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楷书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七年级楷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七年级楷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七年级楷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楷书知识点归纳楷书是书法中的一种,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

在七年级的美术课上,我们要学习楷书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人教版七年级楷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门艺术。

一、楷书的基础笔画楷书的基础笔画有六种:横、竖、撇、捺、点和折。

这些基础笔画是楷书的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所有的字体。

同学们要先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笔画,才能在书写时顺畅、流畅。

二、楷书的字体结构楷书的字体结构有三部分:头、身、尾。

头是字的上部分,它通常包括一些横画、点画、竖画等;身体是字的主体部分,它由多个基础笔画组成;尾是字的下部分,它也包括一些横画、点画、竖画等。

三、楷书的线条特点楷书的线条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笔画粗细变化,厚重有力;二是笔画起落有度,曲直相宜;三是间架折线自然流畅,不死板;四是折线相连处有平缓变化,不生硬。

四、楷书的常用构造形式楷书的常用构造形式包括全形、半形、分形、套形、单形、穿形等。

全形就是一个字的整体构造形式;半形指的是在一个字的基础上缺失一部分形成的新字;分形则是将一个字的构造分解成多个部分形成新字;套形是将一个字的构造套入另一个字中形成新字;单形则是将一个字的某个笔画拆分出来单独使用;穿形是将一个字的构造穿插到另一个字中形成新字。

五、楷书的流派及代表作品楷书的流派很多,主要有唐、宋、明、清等流派。

其中,唐代流派的代表作品有《颜勤礼碑》、《法门寺壁》等;宋代流派的代表作品有《张献忠碑》、《朱子家训》等;明代流派的代表作品有《张居正墓志铭》、《南浦禅寺九老真如黄粱梦碑》等;清代流派的代表作品有《钦定大清一统志》、《乾隆皇帝御书日用三字经》等。

六、楷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楷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书信、文书、招牌、匾额、墓志铭等。

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楷书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

同学们在学习楷书的时候,也要认识到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楷书硬笔知识点总结

楷书硬笔知识点总结

楷书硬笔知识点总结楷书是中国书法的基本字体之一,其硬笔书写技法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包括构字、笔画、结构、运笔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楷书的硬笔知识点进行总结。

楷书的硬笔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笔画结构楷书的笔画结构十分重要,掌握好笔画结构可以使字体工整、饱满。

楷书的笔画结构主要包括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

这五种基本笔画构成了楷书的基本字型,掌握好这些笔画结构对于硬笔楷书的书写至关重要。

此外,楷书的笔画结构还包括了笔画的起笔、提笔、收笔、顿笔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硬笔楷书书写的基本技法。

二、笔画的运笔方法在硬笔楷书的书写过程中,笔画的运笔方法决定了字体的美观与否。

楷书的硬笔运笔方法主要包括了直笔、折笔、转笔、勾笔、濒笔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好这些笔画的运笔方法可以使字体的结体更加流畅、工整。

三、笔画的比例与结构楷书的硬笔笔画比例与结构也是硬笔书写的重要知识点。

笔画的比例包括了笔画的长度、宽度、粗细等方面的知识,而笔画的结构包括了笔画之间的间距、层次、位置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好笔画的比例与结构可以使字体的整体布局更加协调,具有美感与平衡感。

四、笔划的用笔方法硬笔楷书的书写过程中,用笔方法的掌握也十分重要。

笔划的用笔方法主要包括了用笔的力度、速度、轻重、点画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好这些用笔方法可以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清晰、流畅。

以上就是楷书的硬笔知识点的总结,通过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硬笔楷书书写水平,使字体更加工整、端庄美观。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毛笔楷书知识点总结

毛笔楷书知识点总结

毛笔楷书知识点总结一、毛笔楷书简介毛笔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基础字体,也是书法爱好者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书体。

毛笔楷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结合毛笔的特性而形成的一种书写风格。

毛笔楷书的笔势清秀、线条端正,是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

毛笔楷书在书写时要求笔画的厚薄、向心、停顿和连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规范性。

二、毛笔楷书的基本笔画1. 横:横是毛笔楷书中的基本笔画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笔画之一。

横的要求是横直平整,长度适中,跟其他笔画相连接时要有明显的接触,并且要有适当的向心与停顿。

2. 竖:竖也是毛笔楷书的基本笔画之一,竖的要求是笔直,长度适中,与其他笔画连接时要有适当的衔接。

3. 撇:撇是毛笔楷书的基本笔画之一,要求是笔势瘦长,要有适当的停顿,与其他笔画连接时要有合适的衔接。

4. 捺:捺是毛笔楷书的基本笔画之一,要求是笔势挺拔有力,与其他笔画连接时要有明显的衔接。

5. 点:点是毛笔楷书的基本笔画之一,要求点要圆润、清晰,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三、毛笔楷书的基本结构毛笔楷书的基本结构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包括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笔画。

这些基本笔画可以互相组合,形成各种汉字、词句等文字。

在书写过程中,要求字体的结构要清晰,笔画的线条要平稳流畅,协调有序。

四、毛笔楷书的书写要求1. 端正规整:毛笔楷书要求字体端正规整,横竖撇捺的比例要恰当,线条要平稳流畅。

2. 结构清晰:毛笔楷书的结构要求清晰,每个笔画要有明显的起止点和方向,整体呈现出层次感。

3. 用笔得当:毛笔楷书要求用笔得当,要根据字形的不同灵活运用笔压、笔画粗细等技巧,使字体线条有变化,丰满饱满。

4. 气韵生动:毛笔楷书要求字体气韵生动,线条要有生动的韵律感,使人看了之后有愉悦的感觉。

5. 遒劲有力:毛笔楷书要求字体遒劲有力,用笔要有力度,线条要有韧劲,整体显得有力而不失雅致。

五、毛笔楷书的学习方法1. 临摹:临摹是学习毛笔楷书的重要方法,通过临摹经典作品,可以熟悉字体的结构、笔画的变化等,从而提高书写的水平。

七年级楷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楷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楷书知识点总结楷书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书法形式,它的规整、稳定、清晰、大方、舒展的形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楷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益求精、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

以下是七年级楷书知识点总结:笔画的基本运用楷书的每一个字都是由若干笔画组成的,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用是书写楷书的基础。

例如,横、竖、撇、捺、折、钩、提、弯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笔画的先后顺序和书写方向。

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书写楷书时,每一个字和字之间的间距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笔画之间的间距太大或太小,将会严重影响整个字体的美观和整齐程度。

掌握好字与字之间的间距需要练习多看多写,从而熟悉每个字的结构及排布方式。

字的结构和造型楷书字体的结构及其造型是书写的核心,也是让文字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要想书写好楷书,需要掌握好笔画的用法和结合字的规范化结构进行书写。

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中,每一个字的结构、比例、均衡和合理端正都非常地重要。

笔画的粗细、轻重和斜度在写楷书的过程中,每一笔的粗细、轻重、斜度的把握都需要非常准确。

例如,对于一些比较粗的笔画,要掌握好力度和笔画的宽度,对于一些与纵向平行的笔画,要控制好其斜度,使其显得更加流畅自然。

抬笔和停笔的技巧抬笔和停笔是书写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巧。

抬笔通常用于两个笔画之间或者同一笔画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连接;停笔在转折处或其它需要停笔的地方进行使用。

掌握好抬笔和停笔的技巧,不仅可以使笔画更加连贯,同时还可以增强字体的美感。

总结以上是七年级楷书知识点的总结。

楷书的学习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探索,只有不断地钻研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这种书法艺术的精髓,从而在书法艺术中不断的创新和进步。

希望本次总结能够有所帮助,让读者更好地掌握楷书的知识和技巧。

七年级楷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楷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楷书知识点归纳楷书作为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书写风格和技巧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楷书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本文将从楷书的定义、书写规范、常见字体、笔画、结构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楷书的定义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一般认为是唐代颜真卿所创,而后代拓展发展,成为了中国书法五大字体之一。

其特点是端庄大方、平正工整、清秀精美,行书的正式写法,是中国现存书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字体。

二、书写规范1.操持工具:毛笔、宣纸、砚台、水等。

2.写法规范:笔画遵循“悬、勾、提、撇、捺、点”的顺序进行,字形清晰,字体端正工整。

3. 排版规范:每行文字的间隔应略宽于字体本身的横线宽度,每段开头文字前空出一定的间隔。

三、常见字体1、仿宋体:仿宋体其实就是新宋体,它相对于旧宋体来说,把一些比较弧度化的笔画变得扁平,更加适合商务文书的编辑和排版。

2、仿楷体:仿楷体是可以与楷体放一起看的一种字体,它比楷体的线条要比较规矩,但是笔画生成的地方是不规矩的。

3、隶书:隶书是汉字书法的一种,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字体,与楷书相比,隶书的特点是线条险峻、直抒热情。

四、笔画1、悬:悬就是字体中下方的横线。

2、勾:勾就是一个向右的小钩。

3、提:提是一笔竖起来的线条。

4、撇:撇指划向左边,由下向上的一笔。

5、捺:捺指自上往下稳定用力一刻的一笔,它公共笔画有“横折、撇折和折”,形状呈“探形”或“劈形”。

6、点:点,顾名思义,就是小圆点,通常是用毛笔的笔尖蘸沾水墨点在纸上的一笔。

五、结构总结楷书结构,可以分为四部分:头、身、尾、饰。

1、头:指字的上端,头部分为笔画的悬、提、勾,起到增添气韵的作用。

2、身:指字的中间部位,是字的主体部分。

3、尾:指字的下端,尾部分为“点、撇、捺”,较头部小巧精致,形状随筆画长短变化而变化。

4、饰:指字的附加装饰部分,主要是些比较小的笔画,增加书写的美感。

六、结束语以上就是七年级楷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楷书笔法知识点总结

楷书笔法知识点总结

楷书笔法知识点总结楷书,起源于汉代,是中国书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书体。

楷书的笔法优美,结构稳健,书写稳重,为中国书法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楷书的笔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笔画楷书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提、点、折、钩等。

这些基本笔画构成了楷书字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1. 横:横就是笔尖由左上向右下横向挥画,横有直横、横钩、横撇等。

2. 竖:竖就是笔尖由上向下竖向挥画,竖有点、点折、撇、提、之形等。

3. 撇:撇就是笔尖由上向下左斜向挥画,撇有横折、点、提等。

4. 捺:捺就是笔尖由上向下右斜向挥画,捺有横折、竖折、点等。

5. 提:提就是笔尖在书写过程中出现向上挥画的动作,提有横折、撇、之形等。

6. 点:点是书写中留白或用一笔勾画的小点。

7. 折:折是指笔尖由横向竖、或由竖向横的转折。

8. 钩:钩是指笔尖由横或竖向上或向下挥画形成的形态。

二、结构比例楷书的结构比例是指楷书字体的结构形态和各部分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

楷书的结构比例主要包括整体比例、上下比例、左右比例等。

1. 整体比例:楷书字体整体比例要求端庄稳健,端正匀称,线条流畅。

整体比例要求每一个字的高、宽都有一个合适的比例,看起来舒适和谐。

2. 上下比例:楷书字的上下比例主要包括上横、下方、中下结构的比例。

上横要比下方稍窄,下方要比中和下要宽一些,使整体结构更加均衡。

3. 左右比例:楷书字的左右比例主要包括左翼、右翼、左右结构的比例。

左翼要比右翼宽一些,左右结构也要略宽于右翼,使字体整体更加稳健。

三、笔画笔顺笔画的笔顺是指书写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楷书的笔画笔顺要求要准确、流畅、有序,保持书法的规范和美感。

楷书的笔画笔顺遵从“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原则,保持书写的连贯性和稳定。

四、贯墨墨迹楷书书法在书写时要求贯墨墨迹要饱满、圆润、有弹性和韵律感。

书写时要注重用笔、落笔和提笔的力度和速度的协调,使墨迹美感更加突出。

五、结构构图楷书书法在结构构图上要求整体形态要稳固,线条要流畅、纹韵要清晰,要有调和的视觉感受。

楷书小知识点归纳总结

楷书小知识点归纳总结

楷书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楷书的起源与发展楷书起源于唐代,经过宋代的发展而成熟,并在明代成为主流书体,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楷书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积累,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楷书的书写规范、结构严谨,是中国书法中最具代表性和规范化的书体之一。

二、楷书的书写要领1. 用笔要领楷书书写时,要选用硬笔,用笔要求硬中带软,刚中有柔。

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用笔的力度和速度,做到虚实相间,有板有活,使字体端庄大方。

2. 结构要领楷书的结构要求严谨规范,整体布局要合理,行间要匀称,字体间要相互协调。

每一个笔画都要有章法,遵循楷书的基本结构。

3. 用墨要领楷书书写要求用墨要饱满,不能过于稀淡,但也不能过于浓重。

在书写时,要控制好墨的浓度和水的含量,以保证字迹的清晰和美观。

三、楷书的特点1. 端庄大方楷书的字形稳健、端庄大方,笔画均匀工整,造型规整,给人以端庄大气之感。

2. 结构严谨楷书的结构非常严谨,每一个笔画都有固定的排列和方向,整体布局匀称,行间协调,构图严谨规范。

3. 书写规范楷书的书写规范,要求字形工整,笔画匀称,结构规整,每一笔都有章法,遵循着楷书的基本结构规律。

四、楷书的应用领域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常见的书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印章制作、文化教育等领域。

在书法艺术中,楷书常被用于书写碑刻、对联、横幅等作品,其庄重大气、端庄大方的特点常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在印章制作中,楷书作为一种书体常被用于制作姓名印、法人章等印章,其规范、端庄的特点使得印章显得更加正式和严肃。

在文化教育领域,楷书也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研究和传承中,成为了学习中国书法的重要载体和范本。

五、楷书的学习方法1. 临帖临帖是学习楷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临帖可以深入了解楷书的结构、笔画和艺术特点,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笔墨功夫。

临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古人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2. 识字学习楷书也要先从识字开始,掌握楷书基本笔画和结构,在识字的基础上逐渐掌握楷书的笔力、书写速度和用墨技巧,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楷书书法知识点总结

楷书书法知识点总结

楷书书法知识点总结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字体,它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主要阶段之一,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典范”。

楷书书法以其端庄挺拔、秀丽大方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关于楷书书法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楷书的起源与发展楷书是中国书法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是金文鼎文(或称鼎铭文)的刻录。

鼎文是在商周时期用于铸造礼器的器物,上面刻有铭文,这些铭文就是最早的楷书体字体。

楷书在汉代开始发展成熟,开始成为文书、碑刻、书牍上的主要用字体。

而隋唐时期,楷书更是逐渐成为了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同时也开始在书法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代时期,楷书书法达到了巅峰,出现了以《三苏帖》《米芾帖》等代表作品。

明清时期,楷书继续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主流书体,不仅在文化人士中得到了重视,还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了中国书法的主要体裁之一。

二、楷书的特点与要素1. 线条稳健:楷书书法的线条稳健有力,划一有致,每一笔都显得沉稳、挺拔。

楷书书法主要强调笔画的挺拔和端正,重点在于笔画的平直、坚实、稳健,不求华丽,而是追求端庄、大方。

因此,楷书书法的线条显得有力而平稳,充满了稳重的气息。

2. 结构严谨:楷书书法的结构严谨,每个字的构造都是非常严谨的,每一笔都是有规律可循,且每一笔的位置、长度、形状都具有明确的规范。

因此,楷书书法的每一个字都显得排列整齐、有序,让人感受到一种美感与规整的感觉。

3. 书写规范:楷书书法的书写规范非常重要,它要求每一笔都要准确地按照规定的规范书写,这种书写规范性使得楷书书法显得端庄挺拔,给人一种庄重、大方的感觉。

4. 体态端正:楷书书法的字体姿态端正,每个字的整体形态都是端正挺拔的,没有丝毫的倾斜和变形。

因此,楷书书法的每一个字都显得非常规整、美观,给人一种整洁大方的感觉。

三、楷书的基本笔画楷书书法的基本笔画一共有六种,分别为横、竖、撇、捺、点、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这是笔者收集到的一篇楷书学习笔记,记录了作者在田雪松的书法培训班上的学习内容和心得。

讲述的是一幅八言对联中16个字的楷书书写要领,对掌握欧体楷书的间架结构有帮助。

----江岳华
凤质龙文联学习笔记作者:空格儿
最近在田雪松老师的培训班上,学习“凤质龙文光华相映,景风淑气仁寿同登”联。

我记录了一些学习笔记,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田雪松老师的例字:
景字
需要注意的要点如下:
1.两“曰”要对正,都要在中线。

这样,整个字才能够立得住。

2.这个字的横划很多,要注意两个基本的要领,即:
a)诸横等距;
b)扛肩基本一致;
3. “京”字的最上一点可以处理成点,也可以如帖中所示,处理成一个短撇。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景字的中间部分比较容易写散,因此要特别注意短撇不能过长,出头不要太大;
4.最下部的“小”字,竖钩要从上横的中间领出来,不能虚接;
5.“小”字的两点关系为:
a)左小右大;
b)左近右远;
c)左高由低。

仁字
需要注意
1.单立人的写法,撇比较粗,竖不能太靠右,否则撑不住上面的撇;
2.两横的形态:右边的两横要粗壮有力,扛肩角度稍有不同。

上横为尖横,扛肩角度较大,下横为中横,扛肩角度较小,且下横略弯。

3.纵向上看,右边“二”字两横距离不可过宽,整个字的右部基本上是在左部的中间位置;同字
1. 这种半包围结构的字,需要注意取“背向”。

2. 外框的横不能太扛肩;.
3. 中间部分(横加上“口”)要注意布局留白相等。

光字
1. 中竖短,粗;
2. 两点关系为:左为挑点,位置靠下,右为打点,位置偏上。

如果在两个点的重心位置连一条直线,则应与下面的横平行;
3. 横扛肩大,且左边较长,右边较短;
4. 撇要在横的中间领出来,不能虚接;
5. 撇的位置,不能太靠左,基本上是在中竖中心偏左一点;
6. 全字最低的部分是鹅钩的底部。

相字
1. 木字旁,要注意,竖虽然细,但必须直,否则就软了,没劲儿;
2. 木字旁中,竖笔的特点是:脑袋粗些,横上部分渐变细。

过了横就已经很细了;
3. 木子旁撇笔从竖中领出来,不能虚接,起笔位置在横稍下部一点;
4. 右侧的“目”,一定要靠下写,位置要低;
5. “目”中的两横向上靠;
文字
1.因为下面有捺笔,因此横的扛肩角度要大一些;
2.撇和捺的交叉点要靠上,否则整个字就会感觉下坠;
3.撇笔的转弯角度很大,需要注意;
凤字
1. 整个外边框都要写得细一点,细到什么程度呢?雪松老师说,看框子里面的某些笔画粗细,有和外框粗细一致的就好;
2. 第一笔力度很关键,不能太弯了。

我的体会是:其实是个大头,中间细腰,最后出肚的过程;
3. 凤钩不太好写,我一直都怕这一笔,只能多练;
4. 外框的最细部,是在中间,即:中间需要有一个腰,有点像女士衣服的掐腰;
5. 第二笔的起笔位置较高,大概是第一笔起笔,稍稍靠上一点的位置;
6. 最后的四点底,方向要一致;
质字:
1. 两个“斤”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很重要:
a)左斤瘦,右斤胖;
b)左斤高,右斤矮;
2. 贝字的撇从横中领出来,不能虚接;
3. 贝字的右点要扛着上面的竖,不能写得太平,要立起来写;
华字:
1. 注意|--|的笔顺;
2. 上面草字头要写窄,下面草字头不要太往里扣;
3. 三横的长短关系:中横最长,上横最短。

我的体会,上、下两横的长度,其实是和他们各自上面的草子头的长度有关系的;
龙字:
1. 立要写扁,月要写得细长;
2. 月要写出明显的背式,我是看这个字的左竖,明显感觉到了田蕴章老师讲过的“写出下坠之意”;
映字:
1. 日部尽量写窄一点,以为右边留空间;
2. 英字要尽量往上靠;
3. 英字起笔两点不能离得太远,要写紧凑。

风字:
1. 本字也需要注意诸横扛肩角度一直。

框里面的横划,要和外框的扛肩角度一致;
2. “虫”的提要写得小一点,不可太大,喧宾夺主;
3. 横向上,中间的虫字,可以靠到左边框,也可以左右都靠,但是不能只靠右边框;
4. 纵向上,虫字的位置要写得比较低。

淑字:
1. 注意三点水的写法;
2. 注意右部笔顺,为:点、撇、横、竖、四点;
3. 右部撇和竖笔要离得近一些,否则字容易散;
4. 四点中的第一点,要与上面的撇挨上,写出去都可以,但是不能悬空。

寿字:
我正在跟寿字较劲,怎么都写不好。

田雪松老师说是比例不对。

目前正在描。

记得几个提到的要点是:
1. 头两横长短不一,但基本靠左齐
2. 中竖和中横不能太粗;
3. 因为在最底下,“寸”字的笔画要比较粗,甚至和中竖一样粗。

4.下部的“口”不要超过中竖的中线;
5.下部的“口”字,应该是右边竖稍粗,其余三笔差不多。

登字:
1. 头上捺笔要与左边相接,且接触点要高一些;
2. 内部的“豆”要靠左写;
3. 第一笔要写得有力道。

要注意,折笔处,向右上抬笔。

让撇压着横写。

气字:
1. 上部的“气”,左右要收紧,否则容易造成下面空,散;
2. 整个字中,各个横画的扛肩角度大,并且要注意扛肩角度一致;
3. 抛钩要往外甩,别太向左欺,要给下部的“米”字留出空间;
4. “米”字的位置很重要:
a)往上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