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
专题02 诗歌鉴赏之鉴赏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之鉴赏形象考点精讲】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
对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题型一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
在理解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来概括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的人物的意义。
一、诗中主人公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考点对接教材】01念奴娇·赤壁怀古(选必上)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题】请概括周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①“小乔初嫁了”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
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
02邶风·静女(必修上)先秦·佚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问题】全诗塑造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①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
②分析:“静女其妹”“静女其变”运用“赋”,直接表现女子的美丽,“爱而不见”通过动作行为表现了女子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3 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命题趋势】赏析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核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形象、物象特征及其作用、诗歌的画面、意境等内容。
【真题再现】【2020新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阅读之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
形象类别
相关例句
傲视权贵、傲岸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不羁的形象
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
一个不慕权贵、豪放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
忧民的形象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
指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如李白《送友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自然意象
意象
分析
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苏轼的“但愿人
月亮 长久,千里共婵娟”,书写手足之情,意境高远,豁达开朗。借
月抒怀,体味人生。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 斜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意象
分析
表现人生短促、生命易逝。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露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黄昏 空山 日暮
表现孤寂、感伤、悲愁、落寞、 怅。如李商隐《乐游原》:“向 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如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表现游子思乡。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 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在古典诗歌里比喻 比翼鸟 恩爱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
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如龚自珍《已亥杂诗》:“三更 忽轸(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作业形象类题目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
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3)寒秋送别的凄凉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专题三: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含解析)

专题03 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2020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形象讲义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讲义一、形象:景物、物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类。
景物形象是最主要的。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季节、时令、地域),场面(农事、战争、离别等),色彩。
2.事物形象(物象)。
它是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它不同于前面的景物形象。
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诗主要描写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一种事物,可以是景物形象,也可以是事物形象。
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物象,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3.人物形象。
它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
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客观的人物形象。
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是词中的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意、壮志未酬而又略显旷达的苏轼,就是主观形象。
《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
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
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2020高考古诗词形象鉴赏知识点梳理(附练习答案解析)

【解析1】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 水面上碧波荡漾,
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
旷神怡。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
5
【练习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释】 [1] 春中( 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 [2] 鸠( ji ū):鸟名,象鸽子,有斑鸠、山鸠等。 [3] 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 [4] 觇( chān):探测、察看。泉脉:地下的泉水。地层中的泉流象人体内血脉一样,故 称之泉脉。觇 (chan)泉脉 :查看泉水的通路 [5] 看新历:开始新的一年。 [6] 觞( shāng):古代饮酒用的器皿,此指酒杯。御:进用,饮、喝的意思。临觞忽不 御:(诗人)面对着杯中酒,忽然又停住了喝。 [7] 惆怅远行客:即“远行客惆怅” 。远行客:出远门的人。
人物形象,而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题型解析: 第 (1) 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应重点关注这两首诗的三、 四句。 第 (2) 题考 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 以景衬人, 这一相同点不难看出; 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 ( “欲语低头笑” ) ,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 手法”。
三、鉴赏事物形象
【知识梳理】
诗歌的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
《卜算子 ?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
2020中考总复习之 诗歌鉴赏形象篇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020/5/7
欣燚工作室 赵捷
15
本诗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不畏艰险, 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形象。“金带连环束战 袍”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士全副武装、 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恶 劣的天气、行军的艰难突出了戍边将士勇往 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则以“卷 旗”的细节,写出了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 与行动,“乱斫胡兵”与“缺宝刀”既表现 了点头场面的激烈,又写出了将士们奋力杀 敌、拼死杀敌的无畏精神。 全诗传达了诗人 戍边卫国的壮志和抱负。
答题术语
1、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2、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4、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5、献身边塞、反对战争的形象 6、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7、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8、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9、爱民惜才、心系天下的形象
实战演练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欣燚工作室 赵捷
26
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3、诗歌中的“雪衣公子” 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
诗歌鉴赏 之
形象篇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 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 涵。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 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 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分析、 判断诗歌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 感和诗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2020/5/7
欣燚工作室 赵捷
2
人物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 人自己,“诗化的作者”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形象1.人物形象诗中的“我”,一般指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人物形象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指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诗歌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包括意象和意境。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中的“事物”。
人物形象【例题剖析】1、阅读《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
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⑵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
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
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
判为0分。
⑶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的孤傲豪迈相比。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意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评分标准:开头或结尾简明扼要地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参考答案: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
众鸟皆向高空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了他的孤僻。
那孤云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体现出他的高傲。
人物形象常见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或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1.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4)注意细节描写。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把握形象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之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方法二:分析人物行为、语言、心理,把握特征。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1.本诗刻画了亲人团聚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2、“抱膝”二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只有影子陪伴着自己,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3、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对写法)来写想家。
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
方法三:借助意象、重要词或典故,感知形象。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请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渴望被用的儒士形象。
诗人用“片云”“孤月”写孤独漂泊之苦,用“落日”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
方法四:注意细节描写。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全诗通过对阴雨连绵、蛙声阵阵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失落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要点(1)明确人物形象的身份。
诗人、儒生、英雄、游子、思妇、少女、渔人、樵夫、隐士……(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3)分析形象的意义。
以这个形象表现了怎样的主旨、情感。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什么形象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义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本诗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孤傲狂放的老人形象。
首句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第二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①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放旷。
③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物形象鉴赏方法小结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处境。
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3、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4、注意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1、特征+身份(概括身份)2、形象特征从何看出(结合诗句分析)3、形象的意义(形象所反映出的主旨、情感)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本词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第一句描写动作,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描写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其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以动作描写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蔑视封建礼教束缚的一面。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思妇形象。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充分地表现了思妇的痴情。
概括人物形象常用词语: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景物形象什么是意象?先看一首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分析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风雨:昨晚风雨交加……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先写到啼鸟:欢快的气氛风雨:无情的风雨落花:实在让人惋惜再想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自己的高兴心情,借风雨、落花写自己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总结意象与意境意象是表意之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诗人借助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艺术境界。
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创造的境界;意境是由一个或几个意象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则是构成建筑的砖石。
柳:以折柳表惜别。
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
渭城朝雨浥轻尘,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_杨柳岸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