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规范
(完整word版)抽水试验规范

1、一般要求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 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1.7.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1.10.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抽水试验规范

1、一般要求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1.7.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1.10.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抽水试验规范修订稿

抽水试验规范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1、一般要求.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抽水试验规范方法及计算公式

抽水试验规范方法及计算公式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K'、越流系数 b、越流因素 B、影响半径 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论水利水电勘察钻孔压水、抽水、注水试验规范操作

论水利水电勘察钻孔压水、抽水、注水试验规范操作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勘察是重点工序,需通过更为全面的勘察工作,加深对现场情况的充分了解,提高施工方案与现场情况的协调性,消除各类施工问题。
钻孔压水、抽水及注水试验都是相对有效的勘察手段,便于明确工程现场的水文地质环境情况,有序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各项施工作业,提高施工质量。
本文就分别针对钻孔压水、抽水及注水试验的规范操作进行研究及讨论,以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水平。
关键词:水利水电勘察;钻孔压水;抽水;注水试验1水利水电勘察钻孔压水试验的规范操作要点1.1钻孔压水试验的作用钻孔压水试验是水利水电勘察中的一项重要试验,在勘察设计中具有以下意义:首先,便于明确岩土层的工程性质。
通过钻孔压水试验,可以测量不同深度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孔隙度、饱和度、渗透压力等参数,进而确定岩土层的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其次,明确地下水位及其渗流状况。
钻孔压水试验可以测量地下水位及其渗流状况,为工程选址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第三,明确地基的稳定性。
岩土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都与水文地质条件有关,通过钻孔压水试验可以掌握地基的稳定性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地基基础资料;第四,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依据。
钻孔压水试验可以获得不同深度的水文地质信息,可以帮助水文地质调查员更好地了解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分布情况。
1.2规范操作要点钻孔压水试验是水利水电勘察中用来测试岩石渗透性的一种方法,其规范操作要点如下:钻孔选址,要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钻孔位置,并确认其深度和钻孔直径,准备好测试用的试水管、试水泵、压力计、计时器、表面积计算器等设备。
当设备就位后,先安装试水管,再利用水泥浆填充缝隙。
试水管应垂直放置,不能倾斜或弯曲,而后再设置试水泵的吸入、排放口和管道,保证试水泵处于负压状态。
当试水管放入岩体中时,用水泵向试水管中灌入水,在一定的时间内观察试水管的水位变化。
记录试水管内水位的时间,用连续的时间范围计算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水位变化量。
抽水试验的一般要求

抽水试验的一般要求2007-08-29 17:25第7.1.1条抽水试验应在洗井结束,洗井质量已达规定要求后进行。
第7.1.2条抽水试验的类型、下降次数及延续时间应按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及《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
第7.1.3条试验前,应根据井孔结构、水位降深、流量及其它条件,合理选择抽水设备和测试仪具。
抽水设备可用量桶、空气压缩机及各种水泵;流量测量,当流量小于2L/s时,可用量桶,大于2L/s时。
应用堰箱(三角堰、梯形堰或矩形堰)或孔板流量计,高压自流水可用喷水管喷发高度测量法测量流量;水位测量可用测钟、浮标水位计或电测水位计;水温测量一般可用缓变温度计或带温度计的测钟。
第7.1.4条抽水设备安装后,应先进行试抽,经调试能满足试验要求后,再正式抽水。
第7.1.5条采用空气压缩机作抽水试验时,应下测水位管,在测水位管内测量动水位。
第7.1.6条抽水试验中应做好地面排水,使抽出的水排至试验孔影响范围以外。
第7.1.7条在抽水试验中,应及时进行静止水位、动水位、恢复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项观测,并及时如实记录,不得任意涂改或追记。
第7.1.8条如遇水位、流量、水的浑浊度及机械运转等发生突变时,应做详细记第7.2.1条用量桶测量流量时,充满水所需的时间不少于15秒钟。
第7.2.2条测流堰箱的制作和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一、三角堰宜用钢板制作,一般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主要尺寸(长×宽×高×三角缺口中线高度)分别为:2.5m×1.1m×1.2m×0.4m;2m×1m×1m×0.35m;1.5m×0.8m ×0.8m×0.3m。
梯形堰、矩形堰一般只作单独堰板,设法安装于三角堰的缺口上。
二、堰口应按标准尺寸制作,堰箱的刃口厚度不得大于1mm,并呈60°角,其坡面应位于跌落水流的方向,堰箱内应安设挡水板。
抽水试验规范方法及计算公式

可编辑第四章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参数,了解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
采用主孔抽水、带有多个观测孔的群孔抽水试验,包括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实验,要求观测抽水期间和水位恢复期间的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内容。
要求了解试验基地及其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并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现场记录的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相关资料的整理、编录方法和要求,了解对抽水试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般原则,能够利用学过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并对参数的合理性和精确性进行分析和检验。
§4.1 基本要求掌握抽水试验的目的、分类、方法及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4.1.1 抽水试验的目的(1) 确定含水层及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 K、导水系数 T、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导压系数 a、弱透水层渗透系数 K'、越流系数 b、越流因素 B、影响半径 R等。
(2) 通过测定井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评价井孔的出水能力。
(3) 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数据,如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出水量、干扰系数等,依据降深和流量选择适宜的水泵型号。
(4) 确定水位下降漏斗的形状、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增长速度;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开采量。
(5) 查明某些手段难以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如确定各含水层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的性质及简单边界的位置、地下水补给通道、强径流带位置等。
4.1.2 抽水试验分类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和试验性开采抽水。
(1)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通过多孔抽水试验可以求得较为确切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层不同方向的渗透性能及边界条件等。
稳定流抽水试验规程

稳定流抽水试验一、抽水孔(主孔)的布置要求布置抽水孔的主要根据是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目的,目的任务不同其布置原则也不同。
二、水位观测孔的布置要求不同目的的抽水试验,其水位观测孔布置的原则是不同的。
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一般应和抽水主孔组成观测线,所求水文地质参数应具有代表性。
一般应根据抽水时可能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的特点,来确定观测线的位置。
三、稳定流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1.对水位降深的要求正式的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要求进行三次不同水位降深(落程)的抽水,以确定Q–s 间的关系,要求各次降深的抽水连续进行;对于富水性较差的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可只做一次最大降深的抽水试验。
2.抽水试验流量的设计最大出水量,可根据同一含水层中已有水井的出水量推测,或根据含水层的经验渗透系数值和设计水位降深值估算,也可根据洗井时的水量来确定。
欲作为生产水井使用的抽水试验钻孔,其抽水试验的流量最好能和需水量一致。
3.对水位降深和流量稳定后延续时间的要求稳定延续时间必须从抽水孔的水位和流量均达到稳定后计算起。
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27-2001):(1)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8h;(2)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16h;(3)基岩含水层(带)为24h4.水位和流量观测时间的要求抽水主孔的水位和流量与观测孔的水位,都应同时进行观测,应由密到疏。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27-2001):抽水开始后的第5、10、15、20、25、30min各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或60min测一次。
四、抽水试验设备及用具1.抽水设备选择抽水设备时,应考虑吸程、扬程、出水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还要考虑孔深、孔径是否满足水泵等设备下入的要求,以及搬迁难易及花费大小等。
(1)水量较大,地下埋藏浅,降深小时可用离心式水泵。
(2)埋深或降深大、精度要求高,井径足够大时可使用深井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 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 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 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 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 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 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 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 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 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 100mm 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 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 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 小于73mm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 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 168mm 1.6.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1.7.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 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 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 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1。
2度。
在正式 使泥浆1.10. 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1.11. 过滤器应根据含水层的岩性、破碎程度及颗粒组份等情况选择。
过滤器上的孔隙应分部均匀,孔隙率一般不小于25%。
凡采用缠绕式或包扎式过滤器,其外壁均应焊有肋条,肋条间距的选择应以能使滤网不接触过滤管为原则。
1.12. 施工设计书必须在钻孔施工前下达机组,并由水文地质人员向机组人员交待施工的质量要求、抽水试验的原则、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
1.13. 抽水试验前,水文地质人员应对抽水设备的安装质量;测量水位、水量、水温的各种测试仪表和工具以及原始记录表格的准备情况作全面检查,不合格不能开工。
2、稳定流抽水试验2.1. 试验抽水:在正式抽水前均应作试验抽水。
2.1.1. 试验抽水前,应对抽水含水层(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孔内出水澄清无沉淀物时为止。
松散层内洗孔时,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洗出砂的粒径和体积,水由混浊到澄清的时间以及流量变化情况。
2.1.2. 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降深,初步了解水位降低值与涌水量的关系,以便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的降深。
试验过程的全部资料必须有正式记录。
2.2. 正式抽水:2.2.1. 抽水的水位降深:应尽设备能力做最大降深。
降深次数一般不小于3次,每次降距不小于3m抽水点应作到分布均匀,合理。
若涌水量大于140m3/h 时,因条件所限降深达不到上述要求时,最小降距也不得小于1m若含水层底板以上水柱不足10m时,可酌情减少降低次数,但其最大降深应超过含水层水柱的。
2.2.2. 水位降低顺序:基岩含水层一般宜先深后浅,松散含水层宜先浅后深,逐次进行。
2.2.3. 抽水时间与稳定时间要求1223.1. 第一次水位降深的延续时间不得少于24h,其余各点降深的延续时间不作具体规定。
2.2.32 各点降深的稳定时间必须达8h。
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稳定2h为准。
有特殊要求时应适当延长。
2.2.4. 其它要求:2.2.4.1. 在抽水过程中遇有大雨,并对水位、流量观测产生影响时,应暂停抽水。
在停止抽水期间,应每隔2h 观测一次水位。
2.2.42 抽水孔的动水位和流量的观测,必须同时进行。
开始一般应按每隔5〜15min观测一次,延续1h后,可每隔30min观测一次,直至抽水结束。
观测孔水位的观测应与主孔水位同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抽水前及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校正测绳的深度记号,若发现误差应及时修正。
2.2.43 抽水试验应延续进行。
如抽水中断,而中断前已超过6h,且中断时间不超过1h,则中断前的抽水时间仍可计入延续时间内,否则一律作废。
在中断抽水时间内,应按观测稳定(静止)水位的要求观测水位(包括观测孔),直到重新抽水为止。
2.2.4.4. 水温、气温的观测,应在抽水过程中每隔2h 同时观测一次(应与流量、动水位的观测相应),其精度要求为0.5 C,发现水温异常时,应在抽水结束后进行井温测量。
测温时,温度表应放在空气通畅、背阴的地方,严禁放在日光直照和其它影响温度变化的地方。
2.245.在抽水过程中,必须随时绘制Q=f (S)、q=f (S)曲线,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抽水发生的错误。
2.2.4.6. 水样应在最后一个降深结束前按设计要求采取,其采取方法按《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进行。
2.3. 稳定时间内水位和流量变化幅度要求22.3.1. 水位变化幅度:S> 5m时,主孔水位变化幅度不大于1% S v 5m时,则要求主孔水位变化小于5cm观测孔水位变化要求小于 2cm 。
2.3.2. 流量变化幅度:q >0.01L/s.m ,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于 3% q v 0.01L/s.m ,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于 5%。
2.3.3. 稳定时间内水位降低和流量变化幅度的计算方法: 稳定时间内变化幅度是指在平均值上、 下跳动幅度。
若水位、 流量的变化幅度虽已符合要求,但程单一方向持续下降或上升,抽水时间应在延长 2.4. 静止水位与恢复水位观测要求2.4.1. 正式抽水前和正式抽水结束后, 主孔和观测孔均应进行静止水位与恢复水 位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严禁采用注水或提水的方法帮助稳定。
2.4.2. 观测时间,开始一般可按 1、2、2、3、3、4、5、7、8、10、15min 的时 间间隔观测,以后每隔30min 观测一次,直至稳定。
观测孔与主孔应同一时间观 测。
2.4.3. 静止水位和恢复水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停止观测: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 4h 内每小时升(降)不超过 1cm ;水位呈锯齿状变化,连续 4h 内升、降之最大差值不超过 5cm ;达不到上述要求,但观测时间已超过 72h , —般可停止观测。
2.5. 流量观测方法: 2.5.1. 试验抽水和正式抽水的水位和流量均应在同一时间观测。
2.5.2. 流量观测方法应根据流量大小选择。
流量不大时, 可采用容积法, 水箱的 容积一般不小于Im 。
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堰测法、管道流量计、流速流量计、 自计流量计、水表等方法。
2.6. 钻孔深度的检查:8h 以上。
2.4.3.1. 连续 3h 水位不变;2.4.3.2. 2.4.3.3. 2.4.3.4. 采用压力表观测时,连续 8h 指针不动;2.4.3.5.抽水前的静止水位测定后和恢复水位观测结束后, 应分别探测孔深。
孔内沉淀物 不得埋没试验含水层厚度的。
当抽水含水层(段)为含水层组(复含水层)时, 孔内沉淀物不得埋没底部主要含水层厚度的。
2.7. 抽水钻孔必须有确定含水层深度、 厚度、结构可靠的测井资料。
有条件时应 进行流量测井。
3、非稳定流抽水试验3.1.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分为定流量与定降深抽水。
定流量抽水时, 要求流量变化 幅度一般不大于 3%;定降深抽水时,要求水位变化幅度不超过 1%。
非稳定流抽 水一般宜采用深井泵或潜水泵。
3.2.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 应尽设备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 一般不应小 于9m 若涌水量大于 MOnVh 时,因条件所限降深达不到上述要求时, 最小降距 也不得小于3m 若含水层底板以上水柱不足 10m 时,水位最大降深应超过含水 层水柱的。
流量的观测,一般应按 1、1.5、2、2.5、3、3.5、4、4.5、5、6、7、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 260、280、300min 的时间顺序进行,以后每隔 30min 观测一次,直 至结束。
观测孔与主孔的流量、水位都必须同时观测。
3.4.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可根据含水层的导水性、 储水能力、观测孔的多少及距 主孔的距离,结合所采用的非稳定流计算方法和实际需要来确定。
3.5. 当抽水尚未达到目的前, 因故中断抽水时, 则应观测恢复水位, 待水位达到 稳定后再重新抽水。
3.6. 非稳定流抽水时的流量、水位、静止水位、恢复水位及其观测内容、观测方 法和要求,可参照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有关规定。
4、大口径孔组(群孔)抽水4.1. 大口径孔组(群孔)抽水,必须获得勘探区的天然流场的概貌 (等水位线图) 的基础上进行, 并应布置在能揭露含水层主要水文地质特征与补给条件地段。
在 有大型泉水出露的矿区, 应首先布置观测网, 取得长期观测资料后, 再布置大口 径孔组(群孔)抽水。
4.2. 在抽水前数日,应对所有的抽水孔和观测孔(点)进行系统的水位观测,取得抽水前的日水位动态曲线。
在抽水前24h 内应每隔1〜2h 观测一次水位,在距 抽水前4h,应加密至每隔30min 观测一次。
最后一次观测结果可作为观测孔(点) 的初始水位。
4.3. 大口径孔组(群孔)抽水试验降深次数,应根据设计的目的确定。
一般可尽 设备能力作一次3.3. 水位、 8、 9、 10、 220最大降深。
其延续时间可根据所抽的含水层(段)的渗透性及观测孔的水位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不应少于7d。
有关抽水试验的观测内容、方法等要求可参照前面(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有关规定。
4.4. 大口径孔组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应在各抽水孔组中心布置观测孔测定。
4.5. 对地表水点、河流观测点及距离抽水孔较远的观测孔的观测时间及次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但应与抽水孔观测时间相互对应。
4.6. 为保持大口径孔组抽水试验过程中定流量的连续性, 设备及操作应符合以下要求:4.6.1. 抽水开始时各抽水孔同时开泵,抽水结束时应同时停泵。
4.6.2. 抽水过程中,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得随意调整、改变机械运转能力。
4.6.3. 个别抽水孔的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开动备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