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2011.3

合集下载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product cycle model)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 ·维 农于1966年在其《产品周 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 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该理论把技术变化作为国 际贸易的又一决定因素, 试图解释某产品在一国国 际贸易中进出口流向的转 变及其成因。是动态国际 贸易理论,也是对外直接 投资理论.
小结
一、贸易基础 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二、核心思想 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具有相似的需求结 构,因此更具有共同贸易的基础。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六、对需求重叠理论的评价
1.从需求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 • 需求重叠理论将需求因素引入贸易格局的 决定,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发展。 2.较好地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技术 初始 产品技 期 术未成 行 成长 技术确 期 定,普 遍采用 成熟 标准化 期 生产 投入 技术 比较优 贸易 势国家 方向 创新国 创新国 发达国 资本 发达国 发达国 发展国 劳动 发展国 发展国 创新国 发达国 价 格
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示
资本优势,比较优势 向其他发达国转移
案例分析
袖珍计算器与国际产品生命周期
• 袖珍计算器由美国Sunlock公司于1961年 发明,以1000美元的价格投放市场。 • 此前学生们普遍使用计算尺(滑尺), 这种计算工具随价格便宜,但准确性价 差。 • Sunlock公司发明的袖珍计算器的准确性 与计算机相差无几,而且便于携带。
案例分析
• 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 程度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
四、重叠需求的图形说明
(商品档次)
(人均收入)
结论:
由图可知,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 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 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商品。 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 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 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 就可能很少,甚至不存在,因此,贸易的密 切程度也就很小。

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Example: USA in 1999, export computers USD39.6 billion Import computers USD56.4 billion So, ITT = 1 – I39.6 – 56.4I/(39.6+56.4) ITT = 0.825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
密集度看,它会随产品生命周期的逐渐演进而 密集度看, 有规则的变化。 有规则的变化。
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不同的 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具有比较优势。 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具有比较优势。
实例1 实例1
收音机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收音机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真空管收音机刚在美国发明时, 当真空管收音机刚在美国发明时,其市场前景并 不确定,它并没有吸引许多顾客,生产规模也较小, 不确定,它并没有吸引许多顾客,生产规模也较小, 价格非常昂贵并且具有手工艺的特点, 价格非常昂贵并且具有手工艺的特点,因而需要大 量技术性工人,经过最初错了又试的阶段之后, 量技术性工人,经过最初错了又试的阶段之后,收 音机成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成功产品, 音机成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成功产品,随着电台网 的扩张以及收音机的有用性对消费者越来越明显, 的扩张以及收音机的有用性对消费者越来越明显, 对收音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对收音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不久收音机成为出口 商品,收音机成为非常成功的一种商品,二战后, 商品,收音机成为非常成功的一种商品,二战后, 随着生产技术的普及, 随着生产技术的普及,日本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扩 大生产,使得日本占领了这一市场的很大一个份额。 大生产,使得日本占领了这一市场的很大一个份额。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不完全竞争行业,也就是说企业有能力决定其销售价格;
第二,市场必须是分割的,即低价格市场的消费者不能把产品倒卖到高价格的市场上去;
第三,在不同的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不同。
国际贸易中这些条件是否满足:
根据我们的假定,如果一个厂商在国内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上就有更大的垄断力量。与国外市场相比,厂商能在国内以较高的价格进行产品销售。那么,为什么厂商还要以低价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呢?厂商为们么不能将出口到国外的这部分产品在国内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呢?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这家厂商不是—个完全竞争企业。
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行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为出口倾销的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要好。外国的同类企业如果也在其他产品上采取类似的行为,就会出现相互倾销,从而形成行业内贸易。
二、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到了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50%(1999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
首先,各行业的商品结构:一般来说,初级产业中的产品基本是同质的。如矿产品、农产品等,虽有差别,但对消费者来说其基本效用是差不多的。一个国家在出口小麦的时候一般不会进口小麦,本国与外国的小麦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所以初级产品间的贸易通常是行业间的贸易。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3. FDI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加速器 4. 电子商务引发了国际贸易手段的革命
5.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迅速,但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 占据统治地位,且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迅速上升。
在战后的世界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的绝对 规模大大增加。但相对而言,世界贸易中增长最迅速的还是发达国家相互问 的贸易。而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贸易发展的迅速,也是当代世界贸易发展的重 要特征。
第二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分析仅限于土地、劳动和资 本三种。随着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不仅包 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而且还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信息等 新型生产要素。新要素理论从要素的国际移动、要素密集性的转变等方面 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6. 国际贸易格局上,全球化与集团化并存,FTA发展迅猛。
FTA建立和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
(1)FTA促进了区内经济和贸易增长; (2)影响世界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向 (3)FTA所固有的排他性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7. 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8. 在贸易政策上,管理贸易盛行
2. 人力资本要素说
(1)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真正作用和意义没有给予充分的 重视,对人力资本也没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定义。直到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 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演说,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 资本是指人通过获取技术和知识对生产发展产生影响的能力,是资本的一种类型, 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是教育、保健、人口流动等周密投资的产物。 (2)一国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正规的学校教育、卫生保健、在职培训等, 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 重要影响。 (3)人力资本赋予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影响作用。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5.1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一、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H-O 模型)。

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

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但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一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这种贸易模式被称为“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简称IIT) 来测度一个产业的行业内贸易程度。

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1X MIIT X M -=-+其中X 和M 分别代表一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价值和进口价值。

IIT 的值介于0和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么,IIT =0,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

如果IIT >o ,意味着该国同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品,有行业内贸易。

IIT 的值越大,表示行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

当出口与进口的价值相等时,X-M =0,IIT =1。

当然,IIT 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一个行业或产品,行业或产品定义得越宽泛,IIT 的值就会越大,否则就比较小。

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

到了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50% (1999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外部规模经济OR 内部规模经济
云南昆明市郊斗南镇的鲜花市场; 天津的食街; 微软公司
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
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
比较优势OR规模经济
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 英特尔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
中国是主要的电视机出口国
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和鞋
1.二战后,出现了工业国家由进口初级产品—
出口工业产品的转变。 2.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许多同一 行业的产品既进口又出口。 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尤其是工业产品的贸易 大大增加。 4.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背景: 二战后,出现了工业国家由进口初级产品—
贸易的原因,更贴近实际。 不足: 1.年轻的理论,并不完善 2.完全归因于需求偏好相似的贸易,有失偏颇
本章小结
1.当代贸易理论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
争来解释资源储备相似国家之间和同类 工业产品之间的双向贸易。这种双向贸 易的基础是由企业生产规模不同而产生 的成本差异。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 保罗克鲁格曼和坎姆等。
生产中心在发展 中国家
劳动
生活必需品, 全世界都需要
5.4
需求决定的贸易理论
一、决定需求的因素
实际需求、喜爱偏好、收入水平 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不变时人们对收入变化
所作的需求反应。 恩格尔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花费 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少。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的变动/收入的变动 即:es=
△Q/Q △Y/Y
△Q = × Q △Y Y
es>1 0< es <1 es <0
富有弹性 缺乏弹性 负弹性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内容
波斯纳认为,假如A国发生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使A国相对 于B国说来,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特定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 上,享有一定程度的比较成本优势,正是这种比较成本优势决 定着A、B两国间的贸易结构和商品流向。而且,这种比较成本 优势将保持下去,直到由之引发的B国的同类技术革新和发明创 造导致对A国新产品的成功仿制,或A国的发明者通过技术转让 的形式将其技术专利或生产特许权让渡给B国,因而此种技术差 距不复存在时为止。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考虑了生产要素密集性质的动态变化、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 态转移,以及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对落后国家利用直接投 资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发展制造业生产,实现优势产业的转 移,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同一个 分析框架,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因 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局限性在于:难以说明当贸易双方各种要素禀赋(包括技术) 不存在差异或差异较小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贸易的问题;无 法解释对于大部分发生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 内的双向投资行为,也无法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建立 以后遍及全球的投资行为。
创新国
国内销售, 无出口 生产增加, 出口增加 生产减少, 出口减少 出口减少 无生产,完 全进口 完全进口, 进口减少
模仿国—其他发达国家
国内销售,无出口 无生产,进口增加 生产增加,进口减少 出口增加 生产减少,出口减少 无生产,进口增加
模仿国—发展中国家
无生产,无进口 无生产,无进口 无生产,进口增加 进口增加 生产增加,进口减少 生产增加,出口增加
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产品差异论
同质产品是指性质完全一致因而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 品,如同样的水果、砖等。 差异产品是指从实物形态上看,产品的品质、性能、造 型、设计、规格、商标及包装等方面的差异,如不同型 号的电视机、不同功能的化妆品等。 产业间贸易大多发生在同质产品之间,产业内贸易大多 发生在差异化产品之间。 国际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基础,这些主要 体现在产品的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等三方面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2011.3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2011.3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假设韩国在技术上领先瑞士,能以更低的 成本生产钟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瑞 士先生产并发展到一定规模,规模经济效 应使得瑞士钟表业的成本迅速下降到C*, 此 时若韩国想进入该市场,其成本是CK, 可见 虽然韩国相对瑞士有生产钟表的比较优势, 但由于外部规模经济会锁定在现有的贸易 模式上,使得韩国无法进入钟表市场。但 是,如果韩国能够进入国际钟表市场,均 衡点会在C**,C**要低于C*,对整个市场 来说是一种福利损失。
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但消费 品的种类则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提 高了福利。
强调产品多样性所带来的消费者福利,为衡量贸易所 得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同时说明扩大市场获得规模经 济也是企业愿意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理论令人信服的解释了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和 行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补充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的理 论。
Q
参与国际贸易的长期影响
P, C
短期的垄断利润会引起更多企
($)
业进入。使得原有企业的需求
下降,利润消失。
P0 = AC0 P2 = AC2
AC
Q0 Q2MR0
MR2
MC Dtotal Dhome
Q
对于垄断企业来说,开放贸易的短期结果是企业产 量增加,平均成本下降,出现短期利润。产品价格 可能下降,使得本国消费者收益,消费者剩余增加。 但是短期内价格也可能上升,造成国内消费量下降, 消费者受损。
图5-6 动态的外部规模经济
动态规模经济理论的:“干中学”
劳动者在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技术 和熟练程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即使投入不增加,生 产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干中学”的学习效应是产 业累计产量每翻一番,其平均成本会下降20~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Z Curve)
4.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
P/W

Z
P
(P/W)*

P
Z
c*
c
PP曲线和ZZ曲线的交点是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每
个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
Lci xi


L
n=
xi
5.PP-ZZ 模型中贸易的影响
假设存在另一个同类的经济,有相同的偏好、资源储备和技术, 并有人口L*。当对方开放自由贸易时,对本国的任何一种商品 都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消费人口。
新贸易理论分析的起点:传统贸易理论假设的放松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与不 完全竞争模型
完全竞争
产品异质 传 统 贸 易 理 论 假 设
偏好相同
偏好不同
技术革新
需求决定论 技术差距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战略贸易理论
技术相同 技术转移
没有贸易壁垒
政府介入
一、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
(一)不完全竞争和贸易
P/W

Z
Z’
P
(P/W)* (P/W)*’ Z
P
c*’ c* Z’
c
重要结论
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
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 格。 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但消费 品的种类则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提 高了福利。 强调产品多样性所带来的消费者福利,为衡量贸易所 得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同时说明扩大市场获得规模经 济也是企业愿意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理论令人信服的解释了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和 行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补充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的理 论。
飞机,成本变成9500万$,波音表现出的是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 经济?
规模经济的模型
图:企业成本与规模经济
成本
规模报酬 不变 规模报酬 递增 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 递减 产量 规模不经济
理论内容
在国际贸易条件下,国家之间要进行专业化分工,
生产规模与市场规模互相促进,规模经济使各国在 贸易中获利。 产业内贸易获利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化分工和规模 经济的效益。 一国生产其中的一部分产品或一部分零部件,然后 进行交换,产生同一产业内贸易,例如:OTIS、空 中客车。
图5-5 外部规模经济锁定的分工模式
最主要的外部规模经济可能来自于知识的积累 。当某个厂商通过经验积累而提高其产品质量或生 产技术时,其他厂商可能通过对该技术加以模仿并 从中获益。随着该产业整体知识的不断积累,这种 知识外溢就有助于产业内各厂商的生产成本下降。 图5-6中学习曲线说明了累计产量与成本之间的 关系。
1.规模经济 : 外部的规模经济

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 业规模的扩大而企业的规模扩大。外部的规模经 济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
内部的规模经济
主要来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是行 业的规模。内部规模经济使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 成本优势,从而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
价格
行业
S1 ’ S1=Σ MC1
价格
企业
S2=Σ MC2
MC1
MC2
AC1
P LRAC P2 D1 Q1 Q2 D2
AC2
Q
q1=q2
Q
行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平均成本的下跌使得中国玩
具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企业就有动力出口, 从而产生国际贸易。
P
Pd
MC
a Dd
MR1
PF
MRf
DF
MC
Q
Qd
O
QE
Q
(二)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而减少的特征。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征。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征。
波音每月生产9架飞机,成本是每月9000万$,如果每月生产10架
垄断企业的出口倾销策略成功实施的条件:
(1)国内必须具备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倾销出口企业是价格 的制订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2)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必须充分分隔,即国内其他人不可能从 国外市场回购低价格出口的商品; (3)垄断出口企业面临的国内需求弹性小于国外的需求弹性,即 国内需求曲线比国外需求曲线更加陡峭。
假设韩国在技术上领先瑞士,能以更低的 成本生产钟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瑞 士先生产并发展到一定规模,规模经济效 应使得瑞士钟表业的成本迅速下降到C*, 此 时若韩国想进入该市场,其成本是CK, 可见 虽然韩国相对瑞士有生产钟表的比较优势, 但由于外部规模经济会锁定在现有的贸易 模式上,使得韩国无法进入钟表市场。但 是,如果韩国能够进入国际钟表市场,均 衡点会在C**,C**要低于C*,对整个市场 来说是一种福利损失。
价格歧视是指同样的商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订不同的价格水平
。在国际贸易中,价格歧视的最常见形式是垄断厂商的出口倾销 。经济学家将倾销带来的出口收益看成是是一种出口激励。
出口倾销是出口垄断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在垄断国内市
场并取得垄断高价的前提下,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方式大量出 口,争夺国外市场的行为。
图5-6 动态的外部规模经济
动态规模经济理论的:“干中学”
劳动者在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技术
和熟练程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即使投入不增加,生 产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干中学”的学习效应是产 业累计产量每翻一番,其平均成本会下降20~30%.
蛙跳模型
领先国在旧技术上有学习效应,旧技术的生产率比新技术初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动态变迁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产业内贸易理论
背景:当代国际贸易中的新现象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 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的 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品的 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从贸易所得来看,各个企业在短期内可能会由于成
本下降先于价格下降而出现利润,但长期又回到经 济利润等于零的状况。所以对于企业来说,短期可 能有所得,长期则无所得。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 长期价格下降,消费量上升,消费者剩余增长,因 此,整个社会由于贸易而获得净收益。
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并不能根据 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外部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 式:可能导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以无比较优势的专业化 分工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P1 P0 AC1
AC MC Dhome Q0 Q MR0 1 MR1
Dtotal
Q
参与国际贸易的长期影响
P, C ($) 短期的垄断利润会引起更多企 业进入。使得原有企业的需求 下降,利润消失。
P0 = AC0 P2 = AC2
AC MC Dtotal Dhome
Q0 Q2MR 0
Q
MR2
对于垄断企业来说,开放贸易的短期结果是企业产
始时高,故领先国会选择继续沿用旧技术,而后起国由于劳 动力成本较低,可以选择新技术,从而在未来取得技术优势 。
前提:领先国与后起国之间的工资成本差异足够大;新技术
比旧技术有显著的生产率增进;旧技术的经验对新技术并不 重要;新技术最终比旧技术有显著的效率增进。
(2)坎姆模型: 规模经济和两个工业国之间的贸易
Lci xi
(2)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1 W pi 1 c
Pi c W c 1
(PP 曲线)
(3)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 长期利 润=0

Pi x i W xi
Pi W Lci
QW
M
图 1: 有规模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
坎姆模型可用来说明两个技术相同、资 源禀赋相同,甚至需求相同的国家为什 么会进行贸易。 假定:美国和日本,生产两种产品:电脑和 照相机,并假定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行业
·
E
CIC0
都具有外部规模经济。并且美国、日两
国的生产技术、资源禀赋和需求偏好都 相同,因此,两国的PPC和CIC 也完全
100 日本 2.0 1.5 100 200
Q 卡车
2.0 AC
AC 100
Q卡车

Q轿车
分工和贸易的结果是使两国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都
降低,资源利用都更加有效,而各国的消费量都没 有减少,而且由于产品价格的降低,各国的消费量 都会增加。
这种分工没有规定的模式,可以自然竞争产生,也
可以协议分工。但是这种发达国家之间工业产品的 双向贸易的基础是规模经济,而不是技术不同或资 源配置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
PT/PW
相同。
N
QT
图 2: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由于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生产量和消费量
都一模一样,在比较优势理论中,两国不会 发生贸易。
QW
M
现假设美国电脑生产发展迅速,有更多人从 事电脑生产,同时日本生产照相机,由于存 在规模经济,两国的生产成本发生了变化: 美国电脑的相对成本低于日本,而日本照相
(3)内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企业与行业间贸易
假设日本和美国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都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汽车。 由于两国生产技术和资源配置都相同,生产汽车的成本曲线一样。如果 两国允许贸易,市场就不再局限于本国,企业可以增加产量从而产生规 模经济使成本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