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小粒子与大宇宙全章知识点
初中物理《小粒子与大宇宙》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1、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
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m 10-10来度量。
⎪⎩⎪⎨⎧⎩⎨⎧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没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注:氢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液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当分子间的距离d =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2)r d <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3)r d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4)当r d ⋅>1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知识点应用:1.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2.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D.满架蔷薇一院香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总结提升-沪科版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解析] 打开香水瓶盖后, 能闻到香味, 是气体扩散现象, 说 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用手捏海绵, 海绵的体积变小了是因为海 绵物质之间的空隙缩小, 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铅笔笔芯 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是因为物质在外力作用下流失。
物理
新课标(HK)·物理 ·八年级全一册(下)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章总结提升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本章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重点梳理 1. 物质的组成 在科学研究中,对现象的本质进行猜测并提出假说,这是一种 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物质结构的问题,由于物质微粒非 常微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因而曾用猜测——假 说的方法来进行研究。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和水、 火、土、气“四元素说”,就是古人对物质的组成进行猜想而 提出的两种假说。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针对训练】 1. 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D ) A. 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 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 炒菜时,满屋飘香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2. 2015•济南中考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 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C ) A. 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 B. 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 C. 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 D. 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整合拓展创新
类型一 分子动理论 本类型题目涉及的内容多属于常识性了解知识, 通常以填空题 或选择题形式出现, 难度不高。 例1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小粒子与大宇宙专题复习

中考复习专题《小粒子与大宇宙》一:知识点梳理一、微观世界:1、自然的尺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市由物质组成的;从无垠的宇宙到微笑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1、探索的历程(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中考复习《小粒子与大宇宙》考点精讲课件

十天
二十天
在冷水和热水中滴入红墨水
三十天
结论:
液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温 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即扩散现象 越明显.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吗?
铅块
铅块
金块
金块
实验前
叠放在一起
固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彼此扩 散一毫
米
铅块 金块
五年后
研究表明:
无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的分子都在 永不停息地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越快,即扩散现象越明显。
水 分 子
蛋白质和核酸分子模型
电子显微镜下 看到的苯分子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到的细菌DNA分子
氢分子是最小的分子,其尺度相当 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的十万分之一, 质量只有10-27kg左右。
各种分子的直径都只有几万分之 一个纳米左右,据估计一只蚂蚁 一口水就吞下2×1010个水分子, 而10万个氧分子依次排列起来, 总长仅0.03mm。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 都是由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中子结构图——中子是由夸克组成
【核心突破】考向 微观粒子的构成
【原型题】(2019·广东中考)如图所示,是锂(Li)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锂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锂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C.锂原子的质子数是电子数的两倍,所以锂原子带正电 D.锂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
探索的历程 1.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根据星象制 定历法。
中国古代的星象图
2.地心说 在欧洲,在宗教的影响下,人们长期认为地球
是宇宙的中心。
“地心说”的宇宙图像
观点:地球居于中心, 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 球转动。这种理论影响 人们的思想达千年之久。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1.认识了解世界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有大有小。
2.晓得物质就是由分子或原子共同组成。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4.晓得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5.了解一些物理学家发现微观粒子的情况。
重点:分子原子的共同组成。
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
难点: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太阳系的结构图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引入崭新出示太阳系结构图,告诉学生,同学们让我们仰望天空,你知道宇宙有多大吗?你知道宇宙的结构,除了我们周围物质的结构吗?这文言我们就去自学这些问题。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看了这个课题,你想要晓得什么?恳请大家深入细致看电视明确提出你的问题。
1.学生看书。
2.老师回答几个学生。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都跟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也有关。
下面老师按学习的顺序,将大家明确提出的问题,整理补足为我们的自探问题,期望对大家的自学提供更多协助。
(三)出示自探问题1.我们周围的物质就是由什么共同组成的?2.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3.原子就是由什么共同组成的?4.什么是原子的核式模型结构?5.原子核由什么共同组成?质子,中子由什么共同组成?质子、中子、电子各拎什么电?二解疑合探(15分钟)(一)大女团寻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具展现与评价分工。
(由高程度的学生提问)(二).全班合探1.学生展现与评价2.教师点拨与精讲(结合学生回答情况)三批评再寻(3分钟)(一)再探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化解了自探的问题,下面我们再VM288一下,已经开始我们明确提出的问题除了哪些没化解?你除了什么问题和见解想要明确提出去?在网上或其他书籍中看见过的与本节内容有关的也可以。
(二)再探提示基准:1.你能够打声图画出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吗?2.既然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正电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摸物体不感到有电(麻手)?四运用开拓(17分钟)1.根据本节学习的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回答。
八年级物理小粒子与大宇宙(201911整理)

3.你用什么方法或什么现象证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 动着?
4.你用什么方法或什么现象证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5.你用什么方法或什么现象证明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 动着?
§老书上常把一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的现象叫做_扩__散_现__象___
6.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物 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
7,”破镜不能重圆”说明: 8哪些现象和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自学第二节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 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 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 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4,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自学检测:
1.分子看不见摸不着, 物理上常用_____思路 显示分子.如用水中墨水的墨迹来显示水分子 在不停的运动以及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剧烈 程度.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自学第一节3分钟目标:
1知道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 的物质组成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记
住阿伏加德罗
3了解微观粒子的种类和原子 模型
自学检测
1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都是_____.从无垠的宇宙到微小的基本粒 子,都是以各种各样的___形态展现着.
2人们认识到若将物质无限地分下去,所得微粒 越来越小,小到这种微粒能保持其__性质不变 为止,通常所说的物质就是这种微粒构成的.水 是___组(构)成的.第一个把这种微粒叫做 ____,是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命名的. 3物质是由__和__组成的.现在人们___ (能或不能)观察到它们.
小粒子与大宇宙 要点归纳

小粒子与大宇宙要点归纳江苏兰凡跃一、走进微观1.分子17世纪以后,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特别是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假说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对此要明确三点:(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如果把分子再继续分下去,得到的更小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由原子构成。
2.微观粒子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
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等。
科学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二、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假说,后来被许多实验事实所证明,逐渐形成一种理论。
它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拆力。
注意:在阳光下会看到许多尘埃在飞舞,煮粥时米粒在沸水中翻滚,这些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中。
因为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人的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
2.扩散现象(1)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2)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3)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三、探索宇宙1.“日心说”的人文意义:它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开创了科学史上的新时代。
小粒子与大宇宙 知识讲解

小粒子与大宇宙【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道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3.知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4.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走进微观1.自然的尺度:宇宙的大尺度、我们眼前看到的是尺度是宏观尺度,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是微观尺度。
2.物质的组成:通常,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3.微观粒子:(1)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单原子分子”;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电子。
(3)原子核的结构: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4)质子和中子有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5)借助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发现了μ子、π介子、K介子、Λ超子、Σ超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
要点诠释:原子核的体积小,密度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要点二、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的热运动:(1)通常,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如: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固体比较小比较强有体积和形状,不能流动。
液体比较大较弱有体积,无形状,能够流动。
气体更大更弱无体积,无形状,能够流动。
要点诠释:1.不同物质内部分子间空隙的大小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分子间的距离也会不同,比如温度、压强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分子间的距离。
2.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运动又称为热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知识点
合理利用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
实验:
1)小球在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低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
2)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并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被撞木块的运动距离越长,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3)重物下落撞击平放在沙上的物体时,物体陷入沙中的越深,说明重物原来具有的势能越大。
★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物体质量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控制速度不变(或物体从同一高度滑下),改变物体质量, 观察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1: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研究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控制物体质量不变,改变物体速度(或物体从不同高度滑下), 观察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2: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一、走进微观-原子结构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2.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3.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4. 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5. 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6. 原子半径10-10,原子核半径10-15.
7、科学家与贡献
道尔顿发现原子
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电子带负电,他提出枣糕模型。
卢瑟福研究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在原子核外,并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二、
1、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的运动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
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 固体: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
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 液体:分子靠在一起。
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
(3) 气体: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
所以,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