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陵县简介
我的家乡德州简介

我的家乡德州简介
德州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德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有“九州碑林”、“商代二虎镇”、“战国德国城址”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址。
德州也是孔子的故乡,孔子祖庙和孔林都位于德州。
德州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葵花籽等农作物。
此外,德州还有一些传统工艺品,如德州剪纸、新泰火炉、鱼蛋画等。
德州有许多美食,如德州鸡蛋糕、德州鸡汤、德州烤鱼等。
德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德州有德州市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德州现代农业园、翰林园等景点,还有山东大学德州校区和德州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
陵城镇社区简介

陵城镇五李社区位于陵县城区南3公里处,交通便该社区由南李、西李、前李、王芽、后寺、卜家六个自然村合并利,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产业优势明显。
而成,总人口6237人,1375户,6000亩耕地,原村庄占地1830亩。
该社区由山东省城建设计院规划设计,占地280亩(其中小区占地面积230亩,其他配套50亩)。
规划两层独院民居与多层民居相结合。
两层民居有140平方米和180平方米两个户型,多层民居有80平方米和110平方米两个户型。
一期工程建设220户,现已全面竣工,同步完成了水、电、路、管等配套建设;二期工程建设240户,正在建设中;工程全部完成后可节约土地923亩。
同时,2010年在市交通局的真情帮扶下,投资700多万元,硬化了社区街道3.9公里,并对管网、绿化等公共设施进行了配套。
五李社区万亩品质蔬菜园区已经形成规模,园区内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000多个,五李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3万吨,人均纯收入1.5万元。
园区内实现水、电、路三通,日光温室建造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温室东西延长134米,南北跨度12米,高度5.5米,全部采用钢架梁结构、机械卷帘设备、地下暗管节水灌溉、无滴膜覆盖,节能增效达15%以上。
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800亩的高标准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区,区内实现了“五统一”的绿色标准生产管理模式。
投资30多万元,修建了全市一流的蔬菜产品检测室,建立了投入品原始管理档案,实行蔬菜产品上市追踪制,保障蔬菜产品100%无公害上市,提升品质蔬菜园区水平,全
面推进“两区同建”工作。
山东德州的旅游景点

山东德州的旅游景点
山东德州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1. 九华山:位于德州市平原县,是山东省四大名山之一,以其秀丽的风景和历史文化而闻名。
九华山有陡峭的岩峰、瀑布、古松等自然景观,还有古建筑群和佛教寺庙。
2. 刘备故里:位于德州市乐陵市,是著名的三国英雄刘备的故乡。
景区内有刘备墓、刘备庙、草船借箭等历史文化景观,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3. 陵阳湖风景区:位于德州市陵县,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于一体的旅游区。
景区内有大片的湖泊和湿地,还有历史文化遗址和游乐设施。
4. 乐陵古城:位于德州市乐陵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
古城内有古建筑、街道和文化遗址,展示了德州的历史和文化。
5. 小北海公园:位于德州市德城区,是一座以湖泊为核心的城市公园。
公园内有湖光山色、花草树木、健身设施等,是市民休闲和游客观光的好去处。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山东德州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

山东省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陵县发展和改革局一、基本情况陵县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建成区30平方公里,目前入区企业20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7家。
二、特色与优势(一)交通区位优势。
陵县经济开发区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南靠山东省会济南,北依北京、天津,东连渤海湾,西接河北石家庄和山西煤炭基地,是中国南北的中间带,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沿海到内陆的过度带,具有沿海、内陆的双重优势,具有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独特区位优势。
开发区距济南飞机场90公里、天津港200公里、青岛港480公里。
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德滨高速和京沪高铁穿区而过,京沪高速铁路德州站位于陵县开发区内。
规划建设中的青太高铁、德龙烟铁路建成后,开发区的路网结构将进一步完善,交通优势更加明显。
(二)基础设施优势。
开发区累计投资4亿多元,建设形成了“十纵八横”的道路框架,“七通一平”的配套设施,4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绿化。
开发区地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土地平坦且价格较低。
电力资源充足,紧靠中国第二大火力发电厂—华能德州电厂,总装机容量263万千瓦时,区内有5座自备热电厂,生产生活用电宽裕。
年引蓄黄河水2亿立方米,拥有2座万亩大型水库,库容1亿立方米,可充分满足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
劳动力素质高、价格低,全县劳动力20万人。
(三)规划布局优势。
大力实施“对接德州,以区兴县”发展战略,规划了新型材料、新型纤维纺织、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工程四大产业聚集区和商贸物流、旅游服务、高新技术3个新兴产业园区,努力打造德州市东移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四)产业集群优势。
目前,开发区内形成了生物、新型纤维纺织、新型材料、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生物产业形成了年产5万吨大豆蛋白、10万吨大豆浓缩蛋白、30万吨低温脱酚棉蛋白、40万吨变性淀粉、12万吨谷氨酸、7.5万吨味精、7.5万吨有机肥的规模;新型纤维纺织业达到了100万纱锭、5000台织机的规模;机械装备制造业形成了年产2000台数控机床、5万吨机械铸件的规模;新型材料业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土工合成材料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10万吨土工材料、5万吨双向拉伸薄膜的规模。
[陵县,地名,遗产]关于陵县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
![[陵县,地名,遗产]关于陵县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641f3b5ef7ba0d4b733bce.png)
关于陵县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文化遗产/历来简介/重要性一、什么是地名文化遗产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地名浩如烟海,为世界地名大国,古老地名其历史悠久和文化内涵之丰富为世界之最。
根据民政部初步评估研究,我国现存的千年以上的古县就有800多个、千年古镇1000多个、千年古都城300多个、千年古村落(地面遗存保护较好的)700 0多个、甲骨文地名500多个、著名山川上千个。
这些地名保存着人们对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有的认识和思考方式,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石,更是我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陵县地名文化遗产(一)陵县历来简介陵县现址位于首都北京、港城天津、省会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
东与临邑县相接,东北与乐陵市交界,南与平原县毗连,西与德州市区相邻,北与宁津县接壤。
面积1213平方公里。
人口59.4万。
县人民政府驻临齐街道办事处。
陵县历史来历丰富,大致来历如下:(二)陵县地名文化遗产1、三泉书院:三泉书院现址在陵县政府路西面。
明嘉靖间知县石岩所建,内有双涧,涧上有桥,其南二古井相对。
东为龙泉,西为心泉,稍东又一井,为汲泉,因名“三泉”。
南建丽泽堂三楹,遗址已没。
乾隆四十六年,知县赵王槐建义学于颜公祠东。
四十七年,知县杜安诗展拓之,复名三泉书院,捐银生息,并置学田。
道光二十五年知县沈淮、同治十年知县戴杰各有增修。
光绪二十九年改为小学堂。
作为学堂一直被延续至今,近年为陵县实验中学所在地。
2、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村名:陵县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村名有很多,比如,具有历史掌故的将军寨、仙人桥、徽王庄;具有美好风俗传承的义渡口;土桥街古名界河铺,也同样具有历史典故,在民国德州志上尚有记载,这个名字也颇有形胜之感。
边临镇,清代尚名“边里镇”,它是德州七大古镇中,唯一一个保持了“行政镇”规格的地方。
德州市消失的古县、旧县

德州市历史上消失的古县、旧县德州市,古称安德,简称德,山东省十六个地级市之一。
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有“九达天衢”、“燕京门户”之称。
北接河北省沧州市,东南接省会济南市,南连聊城市,西邻河北省衡水市,东与滨州市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103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9.58万人(2017年底),辖2个区、7个县、2个县级市。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由于种种原因,德州作为各个历史时期地区级行政单位曾经消失了许多古县、旧县。
古县、旧县名消失主要原因有五: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百年或千年古县被撤销;二古县、旧县县名更改,老县名消失;三为纪念战争中牺牲的当地名人而命名的旧县被撤销;四抗战时期建立的边区旧县建国后被撤销重划;五因行政区划调整而更名的县。
重丘县(公元前627年——?),春秋属齐地,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年),一说是公元前695年,置重丘县,位于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东部。
鬲县(公元前221年——556),秦置鬲县,位于今德州市德城区南部,属济北郡。
西汉属平原郡。
北魏析平原郡、清河郡地置安德郡,鬲县属之。
北齐天保七年(556)鬲县废。
祝柯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山东省古县名,境域在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北部和禹城市中南部、济南市长清区西北部、槐荫区西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置县,在平原郡设祝柯县。
西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将祝柯县更名为祝阿县。
漯阴县(公元前221年——556),秦朝,置漯阴县,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孙耿镇,位于今济南市济阳县西部、齐河县北部。
汉属济南国。
三国魏,西晋因之。
十六国时期,局势动荡,政区变化无常,漯阴县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有。
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除。
著县(公元前221年——556年),秦置著县,在今山东济阳县西北,属济北郡。
汉时著县属济南郡。
三国魏、晋属济南国(郡)。
北齐天保七年(556)废著县。
我的家乡德州-PPT精选文档

东方寓乐园
东方寓乐园位于山东省德州经济开 发区黄金地段,北门紧邻104国道,与 开发区管委会隔路相望,距市中心5公 里,距京福高速公路出口仅200米,交 通十分便利。该项目是山东省重点旅游 建设项目,是一座集知识性、趣味性、 参与性、经济性为一体、国内唯一以健 身、养生、绿色消遣为主旨的主题公园。 园区建设以中华地理版图为基本建设轮 廓线,浓缩、汇集中华大地上最具代表 性的山川河流、人文景观于园内,开成 一方立体版图,使游人在园内走遍祖国 大江南北,饱览如画风光的同时,也受 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启迪。徜徉园区,恍 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之幸福感、满足感。
董子文化园成为国家AAAA级 旅游景区,董子文化园的建设不 仅凸显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而 且十分注重风景的和谐优美,结 合文化园南的沙河苑风景区,园 区进行了大量的绿化工程建设, 董子文化园将成为四季常绿、常 年有花、乔灌草结合、层次分明 的文化风景区。夜晚站在园内亭 上,只见园内尽是古香古色的亭 台楼阁和徽风徽韵的小楼院,园 区内建筑物和河岸上的景观灯流 光溢彩,有的静止不动,有的闪 烁不停,有的星星点点,有的明 明暗暗,再被下面的河水一照, 灯影随波晃动,美轮美奂,恍若 幻境。音乐喷泉更是随着音乐变 换喷水造型和高度,置身其中, 让人陶醉。
陵县历史沿革

陵县简介:地理位置陵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地跨东经116027'-116 057',北纬37o13‘-37o36‘之间。
县城位于境内西南部。
自县城起北23公里接宁津县境,350公里至北京;南9公里接平原县境,东南90公里至济南;东25 公里接临邑县境;西15公里至德州市区。
全县总面积1213.4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陵县在夏、商、周时属鬲氏国,春秋时属齐西偏地,襄王二十五年置重丘于今陵县,战国中期属赵地。
秦行郡县制,在境内神头镇置厌次县,属齐郡平原地。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今陵县城置安德县。
初属韩信为王的齐国,后改属青州平原郡。
公元9年,王莽改制,设定安公国,辖平原、安德、漯阴、鬲县、重丘五县,治所安德(今陵县城)。
东汉建武元年(25),光武帝刘秀废定安公国,改称安德国;三国时,安德国降为安德县,属青州平原郡。
晋建国后,安德县复为安德公国;厌次县治迁至马岭城(今山东阳信东)。
公元318年,安德公国复称安德县,属冀州平原郡。
南北朝时,安德置郡,称安德郡。
隋开皇三年(583),安德郡改称德州,州治安德(今陵县城)。
隋大业三年(607),改德州为平原郡。
唐武德元年(618),又把平原郡改为德州。
天宝元年(742),复为平原郡,乾元年(758),又改为德州,直至元代。
州治、郡治均在安德,又是安德县治。
现今的德州,原称将陵县。
元宪宗二年(1252),升将陵县为州,称陵州。
明洪武元年(1368),复为将陵县。
明洪武七年(1374),将陵县与安德县合并称德州,州治迁至将陵县城,即今之德州。
明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安德县,改称陵县。
今陵县之名始于此。
清朝属山东布政司济南府德州。
民国初陵县未变,唯将德州改为德县。
陵、德二县均属济西道,后改属德临道。
1928 年直属山东省政府。
1943 年,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吴匡五县长,改陵县为匡五县,至1949 年复称陵县。
1952 年陵县与德县合并称德县,县城在今陵县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陵县简介
山东陵县地处鲁西北平原,是德州市的郊区县,辖9镇3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04个社区(村),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人口59万。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夏、商、周时期,这里被封为鬲氏国,秦始皇时期设置厌次县,汉代设置安德县,隋唐至明初一直是平原郡、安德郡、德州的驻地。
“智圣”东方朔和战国名将廉颇都出生在这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在这里任太守,成功抗击“安史之乱”,成为历史佳话,至今还留有他的真迹《东方朔画赞碑》,是国家一级文物,完整保存在文博苑,陵县被誉为“智圣故里、汉唐古城”。
能源充足,资源丰富。
电力供应充分,紧邻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华能德州电厂,境内建有500KV变电站,全县年供电量达到6.7亿千瓦时,计划新建的220 KV变电站已经完成选址;水资源充沛,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有三座大型水库,占地2.76万亩,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人力资源丰富,全县有近20万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市、县职业教育学校还可为企业搞好员工岗前培训和成人大、中专教育,确保满足企业需求。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和山东黄蓝经济区交汇处,被北
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等众多一线城市包围,周边500公里内有4亿消费人口,聚集了明显的人才和市场优势。
交通非常便利,距济南机场90公里、距天津新港200公里、距北京300公里,1条国道、4条省道、2条高速公路、2条高速铁路、1条铁路穿境而过,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京沪高铁德州东站紧邻陵县经济开发区,年客运吞吐量将达到3亿人次,带动陵县真正步入高铁时代,并把陵县纳入首都1小时经济圈。
围绕零距离对接京沪高铁德州东站,开工建设了东方红路东延和德龙烟铁路与德滨高速连接线两条精品大道,形成了四纵六横的交通路网,构建起了20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大框架,为承接产业转移搭建起了新的平台。
产业配套,环境优良。
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积极构建“4+2”产业体系,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以壮大培强为重点,生物技术、新能源车、新型纤维纺织和新材料四大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500亿、400亿、300亿和200亿的能力;以巩固提升为重点,装备制造和生态化工两大产业分别达到180亿和150亿的能力。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超常跨越发展,环境是第一保障,开放是第一动力,招商是第一抓手。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做为重中之重,全力营造亲商、爱商、富商、安商的“高地”,努力为投资者提供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高标准、大手笔规划启动了六大产业园区建设和高铁新城配套服务区建
设,健全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和项目服务中心“三个服务中心”,为入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的优质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