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专推拿学9振颤类手法

合集下载

缓解震颤按摩的小技巧

缓解震颤按摩的小技巧

缓解震颤按摩的小技巧1. 正确掌握按摩手法:
- 使用整个手掌和手指,轻柔而有节奏地按摩。

- 从颈部开始,沿着肌肉纹理方向缓缓按摩。

- 适当加大力度,但不要过于用力。

2. 利用辅助工具:
- 使用加热垫或热敷袋,有助于放松肌肉。

- 小型按摩器也能提供深层按摩,缓解肌肉痉挛。

- 泡温水澡有助于全身放松,缓解震颤。

3. 保持良好姿势:
- 坐姿或站姿时,保持背部挺直。

-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适当活动关节。

- 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维持良好睡姿。

4. 注意生活习惯:
-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

- 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控制压力水平,过度压力会加重震颤。

5. 寻求专业建议:
- 如果震颤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咨询医生。

- 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或推荐物理治疗。

- 按照医嘱坚持治疗,配合按摩有助于缓解症状。

通过正确的按摩手法、辅助工具、良好姿势和生活习惯,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可以有效缓解震颤,改善生活质量。

震颤法的操作方法

震颤法的操作方法

震颤法的操作方法震颤法是一种常见的气功调理方法,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气机,增强气血循环,平衡身体能量,提升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

下面是关于震颤法的详细操作方法。

1. 准备:- 找一个安静的空间,确保不会被打扰。

- 确保穿着舒适的衣服,最好是宽松的运动服装。

- 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如坐在椅子上、躺在地上或者站立。

2. 放松:- 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放松身心。

- 用正念调整注意力,专注在身体感受上。

- 深呼吸时,想象吸入新鲜的氧气,呼出身体内的不良能量。

3. 示范:- 观察一位资深的气功师或视频资料,了解正确的震颤姿势。

- 注意观察身体的每个部位,特别是手臂、脚踝、脖子和腰部的动作。

- 学习正确的抖动幅度和频率。

4. 开始震颤:- 从头部开始,缓慢地向下抖动,直至手臂、腿部和脚踝。

- 使用手臂的肌肉和关节的力量,在每个关节处停顿片刻。

- 抬起脚跟,用脚踝的力量进行抖动,以刺激足底穴位。

- 注意保持身体部位之间的协调,不要带来任何不适。

5. 控制呼吸:- 与抖动的动作同步,控制呼吸。

- 呼气时,腹部收缩,感受来自腹部的能量向身体四肢传输。

- 吸气时,腹部放松,感受新鲜空气进入身体,带走不良能量。

6. 集中注意力:- 心无旁骛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抖动感觉上。

- 注意身体部位的感受变化,观察能量在身体中流动的感觉。

- 尽量舒展身体的每个部位,让能量能够自由地流动。

7. 保持时间:- 建议刚开始练习时,先从数分钟开始,逐渐增加练习时间。

- 不要太过使用力量,要平稳地掌控抖动幅度和频率。

- 练习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倦或不舒服,可以暂停练习,休息片刻后再继续。

8. 练习频率:- 震颤法可以随时随地练习,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

- 建议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

- 练习的频率和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9. 结束练习:- 练习结束时,停止抖动动作,站立或躺下,放松身体。

- 缓慢地深呼吸数次,感受身心放松。

手抖震颤必须要知道的几个穴位作用及按摩方法

手抖震颤必须要知道的几个穴位作用及按摩方法

手抖震颤必须要知道的几个穴位作用及按摩方法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以手抖为主的慢性进展疾病,也有很多人会有头抖、腿抖的症状,一般病情进展缓慢,在几年,十几年期间可能变化都不是很大,所以很多人认为不致命,没有治疗的必要,但年龄增加的同时,病情恶化也是非常快,严重甚至会生活不能自理,中度也对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影响,以至于病人心理更加痛苦,间接加重病情恶化。

此时采取治疗,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治疗费用高。

但病人又想短时间内把几十年的问题解决,从而与医生对立,不配合治疗,只要求疗效,所以一但有手抖出现,就应及早治疗,以免以后的人生一直纠缠在手抖的痛苦之中。

所以的疾病都是从小到大的一个累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自身调养,长久坚持对的方法,对于身体健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身体常见的问题——湿。

我们经常生活中听到,湿气重,湿热,湿寒等,那么生活中应该怎么样祛湿呢?这个答案现在也是千万条,今天只给大家教一些身体穴位的按摩方法,不仅祛湿,而且对于手抖震颤也是有很好的作用。

祛除湿气要从日常生活习惯中做起,除了平时要吃一些祛湿的食物,还可以用中医保健的方法来祛除,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有效祛湿。

身体五大祛湿穴位从头到脚依次为:百会穴、大椎穴、神阙穴、阴陵泉穴、涌泉穴。

1 百会穴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

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

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2 大椎穴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

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

遵义医专推拿学9-振颤类手法

遵义医专推拿学9-振颤类手法

三、操作
动作形态同振法
四、动作要领
1、前臂和手部要主动颤动。 2、要有一定的颤动频率,约200——300次/分。 3、要有一定压力,以适合手臂传递为度。 4、要有明显的节律性。
五、注意事项
1.体能消耗比振法少。 2.不可过久施力。
六、临床应用
适用部位: 指颤法——全身各部穴位。
掌颤法——头顶、胸腹、腰背。
六、临床应用
适用部位:四肢及腰部。 功效: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痉挛、 滑利关节。 应用: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症及各种肩背腰腿疼痛性疾患。
本法可用于四肢部,以上肢为常用。临 床上上肢的应用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 结束手法;下肢的应用常配合搓法、叩法以 及牵引等。
第二节、振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和中、消食导滞、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祛瘀镇痛。 应用:主要用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 脘腹胀痛、头痛失眠、腰背筋膜劳损及 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第三节、颤

一、定义
颤法是以指或掌吸附于治疗部位,在体表 施以高频率主动颤动的一种手法。
二、分类
1. 指颤法——中指指端着力。 2. 掌颤法——掌面着力。
三、操作
四、动作要领
1.术者肩关节放松,肘关节微屈。 Nhomakorabea将患者肢体略微 牵拉,使其伸直。 2.让受术者肩部放松,肢体自然伸直,并使肌肉处于 最佳松弛状态。 3.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应从肢体的远端传向近端。 4.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动作要有连续性和节奏 感。 抖动幅度应控制在2~3cm以内,上肢每分钟约 160~250次;下肢每分钟约100~120次。 5. 抖腰法属于复合手法,要以拔伸牵引和较大幅度

一、定义

振动类推拿手法

振动类推拿手法
中医
振动类手法
抖法:
抖法是用双手握住病人的上肢或下肢远端, 用力做缓缓的,连续不断的,小幅度的上 下抖动的一种手法。 1.动作要领 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 放松。术者沉肩,垂肘,两手握住病人肢 体的腕上或踝上,同时做快速小幅度的抖 动,使被抖动的肢体有轻松感。动作要轻 松、连续,幅度要小,频率要快。抖动的 频率,抖下肢每分钟约100次,抖上肢每分 钟约200次。
2.临床应用 本手法柔和、轻快,适 用于四节、消 除疲劳的功能。临床用于肩、腕、肘 及腰腿痛,肢体屈伸不利等症。实际 应用中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推拿治疗 的结束手法,使患者有一种舒松的感 觉。
抖法 上肢抖法
双手握住患者上肢的腕 部,肘关节和腕关节为 支点,前臂和腕部主动 施力,做小幅度快频率 的连续上下抖动。
抖法 下肢抖法
用双手握住患者下肢 的踝部,肘关节和腕关 节为支点,前臂和腕部 主动施力,做小幅度快 频率的抖动。
中医

针灸推拿功法指导:震颤麻痹综合法

针灸推拿功法指导:震颤麻痹综合法

(一)取穴主穴:舞蹈震颤区(头穴);百会、哑门、风池、曲池、消颤、外关、阳陵泉、太冲。

配穴:气血不足加足三里、合谷;肝肾阴虚加三阴交、复溜;痰热动风加阴陵泉、丰隆。

消颤穴位置:少海穴下1.5寸。

(二)治法主穴为主,据证加配穴,每次取4~5穴。

头穴刺入后通以脉冲电流,连续波,频率250~300次/分。

主穴之体穴,以平补平泻法,配穴据证施以补泻之法。

均留针30分钟。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并配合服消颤丸(以天麻、钩藤、珍珠母、僵蚕等制成重9克的蜜丸)或定风胶囊(内含羚羊角粉、洋金花等)和水木冲剂(山萸肉、钩藤、天麻、丹参等),每日2次,每次服2丸或2包。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158例,结果痊愈1例,显效38例,有效9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82.9%。

抖法振法

抖法振法

施术时着力部位不离开施术部位;
动作要连贯、连续。最好在3分钟以上; 频率要快,每分钟要求300次以上。

临床应用




振法刺激柔和舒适,指振法常用于胸腹部及头 面部,掌振法则主要用于胸腹部和肩背部。 1.胸腹部应用 具有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等作 用。治疗脘腹胀痛、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2.头面部应用 具有疏经通络、镇静安神的功 效。治疗失眠和脑震荡后遗症、头痛等病症。 3.肩背部应用 具有活血止痛、疏经通络之功 效。治疗肩背部肌肉酸痛、肿胀等症。
抖上肢法
握手抖臂法
术者一手扶其肩,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掌 部,使其患指掌面向外,并将其上肢慢慢地向 前外侧抬起45°左右,然后稍用力作连续的、 小幅度的、频率较高的上下抖动,并将抖动波 由腕关节逐渐传递到肩部,使肩关节和上肢产 生舒适的感觉。
抖腕部法
患者取坐位,腕关节 放松,术者双手指朝向 患手手指,拇指在上 四 指在下,握住患手手腕, 先稍用力将患手抖起, 幅度可稍大;其后频率 加快幅度渐小,使其作 小幅度快速的、连续的 上下抖动。
握腕抖手法
抖下肢法
患者取仰卧位,下肢放松 伸直,术者站于其脚后方, 用双手握住患者的踝部,将 下肢抬起离床面约30厘米,然 后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 抖动,使髋部和大腿部有舒 适放松的感觉。
动作要求
1、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放松; 2、操作时动作要轻松、连续; 3、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4、抖上肢时频率稍快,约250次/分; 抖下肢时频率稍慢,约100次/分。 5、医者操作时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指振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用 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意念集中 于指端,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烈 地作静止性收缩,使手臂发出快 速而强烈的振颤,并使之通过指 端传递到机体,在治疗部位内产 生舒松和温热感。

跟我学推拿四肢抖一抖,舒筋活血、通络解挛

跟我学推拿四肢抖一抖,舒筋活血、通络解挛

跟我学推拿四肢抖一抖,舒筋活血、通络解挛小编导读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的手法,称为振动类手法。

包括抖法和振法。

今天给大家介绍抖法。

握住受术者的四肢做连续、小幅度径向抖动的手法,称为抖法。

有抖上肢、抖腕部和抖下肢。

【术式】1.抖上肢受术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用双手握住受术者的腕部,将其上肢缓缓向前外侧抬起60°左右,然后做小幅度连续的、频率较高的上下抖动,将抖动波向上传送到肩部。

也可单手握住受术者掌部做左右横向抖动,要求将抖动波向上传送到肱三头肌。

(双手抖上肢)(单手抖上肢)2.抖腕部受术者取坐位,腕关节放松。

术者站在其侧前方,双手拇指相对,横置于腕背横纹处,两示指相对,横置于受术者腕关节掌侧横纹处,双手拇指和示指相对用力捏住受术者腕关节上下横纹处,并做上下往返的快速搓动,带动腕关节做频率较快的、连续的、小幅度屈伸运动。

或者术者面朝受术者手指,双手拇指在上、四指在下握住前臂下段,做上下快速抖动,使腕关节产生小幅度连续的、频率较快的屈伸运动。

(抖腕部)3、抖下肢术者取仰卧位,下肢自然放松伸直。

术者站于其足后方、用双手握住受术者的踝部、向上提起并抬离床面,然后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料动,使抖动波向上传送到股四头肌及髋部。

(抖下肢)【要领】1.抖上肢的频率为每分钟200~250次,抖下肢的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

2.抖动频率要由慢到快。

3.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

4.操作时动作要连读不断。

5.抖上胀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抖下肢则幅度较大。

6.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7.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

8.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应用】抖法主要用于四肢,以上肢最为多用,经常作为一个部位的结束手法。

抖法有舒筋活血、通络解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消除疲劳的功效,对三角肌、脉三头肌、股四头肌等上、下肢肌肉的放松效果较好,可对肩关节周围炎、肩部伤筋、肘部伤筋、腕部伤筋、髋部伤筋、膝部伤筋及四肢运动性疲劳酸痛等病症起到辅助性治疗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类
▪ 1. 指振法——中指指端着力。 ▪ 2. 掌振法——掌面着力。
三、操作
四、动作要领
1、呼吸均匀、自然、不可屏气发力。 2、前臂和手部肌肉强力绷紧,静止性发力,
使功力集于手掌或手指端。 3、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掌指部。 4、振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一般每分钟
达600——800次。 5、以掌指部自然压力为准,不要施加额外压
功效: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应用:主要用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
脘腹胀痛等疾病。
治疗消化不良、脘腹胀痛时,可指颤上、 中、下三脘。常配合揉法使用。
五、注意事项
▪ 1、操作时不可屏气,握持力度不宜太大,应 该松紧适宜。
▪ 2、握持部位应在腕关节或踝关节上方,保健 按摩手法也可在腕关节或踝关节下方。
▪ 3、有关节习惯性脱位者禁用。 ▪ 4、受术者腰部疼痛较重、活动受限、肌肉不
能放松者禁用。
六、临床应用
▪ 适用部位:四肢及腰部。 ▪ 功效: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痉挛、
概述
振颤类手法—以较高的频率进行节律性
的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使 受术部位产生振动、颤动或抖动等运动 形式的一类手法。又称为振动类手法。 主要包括抖法、振法和颤法。
第一节、抖 法
一、定义
抖法是指用双手或单手握住受术者肢体远 端,做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连续抖动的 一种手法。
常分为抖上肢法、抖下肢法、抖腰法。
力。
五、注意事项
1、不要有主动运动。 2、也不要向受术部位施加压力。 3、要使意念集中于指端或掌心,呼吸自然,不
可屏气。 4、除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用力外,其他部位
均要放松。 5、动作要连贯、持续。 6、术者须配合少林内功功法锻炼,以增强臂力。
六、临床应用
适用部位: 指振法——全身各部穴位。
掌振法——头顶、胸腹、腰背。
▪ 3.抖腰法:患者取俯卧位,下肢放松伸直。术者站
于其脚后方,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两踝部,使下肢 牵引绷直,并提起离开床面,在腰部放松后作较大幅 度的短阵性上下抖动,使腰部有舒适放松的感觉。
三、操作
四、动作要领
▪ 1.术者肩关节放松,肘关节微屈。需将患者肢体略微 牵拉,使其伸直。
▪ 2.让受术者肩部放松,肢体自然伸直,并使肌肉处于 最佳松弛状态。
▪ 3.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应从肢体的远端传向近端。 ▪ 4.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动作要有连续性和节奏
感。
抖动幅度应控制在2~3cm以内,上肢每分钟约160 ~250次;下肢每分钟约100~120次。
▪ 5. 抖腰法属于复合手法,要以拔伸牵引和较大幅度的
短阵性抖动相结合,使受术者腰部放松后再抖动,要掌握好发 力时机。
二、分类
▪ 1.抖上肢法:术者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者的手腕或
手掌部,将其上肢慢慢地向前,外侧抬起大约60度左 右,然后稍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频率较高上下 抖动,并使抖动的振幅由腕关节逐渐传递到肩部,使 肩关节和上肢产生舒松的感觉。
▪ 2.抖下肢法:患者取仰卧位,下肢放松伸直。术者
站于其脚后方,用单手或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两踝部 ,使下肢呈内旋状,并提起离开床面,然后作连续、 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髋部和大腿部有舒适放松的感 觉。
三、操作
动作形态同振法
四、动作要领
13、要有一定压力,以适合手臂传递为度。 4、要有明显的节律性。
五、注意事项
1.体能消耗比振法少。 2.不可过久施力。
六、临床应用
适用部位: 指颤法——全身各部穴位。
掌颤法——头顶、胸腹、腰背。
滑利关节。 ▪ 应用: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症及各种肩背腰腿疼痛性疾患。
本法可用于四肢部,以上肢为常用。临 床上上肢的应用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 结束手法;下肢的应用常配合搓法、叩法以 及牵引等。
第二节、振 法
一、定义
振法是以指或掌吸附于治疗部位,通过前 臂的静止性发力,在体表施以高频率、 小幅度振动的一种手法。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和中、消食导滞、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祛瘀镇痛。
应用:主要用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 脘腹胀痛、头痛失眠、腰背筋膜劳损及 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第三节、颤 法
一、定义
颤法是以指或掌吸附于治疗部位,在体表 施以高频率主动颤动的一种手法。
二、分类
▪ 1. 指颤法——中指指端着力。 ▪ 2. 掌颤法——掌面着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