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共2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技术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发展动力。
科技发展历程可以简要地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49年至1978年初期科学技术发展;二是从1978年至1994年技术投资有所增加;三是从1994年以来科学技术蓬勃发展。
1949年,新中国的科技部门正式开始工作,从此开始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了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领导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尤其是国家科学技术局的成立,这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历程中,中国科学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在国际认可的先进水平上实现第一个原子堆反应,制造第一台原子能机,实现第一颗研制成功的原子弹,完成第一艘国产核潜艇的航行,制造第一台晶体管,开发第一款成功的微机,以及第一款家用卫星等等。
1978年,领导对技术投资调整,采取技术改造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
领导增加了技术投资,重点用于国家、军队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如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
国家在投入资金和科研力量的同时,也深入推进了技术改进和科学文化,例如推行计算机普及,着力推进科学评价。
从1994年至今,中国科学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领导大力支持创新,强化了研发投入,加强了科技管理,授权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
中国科学家不断取得突破,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运载火箭技术等关键领域科技进步,智能医学、城市规划等技术也取得了历史性发展。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由于领导的支持,中国科学家不断取得成果,从科学研究到科学应用,从科技创新到技术创新,在国内外都享有崇高的地位。
继续努力,中国科技将在不同的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饶毅:中国科学的发展历程

饶毅:中国科学的发展历程编者按: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难以有共识,并且随时间变化可能判断上有较大差别。
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的智慧不仅容易有共识,而且也有人们普遍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智力成果。
有自信的中国人民敢于直面我国科学传统缺乏的事实,并以此刺激我们思考未来科学与中国发展的关系。
本文节选了2015年2月11日北大教授饶毅在2016年中信书院年会上的演讲。
中华民族缺乏科学传统第一点需要说明,中国流行一百多年的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有很好的科学传统,到明清后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是误传。
误传含有善意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国人希望中国强大,提出我们“古代行,现代不行”以激励自己。
这种说法传给外国人,特别是由英国的李约瑟再用英文说一遍以后“出口转内销”,对我们的心理有很大的安慰作用。
这是在我国普遍自信比较低的时代诞生的一个迷思。
这一说法违反基本事实。
中国在古代有没有过科学?有,但很弱,而且特别缺乏抽象、系统、深刻的科学,有的主要是比较简单的、接近实用的,如与天文、农业、医学相关的科学。
以古希腊为重要起源的科学,经欧洲传入阿拉伯,再从阿拉伯传回西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很长的历史过程,而中国极少参与。
看过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就系缔_生、深刻性、准确性而言,会感慨两百年前的中国是否达到西方科学两千多年前的程度?中国古代在科学方面不如西方,但我们并非愚蠢的民族,而是我们的智力主要没用于自然科学。
我们的人文,例如中文的诗歌,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比英文的诗歌要美很多,包括结构上的巧妙。
在两干多年前、甚至一干年前,很难看出选择科学、还是人文一定会有很大的不同。
最近几百年,人类才认识到自然科学传统的巨大意义。
我们的文化对真理的追求相当弱,对自然的好奇整体上也是相当差。
不仅以前差,现在恐怕还是不能盲目乐观。
对真理和自然的态度成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短板,今天可能不仅影响我们的科学技术,而且对我们的社会也有影响。
新中国六十年的科技变化

2006年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 车
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青藏 铁路全长1956公里,最高点 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在中 国是与南水北调,三峡工程, 载人航天齐名的代表工程.
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首次对撞成功.它的建 成和对撞成功,为我国 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 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 景,揭开了我国高能物 理研究的新篇章.
实施863计划 四,实施863计划
实践证明,谁掌握了高技术, 实践证明,谁掌握了高技术,抢占到科技的 "制高点"和前沿阵地,1986年 "制高点"和前沿阵地,1986年3月3日,王 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 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 同志的高度重视,小平同志亲自批示:此事宜 速决断,不可拖延.
2008年11月12日,依 年 月 日 据嫦娥一号数据制作的 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 图公布 2007年10月24日,中 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月 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发射升空,并传回月球 拍摄照片和有关探测数 据.
2007年12月22日首列国产化动车组 2007年12月22日首列国产化动车组 列车下线
1970年 1970年3月21日中国第一颗人造 21日中国第一颗人造 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的 全部元器件,设备和 材料,以及许多理论 和技术难关的攻克, 都是中国自己的产品 和成果,它是中华民 族智慧和精神的结晶.
三,科学技术转向以经济建设为发 展主要目标
【免费下载】我国科技发展历程

• 曲折(文革十年)
• 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 走向世界 一、科研的起步与成就(50-70 年代) 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科技,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阅书 P92——93) 确立发展方针 “自力更生” 成立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 大力培养人才 编制远景规划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 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人物之一,有“西方孔子”之称。 • 马克思称之为“哲学的创造者”,后人称他是“智慧、泰然与明净的化身” • 他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他最喜欢的消遣是与人讨
论问题或给年轻人讲授哲学,终其一述而不作,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学生柏拉 图留传下来。 问题 2:他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 “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self) “美德即知识” “认识你自己”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意义上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 认识人的理性与智慧。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理性的人) 否定绝对权威,追求思想自由——与 18 世纪的启蒙思想极为相似,视为启蒙思想家的先驱 和战友 “美德即知识”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处 同: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异:但是,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 的发展。 问题 3:他的观点与智者学派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 同:以人为研究对象,都肯定人的价值, 强调人的作用 (体现人文精神). 异:普——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对人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苏——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和智慧的人。对人的认识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 义。
关注问题 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问题 2:为什么会在公元前 5 世纪的希腊的智者会开始关注人? 背景 (经济)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简介框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简介框架一、古代科技发展在古代,中国科技发展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商朝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这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古代科技进入了冶铁时代,铁器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同时,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等。
这些科技成就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科技借鉴与传播近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鉴于西方国家在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中国开始积极借鉴和传播西方的科技成果。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如火车、电报等。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科技自主创新的努力20世纪初,中国逐渐认识到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开始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
为此,中国成立了一系列科研机构和高校,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的努力使得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例如,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武器,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此外,中国还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同时,中国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这些举措使得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高铁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五、科技合作与共享中国科技发展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共享。
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机制,加强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培养。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和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共享和互利合作。
这种合作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代科技发展、近代科技借鉴与传播、科技自主创新的努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及科技合作与共享。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热点材料]2013年11月18日,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排行榜单公布,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时30分,嫦娥三呈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北京时间12月4日日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知识链接]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先秦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水稻了。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粟了。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商时,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春秋时期,我国留下了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历法已经成为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并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扁鹊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疹病法,他被奉为“脉学之宗”。
2、秦汉时期西汉早期已经出现了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恬的最早的纸。
欧洲在公元12世纪以且才使用纸。
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千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西治的耕犁已尼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得用水力鼓风治铁,提高了治炼质量。
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现代实行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中国科技史

在短短的60多年中出现了这么多优秀科学专着,其频率之高和学科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正如 研究者指出的,当时被运到中国的西洋书籍数量十分惊人,几乎包括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神学、哲学、科学、 文学艺术各学科的所有知识”,而这个时候,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西方的“地球观”,也和天主教的神学一道 随之传入。
民国时期的枪械制造术、造船术、蒸汽技术、飞机技术都是海外留学学子在国内进行了技术尝试。
中国于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1967年6月又成功爆炸第一枚氢弹。1999年11月20日6时 30分(UTC+8时)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新型长征运载火箭“神舟一号”,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 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更是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以及美国之后,第三 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 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 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4秒988毫秒(UTC+8,下同)发射 升空;
两宋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沈括。这时中国的四大发明相继问世,对 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发展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陶罐
这件陶罐是迄今在中国境内发现 的年代最早的成型陶器之一。陶 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重 要标志之一,据此可以认定中国的 新石器时代起源于1万年以前,大 致与西亚的新石器时代的起源年 代相当。这种陶罐出土于仙人洞 的下层,当时人们还居住在洞穴之 内,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的各种 骨角器和打制、磨制的石器,反 映出当时的生产经济以渔猎和采 集为主。仙人洞下层出土的一些 陶片,全为夹粗砂红陶,火候低,陶 色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 系用手捏制成器,制陶技术 相当 原始。
主要成果
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采集与渔猎技术 原始农业技术 原始工艺技术 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石器
选择石料:(砾石)石英较多,少有燧石 石核:生产石器的母石 石器据用途的分类:打击或修理石器用的石
工具,如石锤与石钻;石工具:不规整的砍 砸器、带刃口的刮削器和一端尖锐的尖状器。 后又出现石制手斧、石球和石镞 新石器时候标志性的磨制石器,晚期出现了 铲、斧、锛、凿、刀、镰、矛、镞、磨盘、 磨棒、纺轮、网坠等
弓箭的发明
在旧石器晚期的遗址中,发现 有石镞。
弓箭在火器发明以前,一直是 人们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 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 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
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土的石镞 器。” ——恩格斯
神农氏
原始农牧业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 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 利,以教 天下”;
主要内容
①原始社会 ②夏商周 ③春秋战国 ④秦汉时期 ⑤魏晋南北朝
⑥隋唐时期 ⑦宋元时期 ⑧明清时期 ⑨近现代
⑩建国以后
一、原始社会
背景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上古文明及 科技发展的独特风貌和自成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