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1】《哈利·波特与密室》中的罗恩·韦斯莱
描写片段:“罗恩拿出一只白色老鼠,放到哥哥比尔的笼子里。
‘别闹了,现在不是时候........’妈妈看了看表,‘......再弄一次,你们就得走了,赶快上楼收拾你们的东西!’”
【2】《歌剧魅影》中的克里斯蒂安
描写片段:“他身穿深色剪裁合身的衣服,一头乌黑的卷发略微凌乱地散落在胸前,深邃的双眸透着一种无法言喻的神秘气息。
”
赏析:这个描写片段完美展现了克里斯蒂安这一人物魅力的独特之处:一个神秘而带有一丝可怕的形象,他的商品豪华和高贵,显得非常优雅,但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别的美。
而最重要的是,这个描写表现出他对自己的外貌的高度自我意识,以及对自己所要扮演角色的深刻理解,这一份专注和坚定的实际是他的魅力的根本。
【3】《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奈特
描写片段:“伊丽莎白是一位聪明而坦率的女子,她的灵魂天真而深情,眼神中总是透着一丝淡淡的嘲讽。
”
赏析:这个描写片段抓住了伊丽莎白最突出的特点:她聪明而率直,不会轻易妥协。
她对一切持怀疑态度,总是有一丝淡淡的嘲讽,这恰恰也是她个性中最别致的特征之一。
她内在对人对事的洞察力,使得她从容不迫地处理与环境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她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虽然并非完美无缺,但是她的成功却在于将自己与困难和挑战同行,并且赢得了更加欣赏和认可的成果。
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

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一、场景细节描写(1)“葛朗台太太给苦恼磨折得比疾病还难受,尽管祷告也没法把父女俩劝和,终于在暮春时节的某天晚上,她把心中的隐痛告诉了两位克罗旭。
”(2)祷告是葛朗台太太一直坚信的,也是她在这样一个艰难处境下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然而,在葛朗台太太看来祷告是具有无穷的威力的,但现在连“祷告也无法把父女俩劝和”了。
(3)“要是他起身继续散步,她便凑趣的坐在窗前瞧着围墙,墙上挂着最美丽的花,裂缝中间透出仙女萝,昼颜花,和一株肥肥的、又黄又白的景天草,在索漠和都尔各地的葡萄藤中最常见的植物。
”二、语言细节描写(1)林黛玉初见王熙凤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神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髫,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2)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在小说《骆驼祥子》中,作者老舍对主人公祥子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他的腿仍然弯曲着,走路对于他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
他的胸膛塌下去了,肩头往前耷拉着。
他的鼻子和眉毛在多年生活在风尘之中之后已经变得乌黑了。
”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通过对祥子外貌特征的描写,揭示了他的贫困、艰辛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坚强、勇敢的个性。
作者首先描写了祥子的腿弯曲,这表明他曾经经历过艰难的劳动,长期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导致腿部畸形,行走困难。
这样的描写有力地展现了祥子的身体上的疲惫和辛苦,同时也透露出他坚忍不拔的毅力、拼搏精神。
接下来,描写了祥子塌陷的胸膛和往前耷拉的肩头。
这样的描写不仅表现了祥子体力上的劳累和消瘦,还暗示了他心灵上的压抑和沉重。
祥子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艰难维持生计,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辛苦的劳动,这些艰辛的经历使他变得消瘦、身心俱疲。
他依然坚强并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这种令人敬佩的品质在描写中得以充分展示。
通过这一段描写,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祥子的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看到他在贫困和困苦的环境下仍然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勇往直前。
这种描写方式既真实地展现了祥子的形象特点,又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主角以及他所面临的生活困境。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人物细节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能够为读者传达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个性特征。
摘录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特点。
下面将以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细节为例,进行赏析分析。
第一个片段来自于《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笔下的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小说开头描写了祥子一个重要的细节:“祥子穿着个破烂的羊皮大氅,脚上穿着一双像砖头似的老茧鞋,头上披一块没毛的兔皮帽。
”这一描写通过祥子的衣着和外貌特征,展现了他的生活贫困、残破和颓废。
破烂的大氅、老茧鞋、没毛的兔皮帽,无一不彰显着祥子的艰辛和贫困。
第二个片段来自于《红与黑》中的朱丽安,朱丽安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塑造的一个复杂而迷人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对朱丽安有这样一段描写:“他一想到这女人的美貌,也就一声不响的,立刻变得忧郁。
”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朱丽安内心柔弱的一面。
对于一个一贯冷静、理智、趋炎附势的朱丽安来说,这种忧郁的情感,让人对他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朱丽安这个角色形象的细节描写,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复杂性。
在严谨理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渴望爱与被爱的心。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忧郁,使得朱丽安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读者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朱丽安这一人物形象,对他的成长经历和内心矛盾产生更深的共鸣。
第三个片段来自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贾宝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小说中对贾宝玉有这样一段描写:“这少年好色,又有点羞怯,倘若在寻常人家便可以说是娇生惯养。
”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贾宝玉优柔寡断、娇生惯养的一面。
他既有着好色的天性,又有着内心的羞怯和柔弱,这种内在的矛盾使得他在家族纷争中显得无力和犹豫。
以上三个片段分别来自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细节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家们向读者展示了人物外在形象和内在心理的复杂性。
[全]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
![[全]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6ff00549649b6649d747ba.png)
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一、场景细节描写(1)“葛朗台太太给苦恼磨折得比疾病还难受,尽管祷告也没法把父女俩劝和,终于在暮春时节的某天晚上,她把心中的隐痛告诉了两位克罗旭。
”(2)祷告是葛朗台太太一直坚信的,也是她在这样一个艰难处境下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然而,在葛朗台太太看来祷告是具有无穷的威力的,但现在连“祷告也无法把父女俩劝和”了。
(3)“要是他起身继续散步,她便凑趣的坐在窗前瞧着围墙,墙上挂着最美丽的花,裂缝中间透出仙女萝,昼颜花,和一株肥肥的、又黄又白的景天草,在索漠和都尔各地的葡萄藤中最常见的植物。
”二、语言细节描写(1)林黛玉初见王熙凤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神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髫,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2)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1.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贾宝玉有一双乌黑发亮的眸子,犹如明镜般清澈有神。
他的眉毛修长而稍微弯曲,像一群蝴蝶振翅般动人。
他的鼻子高挺,微微上翘,给他增添了几分俊俏。
贾宝玉的嘴唇红润丰满,微微上翘的嘴角带有一丝温柔的笑意。
他的脸型略显椭圆,皮肤白嫩细腻,如同一层白玉罩在上面。
整个人看起来柔和而富有灵气。
赏析:这段描写通过对贾宝玉五官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外貌特征。
他的乌黑眼睛散发着智慧和灵性,而修长弯曲的眉毛则透露出他的聪明和才华。
高挺的鼻子给他增添了几分英俊,丰满的嘴唇则显现出他的柔情和温暖。
整个人的外貌特征展示了贾宝玉的帅气与柔和,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喜欢他。
2. 《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他的肤色黝黑,宽阔的肩膀和粗糙的双手显示出他曾经是一个劳动者。
他的眼睛是深邃而坚定的,透露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决心。
他的头发乌黑而浓密,披散在胸前,给人一种野性和不羁的感觉。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留着一把黑色的胡子,让他看起来更加成熟和有男子汉的味道。
他的脸庞轮廓深刻,强硬的下巴上有一条深深的槽,好像是为了承载他坚毅的品格而存在的。
赏析:这段描写通过对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身材和外貌特征的描绘,展现了他坚强和无畏的性格。
他的高大身材和粗糙的双手显示出他曾经是一个劳动者,这反映出他的勤劳和坚韧。
深邃而坚定的眼睛透露出他的决心和果断。
黑色的头发和披散的胡须给他增添了一种野性和不羁的气质,强硬的下巴和深刻的脸庞轮廓展现了他的英雄品格。
这些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形象和性格。
3. 《飘》中的斯嘉丽•奥哈拉:斯嘉丽•奥哈拉有一头鬈曲的乌黑秀发,宛如一片黑色的云彩在头顶飘荡。
她的眼睛大而深邃,闪烁着聪明和机敏的光芒。
她修长而微微上翘的眉毛像是两只柳叶,给她的脸增添了几分俏丽和灵动。
她的嘴唇红润丰满,微微上翘,带着一丝傲慢而又迷人的笑意。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

摘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赏析1. 片段一:《红与黑》中的朱丽安娜“朱丽安娜(Julien)是有一双无比美丽明亮的眼睛的。
这种眼睛在冬天看起来好像一个透明的宝玉,那是阳光映在一片新鲜的雪的后边使这片雪闪耀光亮时的颜色。
当然了,她眼睛有一点点阴影,但这是很微小的,一不小心便会看不出来。
她的眼睛不止会看上,还会看下,这对人的脸部举止是一种极大的优点。
而她非常懂得这门艺术,她总是时不时地扔一个冷冰冰的目光,能吓退很多正在观看她的人。
任何一个看到她的人,不管他有多么明理,多么冷静,被她一道目光瞟过,总觉得要发生一些不幸哩……她面若冰霜,腮红红的。
”赏析:这一段通过对朱丽安娜眼睛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神秘。
作者选用了富有诗意的比喻,如将她的眼睛比作明亮的宝玉,并且通过描述眼睛的阴影以及她的目光的力量,塑造了她强大魅力的形象。
2. 片段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她的眼神聪明机灵,坦率活泼,和头脑里那些憨直没心没肺的她一样。
她眼中透出聪敏和心思缜密的迅捷,她喜欢思考,喜欢判断别人的个性和头脑;她的语速是逐渐加快的,似乎有意不让外人有倾听她的意图的时间。
她的声音音调丰富,声音清亮,有时爽朗婉转,有时轻快开朗,有时又逗人发笑——她具有那种虽然听起来不太美妙,却是一种不会令人讨厌的音色,不论在什么场所,她总是一叶夹雪片一般,令人眼前一亮。
”赏析:这一段以描写伊丽莎白的眼神、语速和声音为主线,突出了她聪明开朗的性格。
通过细致的描写,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她的活力和智慧。
作者也通过一系列形容词和比喻,如聪敏、心思缜密、爽朗婉转等,强化了她的个性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
3. 片段三:《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面庞久久地呆滞无神,一副古怪的面庞,充满孤独而无助的面容,掩盖着他的灵魂的苍老,神情茫然,毫无耐心。
他的尖下巴和扁鼻子,眼眉线下凸出的宽额头,整个一张狐狸面孔并不总令人讨厌。
红楼梦中的细节刻画

红楼梦中的细节刻画一、人物外貌细节。
1. 王熙凤。
- 她的外貌描写中“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一细节刻画极为精妙。
“丹凤三角眼”和“柳叶吊梢眉”,将王熙凤的美貌与她的精明、厉害的性格融合在一起。
三角眼和吊梢眉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温柔和善的眉眼神态,却放在王熙凤这样一个美貌的女子身上,暗示她虽有迷人的外表,却不是好惹的主儿。
“粉面含春威不露”更是神来之笔,那粉嫩的面容带着春意般的温和,可是威严却隐藏其中,让人一看就知道她在贾府中管家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
2. 贾宝玉。
-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这里对贾宝玉外貌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容貌俊美、气质独特的少年形象。
“面若中秋之月”写出了他圆润饱满的脸庞,“色如春晓之花”描绘出他面色的红润娇艳。
而“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则深刻地表现出他那种多情、善良的性格特点。
他的情绪即使是愤怒或者嗔视的时候,也依然带着一种温和与深情,这是贾宝玉独特的神韵。
二、环境细节。
1. 潇湘馆。
- 潇湘馆的环境描写充满了细节。
“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一描写中,那千百竿翠竹是潇湘馆的标志性特征。
翠竹象征着林黛玉的高洁、清冷的性格。
曲折游廊、石子甬路、小小的房舍等细节,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与林黛玉的才情和她寄人篱下的孤独心境相契合。
那后院的梨花、芭蕉以及清泉,进一步增添了潇湘馆的诗意和幽静,仿佛是林黛玉内心世界的外在写照。
2. 怡红院。
- “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中“人物细节描写”摘抄及详细解析
一、场景细节描写
(1)“葛朗台太太给苦恼磨折得比疾病还难受,尽管祷告也没法把父女俩劝和,终于在暮春时节的某天晚上,她把心中的隐痛告诉了两位克罗旭。
”
(2)祷告是葛朗台太太一直坚信的,也是她在这样一个艰难处境下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然而,在葛朗台太太看来祷告是具有无穷的威力的,但现在连“祷告也无法把父女俩劝和”了。
(3)“要是他起身继续散步,她便凑趣的坐在窗前瞧着围墙,墙上挂着最美丽的花,裂缝中间透出仙女萝,昼颜花,和一株肥肥的、又黄又白
的景天草,在索漠和都尔各地的葡萄藤中最常见的植物。
”
二、语言细节描写
(1)林黛玉初见王熙凤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神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髫,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2)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
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3)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老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去歇歇。
”
三、动作细节描写
(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吴敬梓《儒林外史》
(2)他抬头一看,船头上站着好几个雄赳赳、深目高鼻的外国兵,更把他吓得索索的抖,两只腿上想要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忙找了三四个人,拿他架着送到船上。
他此时魂灵出窍,脸色改变,早已呆在那里,拨一拨,动一动,连着片子也没有投,手亦忘记拉了。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3)那野人喝了酒,又听见自己已经获救,不觉精神为之一振,居然马上坐了起来。
不料,星期五一听见他说话,把他的脸一看,立刻又是吻他,又是拥抱他,又是大哭大笑,又是大喊大叫;又是扭自己的两手,打自己的脸和头,继而又是高声大唱,又是乱跳狂舞,活像个疯子。
他那样子,任何人看了都要感动得流泪。
[英]笛福《鲁滨逊飘流记》
四、心理细节描写
(1)(小福子死了,祥子的希望破灭了)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老舍《骆驼祥子》
(2)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
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想,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
他满足了。
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
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
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巴金:《家》
(3)(母亲第一次散发传单)她每次把小册子递出去时,那个宪兵军官的面孔就闪现在她的眼前,象一个黄色的斑点,仿佛火柴在暗室中发出的亮光一般。
她怀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感情,在心里对他说:“给你,老总……”她递出下一包传单时,心满意足地又补上一句:“给你……”她心里琢磨着怎样把她第一次的体验告诉儿子,但是在她面前总要出现军官那张狐疑的险恶的黄脸。
他脸上的小黑胡子惊惶失措地索索抖动,翻着上嘴唇,下面露出一排紧紧咬着的白牙。
母亲心里高高兴兴,象有只小鸟在那里
歌唱……〔苏〕高尔基:《母亲》
人物细节刻画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
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不放心。
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节选自《儒林外史》)
(2)本区的教士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
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
如何写好细节
1.描写动作要注重细节
莫泊桑的《项链》描写玛蒂尔德在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同意她借走那串“精美的钻石项链”之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这里的二十多个字,描写了玛蒂尔德“搂、亲、跑”三个连串的动作,把她那份狂喜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2.描写动作要抓住特征
大千世界里的人是形形色色的。
而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人物的动作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比如《荷花淀》的开头,描写水生的妻子在月下边织席边等丈夫回家:“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
当得知水生要上前线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同样在写织席。
可写出了不同的动作细节,前者表现出人物恬静美好的心情,后者却表现出人物感情的复杂并为之掩饰的心理。
3.选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当动词独立存在时,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但在特定的人物身上,就有最佳词选了。
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用。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写到:“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对柯瓦连科“抓”、“推”的动作体现出了新生力量的强大,而别里柯夫“滚”、“摸了摸”、“看了看”的动作却表现出旧势力的顽固与在被摧毁前的垂死挣扎。
《红楼梦》里的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画蔷痴及局外》中的“龄官画蔷”可以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贾宝玉和金钏儿说话被王夫人听见。
王夫人打了金钏儿一个嘴巴子。
并骂说“下作的小娼妇,好好儿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后,宝玉跑到大观园避祸,发现戏班的龄官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上抠土,一面悄悄地流泪”,宝玉开始以为是一个“东施效颦”的葬花丫头,后来发现是在“土上画字”,画来画去只是一个“蔷”字,而且地上已画了几十个“蔷”了,但她却仍画个不止,以致下了大雨也不知道。
曹雪芹真不愧是文学大家,为了准确表达龄官(戏子)对贾蔷执著而无法表达的爱,紧紧抓住“画蔷”这一细节,极为准确地表现了封建制度压抑下的下层女子有爱不能表达,饱受苦闷、忧虑煎熬的形象,读来给人以深深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