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A卷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课程号:考试方式:闭卷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备 注: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A 对外交通用地B 道路广场用地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D 仓 储用地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A 生成交通量B 发生交通量C 吸引交通量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A 重力模型法B 最大熵模型法C Furness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A 减弱B 增强C 不变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及答案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及答案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40分)二、多项选择题(40分)三、判断题(20分)《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A)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2年B、5年C、10年D、20年2、下列那种现象产生的需求不属于交通的范畴()。

A、业务B、泥石流C、工作D、旅行3、下面哪一个不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A、出行者特性B、出行特性C、交通设施特性D、交通调查特性4、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交通线路拥堵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C、交通设施比较陈旧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5、城市道路多为高级路面,根据路面自然排水的要求,希望纵坡控制在()以上。

A、0.20.3%B、0.4%C、0.5%D、2.5%6、城市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在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宜布置在()位置。

A、距城市边缘2~3公里处B、城市边缘C、城市中心边缘D、城市中心内7、在交通分配中,最简单的分配方法是()。

A、用户最优分配方法B、全有全无分配方法C、系统最优分配方法D、增量加载分配方法8、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

A、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B、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设计C、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设计D、对详细规划的具体设计9、下面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指标中数量指标的是()。

A、客运量B、运用车辆数C、客运密度D、运营里程10、对于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各部分可达性均等B、网络可靠性较低C、网络空间行驶简单D、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11. 以下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流水B、下雨C、刮风D、驾车兜风1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根底产业部门B、非根底产业部门C、住户部门D、人口1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对外交通用地B、道路广场用地C、市政工业设施用地D、仓储用地1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 )A、各局部可达性均等B、网络可靠性较低C、网络空间行驶简单D、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15. ( )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A、生成交通量B、发生交通量C、吸引交通量D、全不是16. ( ) 没有完整的 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A、重力模型法B、最大熵模型法C、 FurnessD、介入时机模型17. 当人们购置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减弱B、增强C、不变D、无法确定18. 以下那种现象产生的需求不属于交通的范畴〔〕A、业务B、泥石流C、工作D、旅行19. 属于根源性交通需求的是〔〕A、上学B、访友C、工作D、看病20. 对自由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无秩序B、区别性差C、易形成畸形交叉D、不能较好的满足地形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21.劳瑞模型中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包括:A. 基础产业部门B. 非基础产业部门C. 住户部门D. 流动人口22.出行生成预测中的聚类分析法认为决定交通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A. 家庭规模(总人口数)B. 小汽车拥有量C. 家庭收入D. 人均收入23.下述道路属于城市道路的有( ) 。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交通规划是指以城市交通发展为目标,制定综合、科学、合理的交通系统规划,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础知识交通规划的基础知识是建立在交通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

主要包括: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类型与结构;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量计算;道路网设计;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价;环保与安全评价;政策与规章制度等。

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1)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类型与结构,包括公共交通系统、私人轿车系统、非机动车系统等。

2)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量计算方法,包括出行方式分析、出行时间分布分析、出行空间分布分析、微观调查和宏观统计方法等。

3)道路网设计,包括道路等级设计、道路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路网组成与网络优化等。

4)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价方法,包括可行性研究、成本效益分析、社会效益评价等。

5)环保与安全评价,包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路沿线环境治理、交通事故预防等。

2.制定过程制定交通规划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研究范围、制定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评价和修订规划等几个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在交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等,以及各类交通工具的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

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范围,包括交通规划的阶段性目标、研究区域范围、数据采集等。

2)制定总体规划,包括整体发展战略、城市交通概念和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结构等。

3)编制专项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非机动车交通专项规划等。

4)评价和修订规划,包括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规划执行情况的调查、规划修订等。

3.实践案例交通规划的实践案例主要有城市内部交通规划、城市周边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疏港规划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交通规划实践案例的差异较大,需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动态因素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1.“交通”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且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2。

交通的分类:(1)本原性交通需求,其移动的目的是为了移动者自己,且由他人难以代替的交通需求。

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

(2)派生性交通需求,由其他活动引起的,并且可以由他人代替的需求交通.如业务,工作等3。

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4。

交通规划的前提:(1)规划主体的存在(2)对规划对象的期望状态,方向,认识的一致性(3)规划主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规划对象的可能性(4)在特定的时点,对规划的必要性的认识(5)作业本身的可能性5.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

6。

交通规划按交通服务分类为,(1)公共交通规划,研究公共电汽车、新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线路、网络、运行、服务等的规划.(2)特定用户交通规划,研究以残疾人、老龄人、中小学生等交通弱者为对象的交通规划。

(3)特定交通服务规划,研究急救活动用、避难用交通服务等的规划.7。

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8。

交通调查种类:(1)居民出行调查(2)货物流动调查(3)机动车OD调查(4)断面交通量调查9.交通需求量预测,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决定网络规模、断面结构等的依据。

其内容包括交通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量分配(第四阶段).被称为“四阶段预测法".10交通调查定义,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11交通调查的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并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和发展的目的。

交通规划 考试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 考试复习资料

交通定义:人、货物、信息伴随着思维意识在交通路上的移动。

交通需求量预测概念:根据道路交通系统及其外部系统的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根据历史经验、客观资料、逻辑判断,寻求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律和未来演变趋势的过程。

交通调查定义: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数据准确分析判断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设计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及与交通需求相适应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流三要素:交通量、密度、速度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1.人工计数法:优点: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任何情况的交通量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资料整理方便。

缺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天气不好时在室外工作比较辛苦。

2.浮动车法:Qa =60⨯+-+----TTMNXbabababab60)(⨯--=------QMNTTbababababaQb =60⨯+-+----TTMNXababababa60)(⨯--=------QMNTTababababab3.机械计数法跟车法与浮动车法的区别浮动车法调查中,测试车一般需要沿调查路线往返行驶12-16次,而跟车法一般要求往返6-8次,每次往返时间尽量小雨40min。

延误:延误是指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

交通小区划分的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2)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意用途的土地被分开(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大构成系统误差的因素:设计误差估计量的误差调查误差编辑误差土地利用类型概念:描述地区内部经济的选址行为及其作用结果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分为预测模型和优化模型。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卷)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卷)
X3A=(1-)X2B+FB=(1-1/3)x 1500+1/3 x 0=1000,tb=15+0.009 x1000=241’
第四次迭代:N=4
因为ta>tb,故A路径附加交通量FA=0,B路径附加交通量FB=30001’
此时路径A、B上的流量和时间分别为:
X4A=(1-)X3A+FA=(1-1/4)x 2000+1/4 x 0=1500,ta=10+0.01 x 1500=251’
A基础产业部门B非基础产业部门C住户部门D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B)
A对外交通用地B道路广场用地C市政工业设施用地D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D()
A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网络可靠性较低
C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A)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生成交通量B发生交通量C吸引交通量D全不是
2
45
18.0/28.0
3
17
7.0/12.0
合计
19
40
21
80
33.0/54.0
2.解:
(1)求现状发生与吸引原单位
小区1的发生原单位:18/8=2.250[次/(日·人)]
小区1的吸引原单位:19/8=2.375[次/(日·人)]
小区2的发生原单位:45/18=2.500[次/(日·人)]
小区2的吸引原单位:40/18=2.222[次/(日·人)]
X2A=(1-)X1B+FB=(1-1/2)x 0+1/2 x 3000=1500,tb=15+0.009 x1500=28.51’
第三次迭代:N=3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发生吸引交通量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家庭规模人员构成年龄性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和工种外出率企业规模性质家庭收入其他单位出行次数:人均或家庭平均每天的出行次数生成原单位将来值:使用现状调查数据乘其他指标增长率函数法聚类分析假定:一定时期内出行率稳定家庭规模变化小收入与车辆拥有增长每种类型家庭数可估计聚类分析:直观容易了解资料有效利用容易检验更新适用于各种研究范围每一横向分类差异被忽略各小格样本数不同失去一致精确性同一类变量类别确定不客观每一格规划年预测复杂发生吸引预测增长率法:反应因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出行变化以及对象区域外的交通小区的发生吸引量出行分布量:分区间平均单位时间内的出行量平均增长系数法:公式简明易于计算收敛慢迭代次数多计算精度低底特律法:生成交通量增长系数的导数G 出行分布不仅与发生吸引增长率有关还与出行生成量的增长率有关考虑因素全面收敛慢需多次迭代福莱特:不仅与发生吸引增长率有关还与规划区域其他交通小区的增长系数有关收敛快满足相同精度条件下迭代次数少计算过程复杂增长系数法特点:结构简单实用较多不需要小区间距离时间可以适用于小时交通量或日交通量等的预测可以获得各种交通目的的od量对于变化小的od非常有效预测铁路车站间的od分布非常有效必须有所有小区od量对象地区发生大规模变化时不适用交通小区间交通量较小存在问题仅用增长系数表示将来交通量缺乏合理性重力模型:直观上容易理解能考虑路网变化和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 od为0时也能预测敏感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分析出行距离在全区域的分布视为定值小区间时间是变化的内内交通量时间难以给出距离小有夸大预测可能需要借助其他方法进行收敛计算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交通特性(出行目的运行时间和出行距离费用舒适性安全性准时性换乘次数候车时间)出行者属性(职业性别年龄收入家庭属性)地区特性出行时间特性交通方式划分率模型:全域模型出行端点模型 TI模型径路模型集记方法:以一批出行者或交通小区作为分析单位调查数据统计处理进一步分析研究非集记:以单个出行者为分析对象利用每个调查样本数据求出个体行为概率值logit模型IIA特性:两方案的相对优劣仅取决与两方案特性与其他方案无关Logit选择概率由交通方式效用之差决定交通流分配基本数据:od交通量路网定义径路选择原则交通流分配的对象:走行线路不固定的机动车辆路阻函数: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叉口负荷之间关系以交通时间作为计量标准:时间是首要因素其他因素都与时间有关易于测量节点阻抗:车辆在交通网络节点处主要指交叉口处的阻抗径路:od点对之间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Wardrop第一原理:道路利用者确切知道状态试图选择最短径路网络达到平衡每个od对的各条径路时间相等且最小没有被选择的时间大于等于最小时间Wardrop第二原理:系统平衡条件下交通流应按照平均或总出行成本最小分配(系统最优)假设:出行者对路网全面掌握并能科学预测选中最短径路Beckmann模型唯一性:每个约束条件都是凹函数目标函数严格凸F-W法:在每步迭代中先找到目标函数一个最速下降方向在找最优步长在最速下降方向上截取最优步长得下一步迭代起点系统最优:对阻抗函数变换后可以按照用户最优算法求解系统最优模型交通:伴随人思维意识的移动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些列活动,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如何将提示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交通规划要素:需求供给市场交通规划内容: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网络布局规划交通网络分析评价交通规划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四阶段法阶段非集计模型阶段平衡模型加计算机阶段交通规划的阶段与层次:交通战略规划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发展的观点全局整体系统的观点协调发展节约土地可持续发展交通调查:利用客观手段交通流交通现象调查分析判断了解掌握交通状态现象规律调查目的: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准确分析现状做出预测制定规划方案调查作用:现状评价基础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制定规划目标重要依据调查内容:交通运输调查(运输量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经济资料人口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相关政策法规建设资金规划影响核查线: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精度在调查区域设置的分割线一般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小区出行宽度根据出行数决定Od调查目的:交通流交通源之间关系获取数据推求远景提供基础数据调查区域确定:1考虑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规划以及经济活动情况调查范围足够大2考虑区域出入境交通配合天然地形界限3考虑适合路边调查站建立4利用现有行政区划的统计数据土地利用:城市功能范畴中的空间分布地理类型对地面空间的利用土地利用模型:经济活动选址行为及作用土地空间分布数学模型预测优化可达性:某小区具有的产生与其他小区相互作用机会可能性的度量汉森模型:研究城市中某小区作为住宅开发时其可达性对住户数的影响劳瑞模型:封闭区域定量描述土地利用间相互作用决定住户数就业人数的分布模型住户数就业人数确定土地利用结构诱增交通量:由于新建设施或等级改造改变出行条件使交通设施多余产生的交通量诱增交通量特性:潜在性滞后性区域性变化性有限性难区分型趋势交通量:按照正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量转移交通量:由于交通方式变化从其他方式转换的交通量交通小区:具有一定关联度和交通相似度的节点连线集合反映路网交通时空变化特征减少交通控制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将复杂网络分解为若干交通区域协调优化划分目的:减少调查工作量降低分析预测难度直观反应交通需求分布为道路网交通流提供数据交通小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区内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特征保持一致2以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统计资料4考虑道路网5保持分区完整避免同一用途土地被分开6分区越小计算工作量区别网络布局规划评价指标:道路网密度干道网间距路网结构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道路可达性道路网连接度网络拓扑建模:将实际或规划的交通网模型化以利于科学计算和直观显示。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doc

发生吸引交通量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家庭规模人鉍构成年龄性别汽车保冇率自由时间职业和工种外出率企业规模性质家庭收入K他单位出行次数:人均或家庭平均每天的出行次数生成原单位将来值:使用现状调查数据乘其他指标增长率函数法聚类分析假定:一定时期内出行率稳定家庭规模变化小收入与车辆拥有增长每种类型家庭数可估计聚类分析:直观容易了解资料有效利用容易检验更新适用于各种研究范围每一横向分类差异被忽略各小格样本数不同失去一致精确性同一类变量类别确定不客观每一格规划年预测复杂发生吸引预测增长率法:反成因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出行变化以及对象区域外的交通小区的发生吸引量出行分布量:分区间平均单位时间内的!li行量平均増长系数法:公式简明易于计算收敛慢迭代次数多计算精度低底特律法:牛成交通量增长系数的导数G出行分布不仅与发牛.吸引增长率奋关还与出行生成量的增长率有关考虑因素全而收敛慢需多次迭代福莱特:不仅与发生吸引增长率冇关还与规划区域K他交通小区的增K系数冇关收敛快满足相同精度条件下迭代次数少计算过程复杂增长系数法特点:结构简单实用较多不需要小区间距离时间可以适用于小时交通量或闩交通量等的预测讨以获得各种交通n的的O d量对于变化小的od非常有效预测铁路车站间的od分布非常右效必须有所有小区od朵对象地区发生人规模变化时不适用交通小区fuj交通量较小存在问题仅用增长系数表示将来交通fi缺乏合理性重力模型:直观上容易理解能考虑路网变化和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od为0时也能预测敏感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分析出行距离在全区域的分布视为定伉小区间时间是变化的内内交通量时间难以给出距离小有夸大预测4能需要借助K他方法进行收敛计算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交通特性(出行S的运行吋间和出行距离费川舒适性安全性准时性换乘次数候车时间)出行者域性(职业性別年龄收入家庭属性)地区特性出行时间特性交通方式划分率模型:全域模型出行端点模型TI模型径路模型集记方法:以一•批出行者或交通小区作为分析单位凋查数裾统计处理进-•步分析研究非集记:以单个出行者为分析对象利用每个调查样木数椐求出个体行为概率值logit模型IIA特性:两万案的相对优劣仅取决与两方案特性与他方案无关Logit选择概率曲交通方式效川之差决定交通流分配基本数据:od交通景路网定义径路选择原则交通流分配的对象:走行线路不固定的机动车辆路阻函数: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义口延误与交义口负荷之间关系以交通时间作为计量标准:时闽是首要W素W他因素都与时间有关易于测景节点阻抗:车辆在交通网络节点处主要指交叉口处的m抗径路:Od点对之间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Wardrop第一原理:道路利用者确切知道状态试阁选择最短径路网络达到平衡每个od对的各条径路吋间相等且最小没有被选择的吋间人于等于最小吋间Wardrop第二原理:系统平衡条件下交通流应按照平均或总出行成本S小分配(系统最优)假设:出行者对路网全IM掌握并能科学预测选中敁短径路Beckmarm模型唯一性:每个约束条件都足凹阑数0标函数严格凸F-w法:在每步迭代中先找到H标函数一个敁速下降方向在找敁优步长在蛣速下降方向上截取最优步长得下一步迭代起点系统最优:对叽抗阑数变换后可以按照用广最优算法求解系统最优模型交通:伴随人思维意识的移动交通规划:杏汁划地引导交通的一些列活动,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H标如何将提示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交通规划要素:需求供给市场交通规划内容: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网络介局规划交通网络分析评价交通规划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四阶段法阶段非集计模型阶段平衡模型加汁算机阶段交通规划的阶段与层次:交通战略规划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发展的观点全局整体系统的观点协调发展货约土地可持续发展交通调査:利川客观手段交通流交通现象调查分析判断了解掌握交通状态现象规律调査目的:提供全而系统真实可靠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裾准确分析现状做出预测制定规划方案调查作用:现状评价基础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制定规划H标重要依据调查内容:交通运输调查(运输童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土地利川基础资料调查(经济资料人口 fi然资源土地利用)相关政策法规建设资金规划影响核査线:校核起讫点调丧结果精度在调杏区域设置的分割线一般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小区Hi行宽度根据出行数决定Od调查目的:交通流交通源之间关系获取数裾推求远景提供基础数据调查区域确定:1考虑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规划以及经济活动情况调查范围足够大2考虑区域岀入境交通配合天然地形界限3考虑适合路边调查站建立4利用现有行政区划的统计数据土地利用:城市功能范畴屮的空间分布地理类型对地面空间的利川土地利用模型:经济活动选址行为及作用土地空间分布数学模型预测优化可达性:某小区具有的产生与其他小区相互作用机会可能性的度fi汉森模型:研究城市屮某小区作为住宅开发吋其可达性对住户数的影响劳瑞模型:封闭区域定M描述土地利用间相丸作用决定住P数就业人数的分布模型住广数就业人数确定土地利用结构诱增交通量:由于新逑设施或等级改造改变出行条件使交通设施多余产生的交通景诱增交通量特性:潜在性滞后性区域性变化性有限性难区分型趋势交通量:按照正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量转移交通量:曲于交通方式变化从其他方忒转换的交通量交通小区:具冇一定关联度和交通相似度的节点连线集合反映路网交通时空变化特征减少交通控制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将复杂网络分解为若干交通区域协调优化划分目的:减少调查工作量降低分析顶测难度直观反应交通需求分布为道路网交通流提供数据交通小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区闪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特征保持一致2以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川政府统计资料4考虑道路网5保持分区完整避免同一川途土地被分开6分区越小计算工作量区別网络布局规划评价指标:道路网密度十道网间距路M结构道路則积率人均道路側积道路可达性道路网连接度网络拓扑建模:将实細或规划的交通M模型化以利于科学计灯和直观W.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规划原理A卷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7:DDBDAC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答案1.实际行驶时间(耗时),自由行驶(畅行)时间
2. 就业数,住户人数
3. 20
4. 道路网的连接度
5. 发生交通量,吸引交通量
6. 独立
7. 发生,吸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交通规划: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2.期望线:
3.交通分布预测:交通分布预测是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模型的第二步,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4.交通方式划分:出行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服务等条件发生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四.简答(每题5分,公30分)
1.OD调查的目的: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
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

从而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
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Wardrop第一原理;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
最短路径时,网络将会达到平衡状态。

Wardrop第二原理;系统平衡条件下,拥挤的道路上交通流应该按照平均或
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依据来分配。

也叫做系统最有原理。

3.Dial算法进行多径路交通分配的过程:
步骤一:初始化。

确定有效路段和有效径路
“计算从起点r到所有节点的最小阻抗,记为r(i).
“计算从所有节点到终点s的最小阻抗,记为s(i)
步骤二;从起点r开始按照ri)上升的顺序,向前计算路段权重。

步骤三;从终点s开始按照sj)上升的顺序,向后计算路段交通量。

4.介入机会模型的优缺点;优点是与重力模型相比该模型更加现实的表现了出行者的交通行为。

缺点;(1)理论基础难(2)按距离排序工作量大(3)a
全区取定值,过于笼统(4)只满足出行发生约束不满足吸引约束(5)缺少
必要软件支持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