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度(灌砂法程序)两个含水量
市政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概述

市政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概述引言:路面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作用于路基上的,因此对路基进行压实是道路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一。
只有路基压实度达到既定标准,道路才能在使用中安全地承受来自地面的压力。
而市政道路的路基建设原料大多是土或石料,路基不但要承受路面行车的压力,更需要承受来自于自身的压力,这无疑对道路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一、现场检测路基压实度的方法1、灌砂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就是灌砂法,它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子来置换待测洞的体积,基本所有的土质或路面材料的密度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测试。
虽然灌砂法的使用比较广泛,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
用灌砂法进行测试时,必须携带大量砂,而且测试的过程中砂需要不断地称量,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精确性。
灌砂法使用时应当特别注意一下几个细节:第一,称取砂必须要规范,当砂需要二次使用时,必须对其进行烘干;第二,每换一次量砂,必须要确定砂的堆积密度;第三,测量的地表一定要处理得平整光滑;第四,试坑周壁要笔直;第五,检测厚度应该取整个碾压层的厚度。
2、环刀法最為传统的测量现场密度的方法之一,环刀法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
环刀的容积一般为二百立方厘米,高度在五厘米左右。
环刀法所测的环刀内密度大多是深度范围内的平均密度,而不是整个碾压层的平均密度。
若用环刀法测量现场密度,应使所测结果能代表整个碾压层的平均密度。
因此,使用环刀法时,同样需要注意几点:第一,使用时注意环刀的标号,合理选取合适规格的环刀;第二,环刀法测量的测点要同时具有随机性和相对代表性测点的土地性质应该与送样土相对一致。
3、落锤频谱式快速测定仪法落锤频谱式快速测定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落锤的冲击使土体产生反弹力通过相关传感器测出土体不测含水量的响应值,并加以分析,得出路基的压实度。
测试人员在碾压的路基测试面上让落锤自由下落,接触地面的瞬间,测试表面会产生反弹力,路基压实度越高,则反弹力越大。
落锤频谱式快速测定仪法测试路基压实度不用挖坑,并且相关仪体积较小,携带方便。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计算公式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计算公式填土压实度是指填土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实程度,是评价填土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填土压实度的计算对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而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填土压实度的方法,通过对填土进行灌砂实验,可以得到填土的压实度。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的计算公式是通过对填土的体积和重量进行测量,然后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填土的压实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填土压实度灌砂法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一、填土压实度的定义。
填土压实度是指填土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实程度,通常用压实度指数或压实度百分数来表示。
压实度指数是指填土的实际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比,通常用符号I_d表示,计算公式为:I_d = (ρ_d / ρ_m) × 100%。
其中,ρ_d为填土的实际密度,ρ_m为填土的最大干密度。
压实度百分数是指填土的实际密度与其自重下的最大干密度之比,通常用符号ρ_dmax表示,计算公式为:ρ_dmax = (ρ_d / ρ_m) × 100%。
二、填土压实度灌砂法的原理。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是通过对填土进行灌砂实验,测定填土的体积和重量,然后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填土的压实度。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填土的干重和湿重,计算填土的含水量。
2. 通过灌砂实验,测定填土的体积和重量。
3. 根据测定的数据,计算填土的实际密度和最大干密度。
4. 根据实际密度和最大干密度,计算填土的压实度指数和压实度百分数。
三、填土压实度灌砂法的计算步骤。
填土压实度灌砂法的计算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填土的干重和湿重,计算填土的含水量。
填土的干重可以通过称重方法测定,将一定量的填土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然后称重得到填土的干重。
填土的湿重可以通过称重法测定,将一定量的填土放入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称重得到填土的湿重。
填土的含水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w = (W_w W_d) / W_d × 100%。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压实度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各种土壤类型。
本文将介绍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的方法步骤、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
一、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的方法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细砂,并通过筛网将颗粒大小控制在0.08~0.15mm之间。
同时,准备一个装有标定液的容器,以及一个能够测定土壤湿度的湿度计。
2.实验设置在实验室中选择合适的试验器具,如直径为15cm的圆柱形容器,并将其底部加装一层直径为10cm、高度为4cm的穿孔塑料容器。
然后将该容器与水平放置的玻璃板对准,确保试验装置底部平整。
3.样品准备将待测的土壤样品通过筛分和称重等操作得到所需质量的样品。
然后,将样品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得到待测土壤的湿度。
4.试验操作(1)将湿度为标准含水量的土壤均匀地放置在试验容器中,形成一定厚度的土层。
(2)打开穿孔容器的塑料盖,从中心位置固定一个滴漏棉绳。
然后,将装有细砂的容器放在穿孔容器上方,缓慢地将细砂倒入穿孔容器中。
(3)当滴漏棉绳的自重不能使水通过时,停止倒砂并记录所倒入细砂的质量。
(4)将细砂从穿孔容器中倒出,用量筒测量所倒出细砂的体积。
(5)重复上述操作,每次倒出细砂后,将土壤样品的含水量调整到所需的下一级标准含水量,并记录倒砂次数和细砂体积。
5.数据处理(1)计算细砂的干重:通过细砂的质量和含水量计算其干重。
(2)计算每次倒砂的加载负荷:通过细砂的体积和质量计算每次倒砂的加载负荷。
(3)计算每次倒砂的压实度:通过每次倒砂的加载负荷和土壤样品的厚度计算每次倒砂的压实度。
(4)绘制压实度曲线:根据压实度和标准含水量绘制压实度曲线。
二、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的仪器设备1. 圆柱形容器:直径为15cm的圆柱形容器,安装有穿孔的塑料容器。
2. 筛网:用于筛分细砂颗粒大小,筛孔大小为0.08~0.15mm。
3.玻璃板:用来与试验容器底部对准,确保试验装置底部平整。
4.量筒:用于测量细砂的体积。
压实度检测试验(灌砂法)_secret

压实度检测试验(灌砂法)一、使用工具1、WT31000(1g/0~30kg)电子天平一台。
2、扭力天平(0.01g/200g)一台3、圆勺子、圆凿子、锤子及大油漆各一把。
4、灌砂筒一套。
二、操作步骤要点1、在试验地点,选一块面积约为40cm×40cm的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将基板放在清扫干净的表面上,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150mm,试洞的深度应等于碾压层厚度。
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试样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放在已知质量的塑料袋内,密封。
2、凿洞毕,称此塑料袋中全部试样质量,准确至1g。
(减去已知塑料袋质量后),即为试样的总质量m t。
3、从挖出的全部试样中取有代表的样品,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量ω。
根据不同粒径所挖试坑的最小体积和测定天然含水量应取的试样数量,见下表。
4、将基板安放在试洞上,将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灌砂筒内内放满砂至恒量m1),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开关,让砂流入试洞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在下流时关闭开关。
取下灌砂筒,并称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2,准确至1g。
5、取出试洞内的量砂,(若砂有点湿则烘干)过筛,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
6、灌砂筒锥体质量为m3,已包括灌砂时基板孔区域砂的质量。
7、结果计算①填满试洞上所需量砂的质量m b(g)。
m b=m1-m2-m3式中:m1—灌砂入试洞前筒加筒内盛的砂总质量,g。
m2—灌砂入试洞后筒加筒内剩余的总质量,g。
m3—灌砂筒锥体质量,g。
②计算土样的湿密度ρ(g/cm3)。
ρ=ρs×m t/m b式中:m t—试洞中取出的全部土样的质量,g。
m b—填满试洞所需砂的质量,g。
ρs—量砂的密度,g/cm3。
取1.46 g/cm3.③计算土样的干密度(g/cm3),精确到0.01 g/cm3。
ρd=ρ/(1+0.01×ω)④计算压实度K(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K=ρd/ρdmax×100%式中:ρdmax—现场路基填筑所用土的最大干密度,由试验室提供。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1.2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 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
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1及表1。
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
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
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
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图1 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mm)(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
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
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6mm清洁干燥的砂,约20-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9)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1.2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 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
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1及表1。
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
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
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
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图1 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mm)(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
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
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6mm清洁干燥的砂,约20-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9)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压实度计算公式

压实度计算公式压实度计算方法(灌砂法)1、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砂重m千克2、称取土的重量m1千克3、称取剩余砂的重量m2千克4、试坑内实际消耗砂重M=m- m2- m3 (m3圆锥体砂重)5、试坑体积V=M/P砂(P砂为标准砂的密度),则V即为土的体积6、试样土的密度为P土湿= m1/V ( g/cm3)7、求出试样土含水量W水(称取30~40克湿试样土,烧干后再称取重量,土中水的重量与干后土的重量比用百分数表示)8、求试样干密度P干=P土湿/1+W水(1+W水通常用湿试样土重与干后土重之比求得)9、压实度是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试验求得)之比用百分数表示K=P干*100%/P大10、例:灌砂筒与原有砂重为4000克,圆锥体内砂重为270克,灌沙筒与剩余砂重m2=2720克,量砂密度为1.42g/cm3,试坑内湿试样重1460克,求压实度。
(称取30克试样,用酒精烧两遍后称重量为25.9克,P大为1.89g/ cm3)解:M=4000-2720-270=1010克V=M/ P砂=1010/1.42=711.3 cm3P土湿= m1/V=1460/711.3=2.05 g/ cm3W水=(30-25.9)*100%/25.9=15.8% 1+ W水=30/25.9=1.158P干=P土湿/1+W水=2.05/1.158=1.77 g/ cm3压实度K= P干*100%/P大=1.77*100%/1.89=93.7%压实度计算方法(环刀法)一、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所需仪器、设备为:1、环刀:内径6~8cm 高2~3cm2、天平:称量500g 感量0.1g ;称量200g 感量0.01g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小铁锤二、操作步骤:1、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出环刀质量。
2、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人工制备所需要求的扰动土样,其直径和高度应大于环刀的尺寸,整平两端放在玻璃板上。
3、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面,然后用手或小铁锤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之土样上端伸满环刀为止,削去两端余土修平,两端盖上平滑的园玻璃片,以免水分蒸发。
压实度检测的常规方法及注意点

压实度检测的常规方法及注意点一、压实度检测原理压实度是控制土料、无机结合料、砂砾混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等压实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压实度反应了现场压实后填筑材料的密实状况。
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例如:在道路施工中,对路基、路面结构层进行充分碾压后,才能保证其强度和刚度,投入使用后不致出现路面下沉、凹陷、裂缝。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为使浇筑的地坪不致下沉出现开裂,对基础回填也有压实度要求。
所谓压实度是指在施工现场抽取的样土经烘干至恒重测得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例如:10%灰土层现场取样的干密度为1.61g/cm3,设计压实度指标为≥97%,标准击实的最大干密度为1。
67g/cm3取样的压实度为1.61/1。
67=96.4%,不符合设计要求。
二、击实实验土样的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含水量密度随含水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大,当达到最大值时,随含水量的不断增大而减小。
标准击实试验就是获得土样的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然后求得最大干密度下的含水量即最佳含水量。
标准击实试验根据击实功的不同分为重型击实和轻型击实二种。
实验室试验一般是通过调整击实锤重量及落距、样土体积来转换轻型或重型试验.选择何种试验方法应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采用选择何种试验方法必须要明确。
因为二者由于击实功的不同,所得的干密度相差甚远,对以此为基准计算得出的压实度结果截然不同.通常是道路、场地等按市政道路设计要求的应采用重型击实;一般的房屋建筑工程回填以轻型击实为多.标准击实的作用:一是取得的最佳含水量可为实际施工中提供材料含水量的控制指标;二是为以后的压实度检测提供最大干密度标准值。
(一)、试样制备的注意点1、试样含水量的确定标准击实的试件一般制备6个,其中5个是用作正常实验,一个备用.在制备试件时应注意控制试件的预估最佳含水量.通常是土样的塑性指标,若不知塑性指标时可根据经验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层 K6+135 右 10 6121 8000 3680 728 3592 2540.31 2.41
第五层 K6+118 右 12 6143 8000 3762 730 3508 2480.91 2.48
第五层 K6+149 左 13 6017 8000 3821 723 3456 2444.13 2.46
桩 号 项 目
(g) 试样总重
6787 8000 3304 727 3969 2806.93 2.42 136 152
灌前(筒+砂)重(g) 灌后(筒+砂)重(g) 锥体砂重 坑体砂重 坑体体积 湿密度 盒 号 (g) (g) (cm3) (g/cm3)
198
103
188
1143;干料重 水 重 盒 重 干料重 含水量 平均含水量 干密度 压实度 厚度
6.40 6.5 2.27 95.8 15.6 6.60 7.31 7.1 2.27 95.7 14.6 6.87 5.40 5.4 2.29 96.6 14.9 5.38 7.92 7.8 2.30 97.0 14.4 7.66 7.42 7.4 2.29 96.6 14.0 7.36 7.66 7.5 2.30 97.0 14.2 7.32
26.76 28.95 28.54 22.67 21.58 31.43 30.56 30.62 30.38 30.82 30.45
(g) 127.00 119.00 120.00 120.00 123.00 118.00 121.00 123.00 124.00 125.00 127.00 121.00 (g) 416.35 405.53 396.04 415.47 419.90 401.12 396.82 399.00 412.64 412.80 402.34 415.94 (%) (%)
(g/cm3) (%) (cm)
结 论
负责人:
日期:
压实度检测记录表(灌砂法) 压实度检测记录表(灌砂法)
试验单位: 武荆高速公路D高驻办工地试验室 天气: 晴 合同号: 土场位置: 11标 1
距路基顶面设计标高(m): 4.600 锥体砂重(g): 灌前砂重 试洞厚度(cm)
层次
3 最大干密度(g/cm ): 2.37
700 8000 15
第五层 K6+203 中
灌砂筒直径(cm)
15
最佳含水量(%): 砂单位重(g/cm3):
要求压实度(%)
6.6 1.414
95
第五层 K6+193 右7 6017 8000 3829 721 3450 2439.89 2.47 121 192 117
第五层 K6+186 右 13 6109 8000 3727 717 3556 2514.85 2.43
(g) 570.00 551.29 544.99 564.01 565.57 540.70 549.25 552.56 567.26 568.18 560.16 567.39 (g) 543.35 524.53 516.04 535.47 542.90 519.12 517.82 522.00 536.64 537.80 529.34 536.94 (g) 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