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

合集下载

中药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中药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中药学研究生考试科目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中药学,成为中药学研究生。

中药学研究生考试科目是中药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考试科目的概述、考试内容、考试难点和备考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考试科目的概述中药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包括两个部分:综合素质面试和学科基础综合考试。

其中,学科基础综合考试包括中药学基础、中药资源学、中药制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临床学等多个学科。

二、考试内容1.中药学基础中药学基础是中药学的基础课程,包括中药学概论、中药鉴定、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配伍学等。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中药的分类、功效、制剂、质量标准等。

2.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学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包括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采集、鉴别、贮藏等。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中药资源的种类、采集、鉴别、质量评价等。

3.中药制药学中药制药学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包括中药的制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等。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等。

4.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基础学科,包括中药对人体的药理作用、药效、毒性等。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毒性等。

5.中药临床学中药临床学是中药学的应用学科,包括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配伍、疗效等。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中药的临床应用、配伍、疗效等。

三、考试难点1.中药学基础中药学基础是中药学的基础课程,内容较为繁杂,难点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2.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学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难点在于对中药资源的深度了解和鉴别能力的提升。

3.中药制药学中药制药学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难点在于对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的掌握。

4.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基础学科,难点在于对中药药理作用和毒性的深度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5.中药临床学中药临床学是中药学的应用学科,难点在于对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配伍和疗效的深度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考研《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肝、胆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药物
性味
归经
功效
黄芩
苦,寒
肺、胆、脾、胃、大肠、小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
苦,寒
心、脾、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苦,寒
肾、膀胱、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
苦,寒
肝、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
苦、涩,寒
肝、胆、大肠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仙鹤草
苦、涩,平
心、肝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解毒杀虫
紫珠
苦、涩,凉
肝、肺、胃
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
苦、涩,平
肺、肝、大肠
收敛止血,止泻止带
血余炭
苦,平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佛手
辛、苦,温
肝、脾、胃、肺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香橼
辛、微苦、酸,温
肝、脾、胃、肺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玫瑰花
甘、微苦,温
肝、脾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绿萼梅
微酸、涩,平
肝、胃、肺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薤白
辛、苦,温
肺、胃、大肠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大腹皮
辛,微温
脾、胃、大肠、小肠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
辛、甘、苦,微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

考研中医综合大纲详解:中药学一、中药学考查目标中药学理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中药学考点解析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概念,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产地与药效的关系,研究道地药材的方法及目的;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根据病情、剂型不同的服用方法。

5.临床常用各类(按功效分类)药物的概念、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6.下列临床常用250味重点中药药用部位的来源、药性、功效、主治病证、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1)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防风、荆芥、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

(2)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芦根、夏枯草、决明子,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蚤休、土茯苓、熊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青蒿、地骨皮、白薇。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薢,茵陈蒿、金钱草、虎杖。

云南省考研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鉴定与药理学梳理

云南省考研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鉴定与药理学梳理

云南省考研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鉴定与药理学梳理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中药鉴定与药理学是中药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云南省考研中药学的复习资料中,中药鉴定与药理学的梳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中药鉴定与药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药鉴定中药鉴定是指通过观察、辨别、鉴别中药材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性质,确定其真伪、真实性和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中药鉴定的内容包括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和显微鉴别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1.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是指中药材在外部形态上的特点,包括植物的高度、枝叶的形状、花朵的颜色等。

对于动物性和矿物性的中药材,其特征也包括外部形态以及其它特征。

在鉴定中药材时,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别。

2. 理化性质理化性质是指中药材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特性,包括颜色、味道、气味等。

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3. 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是指通过显微镜等工具对中药材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中药材的显微鉴别主要包括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器和细胞成分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显微鉴别,可以进一步确定中药材的真实性和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二、药理学概述药理学是指研究药物在机体上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科学。

中药药理学是指药理学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对于中药学考研的考生而言,对于中药的药理学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

1.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产生作用的基本过程,常见的药物作用机制包括激活受体、阻断酶的活性、干扰细胞的代谢等等。

中药的作用机制有其特殊性,常常涉及到多个靶点和多种作用方式。

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药的药理学知识。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体内的命运,也是药物获得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中药药理学中,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研究尤为重要。

中药考研归纳总结

中药考研归纳总结

中药考研归纳总结中药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中药资源、中药制剂、中药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在药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药学的考研内容是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中药学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对中药学考研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中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起源于古代医药实践,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

中药学的发展经历了草药时代、方剂时代和现代中药学三个阶段,其中包括了中草药资源的挖掘、药物性质与功效的研究以及中药制剂的研发等内容。

二、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炮制学、中药药性学、中药方剂学等方面。

中药炮制学是指中药的加工制备方法,包括草药的采集、加工、炮制等环节。

中药药性学研究中药药物性质和功效特点,如中药的味、性、归经等属性。

中药方剂学则是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用法用量等方面的理论。

三、中药资源与鉴定中药资源是指中草药的种类、产地、性状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中草药的特点和功效,以及其合理使用的方法。

而中药鉴定则是通过对中药的性状、组织学特点、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而判断中药的真伪和质量是否合格。

四、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制剂,包括散剂、丸剂、膏剂、浓缩剂等不同类型的制剂。

中药制剂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要求考生了解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

五、中药与现代药物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与现代药物研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中药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中药与现代疾病的防治研究等成为中药学的热点领域。

了解中药与现代药物研究进展对考生在考试中起到很大的帮助。

中药学作为药学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考生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对中药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对考生顺利通过考研提供一些帮助。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药学知识,考生可以结合教材和相关参考书进行学习和复习,同时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对中药制剂的炮制和质量控制的实际能力。

陕西省考研中药学中药材与中药制剂重要知识点梳理

陕西省考研中药学中药材与中药制剂重要知识点梳理

陕西省考研中药学中药材与中药制剂重要知识点梳理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科的核心学科之一。

中药材与中药制剂是中药学中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从事中药研发、生产、质检和临床应用的专业人员来说,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陕西省考研中药学中药材与中药制剂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供考生参考。

一、中药材1. 中药材的分类- 中药材可根据其来源分类为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中药材。

- 中药材还可根据其药用部位分类为根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等。

2.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指标-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性质、显微鉴别、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

- 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质量评价指标,需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判断和评价。

3.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包括宏观鉴别和显微鉴别两种,常用的还有理化鉴别方法和化学鉴别方法。

4. 中药材的炮制与贮藏- 中药材的炮制是指通过炒、煮、炙、焙等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以增加药效或降低毒性。

- 中药材的贮藏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防潮防霉,并根据不同材料确定适宜的贮藏条件和贮藏期限。

二、中药制剂1. 中药制剂的分类- 中药制剂可根据其剂型分类为丸剂、散剂、片剂、水剂、膏剂、注射剂等。

- 中药制剂还可根据其途径分类为内用制剂、外用制剂和注射制剂等。

2. 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煎煮法、浸泡法、浓缩法、干燥法、提取法等,不同制剂需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

3.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指标的监测和质量评价等。

- 质量控制应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性质、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指标的监测。

4. 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 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风湿病等。

- 临床应用中要注意用药禁忌、剂量调整和配伍禁忌等问题。

总结:本文对陕西省考研中药学中药材与中药制剂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包括中药材的分类、质量评价指标、鉴别方法、炮制与贮藏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中药制剂的分类、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专业硕士招生的扶持力度,加强培养专业型人才,专业硕士因其侧重专业技能与实践等特点,正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2015考研报考总人数为164.9万,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相比2014考研增加了4个百分点。

那么,在目前已经设置的39种专业硕士中,我们对它们了解多少呢?同学们在报考专硕前对这些学科的专业院校排名及考试要求了解多少呢?在此,凯程老师整理了中药学硕士专业考研信息,供备战考研的同学们参考!专业介绍:一、为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英文缩写为MCMM。

院校排名: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一名:上海中医药大学,得分84.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二名:成都中医药大学,得分80.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三名:北京中医药大学,得分79.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四名:中国药科大学,得分78.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五名:广州中医药大学,得分77.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六名:长春中医药大学,得分76.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七名:武汉大学,得分68.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八名:吉林农业大学,得分67.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九名:河南中医学院,得分66.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十名:陕西中医学院,得分61.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药学考研中药学知识点精讲整理

药学考研中药学知识点精讲整理

药学考研中药学知识点精讲整理一、药物的来源与性质药物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药物三类。

天然药物指的是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或提纯的药物;化学合成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从无机或有机原料中经过多步合成制备而成的药物;生物制品药物则是由生物介质如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组织等制备而来。

二、中药药材的分类与性状中药药材主要分为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三类。

其中植物药材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动物药材主要来源于动物的各个组织器官以及其分泌物;矿物药材则是指天然矿石或矿物产生的药材。

中药药材的性状主要包括外形、颜色、质地、气味和味道等方面。

通过观察和嗅闻来判断药材的性状对于药学考研非常重要。

三、中药药材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中药药材的质量标准是评价药材品质的依据,它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和微生物限度等方面。

根据国家规定,中药药材的质量标准主要由药材的名称、产地、外观要求、理化指标、含量测定和微生物限度等要求组成。

对于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常用的方法有感官评价、理化性质测定、色谱分析和生物活性测定等。

其中,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对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测定。

四、中药的制剂与制备方法中药的制剂是指将中药药材进行加工、提炼、配伍等处理后制成的可供使用的药品,主要分为汤剂、丸剂、散剂和片剂等类型。

不同的制剂有不同的制备方法,例如,汤剂制备时需要煎煮药材,而丸剂和散剂则需要进行研磨和混合等步骤。

中药的制备方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选用优质的药材,控制制剂的比例、时间和温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注意制剂的保存和质量控制,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五、中药药理学与临床应用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对机体作用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中药的药效、毒性和药效学原理等方面。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于中药的合理使用和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硕士考研全面解析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专业硕士招生的扶持力度,加强培养专业型人才,专业硕士因其侧重专业技能与实践等特点,正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2015考研报考总人数为164.9万,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相比2014考研增加了4个百分点。

那么,在目前已经设置的39种专业硕士中,我们对它们了解多少呢?同学们在报考专硕前对这些学科的专业院校排名及考试要求了解多少呢?在此,凯程老师整理了中药学硕士专业考研信息,供备战考研的同学们参考!专业介绍:一、为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英文缩写为MCMM。

院校排名: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一名:XX中医药大学,得分84.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二名:XX中医药大学,得分80.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三名:中医药大学,得分79.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四名:中国药科大学,得分78.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五名:XX中医药大学,得分77.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六名:XX中医药大学,得分76.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七名:XX大学,得分68.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八名:XX农业大学,得分67.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九名:XX中医学院,得分66.中药学专业大学排名第十名:XX中医学院,得分61.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XX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学位论文/授予:学位论文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学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类型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针对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

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课程考试合格、完成专业技能考核并通过专业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积极推进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与中药学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人才培养目标: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注册申请、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高层次、应用型的中药学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1、从政:政府机关部门,如到各级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作公务员;2、学术:教科研单位,如到中医药类大中专院校作教师、科研院所作实验研究人员;3、基层:医院、药店、药厂,到各级医院药房、制剂室作药剂师、各医药企业内部或其下属药店作管理人员、各药厂作技术员等;4、经商:医药公司作销售代表。

考试大纲及命题要求: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重要作用。

第二章中药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掌握糖和苷类的结构特征;掌握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糖和苷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醌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中药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秦皮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熟悉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与理化性质;熟悉苯丙素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概念;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黄酮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黄芩、葛根、槐米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第七章萜类化合物掌握萜和挥发油的概念;掌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掌握挥发油的理化性质;掌握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八章三萜类化合物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三萜及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三萜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人参、甘草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和提取分离方法。

第九章甾体类化合物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甾体类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熟悉毛花洋地黄、蟾酥、牛黄所含甾体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第十章生物碱掌握生物碱的含义;掌握生物碱的理化性质;掌握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生物碱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中药;熟悉麻黄、黄连、洋金花、延胡索、乌头、苦参、防己、马钱子、紫杉所含主要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第十一章鞣质掌握鞣质的含义;掌握鞣质的结构特征;掌握鞣质的理化性质;掌握鞣质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熟悉鞣质的分类和典型化合物与所关联的常用中药。

第十二章其他成分熟悉脂肪酸类成分的结构特征;熟悉脂肪酸类成分的理化性质;熟悉氨基酸、蛋白质、酶的重要性质;熟悉氨基酸、蛋白质、酶的提取与分离;第十三章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了解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意义、研究进展;了解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2.中药药剂学第一章绪论掌握中药制剂学的含义、基本概念、常用术语;掌握中药制剂学的性质、任务和剂型选择原则;了解国家相关药品法规;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中药调剂不作要求。

第三章制药卫生掌握制剂卫生的基本概念和要求;掌握各种灭菌方法和无菌操作;掌握常用防腐剂性质及应用;了解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第四章粉碎、筛析掌握粉碎的目的、方法和筛析的目的、方法;掌握药物的特殊粉碎方法,药筛的种类与规格;掌握微粉学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及微粉学在中药制剂的应用;了解常用粉碎与筛析机械的应用与保养情况。

第五章散剂掌握散剂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掌握散剂的混合方法、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纯化掌握常用浸提的方法与设备、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方法与设备;掌握浸提原理与影响浸提的因素及常用的精制方法。

第七章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掌握常用浓缩方法与设备、干燥方法与设备;掌握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各种物料适合的干燥方法和影响干燥效率的因素。

第八章浸出制剂掌握浸出制剂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种类,各种浸出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关键工艺; 掌握各种浸出制剂所使用的药用辅料;熟悉汤剂中特殊中药的处理;第九章液体药剂掌握液体药剂的基本概念、含义、特点和分类,表面活性剂的组成、特点、种类、性质与选用;掌握各种液体药剂的特点、制法和影响稳定性因素;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亲水亲油平衡值的计算;掌握增溶、助溶、乳化原理与方法;熟悉干胶法制备乳剂和乳剂的稳定性。

第十章注射剂掌握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和基本质量要求,掌握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及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掌握不同给药部位的注射剂的要求;掌握热原的含义与组成,热原的基本性质,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及除去热原的方法;掌握注射剂附加剂的种类、性质和应用,调节注射剂的渗透压的计算方法;熟悉输液剂及血浆代用液的种类和制备方法,粉针剂、混悬型注射剂、乳浊液型注射剂、眼用制剂的制备方法,眼用溶液的种类、附加剂的性质及应用;了解注射剂热原检查的方法;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及其他注射用溶剂;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及方法;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一章外用膏剂掌握外用膏剂的特点、分类,软膏剂的各种基质性质特点与软膏制法;黑膏药的基质选择与原料处理,黑膏药的制备方法,橡胶膏剂的组成、基质及制法;掌握外用膏剂透皮吸收机制与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掌握软膏剂的质量评价与注意事项;了解白膏药、凝胶膏剂、糊剂、涂膜剂、贴膏剂的特点、基质与制法。

第十二章栓剂掌握栓剂的特点、分类、药物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掌握栓剂的性质与特点,制法与置换价的计算;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包装与贮藏。

第十三章丸剂掌握水丸的赋形剂特点与制法;蜜丸的特点与制法,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滴丸的特点、原理、基质选择与制备;掌握浓缩丸、糊丸、蜡丸的特点与制法;了解丸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标准。

第十四章胶剂掌握胶剂原辅料的选择、特点、质量要求及制法;熟悉阿胶的制备方法与设备;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

第十五章胶囊剂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分类和特点;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硬胶囊药物填充和软胶囊内容物的要求。

第十六章颗粒剂掌握颗粒剂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类型;掌握颗粒剂制备方法与设备;熟悉有关辅料性质与应用;第十七章片剂掌握片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片剂质量检查方法;掌握片剂辅料种类、特点与应用;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及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掌握片剂包衣目的、种类与方法;熟悉干法制粒压片法、全粉末直接压片法。

第十八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掌握气雾剂、喷雾剂的含义、类型和特点;熟悉气雾剂的作用特点和吸收机理;了解粉雾剂含义、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