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在土木工程领域新型混凝土材料的运用

在土木工程领域新型混凝土材料的运用摘要:传统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主要建筑材料,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混凝土在一些特定领域中逐渐显现出一些局限性。
为克服传统混凝土的局限性并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需求,新型混凝土材料应运而生。
基于此,本文对土木工程领域新型混凝土材料的运用进行探究,分析型混凝土材料及其特性,从高层建筑、桥梁结构、地下隧道三个方面探究了新型混凝土材料的运用,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引言近年来,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引入和广泛应用,为土木工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和重要的突破。
这些新型混凝土材料不仅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还具备出色的施工性能,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新的可能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化需求、提高建筑品质、降低环境影响等方面,新型混凝土的运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主要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及其特性(一)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新型混凝土材料的一种,其显著特点在于拥有超常的强度和卓越的耐久性,以及良好的施工工艺性。
在许多土木工程项目中,例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极端环境下的复杂结构,甚至是那些对耐久性有着严苛要求的结构,高性能混凝土都是不二的选择。
然而,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并非仅止于此。
其卓越的耐久性意味着它能有效地抵御各种环境因素的侵袭,从而减少维护和更换的频率,大幅度提升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
同时,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优异的工艺性,如良好的流动性使得混凝土能够自行流动并填充模板,无需额外的振捣,从而减轻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并提升施工效率。
不仅如此,高性能混凝土的颗粒精细度高,因此可使构建出的外表面更为光滑、平整,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美观程度。
虽然在制备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相比于传统混凝土的成本有所增加,但是从工程的长期性能和使用寿命来看,高性能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却是毋庸置疑的。
论述土木工程中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

论述土木工程中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混凝土作为基础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很广。
但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向高层化、大跨度方向发展,普通水泥砂石混合而成的混凝土难以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对材料的性能需求。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特定方面具有较高性能,能够符合大型建筑对混凝土的要求。
1新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介绍1.1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易于浇注、捣实、不离析,能长期保持高强、韧性与体积稳定性,在严酷环境下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
此种混凝土并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但仍需达到55MPa以上,需要具有很高的抗化学腐蚀性或其他一些性能。
[1]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掺合料和高效外加剂。
1.2纤维混凝土。
纤维混凝土时以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作基材,以纤维作增强材料所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由于纤维的抗拉强度大、延伸率大,使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强度及延伸率和韧性得以提高。
1.3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是指采用轻骨料的混凝土,其表观密度不大于1900kg/m3。
所谓轻骨料,是为了减轻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提高热工效果为目的而采用的骨料[2]。
这样做成的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特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和徐变也较大。
1.4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均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
由于不需要振捣,不会出现表面气泡或蜂窝麻面,且能够逼真呈现模板表面的纹理,也可以浇筑成型形状复杂、薄壁和密集配筋的结构。
1.5活性粉末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是材料与纤维增强材料相复合的高技术混凝土。
根据其组成和热处理方式的不同,这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200MPa 至800MPa;断裂韧性是普通混凝土的250倍,耐久性因子高达100%,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与其自重之比接近于钢梁[3]。
新型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混凝土是指结合新材料和新工艺制备的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性能、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在土木工程中,新型混凝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高性能混凝土:采用高强度水泥、矿物掺合料、超细矿粉等新型材料,以及新工艺制备,可以获得高强度、高耐久、高韧性、高抗裂性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2.自密实混凝土:采用特殊掺合料或添加剂,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微观孔隙,使混凝土具有自密实的特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地铁、地下设施等工程中。
3.轻质混凝土:采用轻骨料、泡沫剂等新型材料,可以制备轻质混凝土,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屋面、隔墙、保温层等工程中。
4.高性能纤维混凝土:采用钢纤维、玻璃纤维等新型材料,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微观骨架,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弯和抗冲击能力,广泛应用于道路、机场、码头等工程中。
5.绿色混凝土:采用矿物掺合料、工业废渣等新型材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等工程中。
- 1 -。
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分析

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分析摘要:在现代的土建工程之中,混凝土做为一种重要的工程建材,因为自身性能的优越性,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同时,其自身的种类与性能也在不断进行着更新。
新型混凝土的出现和在土建工程中发挥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随着现代水泥加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混凝土的不但也具备了不同的种类,其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土建工程的使用过程中,与传统混凝土比较而言,更具有耐久性和高强度。
在使用年限、功能、性能等方面也独具优势。
有鉴于此,对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也就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了。
本文即是针对此项内容,对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新型材料;一引言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的造价低廉,而迅速成为了当代土建工程项目中的首选建材之一。
同时也是土建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
在桥梁、道路甚至是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诸多建设领域都有所应用。
除此之外,伴随着近年来对混凝土性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依据混凝土的相关施工工艺,从而添加新的材料,派生出了具有更多不同性能的新型混凝土。
不但质量有了提升,而且适用性更强。
二关于新型混凝土材料的概述混凝土材料本身是由细、粗骨料,水以及胶结材料等,再经一定比例配置,搅拌振捣成型,且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建造建材。
它造价低,原料易取,能耗也低,这些都使它已经成为了现代土建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加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高分子的添加,新型混凝土材料也就因运而生了。
因为它们的性能各有差异,用途但然也就不尽相同了。
新型混凝土又被称为高性能混凝土。
它主要是由多种矿物掺合料、水泥、水、超塑化剂和粗、细集料等混合配置而成。
其原料成分与配比都要比普通混凝土复杂,自身的耐久性和相关的力学性能也更高。
并具有轻便、耐磨、抗爆、抗冻、抗渗以及高强度等优点。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截面尺寸,降低对土建工程地基的负荷力以及自重力,减少用量和造价,增加使用空间,提高经济效益。
浅述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工程应用

浅述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工程应用1、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特性:随着21世纪的发展,新型的混凝土朝向高强、耐久、轻质、冻融抗磨损、抗灾、抗渗、抗爆等一些方向快速发展,而且胶凝材料及新型的外加剂的出现使本来就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材料,增加了更优异的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这类新型的混凝土被称作‘高性能的混凝土’,也就是要求相应也高很多。
从强度来说,HPC具备高强(60MPa~100 MPa)及超高强(不小于100MPa)的特性,使用高强的混凝土,不仅可以减小建筑的截面尺寸,而且能减轻结构的自重及其对地基造成的负荷,并且能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增大材料的使用空间,大幅度降低工程的造价,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因為HPC具有比较高的工作性,不仅能减轻施工的劳动强度,而且还能节约建筑施工能耗。
HPC具备优良的耐久性,并增加了混凝土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及维修费用,具有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所以近些年来由于HPC所具备的优良特性使其在国内外建筑工程中都得到了相对广泛地应用。
综合此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特性,HPC 代表了目前混凝土在市场上发展的总体趋势,具有高强度,大流动性,高耐久性,低水化热,高体积,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相对优越的性能,它的广泛应用将会对混凝土结构性能及其施工技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2.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三钙的化学反应)引起的石膏浓度减小。
氢氧离子的表现与氢氧钙石的溶解呈现非线性相关。
但钙离子不同,在w/c大约为100%时离子浓度最高;当w/c 低于100%,钙离子浓度是随w/c的增加而减少的,这和其他离子的表现相反。
这也得出了一个结论,减水剂的吸附受到溶液离子浓度的影响,尤其是SO2-4和Ca2+的影响[对高效减水剂吸附性的影响,在保持水泥浆中各组分质量不减小的情况下进行干燥,这一点至关重要。
2.1高性能混凝土具备的特性1)新拌混凝土具有工作性;新拌混凝土所具备的工作性是相对综合的指标,比如填充性、流动性、可泵性、均匀性等等。
新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材料应用

新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材料应用标题:探索新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材料应用引言: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材料应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设计、施工和可持续性方面所带来的优势。
一、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分类与特点1. 高性能混凝土(HPC):高性能混凝土以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而闻名,其高强度、高耐久性和自流混凝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型结构项目。
2. 纳米混凝土:纳米材料的添加使得混凝土更加致密,提高了强度和耐久性,同时降低了渗透性和裂缝的形成。
3. 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能够通过微生物活动、内在化学反应或触发器激活等方式自动修复微小裂缝,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4. 绿色混凝土:采用可再生材料替代传统混凝土中的水泥,减少碳排放和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混凝土材料在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1. 结构设计优化: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特性使得设计工程师能够构思更加复杂和创新的建筑结构,例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和特殊形状建筑。
2. 施工工艺改进: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特性使得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和可控,例如自流混凝土的应用减少了人工摆模的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3. 声音和热隔离:新型混凝土材料的高密度和优异的隔音性能使其成为抑制噪声和保温隔热的理想选择,有效提升建筑的室内舒适性。
三、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可持续性优势1. 环境友好:采用可再生材料制备的绿色混凝土减少了对传统水泥的需求,降低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2. 节能减排: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提高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和能源消耗,实现了节能和减排。
3. 循环利用:自修复混凝土的能力延长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论:新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材料应用带来了许多独特的优势和创新。
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和绿色混凝土等材料的应用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升了效率和可持续性。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传统的水泥混凝土基础上,新型混凝土材料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使其具有更加优秀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本文将围绕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第一步:介绍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种类新型混凝土材料包括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等。
其中,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能;自密实混凝土通过细化混凝土内部结构降低了透水性;自修复混凝土可以在受损处自动修复;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可以替代增强钢筋的作用,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
第二步: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1.高性能混凝土:主要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重载结构,如大型跨江、跨海、跨湖的斜拉桥、悬索桥以及地下工程中的隧道、地下车库等。
2.自密实混凝土:主要用于地下隧道、地下车库、水利有关设施、防洪设施等,以及一些特殊混凝土工程。
3.自修复混凝土:主要用于桥梁、隧道、地下车库、堤坝等需要高度保障安全的工程,也可以用于土木工程中的高地下水位和腐蚀性较强的环境中。
4.高性能纤维混凝土:主要用于修建耐磨损、耐冲击、耐火、抗震等要求较高的建筑结构,如桥梁、地下车库、水坝大坝等。
第三步:新型混凝土材料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水泥混凝土,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以下优势:1.强度高:新型混凝土材料通过组分的科学参数配比和配料技术的创新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性能。
2.使用寿命长:新型混凝土材料能够抵抗荷载、氧化、阳光辐射和雨水的侵蚀,使用寿命相对更加长久。
3.环保节能:新型混凝土材料不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提升材料的性能和优化应用技术,可以更好地推进土木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浅谈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

浅谈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摘要:随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研发人员开发出了很多新型混凝土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非常重视混凝土的强度,忽视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导致混凝土经常出现裂缝问题,从而影响到工程建设施工质量。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依托现有施工技术,分析新型混凝土的特性,控制好配合比,明确施工技术标准,提升施工质量。
关键词:新型混凝土材料;土木工程;应用1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意义在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是最基本的材料,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
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意义有两个方面:(1)新型混凝土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2)新型混凝土材料不仅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强度,而且节能环保性能也很好,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2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2.1智能型混凝土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所谓智能型混凝土并不是真的将传统的混凝土材料改变成为具有智能化效果的工程材料,而是通过在传统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中加入适当比例的化学添加剂或某些智能性的添加剂,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部分性能,并可以优化其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目前,我国最成功的智能型混凝土材料就是具有净化空气、环境调节、绿色生态等性能混凝土材料,这种混凝土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钢筋对环境的威胁和破坏,而且能够实现绿色环保、净化空气的效果。
2.2低强混凝土材料应用低强混凝土材料作为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材料,其制作工艺较为简单。
具体而言,主要是对材料坍落度、泵送性及保水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例如,在混凝土生产期间,生产者可能会使用煤灰细粉、矿渣微粒等优质水泥,然后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做好比例搭配。
拿上海长江隧道而言,就是使用低强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基座,这一构造十分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都得
到了极大的提升,建筑业也不例外,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重要的环节,
其中不仅包括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还包括对整个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有效提升专业水平,相关监理单位也需要做
好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标准,进而为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建
设水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对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做论述,希
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
引言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配料有添加剂、水、水泥等。
在实际施工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具体的施工要求和方案,选择性能合适和型号相当的水泥,并保证水泥
量的充足。
作为混凝土重要的组成部分,骨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求施工人员对
鼓骨料的含量和颗粒大小等进行有效考察;如果是细骨料,就需要检查其细度模数,测定混凝土中的含泥量。
在实际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要求尽量使用洁净度
高的饮用水,以此来提升混凝土的耐腐蚀性。
禁止使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
混凝土。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添加剂之前,要先进行测试处理,检查添加剂是
否能够和混凝土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并科学配置用量。
1高性能混凝土
首先是主要原材料。
依据各工程项目的高性能混凝土要求,优先选择合理距
离范围内的水泥、砂、石、水四种基本原材料。
如在部分工程由于本地区材料有限,为完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远距离采购原
材料进行配置,这种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值得深思;如果就近取材,在满足规范
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配置是完全可以达到高性能化的。
其次是极低水胶比。
目前普
通混凝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配合比设计水胶比一般在0.3-0.6之间,而现代高性能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耐久性采取低水胶比设计理念,采用低铝酸三钙含量水泥、
活性超细粉的引入、合理粒径与级配的粗细集料和高性能化学外加剂,在混凝土
中产生火山灰活性效应、微集料密实堆积效应、化学复合效应等各种技术手段将
设计水胶比控制在0.15,达到高耐久性设计目的。
2轻骨料纤维混凝土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混凝土的裂纹扩展始终是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张拉和剪切破坏是工程中常见的破坏模式,对于梁的跨中区容易在受拉时混凝土产生张
开型破坏,而在梁的支座处常发生剪切破坏。
而对于混凝土断裂主要集中于I型断
裂韧度和断裂能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日趋成熟,在不同试件及相应加载方式下都不能
避免试验结果的误差,以及在I型断裂分量对于Ⅱ型断裂裂缝扩展的影响,因此对于Ⅱ型剪切理论研究至今未取到大的突破性进展,甚至还出现了大的分歧。
虽然对于研究取得成果并不十分理想,但对于指导工程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轻骨
料混凝土在工程的广泛使用,而混凝土结构的剪切断裂参数对于减少混凝土发生剪
切破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所以对于全轻和石轻混凝土的Ⅱ型断裂研究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3基于GM-RBF神经网络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
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之间的一种系统,白色系统是指系统内部
特征是完全已知的,黑色系统是指系统内部信息完全未知的。
灰色预测是利用在一
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序列有关的灰过程进行预测,通过建立灰色模型GM对灰
色系统进行预测.相关研究与实践证明,当系统的时间序列隐含着指数变化规律时,
灰色模型GM(1,1)的预测是非常有效的。
RBF神经网络是以函数逼近论为基础建立的多层前向型神经网络模。
它能够逼近任意的非线性函数,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并有很快的收敛速度,已成功应用于非线性函数逼近、时间序列分析、模式识别、
系统建模、控制和故障诊断等。
4纳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首先是纳米SiO2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纳米SiO2(NS)是一种非晶态物质,可与矿物粉末形成网络交织状骨架结构,其骨架结构中由致密产物所填
实的二级界面显微结构可以促进水泥的水化,提高水泥砂浆的早期强度。
NS的加入使得水泥浆体的致密性和均匀性都相应提高,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均变差,其抗折强度最高可达到32.5MPa,提高了40.7%。
从流动性和强度指标考虑,其最佳掺量在0.5%~1%之间;NS是目前大规模生产的一种纳米粉体材料,其表
面有大量不饱和Si-O残键和不同状态下的羧基使得SiO2具有高反应活性。
在温
度较低的区域,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要求会较高,而混凝土的抗冻性是影响混凝土
耐久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混凝土中掺NS仅有少部分表层浆体脱落,在与不掺NS的对比试验中相比较,其质量损失相对小。
而冻融循环次数也相应提高,试验结果证明了NS的掺入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相应提升。
另外,混凝土的抗渗性
能和耐磨性能随着NS的掺加而提高,对比不掺NS的混凝土相比,掺NS的渗水
高度下降率最高达61.8%,抗冲磨能力最高提升了30.3%。
掺NS对提高混凝土
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也有很大提升,有效延缓了混凝土被硫酸盐侵蚀的速率。
其次
是纳米Al2O3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纳米Al2O3氧化铝在混凝土中形成硅酸铝钙凝
胶(C-A-S)。
纳米氧化铝与铝酸钙水合反应生成的Ca(OH)2反应,此反应速
率和反应的表面积成正比。
因此,添加纳米氧化铝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在平均
粒径为15mm情况下,纳米氧化铝可替代水泥,最大粒径不易超过2%。
纳米氧
化铝可以提高混凝土弹性模量,在掺量5%时达弹性模量可高达143%。
纳米氧
化铝掺入后混凝土的吸水率和氯离子渗透性下降,耐久性能提高。
研究表明,掺
氧化铝使混凝土28d的抗压强度提高了4.03%,当氧化铝含量从1%上升到3%时,强度从 4.03%提高到8%,这与氧化铝的高活性有关,它加速了水泥的水化,同时氧化铝作为填料改善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从而减少了水泥浆体中较大空隙体积。
混凝土的性能也就相应得以提升。
掺入0.2%纳米氧化铝后,在准静态荷载
之下,强度和变形性能都显著提高,抗压强度提高了44.5%。
动荷载作用时,纳
米氧化铝混凝土的应变敏感度增加,随着应变的增加,峰值应力随之提升,极限
应变的范围扩大,变形能力提高。
同时电镜扫描的结果显示,加入纳米氧化铝后,水泥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界面过度区得以改善,强度和韧性提升。
结语
总之,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面最广的建筑材料之一,其以耐久性
为设计目标,兼顾强度和工作性,在节能、经济、环保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是国内外工程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我国各地区均在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
应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兼顾经济及环保,以高标准高质量推广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
综合考量,混凝土的高耐久性,安全使用寿命长,不仅可以大大
减少维修维护费用;同时高性能混凝土降低能耗和料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等对环境有利,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在施工角度高性能混凝土操作方便,改善劳
动条件,加快进度,减少模板周转,提高效率;设计角度高性能混凝土减小断面,
降低自重,增加使用空间等。
因此高性混凝土的广泛使用是建筑材料科学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利于国家工程建设长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冯乃谦.实用混凝土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