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举例解释:对于上述小明跑步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在将时间单位从分钟转换为小时时出现错误,或者在对等式进行操作时忘记乘除法的规则。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人在不同速度下开始跑,最后一个人追上另一个人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奥秘。
5.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五章第六节,主题为“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掌握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2.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追赶小明的实际问题。
3.通过追赶小明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2.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追赶小明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等式性质和方程求解方法,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以及解方程时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突破:
a.帮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背后的数学模型,特别是如何将描述性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线段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找出追及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在小学我们就学习过运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你还记得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忆,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追及问题问题1 教材第150页最上方的彩图及图相关的内容问题.【教学说明】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加以分析,尝试完成.【归纳结论】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快者行走的路程-慢者行走的路程=追及路程.2.相遇问题问题2 甲、乙两人从相距18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已知甲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的速度为45千米/时,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最后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归纳结论】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甲的行程+乙的行程=甲、乙出发点间的路程;若甲、乙同时出发,则甲行的时间=乙行的时间.3.航行问题问题3 一艘轮船在A、B两地之间航行,顺流用3.3h,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用30min,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6km/h,求水流的速度.【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尝试完成.【归纳结论】顺水中的航速=静水中的航速+水流速度,逆水中的航速=静水中的航速-水流速度.4.开放探究性问题问题4 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七(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km/h,七(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km/h,前队出发1h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km/h,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教学说明】对于问题4,并没有提出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合理的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甲的速度是5km/h,乙的速度是6km/h.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经过4h相遇,则A、B的距离是_____km;若经过6h还差10km相遇,则A、B的距离是_____km.2.甲、乙两同学从学校到县城,甲每小时走4km,乙每小时走6km,甲先出发1h,结果乙比甲早到1h.则学校与县城间的距离是_____km.3.甲、乙两人都从A地到B地,甲步行每小时走5km,先走了1.5h,乙骑自行车走了50min,两人同时到达B地,乙每小时骑多少千米?4.一船航行于A、B两个码头之间,顺水航行需3h,逆水航行需5h,已知水流速度为4km/h.求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44 762.243.设乙每小时骑xkm,由题意得:5×(1.5+5/6)=5/6x解得x=14所以乙每小时骑14km.4.设船在静水中的进度为x km/h,由题意得3(x+4)=5(x-4)解得x=16,则3(x+4)=60所以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60km.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9”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到探究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教案这篇文章共4983字。
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小明
小彬
若设x s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10
小明
小彬
4x 6x
追及点 追及点
【解析】(1)设x s后两人相遇,由题意得 4x+6x=100, 10x=100, x=10,
答:10 s后两人相遇.
(2)设x s后小明追上小彬, 由题意得 6x-4x=10 2x=10 x=5
答:5 s后小明追上小彬.
【跟踪训练】
3.(潜江·中考)元代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里有 这样一道题: “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 行一十二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请你回答:良马几 天可以追上驽马. 【解析】设良马x天可以追上驽马,根据相等关系:驽马 先行一十二日的路程+驽马x天行的路程=良马x天行的路 程,可列方程12×150+150x=240x,解得x=20. 故良马20天可以追上驽马.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 无法挽回的事来.
费14天完成,问乙、丙中途离开几天?
【解析】设丙中途离开x天,根据题意得
14 14 (x 3) 14 x 1
40
30
24
解得x=4.
答:丙中途离开4天,乙中途离开7天.
1.甲、乙两人都从某地出发到学校,甲每小时步行5 km,先
出发1.5 h,乙骑自行车,乙出发50 min后,两人同时到达学
校,则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每小时( )
A.12 km
B.13 km
C.14 km
D.15 km
2.挖一条2 200 m长的过江隧道,由甲、乙两队从两头同 时施工,如果甲队每天挖60 m,乙队每天挖多少m,才 能在20天内完成?如果设乙队每天挖x m,才能在20天内 完成,那么所列方程应为 20x+20×60=2 200 .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3、相遇问题的相等关系:
甲的行程+乙的行程=两地的距离。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3、相遇后,当联络员再次追上七(1)学生时,用了 多长时间?此时联络员或七(1)班学生及七(2)班学生 离学校又有多远?或两个班的学生相距有多远?
4、当七(2)班学生追上了七(1)班学生时,用了多 长时间?此时他们离学校有多远?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 2、追及问题的相等关系:
分析:1、应用题的类型:行程问题。 2、计算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3、相等关系:A、B两地的路程=小亮的行程+小明的行程。
x 4、若设小亮的速度为 千米/小时,可
x 解:若设小亮的速度为 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得
+
x 解方程,得 = 19
= 72
19 — 2 = 17
所以,小亮的速度为19千米/小时,小明的速度 为17 千米/小时。
分析:1、这是一道关于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在七(1)班学生、 七(2)班学生、联络员这三个对象中,他们的 速度 是已知的,而 他们的 行程和时间 是未知的,所以在提问时应从 行程和时间 两 方面来提。
2、在行程过程中,联络员先是追 七(1)班学生 ,后是与 七(2)学生 相遇,然后又去追 七(1)班学生 ,而七(2)班 学生一直都是在追 七(1)班学生 。
x 解方程,得 = 4
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min。
(2)180×4=720(m)
1000 —720=280(m)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m)。
小亮骑自行车
小亮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小明骑自行车从B地到 A地,两人均匀速前进,2小时后,他们相遇。已知A、B 两地相距72千米,小亮的速度比小明的速度每小时快2千 米,求两人的速度。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一元一次方程

在购物时,商家经常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利用一元一次 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最优惠的购物方案。
分配问题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分配资源使得利益最大 化,也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的问题。
其他数学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基础,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法有助于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
检验解的正确性
代入检验
将解代入原方程,检查左右两边 是否相等。
增根检验
检查解是否产生增根,如果产生增 根则该解无效。
定义域检验
检查解是否符合原方程的定义域, 如果超出定义域则该解无效。
CHAPTER 04
应用扩展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速度、时间、距离问题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计算速度、时间 和距离的问题。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方便地解决 这些问题。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
追赶小明》一元一次方
汇报人:
程
2023-12-07
CONTENTS 目录
• 引入 •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 解一元一次方程 • 应用扩展 •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01
引入
故事引入
01
பைடு நூலகம்
02
03
故事背景
在一个美丽的公园里,我 和小明正在玩耍。我跑得 比小明快,所以我要追赶 小明。
建立数学模型
d:起始时我和小明之间的距离(单位:米) 建立数学方程
在 t 分钟内,小明会跑 v × t 米。
建立数学模型
当我们追上小明时,两者跑的距离相等,因此 v × t = v × t + d。 方程形式:d = 0
在同样的时间 t 内,我会跑 v × t + d 米(因 为我需要先跑完起始距离d,然后才能追上小 明)。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3
答:经过 80 秒两人第
3
一次相遇
环形跑道问题:设v甲>v乙,环形跑道长s米,经过t 秒甲、乙第一次相遇.
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形:
①同时同地、同向而行: v甲t-v乙t=s. ①同时同地、背向而行: v甲t+v乙t=s.
例2 小明和他的哥哥早晨起来沿长为400 m的
6x+4x=100. 解得:x=10. 答:经过10秒后两人相遇.
(2)如果小丽站在百米跑道起跑处,小红站在她面前10 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丽追上小红?
题目中已知些什么?用图表示出来.
10米
小红跑的路程 (4x)
小丽跑的路程 (6x)
追及点
等量关系:小丽所跑的路程-小红所跑的路程=10米.
分析: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走路程相等.
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则此题的
数量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80×5
80x
180x
据题意,得 80×5+80x=180x. 化简,得 100x=400. x=4.
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 (2)180×4=720(米),1000-720=280(米).
答: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在审题过程中,如果能把文字语言变成图 形语言——线段图,即可使问题更加直观,等 量关系更加清晰.我们只要设出未知数,并用代 数式表示出来,便可以得到方程.
例题讲解
例1 小丽和小红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红每秒跑 4米,小
丽每秒跑6米.
(1)如果她们从100米跑道的两端相向跑,那么几秒 之后两人相遇? (2)如果小丽站在百米跑道起跑处,小红站在她面前10米 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丽追上小红?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那么他的速度为 200 米/分。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 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 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 的速度去追小明。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相遇问题:
A走的路程
相遇处
B走的路程
A
B
A与B之间相隔的路程
等量关系:
A走的路程+B走的路程=A与B之间相隔的路程
小 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P192 习题5.10 问题解决1
85×0.4
85x
110x
南京
北京
1170
解:设两车行驶了x小时相遇,
根据题意,得
85×0.4+85x+110x=1170
解得
x≈5.83
答:轿车行驶了约5.83小时两车相遇。
追及问题:
B
A与B之间相隔的路程 A
A后走的路程
B追A追到地方
B所走的路程
等量关系: A与B之间相隔的路程+A后走的路程=B所走的路程
根据题意,得 85x+110x=1170
化简
195x=1170
x=6
答:两车行驶了6小时相遇。
轿车方向
南京到北京的路程为1170公里。客车从南京开出,每小时
行驶85公里,轿车从北京开出,每小时行驶110公里,
(2)客车先开出24分钟,两车相向而行,轿车行驶了多少
小时两车相遇? (结果精确到0.01)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80×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课件

尝试自学
小明5分钟 走的路程
家
小明在爸爸追 赶时走的路程
爸爸追赶小明 时走的路程
追上小明时, 距学校的距离
校
变式练习
(变式一)若小明到校后才发现忘带 语文书,打电话让爸爸送书,同时自 己也返回去取,如果他们的速度都不 变,两人几分钟后相遇?
180x米 相遇 80x米
家
校
1000米
变式练习
(变式二)小明打完电话立即返回,爸 爸在家找书花了1分钟后再出发,爸爸 出发后几分钟两人相遇?
40400-08 6x 8x
拓展提高
2.小明和爸爸在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环形跑道 一圈长400米,爸爸每秒跑8米,小明每秒跑6米. (2)两人从同一处同时反向出发,经过多少秒首次相遇? (变式)如果两人在跑道上相距8米处同时反向出发,那 么经过多少秒两人首次相遇?
6x
8x
400-8=392
知识升华
趣味引入
我们小时候听过了龟兔赛跑的故事,都知道 乌龟最后战胜了小白兔,小白兔不服气,便邀请 乌龟进行第二次比赛,并且礼让乌龟先跑1000米, 然后以101米/分的速度奋起直追,而乌龟仍然以1
米/分的速度爬行,设小白兔需要 x 分钟后追上乌
龟,则可列方程为:_10_0_0_+_x_=_1_0_1_x
180x米 相遇 80x米 80米
家
校
1000米
拓展提高
2.小明和爸爸在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环形 跑道一圈长400米,爸爸每秒跑8米,小明每秒跑6 米. (1)两人从同一处同时同向出发,经过多少秒首 次相遇?
400
6x
8x
拓展提高
2.小明和爸爸在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环形跑道一 圈长400米,爸爸每秒跑8米,小明每秒跑6米. (1)两人从同一处同时同向出发,经过多少秒首次相遇? (变式)如果爸爸在小明前面8米处同时同向出发,那么 经过多少秒两人首次相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节 希望工程义演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及有关专业术语. 2.能分析简单的行程问题并用方程解决
3.初步学会线段图示法和面积图示法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步骤,学会用图示法分析数量较为复
杂的应用题.
三.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150-151页的内容
2.完成下列问题
○
1.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__米. ○
2.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则他的速度为_____米/分. ○
3..若小明家距离火车站1500米,他以4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_分钟. ○
4.甲、乙两地路程为18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每小时走15千米, 则需 小时.
○
5.甲、乙两地路程为18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走15千米,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地出发,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摩托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问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
分析:①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关系②弄清几个关键字,如:相向而行,背向而行,同向而行,同时,同地,两地等.弄清当事人的时间、地点、速度、方向等,再把问题用图示法来表示(用彩色笔)可分以下几步:
(1)先画出总的路程,标出当事人的位置.
(2)标上固定的时间、距离等. (3)标出行动的路程或时间.
(4)设出x ,并用含有x 的一次式表示相应的路程或时间. (5)找出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四、展示解疑点拨提升
在上面的问题中,若改为自行车先行一小时后摩托车出发,那么自行车再行几小时才与摩托车相遇?则图示该如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预习新课,你能解决下面的例题吗?
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 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爸爸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提示: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两人所行距离相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五、课堂检测:
1.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
(1)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2)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
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2.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3.某班有45人订阅《少年文艺》或《科学画报》杂志,已知订《科学画报》的人数比订《少年文艺》的人数多5人,两种杂志都订的人有20人,问订《少年文艺》的有多少人?
六、课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