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建筑行业所有计算公式大全

建筑行业所有计算公式大全

建筑行业所有计算公式大全建筑行业涉及到的计算公式非常多,以下是建筑行业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1.面积计算公式:建筑物的面积一般有三种计算方法:面积计算、实测计算和测绘计算。

其中,面积计算通常是指根据平面图进行计算的方法,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面积=长度×宽度2.体积计算公式:建筑物的体积指的是其立方体积,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体积=面积×高度3.施工材料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中,需要计算所需使用的材料数量。

例如,砖块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砖块数量=长度×宽度÷砖块的尺寸其中,砖块的尺寸是指砖长、砖宽和砖厚。

4.重量计算公式:建筑物中的一些构件需要进行重量计算,用于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重量计算公式的具体形式因构件类型而异,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重量=面积×厚度×单位重量其中,单位重量是指材料的密度,厚度是指构件的厚度。

5.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在施工中需要计算混凝土的用量。

混凝土的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混凝土用量=面积×厚度×混凝土的配合比其中,混凝土的配合比指的是水泥、砂、石的比例。

6.钢筋用量计算公式:钢筋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材料之一,需要计算钢筋的用量。

钢筋用量计算公式如下:钢筋用量=(面积×钢筋的体积密度)÷钢筋的截面积其中,钢筋的体积密度是指钢筋的重量和体积之比。

7.梁、柱及墙等构件的弯矩计算公式:梁、柱和墙等结构构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计算其弯矩,用于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弯矩计算公式如下:弯矩=力矩÷断面惯性矩其中,力矩是指施加在构件上的力和施力点与测点的距离之积,断面惯性矩是构件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属性。

8.梁、柱等构件的受力计算公式:梁、柱等结构构件需要进行受力计算,用于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受力计算公式包括杨氏模量、抗弯刚度、剪切刚度等公式。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

地砖:规格(单位:mm):1000*1000、800*800、600*600、500*500、400*400、300*300、200*200、100*100。

粗略计算方:用砖数量=房间面积/一块地砖的面积*1.1 。

精确计算方:用砖数量=(房间长/砖长)*(房间宽度/砖宽度)*1.1 。

例:房间长5米,宽3米,地砖规格400*400用砖数量=(5m/0.4m)*(3m/0.4m)*1.1=104块。

实木地板:常用规格:900*90、750*90、600*90粗略计算方:使用地板块数=房间面积/一块地砖的面积*1.08。

精确计算方:使用地板块数=(房间长/砖长)*(房间宽度/地板宽度)*1.08 。

例:房间长5米,宽3米,地砖规格750*90用砖数量=(5m/0.75m)*(3m/0.09m)*1.08=239块。

复合地板常见规格:1.2米*0.19米粗略计算法:地板块数=房间面积/一块地板面积*1.05精确计算法:地板块数=(房间长度/地板长度)*(房间宽度/地板宽度)*1.05 例:长5米,宽3米用板数量=(5米/1.2米)*(3米/0.19米)*1.05米约=70块注:通常有3%--5%的损耗按面积算千万不要忽视!涂料规格:5升、15升家装常用5升,5升涂料刷面积为35平方米(涂2面)计算方法:墙面面积=(长+宽)*2*层高顶面面积=长*宽、地面面积=长*宽总使用桶数=(墙面面积+顶面积+地面面积)/35平方米例:长5米,宽3米墙面积=(5米+3米)*2*2.85平方米=45.6平方米顶面面积=5米*3米=15平方米地面面积=5米*3米=15平方米涂料量=(45.6+15+15)平方米/35平方米=75.6平方米/35平方米=2桶注:以上只是理论上涂刷量,因在施工中要加入适量清水,所以以上用量只是最低涂刷量墙纸规格:每卷长10米,宽0.53米计算方法:墙纸总面积=地面面积*3 (地面积=长*宽)墙纸的卷数=墙纸总面积/(0.53米*10米)常见墙纸规格为每卷长10m,宽0.53m。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密度。

ρ——材料的密度(g/cm3或kg/m3)m——材料的质量(g或k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或m3)计算式:ρ=m/V2、表观密度:工程中常用的散粒状材料,如混凝土用砂、石子等,因孔隙很少,可不比磨成细粉,直接用排水法测得颗粒体积(包括材料的密实体积和闭口孔隙体积,但不包括开口孔隙体积),称为绝对密实体积的近似值。

ρ’——材料的表观密度(g/cm3或kg/m3)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或kg)V’——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不含开口孔隙的体积(cm3或m3)计算式:p’=m/V’3、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体积密度。

ρ0——材料的体积密度(g/cm3或kg/m3)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或kg)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括材料内部封闭孔隙和开口孔隙的体积)(cm3或m3)计算式:ρ0=m/V04、堆积密度:散粒材料或粉末状、颗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ρ’0——材料的堆积密度(g/cm3或kg/m3)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或kg)计算式:ρ’0=m/ V’0V’0——材料的堆积体积(cm3或m3)5、密实度:密实度是只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用D表示)计算式:D=V/V0*100%=ρ0/ρ*100%6、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率。

(用P表示)计算式:P={(V0-V)/V}*100%=(1-ρ0/ρ)*100%密实度于空隙率的关系为:P+D=17、填充率:填充率是只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所填充的程度。

(用D’表示)计算式:D’=V’/V’0*100%=ρ’0/ρ’*100%8、空隙率:空隙率是只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材料堆积体积的百分率(用P’表示)计算式:P’={(V’0-V’)/V’0}*100%=(1-ρ’0/ρ’)*100%9、吸水性: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常用建筑材料用量及费用计算公式!

!!常用建筑材料用量及费用计算公式!

!!常用建筑材料用量及费用计算公式!实用!!最常用的建筑材料用量及费用计算公式!一、地面砖用量:(注一般不同房型损耗率不同大约1-5%)每百米用量=/[(块料长+灰缝宽)×(块料宽+灰缝宽)]×(1+损耗率)例如:选用复古地砖规格为×,拼缝宽为,损耗率为1%,平方米需用块数为:平方米用量=/[(+)×(+)×(1+)约等于块地砖总价=地砖数×地砖单价二、顶棚用量:顶棚板用量=(长-屏蔽长)×(宽-屏蔽宽)例如:以净尺寸面积计算出塑料天棚的用量塑胶板的单价是元每平方米,屏蔽长、宽均为,天棚长为3M,宽为,用量如下:顶棚板用量=()×()约等于每平方米三、包门用量:包门材料用量=门外框长×门外框宽例如:用复合木板包门,门外框长、宽为,则其材料用量如下:包门材料用量=×=平方米四、壁纸用量:壁纸用量=(高-屏蔽长)×(宽-屏蔽宽)×壁数-门面积-窗面积例如:墙面以净尺寸面积计算,屏蔽为24CM,墙高、宽5M,门面积为平方米,窗面积为平方米,则用量如下:壁纸用量=[()×()]×约等于平方米以上是部分用料量的计算,依逐个将各部分装修用料量乘以各自单价后累加,就得出了装修工程的总材料费用五、地板用量:(实木)纵向用量=房间长度/地砖长度横向用量=房间宽度/地砖宽度,如遇除不尽,要用进位法,不可四舍五入,但纵向则不到半块算半块,超过半块算一块地板总价=总用量×单价地板损耗=地板面积-住房面积地板损耗率=地板损耗/住房面积六、贴墙材料用量:贴墙材料的花色品种确定后,可根据居室面积大小合理地计算用料尺寸,考虑到施工时可能的损耗,可比实际用量多买5%左右计算贴墙材料的方法有下面两种:1以公式计算,即将房间的面积乘以,其积就是贴墙用料数如20平方米房间用料为20×=50m还有一个较为精确的公式:S=(L/M + 1)(H + h) + C/M其中:S--所需贴墙材料的长度(米)L--扣去窗、门等后四壁的总长度(米)M--贴墙材料的宽度(米),加1作为拼接花纹的余量H--所需贴墙材料的高度(米)h--贴墙材料上两个相同图案的距离(米)C--窗、门等上下所需贴墙的面积(平方米)2实地测量,这种方法更为准确,先了解所需选用贴墙材料的宽度,依此宽度测量房间墙壁(除去门、窗等部分)的周长,在周长中有几个贴墙材料的宽度,即需贴几幅然后量一下应贴墙的高度,以此乘以幅数,即为门、窗以外部分墙壁所需贴墙材料的长度(米)最后仍以此法测量窗下墙壁、不规则的角落等处所需用料的长度,将它与已算出的长度相加,即为总长度这种方法更适用于细碎花纹图案,拚接时无需特别对位的贴墙材料七、涂料用量估算法介绍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房间面积(平方米)除以4,需要粉刷的墙壁高度(分米)除以4,两者的得数相加便是所需要涂料的公斤数例如:一个房间面积为20平方米,墙壁高度为16分米(除12分米的墙裙),那么,就是(20÷4)+(16÷4)=9,即9公斤涂料可以粉刷墙壁两遍。

建筑公式大全及计算规则

建筑公式大全及计算规则

建筑公式大全及计算规则建筑公式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用于计算各种建筑物理量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规则。

这些公式和规则旨在帮助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精确地估算建筑的尺寸、荷载、材料和成本,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功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建筑公式和计算规则:1.建筑面积计算:建筑物面积=地面基准面积+上层各层面积公式:A=A0+A1+A2+...+An2.体积计算:建筑物体积=建筑物总高度×建筑底面积公式:V=H×A3.材料计算:材料量=建筑物面积×建筑物高度×空间占比公式:M=A×H×F4.荷载计算:建筑物设计荷载=建筑物重量×荷载系数公式:P=W×C5.建筑安全度计算:安全度=设计荷载/结构容量公式:S=P/C6.结构设计计算:结构容量=材料强度×结构截面面积公式:C=S×A7.电力用能计算:电力用能=功率×使用时间×单价公式:E=P×T×U8.照明设计计算:照明亮度=照明强度×照明效率公式:B=I×E9.通风设计计算:通风量=通风速度×通风截面积公式:V=V×A10.施工成本计算:施工成本=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公式:C=L+M+E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建筑公式和计算规则,实际上,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公式和规则,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此外,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还取决于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在计算过程中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使用建筑公式和计算规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建筑公式和计算规则的准确性依赖于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仔细检查和核实所有输入数据,以确保其准确性。

2.考虑不确定性和容错性: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容错性,例如,材料的尺寸和强度、荷载的变化等。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在建筑领域,准确计算建筑材料的用量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成本控制,还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每种材料的计算都有其特定的公式和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常见建筑材料的计算公式。

一、砖块在计算砖块用量时,需要考虑砖块的尺寸、墙体的面积以及灰缝的厚度。

假设砖块的尺寸为长 L、宽 W、高 H,墙体的长度为 A,高度为 B,灰缝的厚度为 C。

则每层砖块数量=(A + C)×(B + C)÷(L + C)×(W + C)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C 一般取值 10mm 左右。

例如,一块砖长 240mm,宽 115mm,高 53mm,要砌一堵长 5m,高 3m 的墙,灰缝厚度为 10mm。

每层砖块数量=(5000 + 10)×(3000 + 10)÷(240 + 10)×(53 + 10)≈ 1080 块二、水泥水泥的用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施工体积。

以混凝土为例,假设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 1:X:Y,混凝土的体积为 V。

则水泥用量= V × 1 ÷(1 + X + Y)例如,要配制 10m³的 C25 混凝土,配合比为 1:174:313,水灰比为 047。

水泥用量= 10 × 1 ÷(1 + 174 + 313)≈ 177(吨)三、沙子沙子的用量同样与混凝土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施工体积相关。

仍以上述混凝土为例,沙子用量= V × X ÷(1 + X + Y)在上述例子中,沙子用量= 10 × 174 ÷(1 + 174 + 313)≈ 307(立方米)四、石子石子用量的计算方法与沙子类似。

石子用量= V × Y ÷(1 + X + Y)在上述例子中,石子用量= 10 × 313 ÷(1 + 174 + 313)≈ 516(立方米)五、钢材钢材的用量计算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构件和设计要求进行。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

建筑材料计算公式建筑材料计算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正确的计算可以避免材料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

建筑材料计算是根据建筑图纸、工程量清单和施工方案等信息,确定所需材料的数量和规格,以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

下面将介绍建筑材料计算的一般公式和方法。

1.砖石材料计算1.1砖头数量计算:砖头数量计算主要依据墙体的长度、高度和厚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墙体需要的砖头数量取决于砖头的规格和砖缝的宽度。

计算公式如下:砖头数量(个)=(墙体长度(m)×墙体高度(m))/(砖头长度(m)×砖头宽度(m)×砖缝宽度(m))1.2砖头砂浆消耗量计算:砖头砂浆消耗量主要依据砖缝的宽度和墙体的长度、高度来确定。

计算公式如下:砂浆消耗量(m³)=(墙体长度(m)×墙体高度(m)×砖缝宽度(m))/(砖头长度(m)×砖头宽度(m)×砖缝宽度(m))2.混凝土材料计算2.1混凝土体积计算:混凝土体积计算主要根据构件的尺寸和混凝土的配比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的水泥、沙子和骨料的用量取决于混凝土的配比。

计算公式如下:混凝土体积(m³)=构件长度(m)×构件宽度(m)×构件厚度(m)2.2水泥用量计算:水泥用量的计算主要依据混凝土的配比和混凝土体积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用量取决于水泥的配比。

计算公式如下:水泥用量(kg)= 水泥配比×混凝土体积(m³)2.3水用量和砂量计算:水用量和砂量的计算主要依据混凝土的配比和混凝土体积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的水和砂的用量取决于混凝土的配比。

计算公式如下:水用量(m³)=水配比×混凝土体积(m³)砂量(m³)=砂配比×混凝土体积(m³)3.钢筋材料计算3.1钢筋长度计算:钢筋长度计算主要根据构件的尺寸和构件中钢筋的布置来确定。

建筑材料课目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建筑材料课目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1.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体积密度:ρ0——材料的体积密度,g/cm3或kg/m3;m——材料的质量,g或kg;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或m3。

(体积密度与含水情况有关,如未注明均指绝对干燥材料的体积密度)2.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ρ——材料密度,g/cm3;m——材料的绝对干燥质量,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实体积),cm3。

(体积密度小于密度)3.表观密度直接用排水法求得的体积,作为绝对密实状态下体积的近似值,按该体积计算出的密度为表观密度(或视密度):ρ′——表观密度,g/cm3;m——材料的绝对干燥质量,g;V′——用排水法求得的体积(V′=V+V闭) ,cm3。

(表观密度可以代替密实材料的密度或体积密度)4.孔隙率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或称总孔隙率。

P——孔隙率,%;V孔——材料中全部孔隙的体积,cm3;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

P——孔隙率,%;ρ0——材料的体积密度,g/cm3或kg/m3;ρ——材料密度,g/cm3或kg/m3。

5.堆积密度散粒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堆积密度:ρ0——散料材料的堆积密度,kg/m3;(常指松堆密度)m——散料材料的质量,kg;V0′——散料的体积,m3。

(V0′=V0+V 空=V+V孔+V空)6.开口孔隙率开口孔隙率P K指材料中能被水所饱与(即被水所充满)的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m1——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g;m2——水饱与状态下材料的质量,g;ρW——水的密度,常温下可取1g/cm3,故常略去。

7.闭口孔隙率闭口孔隙率P B为总孔隙率P与开口孔隙率P K之差:P B=P-P K8.空隙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空隙体积与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P′——散粒材料的空隙率,%;ρ0′——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kg/m3;ρ0——材料体积密度或颗粒体积密度,kg/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密度。

ρ——材料的密度(g/cm3或kg/m3)m——材料的质量(g或k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或m3)计算式:ρ=m/V
2、表观密度:工程中常用的散粒状材料,如混凝土用砂、石子等,因孔隙很少,可不比磨
成细粉,直接用排水法测得颗粒体积(包括材料的密实体积和闭口孔隙体积,但不包括开口孔隙体积),称为绝对密实体积的近似值。

ρ’——材料的表观密度(g/cm3或kg/m3)
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或kg)
V’——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不含开口孔隙的体积(cm3或m3)
计算式:p’=m/V’
3、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体积密度。

ρ0——材料的体积密度(g/cm3或kg/m3)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或kg)V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括材料内部封闭孔隙和开口孔隙的体积)(cm3或m3)计算式:ρ0=m/V0
4、堆积密度:散粒材料或粉末状、颗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ρ’0——材料的堆积密度(g/cm3或kg/m3)
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或kg)计算式:ρ’0=m/ V’0
V’0——材料的堆积体积(cm3或m3)
5、密实度:密实度是只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用D表示)
计算式:D=V/V0*100%=ρ0/ρ*100%
6、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率。

(用P
表示)
计算式:P={(V0-V)/V}*100%=(1-ρ0/ρ)*100%
密实度于空隙率的关系为:P+D=1
7、填充率:填充率是只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所填充的程度。

(用D’表示)
计算式:D’=V’/V’0*100%=ρ’0/ρ’*100%
8、空隙率:空隙率是只散粒材料的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材料堆积体积的百
分率(用P’表示)
计算式:P’={(V’0-V’)/V’0}*100%=(1-ρ’0/ρ’)*100%
9、吸水性: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溪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吸水
率分为质量吸水率W质和体积吸水率W吸两种。

(下为质量吸水率)
W质——材料的质量吸水率(%)m湿——材料吸水饱和后的质量(g)
m干——材料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计算式:W质= (m湿-m干)/m干*100%
体积吸水率:W体——材料的体积吸水率(%)m湿——材料吸水饱和后的质量(g)m干——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V0——干燥材料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
ρh2o——水的密度(g/cm3)计算式:W体=(m湿-m干)/V0*(1/ρh2o)*100%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的关系为:W体=W质*ρh2o
10、吸湿性: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

(用含水率W含表示)
W含——材料的含水率(%)m含——材料汗水时的质量(g)
m干——材料干燥时的质量(g)计算式:W含=(m含-m干)/m干*100%
11、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材料的
耐水性。

K软——材料的软化系数f饱——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干——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计算式:K软=f饱/f干
12、抗渗性:抗渗性是只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质。

K——渗透系数(cm/h)Q——渗水量(cm3)
d——试件厚度(cm)A——渗水面积(cm2)
t——渗水时间(h)H——静水压力水头(cm)
计算式:Q=K*(AtH/d)注:渗透系数K越小则材料的抗渗性越好。

13、导热性: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导热性,用热导率(也称导热系数)λ表示。

λ——材料的热导率[W/(m*K)] Q——传递的热量(J)
a——材料的厚度(m)t2-t1——材料两侧的温差(K)
A——材料传热面的面积(m2)Z——传热的时间(s)
计算式:λ=Qa/A(t2-t1)*Z (注:只做了解)
14、热容量: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量。

Q——材料吸收(或放出)的热量(kJ)
c——材料的比热容[kJ/(kg*K)]
m——材料的质量(kg)
T2-T1——材料受热(或冷却)前后的温度差(K)
计算式:Q=c*m(T2-T1)
15、强度:材料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强度。

f——材料的强度(Mpa)F——破坏荷载(N)
A——受力面积(mm2)计算式:f=F/A (抗压、抗拉、抗剪的强度)
抗弯强度:F——破坏荷载(N)l——两支点间的距离(mm)
b、h——试件界面的宽度和高度(mm)计算式:fm=3Fl/2bh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