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

合集下载

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方案

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方案

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一、活动背景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中国青年,我们要始终不忘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奋斗的伟业。

为了让广大青年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我们组织开展“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活动。

二、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让广大青年深入了解革命先辈们奋斗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及其在今天的意义,培养广大青年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热爱,增强团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进一步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社会发展。

三、活动内容及形式1. 主题分享会邀请相关历史专家和红色文化研究者,就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进行主题分享。

包括但不限于中国革命历史、革命先辈事迹、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时代意义等。

通过专业的讲解,让广大青年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识红色基因的价值。

2. 红色经典影视观摩组织广大青年观摩一些具有红色经典主题的影视作品,如《红旗谱》、《建党伟业》等。

通过观摩,让青年了解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并从中汲取榜样力量,激发爱国激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 红色文化参观活动选择一些具有红色历史意义的地方,如红色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组织广大青年参观学习。

通过实地观察,感受红色文化浸润的土地,进一步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4. 红色主题读书活动在活动期间组织广大青年阅读一些与红色主题相关的优秀书籍。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指导,并开展读书分享会。

通过阅读,让青年们更深入地了解红色基因,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

5. 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举办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精神,如为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为社区提供义务劳动等。

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广大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体会到奉献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6. 革命精神主题展览组织广大青年参与革命精神主题展览的筹备工作,搜集相关红色文物、图片、文献等资料,并通过展览的方式向青年展示红色基因的内涵和意义。

传承红色基因指什么

传承红色基因指什么

传承红色基因指什么
红色基因是指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传统
优势。

传承红色基因是指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是对党的历史、理论、作风、传统和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这种传承包括对党的红色历史的尊崇、对党的先烈的怀念和对党的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干部要始终保持政
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坚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全党团结统一的政治立场。

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下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做到永葆赤子之心、始终铮铮铁骨、永远忠诚于党。

传承红色基因还要注重学习和实践。

要不断增强党内学习的重要性,自觉把学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学。

传承红色基因需要积极践行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
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高施政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切实增进人民的福祉。

传承红色基因植根于党的历史与传统,承载着党的光荣与使命。

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使红色基因焕发出更为绚丽的光芒,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真正继承红色基因,让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和责任担当。

百年红色精神谱系之十二 伟大建党精神

百年红色精神谱系之十二 伟大建党精神

│2021│202112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形成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伟业中不断践行、丰富、升华的伟大精神。

何谓“伟大”?伟大就是胸怀天下、施惠苍生,就是德侔乾坤、功昭青史,就是经天纬地、霁月光风。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伟大”,包含着伟人、伟力、伟论、伟绩、伟业等。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建党”,蕴涵三个方面:一是指“党的建立”(建党、育党、立党);二是指“党的建设”(壮党、兴党、治党);三是指“党的建树”(强党、强国、民族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习总书记冠以“伟大”二字的精神,目前看有六个,即伟大建党精神、伟大长征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和实践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全面总结和共产党人先进特质的生动写照,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理论品格和政治立场,高度凝练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责任担当、道德情操和优良作风,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力量的先进精神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治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是我们正确解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路线图,是我们明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指南针,是我们准确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金钥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新时代党建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将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有效地进行伟大斗争、更加扎实地建设伟大工程、更加强力地推进伟大事业、更加自信地实现伟大梦想。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世界意义。

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伟大的意蕴、品格、践行、功能、价值、贡献、传承、弘扬等方面;其基本功能,突出体现在引领指向功能、凝心聚力功能、培根铸魂功能、陶冶化育功能、促进推动功能等方面;其科学内涵,主要蕴含于指导思想维度、目标追求维度、精神意志维度、道德情怀维度等方面,在思想、实践、精神、道德上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红色文化为百年辉煌铸魂

红色文化为百年辉煌铸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ANNIVERSARY33■ 常 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号召全体党员,从“四史”的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党史学习,红色资源是富矿。

历经沧桑,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惊天动地的建设史、披荆斩棘的改革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淬炼了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构筑起绵延不断的精神谱系。

在百年大党华诞之时,用光辉历史涵养初心使命,用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谱系,用信仰之光谱写时代华章,恰逢其时。

红色文化是革命基因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坐标红色历史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它作为一种穿越时空的真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早已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和基因。

红色历史发端于近现代中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崇高追求之中。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任凭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蹂躏,任凭白色恐怖政权对革命先烈的残酷杀害,都没有阻挡住中国人民彻底打败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成立新中国的坚强决心。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面对一个底子薄、基础差的农业大国,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改革开放的建设时期,我们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继往开来的政治勇气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迎来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人以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新时代风貌创造了让世界瞩目让人民满意的辉煌成就。

一路走来,党带领人民历经沧桑而百折不挠,风雨兼程却临危不惧。

这就是伟大的革命精神赋予我们的强大动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建党节的意义

建党节的意义

建党节的意义一、纪念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

建党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党的诞生,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通过庆祝建党节,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党的宗旨和党的伟大事业,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弘扬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

建党节也是弘扬党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时刻,激励着人们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三、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建党节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节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等,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加强党性教育建党节也是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时刻。

通过庆祝建党节,各级党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党员宣誓、党员学习等,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推动党建发展建党节是推动党建发展的重要契机。

各级党组织可以利用这个节点,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通过庆祝建党节,可以激发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党组织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六、引领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这一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建党节是回顾党的历史、总结党的经验、展示党的成就的重要时刻。

通过庆祝建党节,可以进一步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七、促进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论文1500字

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论文1500字

怎样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论文1500字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走进中国人心中最深层的是对那段浴血奋斗的历史产生的崇敬之情。

而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髓,成为了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行进道路的重要支柱。

如何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传承和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

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发扬鲜明的民族气质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其精神力量的来源,体现了一种民族的思想和智慧。

在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的过程中,挖掘红色文化非常关键。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创立和发展壮大的历史见证,也是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包括红色旅游、革命文物保护等等。

要在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提高爱国主义意识和凝聚力。

同时,鲜明的民族气质也是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承袭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文化精神,自觉地对于拥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进行弘扬。

这不仅是我们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必须要做到的,也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们伟大党的来源和精神内涵的关键。

二、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培育坚定的信仰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下的主张,使我们来到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上。

在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中,我们应当坚定信仰,勇于担当,继承创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履行和践行我们伟大党的使命,将中华民族向更加辉煌的未来驶向。

同时,还要着眼于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深入实践,增强党性锻炼,以实际行动来增强自己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

三、用严谨的教学方法,让建党精神进入青年的心灵在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的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翘楚,其思维成长和交流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因此,我们要选用更加接近他们的教材和教育方式,将党的历史和建党精神融入其中,让他们在学习中自然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党员的责任。

强化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作者:胡曼笳来源:《师道》2020年第02期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是一所文化源远、历史悠久的中心小学,它创办于1933年,成长于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的基因深深地印在学校的红色文化中。

这些年来,学校党总支部以加强政治建设为引领,充分用好用活区内丰富红色资源,深入发掘本校红色文化元素,丰富红色文化传承教育活动载体,拓宽党性教育渠道,把党建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党建带团建、带队建,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将红色基因注入全校师生的精神血脉。

一、以红色文化传承强化学校党建,筑牢“红色堡垒”一是将红色文化传承融入思想建设,补足精神之钙。

学校把思想建党放在重要位置,利用教师节等重要节点,开展“传播正能量,先锋展风采”系列教育活动,深化“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邀请本校老领导、年逾九旬的老共产党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黄柏青同志作报告,与党员干部谈心,带动党员教师体悟先烈精神,缅怀先烈事迹,增强历史使命感;开展红色文化集中宣传月、党史宣传日和领导干部党史教育日系列活动,推动红色信仰牢牢记、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基因代代传。

二是将红色文化传承融入组织生活,完善基因导链。

学校组织党员教师专题学习党章党规、政策法规、纪律条例,观看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影视艺术等作品,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艰苦奋斗历程。

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推动思政课集体备课,带头面向全校师生或到班级讲授“思政第一课”,组织课堂观课、评课,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越秀区内37个红色研学点,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传播红色文化;确定每月第四个星期五为固定主题党日,开展“讲党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党日活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将红色文化传承融入校园文化,强健红色筋骨。

学校着力推进红色文化入校园,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学雷锋活动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子活动等,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学生作品专栏”“学科组宣传墙”、课室墙报等,通过多媒体、实物、文字、图片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党带领人民群众赢得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辉煌历史,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以“班班有歌声”活动推动爱国歌曲传唱,以“红色文化图书角”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打造“红色课堂”,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

强化党建引领 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党建引领 传承红色基因

师道二○二○年第二期新论视窗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是一所文化源远、历史悠久的中心小学,它创办于1933年,成长于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的基因深深地印在学校的红色文化中。

这些年来,学校党总支部以加强政治建设为引领,充分用好用活区内丰富红色资源,深入发掘本校红色文化元素,丰富红色文化传承教育活动载体,拓宽党性教育渠道,把党建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党建带团建、带队建,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将红色基因注入全校师生的精神血脉。

一、以红色文化传承强化学校党建,筑牢“红色堡垒”一是将红色文化传承融入思想建设,补足精神之钙。

学校把思想建党放在重要位置,利用教师节等重要节点,开展“传播正能量,先锋展风采”系列教育活动,深化“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邀请本校老领导、年逾九旬的老共产党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黄柏青同志作报告,与党员干部谈心,带动党员教师体悟先烈精神,缅怀先烈事迹,增强历史使命感;开展红色文化集中宣传月、党史宣传日和领导干部党史教育日系列活动,推动红色信仰牢牢记、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基因代代传。

二是将红色文化传承融入组织生活,完善基因导链。

学校组织党员教师专题学习党章党规、政策法规、纪律条例,观看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影视艺术等作品,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艰苦奋斗历程。

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推动思政课集体备课,带头面向全校师生或到班级讲授“思政第一课”,组织课堂观课、评课,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越秀区内37个红色研学点,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传播红色文化;确定每月第四个星期五为固定主题党日,开展“讲党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党日活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将红色文化传承融入校园文化,强健红色筋骨。

学校着力推进红色文化入校园,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学雷锋活动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子活动等,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学生作品专栏”“学科组宣传墙”、课室墙报等,通过多媒体、实物、文字、图片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党带领人民群众赢得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辉煌历史,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以“班班有歌声”活动推动爱国歌曲传唱,以“红色文化图书角”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打造“红色课堂”,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作者:陈挥李明明来源:《党政论坛》2020年第01期[摘要]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更重要的是,伟大的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

[关键词]建党精神;红色文化;理论创新201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

要求上海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为了深入总结提炼、研究阐释党在上海的创党实践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总结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具体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决定成立建党精神研究中心,聘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教授任顾问,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张云教授任兼职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挥教授任主任、高福进教授任副主任。

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建党精神研究中心承办的“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2月2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出席会议并为上海交通大学建党精神研究中心揭牌。

徐建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强调,“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肯定了上海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具有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在上海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对新时代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即將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伟大历史节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知名学府,有着丰富的党史资源,也有着非常雄厚的学术研究力量,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的成立,必将进一步促进上海党史党建学术研究的水平,对学校思想政治学科的建设也必将有巨大的推动和提升。

周承指出,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红色基因伴随着上海这座城市成长的各个历史阶段。

召开“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对于上海的学者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他认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旗帜是在上海举起来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在上海树起来的,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思想的原点和红色文化的源泉。

上海交通大学在创办至今一百多年的风雨征程里,也满载红色基因。

走进我们今天所在的校园,交大校史博物馆、五卅运动纪念柱、中共交通大学总支委员会组织委员穆汉祥与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会员史霄雯两烈士纪念碑,无一不在彰显上海交通大学令人自豪的“红色血统”。

在上海交通大学老校区召开“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能够帮助我们从伟大的建党精神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40余人,围绕“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建党精神与上海的创党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是近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更重要的是,伟大的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

上海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指出,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彰显了红色文化基因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

当前,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意义重大,对上海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基因,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各项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从“建党精神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借鉴”“建党精神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建党精神对于上海传承弘扬城市红色文化基因具有现实启示”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力弘扬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他认为,新时代传承建党精神、弘扬时代价值就是“不忘来时的路”,其意义重大。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而赤诚奉献的历史,是迎难而上、勇担重任的奋斗历史,是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史,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斗争史,而开天辟地的建党历程就是全部历史的起点,建党精神则蕴含于其中。

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建党精神的形成、百年发展与当代传承,既反映了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也呼唤着建党精神与时代的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

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新时代,要顺应时代潮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力弘扬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挥指出,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创党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在建党实践活动中彰显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

提炼建党精神内涵作为建党精神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阐释建党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根本前提。

要想确保提炼建党精神的有效性、准确度和说服力,就必须在提炼过程中遵循特定的原则。

第一,提炼建党精神内涵要紧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革命精神不仅始终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而且革命精神内涵的提炼也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

提炼建党精神的内涵要用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历史实际出发,在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中的建党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确保抽取提炼的精神内涵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二,提炼建党精神内涵要紧贴中国共产党的创党实践。

革命实践为革命精神提供了赖以存在的土壤,没有在特定历史背景和时空条件下开展的具体实践,就不可能形成内涵丰富和形象生动的革命精神。

而且只有根植历史,革命精神才能阐发出蕴含其间的丰富内涵;只有基于史实,革命精神才能彰显出价值背后的生动鲜活。

建党精神的生成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创党实践。

建党精神内涵的提炼也必然要合乎历史逻辑,贴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党实践。

第三,提炼建党精神内涵要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价值导向。

任何一种具有存在意义的革命精神都是跨越时空、永不过时的。

这就决定了提炼建党精神的内涵绝不能局限于纯粹学理探讨,而应当在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下功夫。

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之源,是昭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航标,也是永葆坚强领导核心地位的精神法宝。

第四,提炼建党精神内涵要紧跟价值观传播的内在规律。

革命精神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认同、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精神内涵的提炼和大众化传播往往存在着巨大张力,精神内涵的提炼要求高度概括、高度凝练,而精神内涵的大众化传播则要求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能否找到两者的平衡点直接关系到提炼出的精神内涵能否取得良好的传播效应。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围绕建党精神的研究提出了四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注意实事就是的原则,建党精神就是党内创党建党者们在20世纪20年代初展示和凝聚的精神世界。

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从概念到概念,更不能无中生有。

第二,应注意对应现实的问题,即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品格、精神风貌,这才是应该归纳、整理的内涵;反之,那些负面的精神元素,都不在此列。

第三,应注意科学定位的问题,建党精神的归纳和概括,应注意分寸,不能拔高,不能矮化,应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第四,应注意突出重点,即抓住问题的实质,深入探讨,才能反映本质。

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六大要素必须得到反映,包括:第一,忠于信念、坚定理想是上海建党精神的统帅之魂;第二,顺应潮流、勇担重任是上海建党精神的关键之要;第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是上海建党精神的血脉之基;第四,牺牲奉献、为民谋利是上海建党精神的固本之源;第五,群众路线、统战策略是上海建党精神的取胜之宝;第六,完善制度、恪守党章是上海建党精神的传承之道。

二、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福进指出,建党精神与红色基因、制度自信密切相关:前者与后二者是主体与客体、整体与个体、全局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后二者与前者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度自信蘊含着最初的红色基因元素,而且这种自信始终来源于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此外,建党精神体现了红色文化形成、汇聚、辐射的整个历程。

从历史的规律性来看,研究建党精神、红色文化发展以及由上述二者所必然导致的制度自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必然,也是一种自然的结果。

红色文化与建党精神更是密切相连,研究二者的关系在新时代可谓恰逢其时:因为新时代所强调的制度自信(当然还包括另外三大自信),也正是与建党精神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具有直接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联系。

对三者关系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建党精神与制度自信在主体和目标上的同构性,从而论证开展本议题研究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兼组织部副部长周晔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及建党精神,就必须从“思想建党”的理论起点去探寻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源头活水,从原点上去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翻译并在上海出版,就是我们研究创党实践及建党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他从“真理之甘:《宣言》精神与党的初心使命和建党精神一致”和“信仰之源:建党历史和《宣言》的首译者陈望道相互选择”两方面作了论述,并得出结论:“种子到胎儿再到婴儿呱呱坠地才是创党实践全链条”。

他指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