类号 :7 3 R 4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0 22 6 2 1 )00 5 -2 10 -6 X(0 2 3 -020
颅 内外 动 脉 狭 窄 是 缺血 性 卒 中 的 重 要 危 险 因
注: 与术前相比, 00 P< .5
3 讨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解除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解除颈动脉狭窄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3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纳入手术组和对照组。
其中手术组患者20例,使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对照组患者16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
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3、6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评估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手术组患者在入院后3个月和6个月的MoCA、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更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标签:颈动脉狭窄;认知功能;血管内支架置入
颈动脉狭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均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有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危险[1]。
目前临床实践中,狭窄程度以及是否具有该动脉责任血管事件作为决定是否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标准,认知功能评估未纳入常规颈动脉支架术前评估。
但有诸多历史对照研究均证实,支架植入术解除颈动脉狭窄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同期对照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与常规药物治疗比较,支架植入术是否能更好的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单侧颈动脉狭窄程度≥70%,其余各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标准参照“北美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剥脱试验”(NASCET)标准,年龄≤75岁,MMSE评分≤26分。
排除标准:脑出血病史,非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严重心、肾、肺、肝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抑郁、焦虑状态,感染、肿瘤、甲减等全身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患者或家属的意愿将患者分别纳入到手术组、对照组中。
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57~74岁,平均(66.1±7.2)岁;有高血糖6例,高血压5例,血脂代谢异常6例,有吸烟7例;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75.0±9.4)%;MMSE评分为(21.02±3.43)。
手术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1~73岁、平均(61.5±11.1)岁;有高血糖8例,高血压9例,血脂代谢异常7例,有吸烟11例;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78.2±11.0)%;MMSE评分(20.95±3.88)。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慢性病、MMSE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狭窄程度手术组较对照组高一些。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如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剂、扩容药物等的使用。
手术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解除颈动脉狭窄。
手术过程简述如下:患者在局部麻醉状态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8F血管鞘,全身肝素化。
通过导丝引导,将指引管放置在颈总动脉近端,再次进行术前动脉造影,以确定颈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和长度。
通过自带微导丝和路图技术送入保护伞直至颈内动脉岩段,将保护伞打开。
顺着保护伞导丝送入预扩球囊,在准确定位后首先进行预扩张,再于导丝引导下将自膨式支架送入,准确定位后将支架释放。
再行造影确定残余狭窄≤30%。
患者在手术前5d使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
手术后6h拔鞘,并在拔鞘后连续3d为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每12h进行一次。
手术后3~6个月内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
在3~6个月内复查确认支架状况良好后改为使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
1.3 观察指标
使用MoCA、MMSE量表在两组患者入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分。
MoCA量表的总分为30分,得分26分以上为正常[2]。
MMSE评分,总分为30分,其中27~30分以上为正常,21~26分为患者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0~20分为患者有中度认知功能障礙,9分及9分以下为患者有重度认知功能障碍[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并确保准确无误。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OCA、MMSE评分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手术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期间除1例出现再狭窄外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故最后纳入统计数据的手术组患者仅有19例。
手术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MoCA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手术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的MMSE 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多会导致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统计,有64%左右的脑卒中患者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且其中有1/3左右的患者会发展为痴呆[4-5]。
颈动脉系统的供血异常会直接影响半球皮质的高级功能[6]。
一旦颈
动脉发生的狭窄引起前循环障碍,就会导致认知功能损伤。
颈动脉狭窄导致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患者慢性脑血流的灌注,脑白质病变和微血栓等,引起多发性腔隙脑梗死均可能会引起认知功能的损伤[7]。
血管支架置入手术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颈动脉狭窄,且通过表1和表2我们可以看出,患者通过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其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手术组患者治疗前MoCA为(15.09±3.21),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20.08±4.32)、(22.12±2.76)分,MMSE量表手术组患者治疗前为(20.95±3.88)分,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为(25.97±2.67)、(26.32±1.99)分,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认知功能呈逐渐改善。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血管支架置入手术解除颈动脉狭窄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首先,将颈动脉狭窄解除后,有效地纠正了脑低灌注状态,患者的脑血流有明显的增加,且脑灌注面积增加,这样脑缺血和缺氧的状态得以显著的改善,ATP的合成增加,患者能量依赖蛋白代谢功能得以逐渐恢复,进而减少了在脑缺血状态下出现的氧自由基产生、兴奋性氨基酸,使神经元损伤减轻[8-10]。
其次,血管支架置入手术后,患者的大脑白质病变得以改善,缺血敏感部位、认知功能相关的额颞叶、海马等血供有改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