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设计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大全8篇)

中班科学教案(大全8篇)

中班科学教案(大全8篇)中班科学教案篇1设计思路:纸是生活中幼儿最常见到也最常接触到的很一般的东西,孩子平常也很喜爱玩纸,设计本次“小汽车过纸桥”的活动,创设了主题情境,孩子在故事的引导下,以“小工程师”的身份融入故事情境,开始了探究和试验,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猜想和动手试验,探究出让纸桥不塌的方法。

2、激发幼儿探究的爱好,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动手操作。

活动重难点:老师怎样引导幼儿能大胆的动手、动脑进行探究试验。

活动预备:1、瑞吉欧课件故事情境和声音。

2、两个外观一样的模型纸桥〔一个不会塌掉、一个会塌掉〕,遥控汽车。

3、试验操作材料:不同外形的积木和废旧的a4打印纸、4个玩具汽车。

4、投影仪、记录单、彩色笔。

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小汽车过纸桥播放课件声音“嘀嘀嘀”这是什么声音啊?〔小汽车的声音〕播放课件场景〔一次播放小汽车、两座桥、游乐场〕“小叮当要开汽车去游乐场玩咯!到达游乐场的途中要经过两座桥。

”第一次过中间夹有波浪形的纸桥,“小汽车顺当的开过了小桥”。

接着小汽车在第二座桥上开,“哎呀!桥塌了,小汽车掉下去了”小叮当难过极了”,播放小叮当哭的声音课件。

“小汽车为什么会掉下去呢,谁来援助我一下啊?”老师引导幼儿发觉:“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工程师,看看这这两座桥为什么一座会塌掉、一座不会塌掉呢?”〔老师倾听幼儿的各种想法,〕老师预想幼儿会说的是:1、纸的`材质不一样,请一个小伙伴近距离观测和摸一摸。

2、纸的厚度不一样,可以预备尺子量一量将两座桥桥面撕开后,让幼儿再观测发觉:“这两座桥里面有什么呀?”〔原来中间多了一张纸。

〕“这张纸是什么外形的呀?”〔波浪外形〕“原来多了这张变了波浪外形的纸,小汽车过桥就可以不塌了呀”二、幼儿用投放的材料进行试验操作并记录——怎样让小纸桥不塌〔每4人一组〕“让我们一起来援助一下小叮当,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小汽车开到游乐场去呢?”“小工程师们来说说你们想到的让桥不塌的方法吧!”〔老师倾听幼儿的大胆的猜想〕鼓舞幼儿大胆试验,老师留意观测孩子是怎样运用提供的材料试验的,并给与引导式的提问。

中班科学教案14篇

中班科学教案14篇

中班科学教案14篇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目标▼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总结性谈话▼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幼儿教育)中班科学教案篇2游戏准备配套材料:条形磁铁2块、环形磁铁2块、分类盒1个、铁屑2盒、魔法盒1个、骰子1个、迷宫图卡1套、太阳系图卡1套、操作记录表32张、探索图册《磁铁找朋友》。

园所自备:其他形状的`磁铁(如U形磁铁)、铁球、回形针、布条、白纸等。

游戏方法玩法一:淘宝取一些自然界的沙粒,用磁铁在其中来回移动。

中班科学教案15篇

中班科学教案15篇

中班科学教案15篇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结合我们课程中的主题《弯弯绕绕》,让孩子能更多的去感受弯绕的特点。

活动目标1、探索弹簧的特点及作用。

2、感知弹簧的盘绕形状及其特点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引导幼儿获得螺旋弯绕的弹簧能使某些物体具有弹性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装有弹簧的圆珠笔、不装弹簧的圆珠笔、弹簧小玩具、自制弹簧的材料等等。

活动过程开始(导入)部分。

一、幼儿自由的探索今天我们每位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两只圆珠笔,你们玩一玩,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醒孩子可以吧圆珠笔打开,看看笔里面有什么?二、了解弹簧的作用请幼儿说一说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发现小弹簧)幼儿玩玩小弹簧。

(说一说弹簧的作用)观察小弹簧,(弹簧为什么会跳?它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做的)引导幼儿发现如果把弹簧拉直了,它就不会跳了。

弹簧的弹性还有各种各样的作用。

(幼儿观察和摆玩自己准备好的弹簧小玩具)让我们去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弹簧的物品。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有弹簧的东西)结束部分动手做一做。

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来制作小弹簧。

把制作好的弹簧添加上一些有趣的形象,如变成弹簧娃娃,会是会跳的小公鸡等等。

活动延伸在我们的区角中展示出幼儿的`弹簧作品。

教学活动反思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获得螺旋弯绕的弹簧能使某些物体具有弹性的感性经验,而不是弹簧的弹性这一知识点。

因此在引题部分我就让孩子先自由的去探索和发现,从而引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从中发现圆珠笔能跳起来的关键就是那个小小的弹簧。

再通过准备好的一些弹簧玩具上,幼儿对于弹簧的弹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最后的制作环节是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幼儿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培养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让幼儿进行制作小弹簧时,有些孩子对于怎样缠绕铁丝还是不太清楚,有些缠得很少,没有几圈,弹簧就挑不起来了。

因此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把作品展示在区角中,一是可以丰富我们的区角,二是可以让孩子去进一步的探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常见的挖土工具,体验工具能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带来方便。

2、帮助幼儿感受挖土工具的力大无比,感知它们的用途。

3、能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调查表、视频、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调查表导入活动。

师:昨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了解常见的挖土工具,现在把你调查到的见到的挖土工具向大家介绍一下。

它叫什么名字?(幼儿交流)二、初步认识常见的挖土工具,了解其用途。

1、师:老师把小朋友调查的挖土工具拍了照片,你知道它的名字吗?人们用这些工具干什么?(除草、松土)这些工具给人们带来什么方便和好处?这些挖土工具可以怎么使用?(模仿动作)使用这些工具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钉耙的齿是尖利的,平时小朋友能去玩吗?2、师:你见过它吗?(重点认识挖掘机)你在哪里见到过挖掘机?挖掘机有什么用处?(小朋友描述挖掘机的样子,用动作来表示。

)挖土机的哪部分挖土的?挖掘机是怎样挖土的?像什么?你们觉得这个挖土工具好吗?为什么?3、看挖掘机工作的视频。

我们一起来看看挖掘机会帮人们干什么呢?看,挖掘机在挖什么呢?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它来挖土呢?(造高楼、开鱼塘)教师介绍:其实,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挖掘机是比较先进的挖土工具,你知道城里的高楼大厦是怎样建出来的吗?就需要工人叔叔驾驶着挖土机先挖土,建地基,才能建设楼房。

人们利用这样一些生产工具又快又好又省力的建出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一切。

小朋友从小就认识这些东西的作用,将来长大后能更好地去使用和改进它们。

师:那你还见过哪些挖土工具呢?(幼儿讲述)4、视频看拖拉机。

师: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忙着播种呢?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拖拉机挖土的视频,请大家仔细看看,它是怎么挖土的?教师小结:你们觉得这些挖土工具对我们人类有用吗?它的用处可真大呀。

我们的人真聪明,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

今天小朋友认识了好多的挖土工具,锄头、钉耙、铲子等是平常在家里可以看到的,是农民伯伯耕地的小助手。

中班科学教案40篇

中班科学教案40篇

中班科学教案40篇这是中班科学教案40篇,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科学活动冬天的取暖用具教案反思目标:1、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和用途,知道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2、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并知道使用它们的安全方法。

准备:1、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小型取暖用具到幼儿园。

2.教师另准备一些取暖用具图片,如古老的炭盆、暖手炉、热水袋、火炉,现代的油汀、空调、电热毯等。

3.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各种取暖用具”过程:1、让幼儿介绍自己带的取暖用具,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冬天冷吗?怎样做才会感到暖和呢?”(锻炼、穿厚衣服、取暖等)(2)“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带来的取暖用具介绍给大家,说说它叫什么,怎么用,再请你用给大家看看。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是用不同的方法发热的,有不同的用法。

(1)“你们带来的取暖用具是怎样发热的?请小朋友们为大家介绍。

(2)出示幼儿没有说到的取暖用具,”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取暖用具,你们认识它们吗?”(3)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如何发热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取暖用具是如何发热取暖的:炭盆用木炭取暖;火炉、火炕用煤取暖;油汀、空调、电暖气、电暖风、暖手炉、电热毯是用电取暖;热水袋用热水取暖。

(4)请幼儿按照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进行功能分类。

好,刚刚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取暖用具发热的方法,现在我们给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分个类,看看哪些取暖用具是用电发热的,哪些是不用电的。

把用电的这一类称为电器类。

不用电的这一类称为非电器类。

我们一起来给这些取暖用具找找家吧!(5)讨论取暖用具的优缺点。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取暖用具,你觉得哪个取暖用具好,为什么?油汀、空调可以给很多人用,但比较浪费电,热水袋携带方便,可以灵活使用,但只能一个人用。

炉子、火炕的缺点是不卫生,但经济实用等。

3、知道取暖用具的正确用法,注意使用时的安全。

讨论:使用这些取暖用具需要注意什么?空调,电暖气要注意别触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7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7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7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山茶花2,菊花5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一、感知花的美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二、感知花的用途1.观察:花的礼物(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1)做药(2)可以吃(3)泡茶喝(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6)可以美容三、创造花的艺术品1.观察花朵头箍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篇2活动准备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重点难点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目标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活动过程一、寻找声音(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能产生声音,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摇铃铛、拍打响板请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二)、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1、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

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1)中班科学教案《绿豆》含反思活动背景:幼儿对植物生长有浓厚的兴趣。

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

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

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绿豆》。

活动目标:1.观察绿豆生长发芽的过程。

2.总结绿豆生长环境。

3.体验种绿豆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1.已有观察植物的经验。

2.绿豆发芽过程图片。

3.绿豆、水、盘子。

活动过程:一、看图观察每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呢?(有的豆豆有叶子,有的豆豆没叶子)为什么绿豆能长出叶子?(小豆豆在花盆里,我们给它浇水了)二、合作思考绿豆在什么环境下可生长发芽?(幼儿思考讨论,教师给予启发)察教事先准备好的已经发芽的绿豆(水生,土生)。

绿豆“躺”在哪里?!.快思.教案网!(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土里)绿豆要生长,除了土和水,还需要阳光。

三、动手操作分组,合作种绿豆。

将绿豆放在盘子里,均匀放平。

倒水,最后搬到有阳光的地方。

以后的日子随时观察绿豆,渴了浇水,绿豆才能生长,发芽。

活动反思:活动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

活动过程中幼儿能长时间耐心的观察植物,主动思考植物发芽过程每个阶段的区别,提高了幼儿有意注意的能力。

种绿豆的环节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步骤进行绿豆种植。

提醒幼儿要记得给小绿豆浇水,这样绿豆才能发芽。

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2)中班科学教案《捉泥鳅》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活动过程: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5篇】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让自己成为一名和幼儿一样的探索者,尽量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尝试,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探索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活动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活动过程:一、玩飞盘1、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2、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二、探索飞的方法1、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2、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三、探索谁飞的远1、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2、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3、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

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2活动目标: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图片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水果沉浮”
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对大自然的奥秘产生浓厚兴趣,
活动准备:
水果若干、蔬菜若干、装水的小桶、沉沉记录表、浮浮记录表、水果小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水果,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小客人,老师准备了好多水果来招待他们。

你们看,老师都拿了那些水果?”(幼儿指认水果)
二、实验:
今天来的这两位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浮,喜欢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弟弟叫沉沉,喜欢吃沉在水下的水果。

拿出浮浮记录表,哥哥来了,沉沉记录表,弟弟也来了。

可是,到底哪个水果该给哥哥呢?老师来想个办法,帮他们把水果分开来。

拿出一桶水,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帮助浮浮和沉沉,我们先把苹果放到桶里,小朋友观察一下,苹果怎么样?(在水的下面)苹果沉在水下,我们用一个朝下的箭头来表示苹果沉在水下。

那个小朋友告诉老师苹果该给谁吃?(沉沉)香蕉放进桶里,香蕉怎么样?(在水上面)香蕉浮在水上,我们用一个朝上的箭头来表示香蕉浮在水上。

香蕉该给谁吃?(浮浮)葡萄放进桶里,怎么样?(沉)用什么来表示?(朝下的箭头)给谁吃?(沉沉)我们再把桔子放进桶里,桔子?(浮)用什么表示?(朝上的箭头)给谁吃?(浮浮)
三、思考与讨论
拿出沉沉记录表,小朋友告诉老师沉沉吃什么水果?拿出水果图片贴上。

用什么表示?朝下的箭头。

拿出浮浮记录表,小朋友告诉老师浮浮吃什么水果?拿出水果图片贴上。

用什么表示?朝上的箭头。

四、总结
“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老师总结:苹果沉,香
蕉浮;葡萄沉,桔子浮……
五、延伸
小朋友可以用老师准备的蔬菜来做同样的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把我们的儿歌编的更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