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专业课考试题(北交大)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

交通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

交通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____。

A.灵活性B.高效能C.经济性D.就近原则答案:D.就近原则2.以下哪种方式对于交通规划来说是重要的?A.智能交通系统B.绿色交通C.轨道交通D.无障碍交通答案:A.智能交通系统3.以下哪项是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A.减少交通拥堵B.提高交通效率C.改善交通安全D.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D.促进可持续发展4.交通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策略包括____。

A.限制城市扩张B.分散居住区C.促进混合用地D.阻止道路发展答案:C.促进混合用地5.交通规划中的可达性是指____。

A.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B.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C.交通设施的改善D.防止交通事故答案:B.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第二部分:问答题1.简述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和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交通流量管理、交通网络优化、交通安全、公共交通系统、非机动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等。

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在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2.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规划中的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规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实时交通监控、交通信号优化、出行导航、智能停车等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帮助管理交通流量,提高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3.交通规划中如何考虑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在考虑可持续发展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推广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其次,要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时间和能源消耗。

另外,还需要推动非机动交通,如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同时,要注重土地利用策略,促进混合用地,减少交通需求。

综上所述,交通规划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以实现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规划期末考试试卷2套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规划期末考试试卷2套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卷(A卷)课程名称:交通规划 20XX—20X X学年第1学期 闭卷考试 出题教师:交通规划课程组所在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有五道大题,全部答在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20分,共有10道小题,每空1分)。

1、交通规划是指 。

2、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交通规划分为 、 和。

3、出行按出行目的分为 、 、 和 等。

(至少写四种)4、 是以可达性和开发可能的土地面积为自变量的土地利用模型。

5、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很好的说明了交通的 作用。

6、路网结构是指 , , , 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结构合理性。

7、某小区有住宅楼和办公楼各一栋,住宅楼有125户住宅,办公楼面积1.5万平方米。

根据调查获得高峰时间内住宅楼的出行发生率为4人次/户,高峰时间内办公楼的出行吸引率为0.2人次/平方米,则该小区高峰时间内的出行发生量为 人次,出行吸引量为 人次。

8、进行分布交通量预测的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法,对于有新开发区的情况, 方法更加适用。

9、 的IIA特性指的是两种方案的相对优劣仅取决于这两种方案的特性,而与其它方案的特性无关。

10、OD反推是指使用 反推规划区域内的 。

二、选择题(本题满分20分,共有10道小题,每题2分)。

1、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可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在下列要素中,不属于交通系统的供给要素的是:( )A、 停车场和枢纽B、 信号控制系统C、 道路网络系统D、 交通收费标准2、关于交通小区以及交通小区的划分,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易于对调查结果进行核对。

B、尽量配合行政区划的划分,以利用统计资料。

C、交通小区的质心指小区出行代表点,指该小区的几何中心。

D、划分交通小区的目的是确定出行起讫点的空间位置,并且是分析交通特性的基础单元。

3、关于劳瑞模型模型说法正确是( )。

A、 劳瑞模型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开放城市区域,即对象区域与外界存在人员流动。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题b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题b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题 B一、单选题1.联络线的布置形式不包括( C )。

A.双线联络线B.单线联络线C.平面交叉联络线D.渡线联络线2.联络线.出入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 C )。

A.千分之二B.千分之五C.千分之四十D.千分之二十3.两个车站之间设置单独的换乘通道供乘客使用,这种方式称为( A )。

A.通道换乘B.站厅换乘C.站台直接换乘D.站外换乘4.各村车线线间距视车距宽度而定,通常为( D )m。

A.2.6B.2.8C.3D.3.85. 从平面上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曲线包括圆曲线和( B )。

A.普通曲线B.缓和曲线C.过渡曲线D.一般曲线2 B.3 C.4 D.56.( B )是城市交通一体化设计的核心,是提高线网效率的关键,是确定线网规模的重要原因所在。

A.城市节点型交通枢纽B.交通换乘枢纽C.一般车站D.枢纽站7.合理的线网构思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 D )的线网架构过程,最终获得所推荐的规划方案。

A.方案构思→多规模控制→评价→优化B.多规模控制→评价→方案构思→优化C.多规模控制→优化→评价→方案构思D.多规模控制→方案构思→评价→优化8.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 C )m,否则宜设置自动步行道。

A.110mB. 105mC.100mD.95m9.车场应靠近( A ),以利于缩短出入线长度,降低工程造价。

A. 正线B.辅助线C.折返线D.检修线10.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枢纽点的到.发客流,按不同的目的和方向,。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卷)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卷)
X3A=(1-)X2B+FB=(1-1/3)x 1500+1/3 x 0=1000,tb=15+0.009 x1000=241’
第四次迭代:N=4
因为ta>tb,故A路径附加交通量FA=0,B路径附加交通量FB=30001’
此时路径A、B上的流量和时间分别为:
X4A=(1-)X3A+FA=(1-1/4)x 2000+1/4 x 0=1500,ta=10+0.01 x 1500=251’
A基础产业部门B非基础产业部门C住户部门D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B)
A对外交通用地B道路广场用地C市政工业设施用地D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D()
A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网络可靠性较低
C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A)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生成交通量B发生交通量C吸引交通量D全不是
2
45
18.0/28.0
3
17
7.0/12.0
合计
19
40
21
80
33.0/54.0
2.解:
(1)求现状发生与吸引原单位
小区1的发生原单位:18/8=2.250[次/(日·人)]
小区1的吸引原单位:19/8=2.375[次/(日·人)]
小区2的发生原单位:45/18=2.500[次/(日·人)]
小区2的吸引原单位:40/18=2.222[次/(日·人)]
X2A=(1-)X1B+FB=(1-1/2)x 0+1/2 x 3000=1500,tb=15+0.009 x1500=28.51’
第三次迭代:N=3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1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1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题解析B一、填空题1.我国地铁规范规定的设置缓和曲线的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_________米。

考核知识点解析:缓和曲线的正线最小曲线半径正确选项:20212. 当车站站台发生火灾时,应能及时排烟,并防止烟气向和区间隧道蔓延。

考核知识点解析:车站站台发生火灾时的应急处理正确选项:站厅3. 就是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

考核知识点解析:交通一体化规划的定义正确选项:交通一体化规划4.考虑到地铁站厅和站台的使用面积一般为3500m2,地下工程的防火、防烟分区比地面建筑要。

考核知识点解析:地下工程的防火、防烟分区的使用面积正确选项:小5.系统分析所遵循的原则一般包括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和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解析:系统分析所遵循的原则正确选项: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6.线网背景研究内容包括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补充交通调查、城市相关政策、原规划线网的研究和分析,还包括对城市特征进行分析、对分析,充分了解国内外有关线网的研究。

考核知识点解析:线网背景研究内容正确选项:城市规划理念7.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导城市结构发展就是通过大幅度提高交通供给,引导周边土地高强度利用。

一般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团状开发、、带状开发、面状开发。

考核知识点解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导城市结构发展就是通过大幅度提高交通供给,引导周边土地高强度利用。

一般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

正确选项:波浪状开发8. 地铁车辆段设置应根据统一考虑。

考核知识点解析:地铁车辆段设置应考虑的因素正确选项:线网规划9.一般单向客流高峰小时万人次以上,必须采用全封闭。

考核知识点解析:全封闭的条件正确选项:10.制定线网实施顺序受三个根本因素制约:工程投入、和交通效果。

交通规划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交通规划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交通规划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交通规划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交通速度B. 减少交通事故C. 优化交通流量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需求管理的内容?A. 交通限制B. 交通需求预测C. 交通方式引导D. 交通设施建设3. 交通规划中,什么是“四阶段”模型?A. 土地使用规划、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分配、设施规划B.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量分配、交通设施设计C. 交通方式划分、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分配、交通设施规划D. 交通设施设计、交通需求预测、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量分配4. 交通规划中的“交通方式划分”阶段主要考虑哪些因素?A. 乘客的出行目的B. 乘客的出行时间C. 乘客的出行成本D. 所有上述因素5. 在交通规划中,如何确定交通设施的规模?A. 根据交通流量预测结果B. 根据土地使用规划C. 根据交通方式划分结果D. 根据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2. 描述交通规划中的“交通需求预测”阶段的主要任务。

3. 解释交通规划中“交通流量分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讨论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通过交通规划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某城市计划进行交通规划,现有以下数据:- 人口:500万- 机动车保有量:200万辆- 公共交通车辆数:1万辆- 城市面积:1000平方公里请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该城市可能面临的交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交通规划建议。

注:本试题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以学校或教育机构发布的正式试题为准。

考试时请遵守考试规则,诚信应试。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卷)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卷)

交通规划原理试题(卷)1. 解: 6’节点相邻节点数相邻节点1 2 2,62 3 1,3,53 2 2,44 3 3,5,75 3 2,4,66 3 1,5,77 2 4,62.假设各⼩区的发⽣与吸引原单位不变,试求规划年的发⽣与吸引交通量,并⽤总量控制法调整。

各⼩区现状的出⾏发⽣量和吸引量DO1 2 3合计(万次)⼈⼝(万⼈)/(基年/规划年)1 18 8.0/14.02 45 18.0/28.03 17 7.0/12.0合计19 40 21 80 33.0/54.02. 解:(1)求现状发⽣与吸引原单位⼩区1的发⽣原单位:18/8=2.250 [次/(⽇·⼈)]⼩区1的吸引原单位:19/8= 2.375 [次/(⽇·⼈)]⼩区2的发⽣原单位:45/18=2.500 [次/(⽇·⼈)]⼩区2的吸引原单位:40/18=2.222 [次/(⽇·⼈)]⼩区3的发⽣原单位:17/7=2.429 [次/(⽇·⼈)]⼩区3的吸引原单位:21/7= 3.000[次/(⽇·⼈)] 3’,结果错⼀个扣0.5’(2)计算各⼩区的将来发⽣与吸引交通量⼩区1的发⽣交通量: 2.225*14=31.5 [万次/⽇]⼩区1的吸引交通量: 2.375*14=33.250 [万次/⽇]⼩区2的发⽣交通量: 2.5*28=70 [万次/⽇]. 下载可编辑.. 下载可编辑 .⼩区2的吸引交通量: 2.222*28=62.222 [万次/⽇] ⼩区3的发⽣交通量: 2.429*12=29.143 [万次/⽇]⼩区3的吸引交通量: 3*12=36 [万次/⽇]3’,结果错⼀个扣0.5’(3)⽣成交通量为:X=80/33*54=130.909 [万次/⽇]1’(4)调整计算因为37.333+99.523+40.5=177.35738.66+90.476+46.5=175.643ii i joo =≠=∑∑故需调整。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考试试卷及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考试试卷及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网络教育》考试试卷年级专业层次专升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考试题(A)考试方式:(开卷)请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一、判断题(每题 2 分,共20 分)1.市郊铁路主要为通勤者提供运输服务。

(正确)2.自动导向系统属橡胶轮胎铁路系统。

(错误)3.在我国轨道交通规划中,可把轨道交通规划分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控制性规划两个层次。

(正确)4.线网中各条线路实施规划,必须同时考虑车场的配置、行车组织方案,以及所需的配套线路工程。

(正确)5.地下铁道设计规范中规定:线路之间的相交处应为平面交叉。

()6.暗挖法施工的土建费用省,但对城市干扰大,浅埋明挖法则反之。

()7.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不便于节能纵坡设计。

(正确)8.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规模可以参照日均乘降客流量和高峰小时乘降客流量来综合确定。

(正确)9.厂修段修合修制适用于地铁线网规模不大的城市。

()10.当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时,要尽早利用区间隧道的联络通道,将乘客转移到另一条未出现灾情的隧道,并快速安全疏散。

(正确)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分11.单轨系统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可达D m。

A.120B.90C.60D.3012、市郊铁路是由C,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A. 电气牵引B. 内燃牵引C.电气或内燃牵引D.蒸汽牵引13、为使我国轨道交通运营和建设达到良性循环,适宜选择的轨道交通建设模式。

A. 高运量、高密度B. 高运量、低密度C. 低运量、高密度D. 低运量、低密14.付费区的最小面积一般可以参照能容纳高峰小时C min 内聚集的客流量水平来推算。

A.3B.4C.5D.1015.在确定枢纽规模方面,传统做法强调。

A. 需求决定供给B. 供给决定需求C.需求引导供给D.供给支撑需求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 分)16.自动导向系统车辆在导轨上行驶,导向方式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1)直观上容易理解;(2)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的出行产 生的影响;(3)特定交通小区之间的 OD 交通量为零时,也能预测;(4)能比 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 缺点:(1)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的分析;(2)将出行费用视为定值;(3)重 力模型使用了同一时间段;(4)求内内交通量时的行驶时间难以给出;(5)交 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小时,有夸大预测的可能性;(6)必须借助于其它方法进行 收敛计算。
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的定义:根据国家/区域/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对交通运输设施未 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做出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运输线网结构、港站地点位置、 能力规模及建设序列。其主要构成要素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 当量交通量:将实际车辆数换算为轿车数后的交通量; 交通规划的内容:1、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 OD 调查、 断面交通量调查;2、交通与土地利用 3、交通需求预测 4、交通网络布局与划分 5、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道路和交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能通过道路某截面的最大 车辆数。 交通拥挤度:某截面的实际交通量与其通行能力之比; 交通小区分区遵照以下原则 :现有统计数据采集的方便性。 均匀性和由中心向 外逐渐增大。 充分利用自然障碍物。 包含高速公路匝道、车站、枢纽。 考虑 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 :方格网式:优点:各部分的可达性均等,秩序性 和方向感较好,易于辨别,网络可靠性较高,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和建筑的布 置。缺点:网络空间形式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的直线系数较小。 带状:带状交通网是由一条或几条主要的交通线路沿带状轴向延伸,并且与一些 相垂直的次级交通线路组成类似方格状的交通网。 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沿着交 通轴线方向延伸并接近自然,对地形、水系等条件适应性较好。 放射状:放射状交通网络常被用于连接主城与卫星城之间 环形放射状:以放射状交通线路承担内外出行,并连接主城与卫星城;环形交通 网承担区与区之间或过境出行,连接卫星城之间,减少卫星城之间的出行穿越主 城中心。 自由式 :该形式的路网结构多为因地形、水系或其它条件限制而使道路自由布 置,因此其优点是较好地满足地形、水系及其它限制条件。缺点是无秩序、区别 性差,同时道路交叉口易形成畸形交叉。 道路网的可达性:指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该指标值 越小,说明其可达性越好,路网密度越大。 在交通网络中,节点集N包括发生节点集R、吸引节点集S和交叉口之类的交汇 节点等。发生、吸引节点表示交通小区人口密集或政府行政机关的集中的地点。 这些发生、吸引节点对与 rs 对应,并称之为 OD 对。 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 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其目的是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 环境保护以及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用于改善、优化道路交通的实际参 考资料和 数据。 交通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交通流现象。以及与交通流有关的国民经济、经济结构、 城乡规划、交通设施、交通环境 行驶特性、地形、气候、等等。交通调查的目 的和作用见书 P19 交通调查的内容:交通运输调查;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相关政策 与法规调查;建设资金调查;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 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参数之一。 交通量调查的流程:明确调查目的和用途;明确调查区域或线路情况;明确调查
交通流分配 两种机制相互作用直至平衡:一种机制是: 各种车辆试图通过在网络上选择 最佳行驶路线来达到自身出行费用最小的 目标;另一种机制是:道路上的车流量越大, 用户遇到的阻力即对应的行驶阻抗越高。用 一定的模型来描述这两种机制及其相互作 用,并求解网络上交通流量在平衡状态下的 合理分布,即交通流分配。 交通配流(即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 的 OD 交通量,根据已知的道路 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地分配到 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 路段的交通流量、所产生的 OD 费用矩阵, 并籍此对城市交通网络的使用状况做出分 析和评价。 交通流分配的基本数据: (1)表示需求的 OD 交通量。在拥挤的城市 道路网中通常采用高峰期 OD 交通量,在城 市间公路网中通常采用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的 OD 交通量; (2) 路网定义,即路段及交叉口特征和属 性数据,同时还包括其时间—流量函数;(3) 路段阻抗函数。 所谓路阻函数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 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叉口负荷 之间的关系。 Wardrop 提出的第一原理定义: 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 态并选择最短径路时,网络将会达 到平衡状态。在考虑拥挤对行驶时间影响的 网络中,当网络达到平衡状态时,每个 OD 对的各条被使用的径路具有相等而且最小 的行驶时间;没有被使用的径路的行驶时间 大于或等于最小行驶时间。 这条定义通常简称为 Wardrop 平衡,在实际 交通流分配中也称为用户均衡 (UE,User Equilibrium)或用户最优。 Wardrop 提出的第二原理: 在系统平衡条件下,拥挤的路网上交通流应 该按照平均或总的出行成本最小 为依据来分配。 Wardrop 第二原理,在实际交通流分配中也
站点位置;明确调查车辆种类、调查时间和周期;人员配备和分工;设计调查表 格;汇总分析数据。 车辆折(换)算系数:我国道路交通的特点之一就是混合交通严重,除了高速公 路、一级公路和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是汽车专用道路外,其余道路都是汽车和其他 车辆混合行驶。因此在交通量调查时,有必要根据调查目的,区分不同的车型分 别记录,以便于换算成统一的标准车型。 交通调查的计数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 浮动车法:调查时需要一辆测试车,调查时一名调查人员记录对向开来的车 辆数量;另一名调查人员记录与测试车同向行驶的车辆中,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 和超越测试车的车辆数;另外一人报告和记录时间以及停始时间。行驶距离从里 程表读取。测试车一般需要沿调查路线往返行驶 12~16 次。 地点车速:指车辆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断面时的车速,亦称为瞬时车速,是描 述道路某地点交通状况的重要参数。 行程车速:亦称为区间车速,是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行驶的距离和时间的比值。 行程车速是评价道路行车通畅程度和分析车辆发生延误原因的重要数据。 行驶车速:是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内的行驶距离和行驶时间(即行程时间中扣除 停车延误时间)的比值。行驶车速是衡量道路服务质量、估算路段的通行能力以 及延误原因的重要参数。 临界车速:又称为最佳车速,指通行能力最大的车速,在理论上考虑通行能力时 采用。 设计车速:指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较低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车速。 设计车速是道路几何设计的基本依据,也是表明道路等级和使用水平的主要指 标。 时间平均车速:道路某一断面上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地点车速的 算术平均值。 空间平均车速:指在给定的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地点车速调查方法:人工测量法;雷达测速法;道路检测器测量法;摄像法 雷达测速法:利用反射波的多普勒效应,当雷达测速仪瞄准被测车辆时,发射高 频微波,遇到车辆后反射回来,根据发射波和反射波的频率差与车辆行驶速度成 正比的关系,得到车辆的瞬时车速。 道路检测器测量法:道路检测器测车速的基本原理是在测速地点选取一小段距 离,两端均埋设检测器,车辆通过前后两个检测器时发出信号,并传送给记录仪, 记录下车辆通过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车速。常用道路检测器有电感式、环状线圈 式和超声波式等,它们均设置在固定测站上,同时测量交通量。 摄像法 :在测量地点,量取若干段距离,做好标记。将摄像机设置在视野良好 的高处,防止行车道树以及其它设施的遮挡,将摄像机对准拟测路段,以一定的 送片速度进行录像。根据汽车通过测定区间的录像胶卷画面数和画面的时间间 隔,即可求出车辆的地点车速。录像时应该详细记录开始时间、地点、方向、送 片速度、气候等,以免整理时发生错误。 区间车速调查法:牌照法、跟车法、流动车测速法.上述三种方法的定义以及各 自的优缺点见书 P38 O-D 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 点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其目的就是弄 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流向、车辆
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中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 础数据。 O-D 调查分为:居民 OD 调查;车辆 OD 调查 ;货流 OD 调查 O-D 调查的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 牌照法 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出发,担不是该区的几 何中心。 分区重心:代表同一分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交通区交通源的中心, 它不一定是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查核线:为校核 OD 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人工或天然障碍设定的 调查线,可设一条或多条,将调查区划分为几个部分,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条 道路断面上的交通量。 期望线:其长短表明两小区直线距离,线的宽窄表明两小区内出行量的大小 主流倾向线:又称综合期望线,是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 的是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见书 P53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 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交通调查抽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 多阶段抽样法。 延误是指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 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主要有:固定延误、运行延误、停车延误、 行程时间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法:一、交通发生与吸引;二、交通分布;三、交通方式 划分;四、交通பைடு நூலகம்分配。 交通的分布预测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 区之间的空间 OD 量。 增长系数法:基于出行的起点和终点所在的小区的增长特性,利用现状 OD 表计 算未来的 OD 表的方法。适用于小区或小区间的出行,不太受空间的阻挠因素的 影响,而只受地区间产生及吸引特性影响的空间分布形态。 常增长系数法;所有 OD 量的增长率仅与 i 小区的发生交通量增长率有关,或仅 与 j 小区的吸引交通量有关,或仅与生成交通量的增长率有关,是一个常数。 平均增长系数法:假设 i,j 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的增长系数是 i 小区出行发 生量增长系数和 j 小区出行吸引量增长系数的平均值。 计算:P129 例题 6-2 增长系数法的特点: 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的比较多;(2)适用于小时交通量或日交通量等的 预测;(3)对于变化较小的 OD 表预测非常有效;(4)预测铁路车站间的 OD 分布非常有效。 缺点:(1)必须有所有小区的 OD 交通量;(2)对象地区发生如下大规模变化 时,该方法不适用;(3)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量值较小时,存在问题;(4)因 为预测结果因方法的不同而异;(5)缺乏合理性。 无约束重力模型表达式及各个字母含义:见书 P139 重力模型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