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单元写作思路与结构学案语文版必修 (1)

合集下载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第8课十八岁出门远行学案语文版必修1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第8课十八岁出门远行学案语文版必修1

第8课 十八岁出门远行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抛锚.( ) ②弧.度( ) ③浩劫.( ) ④撬.开( ) (2)多音字①柏⎩⎪⎨⎪⎧ 柏.油路 柏.林 ②刹⎩⎪⎨⎪⎧ 刹.车 古刹.③模⎩⎪⎨⎪⎧ 模.型 模.样 ④尽⎩⎪⎨⎪⎧ 尽.管 穷尽.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拥 踊涌(2)⎩⎪⎨⎪⎧ 锚 瞄 描(3)⎩⎪⎨⎪⎧ 曼 谩漫(4)⎩⎪⎨⎪⎧ 睬 彩 采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1)心安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漫不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我们如果能够从容乐观地看待生活,就能心安理得....地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 )(2)他兴高采烈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漫不经心....地哼着小曲,欣赏着那优美静谧的田园风光。

( )辨词填空消失·消逝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章子怡被传出恋情后,在博客中透露:“爱就像沙子堆砌的城堡,不去保护它,它就会随着时间的________,而渐渐________。

”三、名言警句青春的热情1.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豫宁)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 第7课 铸剑课件 语文版必修1

(豫宁)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 第7课 铸剑课件 语文版必修1

Ⅰ 通读——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浏览 全文,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填在图中相应处。 答案 ①杀鼠明仇,铸剑丢头 ②寻仇遇阻,复仇献头 ③智取王命,鼎中啮头 ④三首俱葬,臣民祭头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
Ⅱ 深读——重点探究
1.分析黑色人的形象。 (1)黑色人为眉间尺出谋划策是为了什么?
积极的姿态,顶风前行,无畏无惧。
三、名言警句
鲁迅名言名句
1.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5.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6.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Ⅱ 文本常识积累
②雉堞( dié )
n) ③打诨( hù
④胡诌(zhōu )
(2)多音字
①苔
青苔( tái )
舌苔( tāi )
②什
什物( shí)
什么( shé n)
③颈
颈联( jǐnɡ )
脖颈( ɡěnɡ)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揎( 揎起 ) 暄( 寒暄 ) 喧( 喧哗 ) 渲( 渲染 ) 煊( 煊赫 ) 径( 捷径 ) 陉( 井陉 ) 胫( 不胫而走 ) 泾( 泾渭分明 ) 经( 经纬 ) 堞( 雉堞 ) 蝶( 蝴蝶 ) 喋( 喋血 ) 碟( 飞碟 ) 谍( 间谍 )
答案
表面上看,黑色人为眉间尺出谋划策是因为“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
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正如黑色人自己所说:“……但我要报仇,
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
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

单元写作规划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

单元写作规划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

咦,一张纸条!——他,是他的字体。
看完“郑雅”两个字,她一下子合上了本
子。心里乱了,乱得不可名状。真是烦死 人!这个小子不想好事,平时真看不出 来。有那个意思找旁人去,怎么弄到我头 上来了?不要脸,还嫌我烦得不够!眼下 怎么办?告诉同桌?——不行!那样便会一 传十,十传百,人家还不认为我高考落榜
就是暗地里成天干这等好事?
平日里我最烦和男生接触,对他们连
半句话都没有,看到班里的那些男女在一
起,心里就恶心。可如今„„要不,打开 看 看 ? —— 别 看 了 , 不 会 有 好 事 。 高 考 落 榜,把我烦得饭都吃不下,觉都睡不着, 可这小子竟如此不识趣!唉,这小子还算 是全校我唯一的同乡呢,真烦死我了。② 一连三节课,她都没心思学习,心里
பைடு நூலகம்
要脸的姑娘 “谁?谁写的。这是谁写的?”她一
扫平日里的温文尔雅的劲儿,脸气得绯
红,手里捏着张纸条,用犀利的目光扫视 着室内的每个人的脸。①
①“她”的异常举
同学们都很纳闷,什么事竟会惹她来 动,让同学们诧异, 这么大的火?
顿生悬念。
事情就坏在她手里的那张纸条上。
第五节课是体育,下课回来回到座位 上,她不自觉地翻开了作业本。
伸过去:“你看看嘛!”
“谁想看谁看!”随着“嘭”的一 声,她冲出了教室。⑤
⑤矛盾冲突到了高潮。 气氛格外紧张,扣人心弦。
他震了一下,突然大踏步跨上讲台, 两抹唾沫,那雪白的纸条便飞到了黑板 上。 两行遒劲而俊秀的字:
郑雅:
“脑复康”一瓶,在你的课桌内。你 爸爸托我捎给你的,还有他给你的信。收 好。⑥
它像一股叮咚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 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 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 事物的认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 素材 语文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 素材 语文版必修1

第三单元成长如蜕第九课铸剑【基础学习】基础知识强化一、运用了夸X的手法,突出鼠和狼的肥大。

(从语法和修辞两个角度,综合起来加以理解。

)二、D粟——栗惶——皇(A.胫——径 B.绞——胶)三、B.手舞足蹈——手足无措课内阅读探究一、1.眉间尺性格软弱,敌人强大,而且他复仇的举动已经被发现。

“眉间尺不觉伤心起来”知道复仇无望,承认了自己性格的弱点,说“母亲的叹息是无怪的”。

2. ①眉间尺的父亲②我这个人灵魂里边已受过许许多多的伤,有的是人家加害的,也有的是我自己伤害到自己的。

③黑色人帮助眉间尺是一种纯粹的原侠行为,因为他是一个锄强扶弱、舍生取义的侠士。

从中可以看出黑色人为了助眉间尺复仇可以牺牲自己的决心,也促使眉间尺坚定地信任他。

3.眉间尺、宴之敖者是两个复仇者形象。

眉间尺是十六岁少年,开始性情柔弱,后听母说仇变坚决。

宴之敖者是复仇精神化身,冷峻似铁,刚毅机智,为眉间尺、自己、一切被残害者,不吝割头与眉间尺一起向暴君讨还血债。

通过着两个形象,表现了对暴虐黑暗势力,“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的反抗复仇思想。

二、①任凭宫廷等级制度如何森严,防卫制度如何严密,眉间尺的大仇终究得报,至尊者终究难逃和反抗者同样埋葬的命运。

②运用漫画式夸X手法,一是讽刺了王公大臣王后王妃的愚蠢;二是讽刺了正统的“义民”的愚昧、麻木;三是讽刺了顺民,他们以得见国王为荣耀,以磕头低眉而自豪的奴才性。

这是鲁迅改造国民性主X在历史小说中的体现。

【拓展延伸】语言运用训练一、D二、①格支格支....地径自咬②同时听到沙沙..地响,是爪子抓着瓦器的声音。

③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④听到咻咻..的饿狼的喘息⑤只听得扑通..一声,坠入水中去了⑥坠入鼎中,嘣.的一声,雪白的水花向着空中同时四射。

课外拓展阅读参考X例小说与原来的传说的差异有:①干将铸剑成功而遭到楚王杀害的情节,在小说里被虚化,写得不那么实,而是仅仅作为背景,由眉间尺的母亲复述出来。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第8课十八岁出门远行课件语文版必修1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第8课十八岁出门远行课件语文版必修1

教师用书独有
脉络梳理
课堂导语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解析 答案
课堂互动
答案
答案
答案
“旅店”本来是“我”一直要寻找的歇息的地方,但当“我”躺在
汽车里,感到一丝温暖,并说“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 里”时,“旅店”就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象征着“我”心底的希望和力 量,这是一个人在成长路途中必需的动力。
美文深读
核心亮点:选材、用材(二) 作文命题: 有一棵大树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在大树上 谈论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听了,也想去旅行,但被拒绝了。于是, 大树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被飞禽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 了世界各地。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 文。
②刹
④尽
尽管( jǐn)
n) 穷尽( jì
拥( 蜂拥而来)
曼(轻歌曼舞 )
(1)
踊( 踊跃 ) 涌( 风起云涌) 锚(抛锚)
(3)
谩(谩骂 ) 漫(漫不经心 ) 睬(不理不睬 )
(2)
瞄(瞄准)
描(扫描)
(4)
彩(大声喝彩 )
采(兴高采烈 )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1)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种子,便能让它到达远方。
⑤铜墙铁壁,无法囚住一颗渴望远行的心。 (2)选用飞机设计的事例和 前苏联飞行机设计远行,无拘形式,只因心向 题目有关吗? 远方。 (2)
提示
有关。说明远行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 第9课 不会变形的金刚学案 语文版必修1

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 第9课 不会变形的金刚学案 语文版必修1

第9课 不会变形的金刚 学习目标 1.夯实基础,感悟毕淑敏文章中的文字魅力,学习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2.感受小说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阅读、思考和领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踌躇..( ) ②困窘.( ) ③吞噬.( ) ④回眸.( ) ⑤尴尬..( ) ⑥思忖.( ) 答案 ①chóu chú ②jiǒnɡ ③shì ④móu ⑤ɡān ɡà ⑥cǔn(2)多音字①澄⎩⎪⎨⎪⎧ 澄.澈( )澄.清( ) ②揣⎩⎪⎨⎪⎧ 揣.兜( )揣.度( ) ③埋⎩⎪⎨⎪⎧ 埋.怨( )掩埋.( ) ④粘⎩⎪⎨⎪⎧粘.贴( )粘.稠( ) 答案 ①chénɡ/dènɡ ②chuāi/chuǎi ③mán/mái ④zhān/nián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焊( )捍( ) (2)⎩⎪⎨⎪⎧ 逾( )渝( ) (3)⎩⎪⎨⎪⎧ 惋( )婉( ) (4)⎩⎪⎨⎪⎧ 胚( )坯( )答案 (1)焊接/捍卫 (2)已逾不惑/坚贞不渝 (3)惋惜/婉转 (4)胚胎/坯布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循循善诱:(2)虎视眈眈:(3)耳目一新:(4)猝不及防:答案(1)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2)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3)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4)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这篇文章取材于百姓生活,写的是真人真事,构思巧妙,循循善诱....,使人看到了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

( )(2)移动运营商不仅要与其他运营商进行残酷的竞争,同时要应对来自虎视眈眈....的互联网巨头的威胁。

( )(3)在中国做生意的最大风险就是毫无预警的政策突变,以及令人猝不及防....的行业新规。

高中语文第3单元成长如蜕单元知能整合课件语文必修1

高中语文第3单元成长如蜕单元知能整合课件语文必修1
单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欣赏作品形象,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落实到小说阅读中,即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小说 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用意或作 用(表达思想情感)。 在小说中,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其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 绘其所处的时代,寄予其所领悟的生活哲理,读者要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 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 本单元的三篇不同风格的优秀小说,都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 们可以借此分析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例如《铸剑》 中的人物形象: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Βιβλιοθήκη 写作练习“他们 ?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 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 一拳 !……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 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 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 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 ,落雪,我得过湖; 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 ,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 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 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 ,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 桂儿 ,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 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 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 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第7课铸剑课件语文版必修1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成长如蜕第7课铸剑课件语文版必修1

二、背景展示
本文最初发表于1927年4月25日、5月10日《莽原》半月刊,原题为“眉 间尺”。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时改题为“铸剑”。在这篇小说中, 鲁迅沿用了中国古代有关眉间尺的故事框架,赋予了它鲜明的时代和个 性特征,使之成为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三、文学常识
《故事新编》是一部关于神话、传说及史实的白话演义。鲁迅自称其历史
辨词填空
(1)瞻仰· 仰慕
瞻仰:恭敬地看。仰慕:敬仰思慕。
在北大设立的季羡林先生灵堂,每天来 瞻仰 的悼念者排着长队,络绎不
绝,人们似乎表达着像当年人们对于鲁迅或萨特一样的哀思和仰慕 。
(2)绝望· 失望 绝望:希望断绝;毫无希望。失望: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 了空;因为希望落空而不愉快。前者的程度重于后者。 从浙江台州三名“90后”农民工相约自杀这件事情中,我们体会到了作 为“贫二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内心的苦闷、精神的贫瘠以及他们对 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的失望 乃至 绝望 。
三、名言警句
鲁迅名言名句
1.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5.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6.不在沉默中爆发,介
鲁迅 (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 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 四”运动前后,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 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语言。作 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野草》,杂文集16部有《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坟》《二心 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成长如蜕训练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与结构的具体要求。

2.学习文章思路与结构的布局技巧。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在思索并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路线。

理清思路是作者思想认识系统化、明晰化的过程,也是作者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如怎样开头,如何承接、过渡,怎样围绕中心把选择的材料组织起来,哪些地方需要为文章的下一步发展做好铺垫,哪些地方要与文章的前一部分有所照应,怎样结尾等予以梳理,使之条理化、文字化的过程。

这一系列的思索、谋划,即理清思路的工作。

理清思路非常重要,思路清楚了,才能把文章写得流畅。

而所谓“结构”,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布局安排。

它是作者思路的外化体现。

常见的文章结构模式有“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结合式”。

纵向式结构即按照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过程结构文章。

这种结构又有几种主要形式:文章完全按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展开记叙,形成顺序承接的形式,如《散步》;也可以采用“现实——回忆——现实”的倒装承接形式,如《背影》。

本单元中的《铸剑》则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安排结构。

横向式结构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关系或事物的性质和不同方面来安排材料,结构文章。

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在总体上采用纵向式(或横向式)结构,而局部又采用横向式(或纵向式)结构。

记叙类文体在结构安排上可采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几种方式。

《考试说明》中的作文部分对结构的两个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与“层次分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开头与结尾的构思;(2)段落与层次的安排;(3)过渡与照应的设置。

文本借鉴佳作赏读亮点评析路是月的痕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

(1)路的那头,连着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2)等着儿子归来?父亲爱好吹笛。

(3)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去吃草,本文思路明确,结构严谨。

全文围绕着“笛声”展开,赞美了浓浓的父爱。

(1)通过描写小路的景象,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体——父亲。

采用倒叙手法,奠定感情基调。

(2)点明文章抒情的载体——笛声。

“哀怨”暗示着父亲、笛声、“我”之间必有关联。

他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我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

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来,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

(4)我和父亲逐渐有了隔膜。

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

他开始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他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要到外地上学去了。

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

(5)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

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

(6)最终,我只好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

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

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地抱住了他,我的父亲。

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他答应了。

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7)勾起我的回忆。

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

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

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8)(3)领起全文,思路明晰。

引出后面三段“我”对父亲笛声的爱与恨。

(4)对父亲笛声的误解必须写,这是情感纠结之处,也是“我”离家不想回家的原因,更是“我”产生愧疚的根本。

(5)这里的描写和前文父子之间的隔膜相照应。

“划过我的心”意味深长。

(6)侧面描写父亲内心的痛苦与折磨。

(7)结构严谨,和开头的月光、笛声相呼应。

(8)结尾精妙传神,景情融为一体,照应题目,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开头与结尾的构思(1)营造好开头。

考场作文开头宜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忌“穿靴戴帽”。

记叙文要快速进入情节,议论文则要迅速亮出观点。

此外,考生也可以用引用名言、设置悬念等方法入题。

(2)精心设计结尾。

结尾是文章的收束总结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

一般来说,记叙文贵在含蓄,结尾或巧妙留白,引人深思;或以议论总结,升华主旨。

议论文则贵在直白,结尾或自然收束,干脆利落;或照应开头,首尾圆合;或发出号召,简要总结。

当然,文章的内容、体裁等不同,结尾方法也各不相同,考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2.段落与层次的安排(1)合理划分段落。

段落,又称为自然段。

一个自然段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而且这个中心意思在该段中要得到完整的体现,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和逻辑的要求合理安排。

(2)层次关系合理,能清晰地反映出作者的思路。

议论文通常是按照提出论点、展开论述、最后总结的论证思路来安排结构的。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记叙文一般是以时间、空间、事态的发展顺序来安排结构,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具体写法则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3.过渡与照应的设置过渡,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一般来说,文章有三种情形要用过渡:(1)转换内容时,由一个部分转入另一个部分,其相邻处需要过渡。

(2)变换写作手法时,由叙转议、由议转叙、由叙或议转抒情等时,要用过渡。

(3)变换叙述方式时,由倒叙转顺叙或由顺叙转插叙,要靠过渡来实现。

文章在过渡时,可以用关联词、疑问句、感叹句等来进行衔接,如“诚然……”“不仅……,而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等。

照应,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也要有所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则要有所铺垫。

文章有照应,才能避免突兀、不完整或偏离题意。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作文命题: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甚至处于逆境中。

身处逆境,就会产生许多的烦恼。

烦恼会羁绊你的生活,会扰乱你的心情,会消磨你的意志。

设法摆脱烦恼,才能拥有睿智的人生。

请以“摆脱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病文呈现摆脱烦恼那年冬天,①父亲和母亲终因感情不和而分道扬镳,法院并未判我归谁,他们说尊重我自己的意见。

我却茫然不知所措,一边是为我日夜操劳的母亲,另一边是供我衣食、教我做人的父亲,这叫我如何选择、如何舍弃,我迟迟下不了决心,心里罩上了一层阴云,罩得我喘不过气来,②平日里开朗活泼的我一下子阴郁起来。

这时,东北的二爷打电话来,要我去他那里散散心,家里人也一致同意让我走开一段时间。

在众人的目送下,我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二爷的家在山脚下的一座大农场边。

因为是冬天,东北气温很低,雪积得很厚,就像我心头的阴云。

我仍是终日闷闷不乐,或许天也一样,阴沉沉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儿整日飘着细细的雪花。

③二爷感觉到我的烦闷,让孙女雪玫带我去山上逛一逛。

那天雪停了,但天仍阴沉沉的。

我们踏着厚厚的积雪进山了。

一路上,雪玫不断地指指点点介绍着,我没有话语,因为我的心仍在父母身上,我应该跟谁过呢?以后读书的日子还长,跟着母亲,上学的费用都成问题;跟着父亲,谁给我做饭洗衣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④这样走了一段路,我抬起头,看了看,知道山并不大,长满了常青的雪松、红松和一些低矮的灌木。

临近中午,雪又下了起来,并且越下越大。

幸亏我们早有准备,我们到了一条峡谷里的一座木屋,吃着午餐,欣赏着北国的雪景。

咦?我不禁有些疑惑,山上本是长满低矮的灌木的,但山谷的地面上却光秃秃的只有雪松。

难道是我的记忆有误?不可能的。

在学校里,老师多次表扬我,说我记东西特快。

在一次古诗词背诵大赛上,我还拿了一个一等奖呢。

⑤我问雪玫,她也是一愣,没有回答。

我怯怯地望着窗外,只见大雪掉在雪松枝上,一会儿上面的雪滑了下来,雪松枝又直指苍天。

⑥我忽然明白了峡谷中没有灌木的原因:灌木没有雪松那样有弹性的枝条,这里常下大雪,雪大就被压死了,而雪松却靠它松枝的弯曲一次又一次把压在背上的雪卸去。

我若有所悟,对烦恼要尽可能承受,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就不会被压垮,就会走出烦恼。

的确,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⑦我忽然感觉到轻松多了。

病因分析1.思路不清,繁简不当。

有时需要繁写,具体形象些;有时需要简写,三言两语即可,甚至可一句话不说。

2.结构混乱,语句、段落衔接不当。

衔接最起码的要求是自然。

语句衔接自然有许多方法,比如叙述角度要一致,前后结构要一致,风格要一致,陈述对象要一致等;段落衔接自然,要求在谋篇布局时就要有整体意识。

①可补加上有关成分,让环境描写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服务。

②添加必要的修饰成分,以突出“我”的烦恼。

③这两句的先后顺序调整一下。

④烦恼的内容前面已有交代,这里没有必要再啰嗦,可以删去。

⑤删去,是游离于文章的主旨之外的内容。

⑥应该描写得具体些、形象些。

这是引发“我”的感悟的景象,不要觉得自己知道别人就一定知道。

⑦再进一步联系自己的现状,写出感悟。

这样,接下来的一段才会自然、不突兀。

佳作再续摆脱烦恼那年冬天格外冷,太阳也苍白阴冷。

父亲和母亲终因感情不和而分道扬镳。

法院并未判我归谁,他们说尊重我自己的意见。

我却茫然不知所措,一边是为我日夜操劳的母亲,另一边是供我衣食、教我做人的父亲,这叫我如何选择、如何舍弃,我迟迟下不了决心,心里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云,严实地罩得我喘不过气来,平日里开朗活泼的我一下子阴郁起来。

这时,东北的二爷打电话来,要我去他那里散散心,家里人也一致同意让我走开一段时间。

在众人的目送下,我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二爷的家在山脚下的一座大农场边。

因为是冬天,东北气温很低,雪积得很厚,就像我心头的阴云。

我仍是终日闷闷不乐。

天也不作美,整日飘着细细的雪花,阴沉沉地让人出气都不畅。

二爷感觉到我的烦闷,让孙女雪玫带我去山上逛一逛。

那天雪停了,但天仍阴沉沉的。

我们踏着厚厚的积雪进山了。

山并不大,长满了常青的雪松、红松和一些低矮的灌木。

临近中午,雪又下了起来,并且越下越大。

我们到了坐落在峡谷里的一座木屋,吃着带去的午餐,欣赏着北国的雪景。

咦?我不禁有些疑惑,山上长满了低矮的灌木,但山谷里却只有雪松。

我问雪玫,她也是一愣,没有回答。

我出神地望着窗外,只见大雪纷纷扬扬地洒在雪松枝上,雪松的枝被压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