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绪论1、园林的生成期2、园林的转折期3、园林的全盛期4、园林的成熟初期5、辽金夏园林时期6、园林的成熟后期7、明清私家园林8、西方古代造园9、中古时期造园10、文艺复兴时期造园11、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1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3、伊斯兰规整式园林14、日本造园绪论这些在各自母体文化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发展成了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关于两个园林风格的介绍> 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二: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大部分西方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其主体是以汉族文化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西方传统观点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人则认为: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诸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世界园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1、园林的生成期夏、殷、周、秦、汉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4、园林的成熟前期:两宋5、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介绍课件

西方园林:注重几何图形,追求对称与均衡
2
园林植物:中国园林注重植物形态与寓意,西方园林注重植物色彩与形态
3
园林功能:中国园林注重休闲、养生、文化传承,西方园林注重娱乐、社交、展示财富
6意境和诗情画意
西方园林:以几何图形为蓝本,注重对称和规整
02
园林元素:植物、建筑、水体、山石等
园林风格:中式园林、西式园林、日式园林等
园林功能:观赏、休闲、教育、文化传承等
05
园林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园林艺术不断发展和创新
园林史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设计理念
01
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自然和谐、风水布局等
03
园林史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借鉴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园林的设计中
02
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
04
现代园林的设计特点:融合传统与现代,注重生态、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技术应用
发展趋势
01
生态化: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功能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03
文化传承: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文化,提升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04
科技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园林的管理、维护和观赏效果
西方园林史
起源与发展
起源: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园林作为神庙和宫殿的附属建筑
中世纪:园林发展停滞,受到宗教和战争的影响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兴起,强调对称和秩序,代表作品有凡尔赛宫
古罗马时期:园林成为贵族和富人的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公共园林
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艺术复兴,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对称和几何图形
中外园林史的概念

中外园林史的概念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相结合的艺术创造,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外园林史是园林艺术发展的历史记录,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园林风格、设计理念和艺术手法的演变。
下面我将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介绍中外园林史的概念。
中国园林史中国园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园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园林始于战国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注重自然景观的塑造和雅致的情趣,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有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北京颐和园等,它们以小巧玲珑、意境深远而著称。
中国古代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皇家园林多依附于皇宫或宫殿,以宫廷文化为主题,注重规模宏大和气势恢弘。
私家园林则以私人居所为背景,注重意境和人文情怀,追求自然景观的完美组合。
寺庙园林则以传统宗教信仰为主题,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追求“别样”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景观还原:中国园林力求仿效自然,通过湖泊、山石、花草树木等元素的巧妙布置,创造出宛如人间仙境的景观。
2. 园林艺术表达:中国园林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通过艺术手法和景观布局,表达人类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3. 象征性的设计:中国园林中常常使用象征性的元素,如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外国园林史与中国园林不同,外国园林的历史更加多元,受到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
下面我将以欧洲为例,介绍外国园林史的发展概况。
欧洲园林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真正的园林艺术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是欧洲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建筑师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园林”的概念,主张以人为本、回归自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园林有佛罗伦萨的鲍博利花园和罗马梵蒂冈的梵蒂冈花园等。
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凡尔赛宫园林是欧洲园林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中外园林史

第一章1、古波斯天堂园的布局及特点面积较小,四周有围墙,外观比较封闭,有十字形的林荫路,构成中轴线,中轴线将其分割成四区,载有花草,没有中心水池整体类似现代的建筑围合成的中庭2、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类型及各自的代表、阿尔罕布拉宫的四个著名庭院类型及代表:(1)宫苑庭园:阿尔罕布拉宫苑(四个著名庭院:桃金娘宫庭园、狮子院、柏木廷院、达那哈庭园)(2)别墅花园:格内拉里弗花园3、印度伊斯兰园林的著名代表:泰姬陵第二章1、欧洲园林的起源国家及其各自的类型和风格特征(1)古埃及:类型: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贵族园林风格特征:(1)是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人们生活习俗的综合反应(2)实用园林和小气候的改善(3)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多样(4)园林空间水体、几何形园林、对称、空间分割(5)宗教迷信、促进了圣苑与墓园的发展(2)古希腊:类型:宫廷园林(柱廊园)、圣林、公共园林(竞技场)、学术园林(哲学家的园林)风格特征:1.园林的布局形式采用规则式以与建筑协调;2.数学,几何,美学的发展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3.从古希腊开始奠定了西方规则是园林的基础。
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4.园林植物:芽接蔷薇,常见的植物有桃金娘,山茶,百合,紫罗兰,三色堇等;雅典城大街上首次种植了悬铃木。
(3)古罗马:类型: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园林、公共园林风格特征:1.以实用为主的果园,菜园以及芳香植物园逐渐加强了观赏性,装饰性以及娱乐性。
2.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基础。
3.受希腊园林的影响,园林为规则式。
4.重视园林植物的造型,有专门园丁。
5.除花台,花坛之外,出现了蔷薇专类园,迷园。
6.花卉装饰盛行,几何形花坛种植花卉→采摘花朵,制成花环与花冠。
7.园林树木有悬铃木,白杨,山毛榉,梧桐,槭,柏,桃金娘,夹竹桃,瑞香,月桂等。
8.出现温室,花园博物馆(Garden Museum)。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1.园林形成的背景因素: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精神需要2.“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3、园林的功能主要有: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园林的构成方式:规则式(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4、园林类型:按构园方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从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5、园林的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6、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的,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7、园林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8、中国园林史分期: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秦汉时期私家园林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兴起,中国园林体系完成。
清私家园林分化为江南、北方、岭南园林9、古埃及园林形成的标志是出现了供奉太阳神的神庙和崇拜祖先的金字塔陵园10、古埃及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11、古希腊园林可以划分为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和学术园林12、古罗马园林划分为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园林和公共园林.宫苑园林有洛朗丹.欧洲的别墅庄园园林起源于何时?古罗马时期p2613、中世纪欧洲园林类型有寺院园林、城堡园林。
中世纪前期以寺院园林为主,圣保罗教堂。
后期以城堡庭园为主。
法国比尤里城堡和蒙塔尔吉斯城堡。
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可以分为美第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意大利美第奇式园林有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古典庄园、埃菲索罗庄园;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的奠基人是造园家多拉托-布拉曼特,作品有望景楼园.台地园有:玛达玛庄园、美第奇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兰特庄园、埃斯特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和卡斯特园庄园。
中外园林史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2、什么是借景。
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即为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3、什么是苑、囿、台。
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囿:常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鱼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
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4、一池三山。
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
成为中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通常表现为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
“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5、三大御苑。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别苑6、草堂、别业、驰道、游憩园、宅园、竹林七贤、曲水流觞、枯山水、茶亭。
草堂:即草庐,后来文化人也常谦称自己的书斋楼堂为草堂。
草堂建筑极为简朴,周围环境得天独厚,为园林的主体,园林围绕草堂展开。
草堂能够广借自然之美景,充分融入自然之境,在朴实无华中体现深刻的意境。
别业:它属于一个庄园,有很强的生产功能,别业内林木茂盛,土地肥沃,山水明秀,风景优美,并经过人工美化的别墅庄园。
宅园:在住宅建筑的内院或外围专门布置的园地。
其面积大小不一,宅园为园主提供健身、娱乐和社交的户外活动场所。
中国宅园多有高大围墙,利用园址地貌掇山、理水、置石和布置园林建筑、园路、植物等,组成可观、可游、可居的山水园。
驰道: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
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
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中外园林史 第1章--绪论

一、园林概述
(三)园林的性质功能 1.园林的性质
(1)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又分为私有属性和公有属性
古代园林大多是供少数富裕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园,普通民众可享 用的公共园林很少,因而具有私有性。 近现代园林是为满足社会全体居民游憩娱乐需要而建设的公共场所,从而具有 公有性。
1.大自然的造化
自然美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园林艺术共同追求的东西,每个优秀的民族似 乎都经过自然崇拜—自然模拟与利用—自然超越等三个阶段,达到自然超越阶段时, 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园林也就完全形成了。
然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自然美或自然造化的认识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对 自然美和自然造化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因为也造就风格不一、多姿多彩的世界园 林艺术体系。
因此,园林是时代发展和社会文明 的标志,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迁,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
时期
人类社 会初期
原始农 业
生产力 水平 低下
发展
园林发展状况
没有园林
开始出现原始 的园林中国的 苑囿、古巴比
伦的猎苑
城市集 镇出现
进一步 发展
由萌芽到形成 时期古埃及园 林、古希腊园 林、古巴比伦 园林、古波斯 园林
二、世界园林体系
(一)世界园林发展的历史进程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区分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为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一般规模宏大,非私家园林可比拟。世界各 国每个朝代几乎都有皇家园林的建置。 著名的有古埃及的宫苑园林、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法国凡尔赛宫苑、英国的 宫室花园等。
(2)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即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在中国古代,寺观内一般建置独立的小园林,也很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多以 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郊野的寺观大多修建在风景优美的地带,周围向来 不许伐木采薪,因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再以小桥流水和少许亭榭做点缀, 又形成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中外园林史》考研教材

《中外园林史》考研教材一、绪论中外园林史是一门研究园林起源、发展、演变及其特点的学科。
通过对中外园林史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园林文化,提高对园林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本教材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外园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为考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料。
二、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本部分将介绍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不同类型。
同时,还将分析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与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布局、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其在中国园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此外,还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四、中国园林的建筑、山水、植物中国园林的建筑、山水和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部分将分别介绍中国园林的建筑、山水和植物的特点,以及其在园林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还将分析中国园林的建筑、山水和植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五、中国古代园林的分期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部分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和风格特点。
同时,还将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对中国古代园林的影响。
六、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是在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展开的,具有新的特点和风格。
本部分将介绍中国近代园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城市园林、公园、街头绿地等不同类型的园林。
同时,还将分析中国近代园林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园林史论文题目: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指导教师:***班级:城乡规划152班姓名:***学号:**********时间:2017.04.01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摘要: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本文通过对中国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规模、布局、景致、园林建筑、风格、选址、特点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园林建造的发展历程,介绍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发展是互相交融发展的。
虽然他们之间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是更多的是相同点。
本文将阐述其异同及其特点。
关键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历史异同比较发展交融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
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中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它始于商周时代的囿。
囿是商周君王用于种植、放养禽兽以供狩猎游乐的场所,兼有生产、渔猎、农作、游赏和休养等多种功能,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水园林。
发展至春秋时期,这种天然山水园逐渐开始向人工造园转变,此时不但园事兴盛,而且园林本身也从“原始”状态中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
秦汉时期,园林已开始调动一切人工因素来再造第二自然,规模大、数量多、景象华美,并且在园林整体及内部景观的思想寓意和主题上也颇有展拓。
此时富商大贾也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产生。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无望,促发了人们对超然物外的自然山林与田园村野的热爱与追求,从而导致了自然风景园林的新发展。
园林景观也不再仅仅是客观的欣赏对象,而成为园主的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
东晋时期,园林中的写意趋向更加显露。
园林对意境的追求也已与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样重要,景致的优劣已不在其本身的繁简浓淡或神似形似,而贵在意足。
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寺观园林。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
由文人开创的写意园林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到这一时期也达于大成。
此时不但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写意园林,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园林艺术家,并产生了相应的园林理论和著述。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臻于化境,造园思想越来越丰富,造园手法也越来越巧妙,并且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
随着朝代的更替,中国园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型。
我们按其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
其中影响最大数量最多且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他们就好象中国园林建筑里两颗璀璨的明珠,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出众的美学追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一、定义概念上的不同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宫苑、苑圃、御苑等。
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反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体现了皇权至尊的概念,但它对自然的态度则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
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较浓,更多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位置。
私家园林:属于除皇帝外的王公、贵族、地主、富商以及士大夫等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圆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
其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因而其对自然的态度主要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情趣,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它所表现的风格为朴素、暗淡、精致而又亲切。
二、规模上的比较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
隋朝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
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
北宋徽宗时的东京艮岳,是在人造山系——万岁山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山周十余里”,北则俯瞰,有“长波远岸,弥十余里”的景龙江。
元代大都西御苑太液池,“广可五六里,加飞桥于海中,起瀛洲之殿,绕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南海、北海、中海。
清代所建避暑山庄,其围墙周长10千米,内有564公顷的湖光山色;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50多公顷;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
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
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三、布局上的不同皇家园林:前为居住起居的场所(主要部分),后为供观游的场所.。
私家园林:是以山水等景观为主体,建筑为配角。
四、功能上的不同皇家园林: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
皇家园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概莫能外。
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建的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比以往范围更广泛,内容更驳杂。
例如圆明园后湖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东面的福海象征东海;西北角上的全园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仑山,整个园林布局象征全国版图,从而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寓意。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则是用以小见大来构思,在有限的范围能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来造成一种似乎深邃的场景,扩大对空间的感受,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五、选址上的不同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
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面积较小,但布局灵活紧凑,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江南私家园林遍布于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南京、无锡等地,但最负盛名的是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六、园林建筑形式比较皇家园林:严肃而堂皇壮丽.大木构件比例常采用官式做法,常有庙宇布置其中,成为其构图中心.居住和朝见的宫室。
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私家园林:活泼而典雅玲珑空透,以厅堂为主,不拘泥于定式/居住处观景点,景观的重要主成部分。
私家园林多处市井之地,布局常取内向式,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心营造,它们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
私家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的多,又不能将自然山水圈入园内,因而形成了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性。
七、地理分布不同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
私家园林: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的诸方面条件。
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
八、各自的建筑风格和特点皇家园林:它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
皇家园林主要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风格迥然不同,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面积较小,但布局灵活紧凑,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游览者不管站在何处,看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建筑精巧秀丽,色调素雅,一般是灰色屋瓦,白色墙壁,褐色的门窗,不施彩绘,常有精致的砖木雕刻作装饰,显得朴素清雅,玲珑精致;有独特的叠石造山手法,园林中往往用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叠众多假山,给人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感觉;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以水取胜",明媚秀丽。
江南私家园林遍布于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南京、无锡等地,但最负盛名的是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九、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典型实例比较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是清代前中期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的谷地上。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
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
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
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
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
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
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